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大明王朝1627 > 第175章 螺絲殼裡做道場,存量市場做增量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明王朝1627 第175章 螺絲殼裡做道場,存量市場做增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螺絲殼裡做道場,存量市場做增量(加更求月票!)

自登基以來,勳貴就一直被他故意忽視、漠視。

勇衛營沒有他們的份,新政也沒有他們的份。

清宮之時,甚至還威脅他們不要再行窺探內宮之事。

如此壓著他們,正是欲揚先抑之舉。

畢竟所有提拔恩寵,其實都建立在一個基礎邏輯上

——權力的餐桌上,皇帝能給出的利益籌碼究竟有多少?

朱由檢登基以來的恩寵、籠絡、人事調整、平衡,若是拋開名、權、利這個維度,其實可以分為兩個型別。

其一,是“損失厭惡型”。

閹黨中一些過去身居高位的,如王體乾、田爾耕、薛鳳翔等人就屬此類。

他所給予的其實不是增量,而是保留你目前的存量權勢以及未來的政治生命。

但這種以“失去”為代價的威脅隻能用於一時,難於用於一世。

這也是他非殺魏忠賢不可的其中一個原因。

執掌朝政不過三年,就一門三爵,豐城侯李承祚甚至還具疏請為魏忠賢上九錫,封魏王。

他朱由檢還能怎麼封?還能怎麼賞?

真封了、真賞了,天下之風氣又要如何扭轉?

他的道德高地還站的上去嗎?

其二,則是確確實實的提供“增量”。

新政的秘書處、順天府一係,乃至即將考選的北直隸地方官,都是這個型別。

正因其身份低微,纔有他朱家皇帝提拔、賞賜、任用的空間。

從這個角度來說,王體乾、田爾耕、乃至黃立極、李國普,再過去兩三年,如果做不出大成績,那是一定會被新人替換掉的。

因為賞賜新人的價效比,要遠比賞賜老人的價效比來的更高。

用人如堆薪,後來者居上。

古今中外,莫不如此也。

但是,這兩種邏輯放到勳貴這邊,都會呈現不同程度的失靈。

損失厭惡?

勳貴在八議之列,做得再差,也就是停俸停職,難道還真能因為不靠攏就削爵嗎?

英國公靠攏了,如果定國公不靠攏,他朱由檢還真能對定國公做什麼嗎?不可能的。

至於增量空間,不能說沒有,隻能說太小。

文臣武將若求晉升,加紅加綠之下,大道暢通。

但勳貴的升爵要求更高,能做的事情更少,這增量空間的激勵,實在要小上太多了。

國朝在京勳貴三十餘人,所掌事權不過寥寥。

英國公張惟賢、定國公徐希皋列位班首。

平日裡有六部九卿推選議事,他們能夠參與,但也就隻是如此了。

往下,保定侯梁定勳掌京營,襄城伯李守琦掌大漢將軍,靈璧侯湯國祚掌紅盔將軍,駙馬都尉侯拱辰掌宗人府。

……其餘勳貴,要麼在五軍都督府輪轉,要麼備宿衛而已。

從貪腐之事上,更能窺見勳貴事權狹小的尷尬之處。

畢竟大明朝,有多少權,纔可以貪多少錢,那是明碼標價,板上釘釘的。

給事中雖然隻有七品,但位卑權重,年入千金不等。

過往首輔馮銓、田爾耕這等角色,收賄也是萬金萬金的收。

而到了勳貴這裡就慘了。

去年魏忠賢糾出來的京營包攬弓箭錢糧案就在眼前。

總督京營的泰寧侯陳良弼,分了一千六百兩,還得分潤五百兩給恭順侯吳汝胤。

而工部區區一個虞衡司郎中,在這事裡就獨得一千五百兩,往下的工部主事也有三百兩可分。

就算如此,總督京營,也已是在京勳貴們能謀到的最肥的差事了。

因此,大部分勳貴的精力還是在自己的田地、商鋪、礦洞之中。

奏請鹽引、田土、礦地纔是他們孜孜以求的東西。

房山、涿州的煤炭、石礦,全是他們占坑私挖的身影。

所以,北直隸改革,動得最狠的就是這批勳貴的利益。

因為北直隸最大的地主是皇帝,其次就是勳貴,再次才輪到本地士紳。

做任何改革,都要分清楚利益所在。

北直隸改革之中,潛在的對抗力量,地主文臣還要往後放放,這幫勳貴纔是受損最為嚴重的!

這也是他為什麼搬到西苑認真殿的原因。

無他,左右狹窄,管理簡單,隻需籠絡數百親衛,就能將路口堵得嚴嚴實實。

旁邊又臨著湖水,著火了救起來也簡單。

開完這次會後,要再清一次宮了……

朱由檢心中默唸一句,臉上卻已轉出溫和的笑容,開口道:

“勳貴與國同休,這大明中興之事,自然不能不參與。諸位然否?”

一句話,讓沉寂的勳貴群體中起了一絲微瀾。

自新君登基以來,他們感受到的隻有漠視和無視,此刻皇帝的主動垂問,不啻於天籟。

幾位勳貴對視一眼,最終還是班首的英國公張惟賢站起身來,躬身答道:“陛下聖明。臣等世受國恩,食朝廷之祿,自當為新政中興之事,赴湯蹈火,萬死不辭!還請陛下發令。”

朱由檢滿意地點點頭。

“朕有幾事,需要諸位勳貴去做。”

“其一,天下勳貴,無論兩京各地,關於新政,人人有份,都要各自上疏來講。”

“以爾等之爵位、所領之職事,所見世情究竟如何?”

“想做事,就往做事的路子上走;不想做事,至少也要和朕好好說說這天下之事。”

“此事不難吧?”

張惟賢皺了皺眉頭,覺得這事太簡單了,但還是立刻答道:“此事不難。”

朱由檢又道:“其二,襄城伯求掌京營之事,朕也聽說了。”

他似笑非笑地開口,目光在人群中一掃,果然捕捉到襄城伯李守琦一閃而過的尷尬,和保定侯梁定勳臉上瞬間繃緊的窘迫。

“不必四處找關係了。”朱由檢說完頓了頓,又繼續道,“你們二人,各上一道京營整頓的經世公文來給朕看看。哪個更好,朕便用哪個。”

李守琦和梁定勳齊齊起身,心中五味雜陳,卻隻能肅然領命:“臣,遵旨。”

朱由檢又環視在場其餘勳貴:“你們之中,若有想領京營之事的,也可一同上文,十一月一日前為限。”

“朕隻以文章優劣選人,不看過往之事、也不看爵位高低。”

此言一出,勳貴們頓時騷動起來,不少人眼中都燃起了灼熱的火焰。

——此乃謊言。

真正的增量,要等到蒸汽機,對外征伐,推動海貿等事落地才能真正為大明帶來增量。

在這之前,再怎麼清賬田畝、再怎麼反貪,其實都是存量市場的利益再分配而已。

但哪怕是存量市場,換個角度來說也是有增量的。

拿走一些人的東西,給予另一些人就是了。

所以保定侯梁定勳,不管他這份經世公文寫得如何,都註定是要失去總督京營這個職位了。

因為勳貴這裡,能讓他朱由檢分配的蛋糕實在太少了,京營已經是最大的一個了。

梁定勳不下去,其他勳貴怎麼起來?!

朱由檢接著說道:

“其三,便是散騎舍人之事了。此事,便交由定國公領頭來做。”

定國公徐希皋聞言起身。

“選取兩京各地公、侯、伯爵子弟之中,十五歲以上者。”

“能騎射走馬,可過武舉標準,有意走兵事者,為武舍人;能作經世之文,有意革汰時弊者,上一文來,為文舍人。”

“朕會一一親自考較,取其勇武或經世才能,再酌情入勇衛營或秘書處聽用。”

“人數不做限製,隻看優劣來選。”

此言一出,勳貴們無不喜上眉梢,左顧右盼,交換著興奮的眼神。

定國公徐希皋更是直接俯身領命。

這不隻是一個職位,這是一個訊號,一個將他們重新納入權力核心的訊號!

尤其是秘書處,那可是如今朝堂上一頂一炙手可熱的地方!

某種意義上意味著勳貴的事權往外試探著邁開了一小步。

雖然現在的秘書處隻是審一審經世公文,但以後呢?

正德之豹房,嘉靖之直廬,就在眼前,誰人猜不到秘書處往後的職權膨脹?

文臣那邊,則明顯有些不安,幾位言官下意識地皺起了眉頭,卻都明智地無人開口。

皇帝開口選取散騎舍人,乃是自家家事,又是選用勳貴子弟,用什麼理由來擋?

不管用什麼理由,都像是離間君臣親信。

最令人他們忌諱的反而是秘書處這個地方。

但皇帝也沒說直接就入選,照理還是要考較經世公文。

英國公之子張之極例子在前,要說此事,卻還是要找找角度的。

更關鍵的是,這位皇帝,說了便會聽嗎?

朱由檢察覺到了文臣的不安,但沒有關係,他還有最後一著。

權勢的增量啊,不僅僅是在不同人之間可以調換。

在不同的時空之中也可以調換。

承諾往後的權勢,也是一種增量供給。

朱由檢繼續開口,丟擲了今日的完)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