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大明:好聖孫,替咱監國! > 第33章 南京城土地兼併細則,李善長感覺天塌了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明:好聖孫,替咱監國! 第33章 南京城土地兼併細則,李善長感覺天塌了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這個時候,天色已經接近夜晚了。

但李善長想了想。

他還是決定還是得來一趟,就算是踏著暮色,也來乾清宮。

此時,朱元璋正靜靜的在窗前,望著遠處,

宮苑裡的石榴樹。

聽見腳步聲。

朱元璋緩緩轉過身來。

原來李善長來了。

“臣叩見皇上。”

李善長冇有猶豫,就算他是韓國公,見到陛下也需要躬身行禮。

“百室,你來得正好。”

朱元璋看了李善長一眼。

其實。

李善長正常時候,對待人還是很平和的。

更何況,他和李善長共事多年。

看著李善長,朱元璋忽然露出笑容:“朕估摸著,你也該來了。”

李善長心中微頓。

看來陛下是清楚自己的來意了。

陛下果然高深莫測啊。

這麼快,就知道自己的來意。

而且還都被看穿。

他李善長,其實最害怕的就是陛下了。

胡惟庸怎麼死的,他看在清清楚楚。

隨即,李善長行禮:

“皇上聖明。臣確是為新法之事而來。“

朱元璋示意他起身。

自己則緩步走到禦案前。

“說吧,你有什麼難處?“

“皇上明鑒。

李善長麵色端肅。

“一條鞭法乃千古未有之變革,推行起來阻力重重。臣年事已高,精力不濟,唯恐辜負聖恩。”

李善長這話說道可謂很是小心,更是仔細斟酌著詞句。

“懇請皇上另擇賢能,以擔此重任。“

朱元璋靜靜聽著,臉上看不出喜怒。

待李善長說完,他才緩緩開口:“百室,你我相識多年。當年在滁州時,你可不曾說過什麼年事已高。”

百室,是李善長的字號。

李善長聞言,心緒微動。



陛下提起這事。

他還真的想起了當年的事情。

三十年前,自己剛剛與朱元璋初遇。

當時自己確實說過這種話。

“朕知道你在擔心什麼。”

朱元璋走到李善長麵前,

“那些世家大族,那些盤根錯節的關係網。你怕成為眾矢之的,怕晚節不保。”

李善長垂沉默了起來。

皇帝的話,很直接。

可謂是說中了他的想法。

“有朕在,你怕什麼?”

朱元璋的聲音很平靜。

“這大明江山是咱打下來的。咱還需要看那些人的臉色?”

李善長抬頭。

唉。

這事弄得。

“臣遵旨。“良久,李善長終是躬身領命。

看現在這情況。

今日之事,恐怕已經冇有轉圜餘地了。

就在這時,朱雄英捧著幾捲圖冊走了進來。

見到李善長,他心中瞭然。

看來李善長這老傢夥,是來找皇爺爺求情的。

準備不想乾推行一條鞭法這個活。

那可不行。

你不乾也得乾。

“韓國公。“

朱雄英看了李善長一眼,隨即又看向朱元璋,

“皇爺爺,孫兒已將一條鞭法推行的細則擬定妥當,正要請教韓國公。“

李善長心緒湧動。

這皇長孫行事,當真步步為營。

隨即,朱雄英將圖冊在禦案上鋪開,上麵密密麻麻標註著京城周邊六縣的詳情。

“孫兒建議,新法先在京畿六縣試行。“朱雄英的手指在地圖上劃過,“上元、江寧、句容、溧水、江浦、**,這六縣情況各異,頗具代表性。“

李善長也看了起來。

圖冊上不僅標註了各縣大戶的田產分佈,各家的背景、土地來源都記載得清清楚楚。

“上元縣以王氏、徐氏為最。”

“王氏先祖王保,元末降明,以軍功獲賜田兩千畝。然其家利用欽賜莊田的名義,強占民田逾六百畝。徐氏則是富商徐榆,借購置拋荒田之名,兼併土地一千八百畝,壟斷了秦淮河碼頭貨運。這兩家還與縣吏勾結,篡改魚鱗冊,將民田偽記作官田,以此逃避賦稅。”

朱元璋聞言,眉頭微皺。

朱雄英繼續道:“江寧縣則以李氏、張氏為首。李氏是韓國公的親戚親李文遠,任應天府經曆,以代管絕戶田為名,侵吞城南良田一千五百畝。”

李善長心中一震,不由得看向皇長孫朱雄英。

壞事了。

他的族人也在土地兼併。

“張氏是鹽商張裕,向信國公湯和獻金助餉,獲其庇護,低價收購軍戶屯田八百畝。這兩家利用寄莊戶製度隱匿田產,逃避徭役,致使軍屯土地被商人滲透,士兵淪為佃農。“

“句容縣有許氏、陳氏。”

“許成是皇爺爺故友,獲封句容伯,占茅山周邊山林四千畝,經營漆園、炭窯。陳氏是元末地主陳岩,假借墾荒名義,圈占赤山湖淤田兩千畝,逼農民納湖租。這兩家以山澤之利為由,壟斷自然資源,農民入山伐木需繳山稅,水利工程也被大族控製,農民用水需以糧換。”

朱元璋聽了這些後,麵色漸漸不好看了幾分。

好個山澤之利啊。

“溧水縣情況又有不同。“朱雄英繼續道,“趙氏是浙東移民趙銘,組織鄉民圍墾石臼湖灘塗,建'趙圩'控田三千畝,收租高達五成。周氏是衛所千戶周雄,借'清丈土地'虛報軍屯,私占民田五百畝。水利工程被變公為私,衛所軍官侵吞屯田,致使軍戶逃亡日甚。”

李善長越聽越是心驚。

這些情況他並非不知。

但,朱雄英卻調查的清清楚楚。

而且這速度也太快了。

“江浦縣鄭氏、黃氏。”

“鄭淮是鳳陽移民,皇爺爺遷富民實京畿時賜田千畝,但其實際兼併沿江沙洲地八百畝植棉。黃勝是水匪招安,任江浦巡檢,控製滁河渡口,強征'河租'盤剝船民。這兩家一是利用朝廷政策擴張地產,一是基層武官把持交通要道變相掠奪。”

最後,朱雄英目光投向**縣上:“**縣有汪氏、馬氏。徽商汪倫經營鹽、布貿易,購地建'汪莊'一千二百畝,引江淮流民佃種。馬斌是退役騎兵,占瓜埠山麓牧馬場八百畝,租與農民收'馬草錢'。商人資本下鄉購地,建立莊園經濟;退伍軍人則利用軍馬場特權,占地為王。”

朱雄英說完,殿內寂靜了些許。

“韓國公都聽明白了?“朱元璋打破沉默,“這些事情,都需要你解決。”

李善長緩緩跪地:“老臣明白。”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