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大明王朝1627 > 第67章 權以集腐,事以疏敗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明王朝1627 第67章 權以集腐,事以疏敗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權以集腐,事以疏敗_穿越朱由檢,請大明赴死_穿越小說_螞蟻文學

權以集腐,事以疏敗

權以集腐,事以疏敗←→:

朱由檢端坐於太師椅上,眼光卻追隨著高時明的背影。

到底什麼是這個時代的“忠誠”呢?

作為一個現代靈魂,他很難去真正理解和相信古代這種純粹的、甚至帶著幾分愚昧的忠誠。

在他所熟悉的那個世界裡,忠誠往往是利益的代名詞,是圈子和門戶的遮羞布。

利益驅使著人們靠近,而門戶則像一道無形的枷鎖,將人牢牢地捆綁在特定的戰車上。

所以——不管是出於謹慎,還是出於效率,司禮監一定要拆。

這個發展了兩百多年的機構,如今已經大到了一種畸形的程度。

除了軍權歸於禦馬監外,整個內廷的權力,最後幾乎都彙於司禮監一身。

財權,人事權,教育權,監督權……以及那最為核心的,也是皇帝權威延伸的象征——批紅權。

這幾乎就是一個獨立於外廷的微縮朝廷。

更不要說,在他的長遠規劃中,內廷將扮演一個更加重要的角色。

他打算以皇莊、皇店為試點,去嘗試一下國有企業的帶動效應。

是的,國有企業固然有效率低、腐敗多的各種缺點,但卻也往往是各種新興產業、荒蕪領域開辟的好刀刃。

如果把這個也算上,司禮監的權責更是會膨脹到一個難以想象的地步。

這麼一個龐然大物,怎麼能不拆分呢?

權以集腐,事以疏敗。

權力的過度集中,必然導致腐敗和失控,這是千古不變的鐵律。

而且這麼多事情集中在一個機構裡麵,也註定很難做出效果。

他需要更精細化的管理,需要讓每個環節都發揮出最高的效率。

朱由檢端起手邊的茶杯,溫熱的茶水順著喉嚨滑下,也讓他紛亂的思緒變得更加清明。

當然,他其實也不是真就這麼不信任高時明,隻是很多時候,沒必要去試探人性。

做好防備,是君王的義務,也是君王的仁慈。

沒過多久,高時明便回來了,身後跟著三名中年太監,腳步匆匆,神情各異。

“陛下,人已帶到。”高時明躬身道。

朱由檢抬眼看去,目光在那三人臉上一一掃過。

高時明會意,側過身,開始介紹。

“這位是劉若愚,在故太監陳矩名下。”

朱由檢的目光落在劉若愚身上。

此人身材頗為高大,即使在普遍身形高大的太監中也有些鶴立雞群。

他的下巴上,能看到剃刮後留下的青色胡茬,眉宇間卻帶著一股揮之不去的書卷氣,眼神沉靜如水。

“這位是曹化淳,在故太監王安名下。”

曹化淳看上去要年長一些,兩鬢已然微白,麵相卻十分慈善溫和,甚至帶著幾分笑意。

“這位是鄭之惠,原在故太監王奉名下。”

相比前兩人,鄭之惠則顯得精明外露得多。

他的個子不高,微微躬著身子,眼神卻滴溜溜地轉,透著一股機靈勁兒。

介紹完畢,高時明又補充了一句:“陛下,此三人,都是萬曆二十九年入的宮。”

朱由檢揚了揚眉。

有意思。

高時明特意點出這三人分彆屬於陳矩、王安、王奉這三位故人名下,又說明他們是同一批入宮,這是在做什麼?

是在告訴自己,這三個人背景各異,派係不同,可以相互製衡?

還是在提前澄清,這三人的擢升,與他高時明並無私人關聯?

或許,兩者皆有。

朱由檢心中瞭然,卻不動聲色,隻是點了點頭。

他又沉吟片刻,開口了。

“你們的考卷,是朕親自圈選出來的。”

此話一出,三人神情各異。

曹化淳的臉上激動之色一閃而過,鄭之惠的呼吸微微急促,劉若愚則依舊平靜,隻是眼神專注了些。

“但是,”朱由檢話鋒一轉,“朕其實並不滿意。”

氣氛瞬間凝固。

“朕所問的問題,是需要確切可行的方略,而不是那些辭藻華麗、內容空洞的錦繡文章。”

朱由檢的目光變得銳利起來,“所以,如今再額外加試一場。這場中能答得好,纔算是真正的得中。”

三人心中同時一凜,立刻躬身應道:“奴婢遵旨。”

他們知道,真正的考驗,現在才開始。

朱由檢靠在椅背上,看似隨意地丟擲了製度,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史料。

其心誌之堅,堪稱太監界的平替版司馬遷。

隻是……

朱由檢心中暗道:這個時空,你恐怕再沒有機會,以這種方式青史留名了。

他想了想,問出了最後一個問題。

“宮禁鬆弛,大內訊息,往往頃刻之間便傳遍京城。”

“朕的起居言行,彷彿都活在朝臣的眼皮子底下。此事,朕甚惡之。”

“如若要整肅宮禁,當從何處入手?”

劉若愚聞言,神色依舊平靜。

他上前一步,冷靜地拱手。

“回稟陛下,宮禁鬆弛,訊息外泄,無非三個緣由。”

他的聲音不高不低,沉穩清晰,自有一種讓人信服的力量。

“其一,為八卦易傳。”

“宮中內侍宮女,數以萬計,終日困於宮牆之內,生活枯燥。”

“上至天子,下至各宮主位,其言行舉止,自然就成了最好的談資。”

“此乃人之天性,閒來無事,以此解乏,雖難禁絕,卻可引導。隻是要訓令、懲戒他們不得擅傳皇家之事即可。”

“其二,為蠅頭小利。”

“許多內侍奉旨出宮采買,或有家人在外,往往願意將一些宮中聽來的訊息兜售換錢。”

“此等訊息,真假混雜,多為捕風捉影之談,所得之利,亦不過幾錢碎銀。然其流傳甚廣,危害亦大。”

“其三,纔是內外勾結。”

“此事根蔓頗深,或為朝臣中眼線,或為宮監交通外廷之關節。”

“其中盤根錯節,一時也難儘辨。若要根治,唯有廣布監察,開以投告,嚴刑峻法,使其不敢為、不能為,或能慢慢理清脈絡,拔除病根。”

一番話,由表及裡,層層遞進,將一個看似無解的難題,剖析得清清楚楚。

朱由檢聽完,不禁在心中暗讚一聲。

如此洞見,熟知內宮世情,直指人心,果然不愧是能寫出《酌中誌》的人。

“說得好!”朱由檢讚道,“你也坐吧。”

劉若愚謝恩,回身一看,隻見那條長凳上,曹化淳和鄭之惠正努力地往左邊擠,給他騰出右邊的位置。

他走到板凳前,卻並未坐實,而是雙腿微微岔開,紮了個不丁不八的馬步,虛虛地坐在了最右側。

於是,堂上便出現了一副略顯滑稽的景象。

高時明恭敬地侍立在一旁。

朱由檢端坐在寬大的太師椅中,神情自若。

而在他的對麵,三位新鮮出爐、即將被委以重任的中年太監,卻像三隻鵪鶉一樣,排排擠在一條長長的板凳上,顯得既擁擠,又尷尬。

朱由檢沉默了片刻,似乎是在消化剛才的問答,又像是在思考接下來的安排。

終於,他開口了,打破了這奇妙的滑稽氛圍。

“你們方纔所答,可見對朕的問題,都曾有過深思。在人事、財稅、監察這三方麵,也各有細致獨到的想法,這很好。”

他話鋒一轉,變得嚴肅起來。

“朕現在,便分派爾等各做一事。隻是這一次,切勿再賣弄那腐儒文采,務必給朕呈上一份踏踏實實的方案來!”

說罷,他手指一點,直指曹化淳。

“曹化淳,你領宮中人事。”

“從今日起,宮內一應人事調動、升遷、罷免,皆由你來掌管。”

“眼下首要之務,便是從宮中裁撤冗員入手,凡冒名頂替、年老體衰、奸猾懶惰之輩,均可罷斥。”

“但有兩條,對於那些伺候過先帝、為宮中效力多年的年老太監,要做好安置,不可令其晚景淒涼。人員名單要反複審查,切勿魚目混珠,誤傷了忠厚之人。”

“你,明白嗎?”

曹化淳內心激動萬分,他猛地站起身,強自平靜地回道:“奴婢遵旨!定不負陛下所托!”

朱由檢滿意地點點頭,手指順勢滑向了鄭之惠。

“鄭之惠,你領宮中財稅。”

“此後,宮中各庫的出入庫、財稅會計、用度審計,全由你來掌管。”

“眼下首要之務,是將十庫之中的賬目,徹底彙總清理一遍,摸清家底!”

“往後,各庫財物出入,哪怕是一針一線,樣樣都要給朕做到‘四柱清冊’,務必筆筆清楚,賬實相符。”

“你,明白嗎?”

鄭之惠也立刻站起身來,他眼中的光芒,是毫不掩飾的野心和渴望。

他躬身一揖到底:“奴婢遵旨!必為陛下看好這內帑錢糧!”

那長條板凳,本就坐得滿滿當當,此刻突然走了兩人,重量失衡,微微一翹。

這一下,唬得在最邊上紮著馬步的劉若愚激靈一下,出了一身冷汗,差點沒坐穩。

朱由檢的目光,最後落在了他的身上。

“劉若愚,”他的語氣變得更加深沉,“你,領宮中監察。”

“往後,宮中凡有聚眾賭博、毆鬥滋事、泄露機密、貪贓枉法等事,其監察糾劾之權,均由你來掌管。”

“眼下首要之務,便是給朕嚴肅宮禁,整頓內廷風紀,再勿令宮中之事,泄於外廷!”

“你,明白嗎!”

劉若愚微不可察地鬆了口氣,從板凳上站起身來。

他平靜地拱手領命:“奴婢遵旨。”

“好了,”朱由檢揮了揮手,“你們都先下去吧。回頭各自把真正的章程細細寫來呈報。高伴伴留下。”

“奴婢告退。”

三人及侍候的小太監們齊齊行禮,然後躬著身子,倒退著走出了堂屋。:ayiwsk

新書推薦:(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