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大明:好聖孫,替咱監國! > 第61章 新型肥料,梅殷是忠臣啊!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明:好聖孫,替咱監國! 第61章 新型肥料,梅殷是忠臣啊!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很快,他就尋找到了,自己目前最需要的一種東西。

新型的肥料製造方法。

現如今,大明朝的肥料製造方法,其實並不算很好。

目前,大明朝所使用的核心肥料種類是糞肥。

也就是人糞尿。

這種東西被稱為大糞或金汁,是當時最重要的氮肥來源。

城市和鄉村都有專人收集,並經糞窖漚製腐熟後使用,以防燒苗。

然後就是畜糞肥了。

包括豬、牛、馬、羊、雞、鴨等家畜家禽的糞便。其中豬糞和雞糞因其養分含量高而被尤為看重。

牛馬糞則常與墊圈草秸混合製成廄肥。

除此之外,就是漚肥與堆肥,另外還有廄肥,這種是在畜圈中墊入稻草、秸稈、泥土,吸收牲畜排泄物,一段時間後起出堆漚,形成肥力全麵的有機肥。

其餘的,還有草糞,這是一種將雜草、落葉、垃圾、河泥等廢棄物堆積起來,加水或人畜糞尿使其發酵腐熟。

這被稱為漚糞或製堆肥。

另外比較出名的,是火糞。

這算是一種特殊的堆肥方式,將草木、落葉、稻根等與土層疊堆積,用慢火熏燒,既殺死了蟲卵和草籽,又加速了有機物的炭化,形成富含鉀、磷的肥料。

“對了,還有綠肥,不過這種肥料,其實也不太合格。”

朱雄英忽然想到了這種肥料,隨即皺了皺眉頭。

綠肥,屬於是種植特定植物並在其鮮嫩時直接翻壓入土壤中,或刈割後漚製。常

見的有苕草,這東西也叫做紫雲英,在江南廣泛種植,是稻田最主要的綠肥;綠豆、蠶豆等豆科植物:利用其根瘤固氮作用肥田;苜蓿,在北方地區使用。

宋應星《天工開物》記載:“南方稻田有種肥田麥者,不糞麥實……春間翻耕,泥壓田中,土性乃肥。”

草灰、草木灰這種肥料,大明朝也已經出現了,屬於是燃燒秸稈、柴草後留下的灰燼,是重要的鉀肥,也能提供磷、鈣等元素。常用於中和土壤酸性,並作為種肥或追肥。

普通百姓們使用的雜肥,利用挖掘河床、池塘的淤泥,富含有機質和養分,既可肥田,又能墊高田地、改良土壤,還有比較特殊的是骨粉,將動物骨頭碾碎成粉,作為磷肥使用。但當時應用不如上述肥料普遍。

“按照當今的大明肥料施肥方法,這些肥料也是存在著問題的,現如今在播種或插秧前施入土壤的肥料,旨在提供作物全生育期的基礎養分。常用廄肥、堆肥、河泥等。”

“但,還是最好推行新的肥料施肥方法。”

大明朝的這些肥料,其實問題很明顯,譬如肥效低而不穩,增產天花板明顯,傳統有機肥中糞肥、堆肥,性價比很低,且有機肥需要依靠土壤微生物緩慢分解,才能釋放出養分供作物吸收。

這個過程與作物的急需養分的快速生長期、分蘖、孕穗往往不同步,可能導致關鍵時期營養供應不足。

大多數有機肥的養分比例是隨機的,無法根據不同土壤的缺素情況和不同作物的需肥特性進行精準配比。

一塊缺磷的土地,可能施下去的是以氮為主的肥料,效果大打折扣。

更重要的是,這種肥料的勞動強度巨大,耗費大量人力,從收集、漚製、運輸到田間施用,完全依賴人力畜力。這是一個極其繁重、肮臟且耗時的過程。一個農民家庭的大部分非田間勞動時間,可能都花在了積肥和運肥上,甚至以至於,在運輸成本方麵都顯得極高,肥料體積大、重量沉,難以長途運輸。因此,肥料的使用嚴重依賴本地化收集,城市周邊的農田肥源充足,而偏遠地區則地力貧瘠,這加劇了農業發展的不平衡。

古代有部分疾病、傳染病,就是因為這所謂的糞肥而誕生的,人畜糞便中含有大量的寄生蟲卵和病原菌。

如果漚製不充分,這些病原體無法被完全殺滅,施用後會造成農田和農作物的汙染,通過食物、水源或皮膚接觸傳播疾病,成為公共衛生的巨大隱患。

雖然在這個時代無工業化汙染,但大量的糞坑和漚肥坑也會對區域性地下水和水體造成汙染。

堆肥、漚肥需要數月甚至一年的時間才能完全腐熟,無法即時生產,無法滿足突發或大規模的用肥需求。

大量的有機肥需要巨大的場地來堆放儲存。在儲存期間,風吹、日曬、雨淋都會導致氮素揮發流失,肥效下降。

思索間,朱雄英決定把梅殷喊過來。

很快,梅殷就到了。

朱雄英把自己的想法說了一下,這倒是讓梅殷愣了愣,讓他負責肥料的事情?

這。

他還以為,是什麼大事呢。

“這種肥料不同,能有效的增加農作物的產量,是大功一件的事情,你不要認為是小事。”

看著梅殷一副不在乎的樣子,朱雄英的神情立刻認真了起來。

人是鐵,飯吃剛。

糧食是百姓的根本。

怎能如此不在意?

聽到有功勞,梅殷立刻精神了很多。

其實,他並非是不願意乾這個活,雖然是小事,但也不看看是給誰乾的,這可是皇太孫殿下,未來妥妥的皇帝。

能提前站在皇太孫這邊,未來可能有機會進入到中樞。

梅殷根本冇有什麼不願意的,反而很是願意乾這個活,見朱雄英把這件事情看的極其重要,梅殷也重視了起來,認真的聽著。

朱雄英隨即講了一下,新的肥料方法。

“這種新型肥料,我準備定名為洪武豐登膏,意在集傳統之精華,納萬物之養分,促腐熟以增效。”

朱雄英可是挑選了很久,才選擇這種肥料製造方法的,因為國運麵板中,有著很多肥料製造方法,他覺得這個最好。

因為,

這不是發明純粹的化學化肥,而是基於現代微生物發酵和營養配比理念,對傳統有機肥進行的一次革命性升級。

其本質是一種高效有機複合肥,通過科學配比和加速腐熟,極大提高了養分的利用效率和速效性。

雖然說,原料來源還是明朝的基礎原料,也就是人畜糞尿,在城市和鄉村廣泛收集,這是氮素的主要來源;草木灰,家家戶戶灶台、燒荒所得,這是鉀素的主要來源;骨粉,屠宰牲畜後的骨頭,碾碎成粉。這是磷素和鈣質的主要來源;河塘淤泥、腐殖土,富含有機質和微生物;豆粕、油渣,榨油後的副產品,富含氮和有機質。

材料還是原本的材料,但關鍵的地方來了。

製造過程,按一定重量比例混合原料,在加入少量碾碎的酒麴或稀釋的糖蜜,同時使用堆漚發酵、秘法窖藏法,將混合好的物料堆成巨大的梯形長堆。

到時候他也會現場去指導工匠,每隔數日用木鍁進行翻堆,確保通風,避免厭氧產生惡臭,促進好氧發酵。

最終通過覆蓋草蓆和灑水,控製堆體的溫度和濕度,使其保持在微生物活性最高的狀態。

這個過程被稱為采天地之陽氣,化腐朽為神奇,用時約一個月,遠短於傳統漚肥數月甚至一年的時間。

這種新型的肥料發酵完成後,物料呈深褐色、無惡臭、帶有泥土清香,將其放入石臼中舂搗,使其質地均勻細膩,最後製成磚塊大小的膏塊,便於運輸、儲存和定量使用,在陰涼處風乾數日即可。

朱雄英把自己的想法,和新型肥料的製造方法,一五一十的和梅殷說了清楚後,梅殷表示這件事情包在他的身上,然後梅殷退下。

朱雄英看著梅殷離去的身影,心中思緒湧動。

梅殷這個人,未來結局不是很好啊。

朱雄英記得很清楚,梅殷這個人,開局還算是很不錯的,出身將門,其並非普通士子,而是出身於勳貴之家,是汝南侯梅思祖的侄子。

梅思祖是淮西舊將,早年跟隨朱元璋征戰,功勳卓著,屬於明朝開國功臣集團的重要成員。

這一背景意味著梅殷自小就與明朝統治核心圈層關係密切。

後來,梅殷迎娶寧國公主,寧國公主是馬皇後所生的嫡女,身份極為尊貴。因此,梅殷成為了朱元璋的嫡係女婿,深受信任和寵愛。

憑藉駙馬都尉的身份,他躋身皇親國戚的最高行列,地位顯赫。

這個人,品性很不錯,這也是朱雄英決定任用提拔梅殷的原因,根據史料記載,梅殷並非紈絝子弟,此人富有謀略和學識,在眾多駙馬中顯得出類拔萃,行事穩重,深得朱元璋的歡心和器重。

在洪武朝,梅殷作為深受信任的嫡係駙馬,過著尊榮富貴的生活。

但。

未來,朱元璋晚年時,太子朱標、嫡長孫朱雄英相繼去世,皇太孫朱允炆被立為繼承人,朱元璋擔心年幼的朱允炆無法鎮住手握重兵的藩王,便開始為孫子安排輔佐和製衡的力量。

在所有的駙馬中,朱元璋最看重梅殷。

據《明史》記載,朱元璋在臨終前曾秘密囑托梅殷:

“汝老成忠信,可托幼主。”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簡單理解就是,你老成持重,忠誠可靠,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給你。

同時,朱元璋還下了一道遺詔,命令梅殷輔佐朱允炆,掌管淮安軍務,成為建文帝鎮守北方、防備燕王的重要屏障之一。

這一托付,將梅殷從一位享受富貴的皇親,推到了靖難之役風暴的核心位置,也決定了他最終的命運。

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後,著手削藩,最終引發燕王朱棣的靖難之役。梅殷堅定地執行了朱元璋的遺命,站在建文帝一邊。

梅殷被任命為總兵官,鎮守軍事重鎮淮安。淮安是南北漕運的樞紐,也是北上攻打南京的必經之路之一,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當朱棣的軍隊在四年戰爭中逐漸南下,企圖借道淮安直撲南京時,梅殷表現出了極強的忠誠和勇氣。他在淮河上嚴陣以待,拒絕了朱棣的借道要求。

《明史》記載了一段經典對話。

朱棣派人以進香為名,要求梅殷放行。梅殷義正詞嚴地回覆:

“進香,皇考有禁,不遵者為不孝。”

進香【謁陵】,先帝有禁令,不遵守的就是不孝。

朱棣大怒,又寫信威脅。梅殷毫不退縮,甚至將送信人的耳朵、鼻子割掉,放他回去給朱棣帶話:

“留汝口為殿下言君臣大義。”

留下你的嘴巴,去告訴燕王什麼是君臣大義!

梅殷的堅守,使得朱棣無法從淮安這條最近的道路南下,被迫繞道,為南京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不過,個人力量在曆史洪流麵前,是冇有能力決定的,南京城破後,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登基為帝,是為明成祖。梅殷的忠誠,此刻成了他的催命符。

朱棣即位後,考慮到梅殷的妻子寧國公主是自己的親妹妹,初期采取了懷柔政策。

他強迫寧國公主寫血書給梅殷,勸其歸降。

梅殷見大勢已去,隻得返回南京。

朱棣親自迎接,對他說:

“駙馬爺辛苦了。”

梅殷的回答卻充滿了悲憤和諷刺:

“勞而無功耳!”

白白辛苦了一場罷了!

這句話讓朱棣懷恨在心。

表麵上,朱棣仍尊重梅殷,但實則削其兵權,並派人嚴密監視。

梅殷也深知自身處境,常鬱鬱寡歡。

最後,梅殷離奇死亡。

關於梅殷之死,官方史書《明太宗實錄》記載,他是投水自儘的。原因是他與家人關係不和,且對建文帝的失敗感到絕望。

然而,絕大多數私人史書都指向了謀殺。

永樂三年十月的一天早晨,梅殷如常入朝,在過笪橋時,被前軍都督僉事譚深、錦衣衛指揮趙曦兩人強行推落橋下,溺水而亡。

說白了。

不就是朱棣給弄死的嘛?

還裝作自己老好人呢。

這麼說吧,不能因為這些臣子未來忠誠於建文皇帝朱允炆,這樣一位失敗的皇帝,就認為他們是惡人,反而要考慮清楚,這樣忠誠的人,本身的品性,是值得任何人看重的。

朱雄英覺得,這件事情交給梅殷,他最放心了。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