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大明:好聖孫,替咱監國! > 第67章 馬皇後現身,百官震動,肺癆病真的能治好?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明:好聖孫,替咱監國! 第67章 馬皇後現身,百官震動,肺癆病真的能治好?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皇長孫冊封大典當日,天還未亮,南京城內已是車馬轔轔,冠蓋雲集。自各處宅邸、官舍駛出的馬車、官轎,如同百川歸海般,向著皇城午門彙聚。

今日非同常朝,所有文武百官、勳貴宗親皆按製身著最隆重的朝服。

公、侯、駙馬、伯及一品大員,頭戴七梁冠,冠上綴有金蟬、銀蟬等飾物,身穿大紅色赤羅袍,袍上織有或繡有大型的方心曲領及各種繁複的章紋,腰佩玉帶,手持象牙笏板,莊重無比。

二品至四品官員冠梁遞減,袍色依舊為大紅,但章紋略有簡化,玉帶材質亦有區彆,然同樣華貴威嚴。

五品至七品官員冠梁再減,身著青色官袍,補子紋樣按品級各有不同,但今日皆漿洗得筆挺,一絲不苟。

八品、九品及以下穿著綠色官袍,雖品級最低,卻也人人精神抖擻,冠戴整齊,不敢有絲毫怠慢。

所有官員的袍服在晨曦微光與沿途燈籠火把的映照下,泛著絲綢特有的光澤,五彩斑斕的補子、熠熠生輝的冠飾、晶瑩剔透的笏板,構成了一幅流動的、極儘華麗的盛世百官圖。

儘管儀式尚未開始,氣氛莊嚴肅穆,但每一位官員的臉上,乃至眼神交彙之間,都瀰漫著一種難以抑製的喜氣洋洋之感。

許多老臣麵露感慨欣慰之色。

國本之重,關乎天下安危。

皇長孫朱雄英聰慧仁孝,深得陛下喜愛,其正式被冊立為皇太孫,意味著大明江山後繼有人,儲位早定,能避免無數未來的紛爭與動盪,此乃社稷之福,他們是由衷地感到高興和安心。

更多官員,尤其是中青年官員,則將此視為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能在如此重要的典禮上見證皇太孫的誕生,本身就是一種資曆和榮耀。

他們期待著與新生的儲君建立聯絡,憧憬著未來的仕途。

這種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化作了眉眼間的笑意和輕鬆。

如此盛大的典禮,本身就沖淡了平日朝堂的緊繃感,帶來了一種類似節日的歡慶氣氛。

官員們按品級序列,在鴻臚寺官員的引導下,低聲交談,相互整理著衣冠,交換著興奮的眼神。

即便平日有政見不合者,在此刻也暫時放下了芥蒂,共同沉浸在這份國家慶典的喜悅之中。

陛下與太子殿下對皇長孫的疼愛眾所周知,如今能看到皇家三代同堂,共享天倫,亦是臣子們樂於見到的和美景象。

在奉天殿前廣場劃定的宗親區域內,大明各地的藩王們已然按爵序位次站立。

他們身著親王等級的袞龍袍,冠飾九旒,雖略遜於天子十二章紋的冕服,但在百官之中已是極儘尊榮,自成一道醒目而威儀的風景線。

每位藩王皆儀容整肅,麵帶得體的微笑,彼此間偶爾低聲寒暄,談論著京師的天氣、父皇的聖體,或是誇讚幾句今日典禮的隆重氣象。

表麵上,一派兄友弟恭、共慶皇室盛事的和睦喜慶氛圍。

然而,在那華貴的袞龍袍之下,各自的心思卻如暗流湧動,迥然不同。

燕王朱棣立於前列,身姿挺拔,目光銳利如昔。

他麵上帶著符合場合的雍容笑意,與其他兄弟點頭致意,但那雙掃視著典禮排場、尤其是那堪比太子規格的鹵簿儀仗的眼睛深處,卻藏著一絲難以察覺的複雜與審視。

他或許在衡量著這位年幼侄子的份量,評估著這場超規格冊封背後父皇的深意,以及對未來朝局可能產生的影響。他的喜悅之下,是藩王之首的深沉與考量。

秦王、晉王等年長些的藩王,笑容則顯得更為純粹幾分。

他們大多就藩已久,深知皇權浩蕩,儲位名分已定,且由嫡長孫承繼,於禮法無可指摘。

他們更樂於見到朝廷穩定,父皇安心。

此刻的喜慶,更多的是對父皇心願得償的附和,以及對大明江山後繼有人的一種放心。

當然,或許也夾雜著一絲對那超乎想象的隆隆重儀式的微微訝異。一些較為年輕或遠離權力中心的藩王,則可能更多是抱著觀摩盛典、見識場麵的心態。

他們為侄兒高興,也為皇家添此喜事而興奮,神情更為輕鬆,甚至帶著些許與有榮焉的自豪。

他們的喜悅相對單純,少了許多深層的算計。

所有藩王都有一個共同點。

無論內心如何思量,此刻他們都完美地扮演著忠臣孝子和慈愛叔伯的角色。

他們的表情管理無可挑剔,笑容熱情而不過火,舉止恭謹而不過謙。

他們深知,在這場父皇極為看重的典禮上,任何一絲不合時宜的情緒或表情,都可能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因此,從整體看去,藩王區域一片和諧喜慶。

袞龍袍的金線在陽光下閃耀,王爵們的冠旒隨著點頭交談輕輕晃動,他們相互之間的禮儀周到,構成了一幅皇室團結、共慶盛典的完美圖景。

吉時已至,旭日東昇,萬丈金光灑滿紫禁城。

午門上鐘鼓齊鳴,莊嚴肅穆的雅樂自奉天殿內悠悠響起,聲傳九重。鴻臚寺官員朗聲唱儀,響徹廣場:

“陛下駕到——”

“太子殿下駕到——”

所有喧囂瞬間平息,文武百官、宗室藩王、各國使臣,乃至所有侍衛宦官,如同被無形的線牽引,齊刷刷地跪伏於地,山呼海嘯般的叩拜聲浪滾滾而來: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太子殿下千歲!”

朱元璋身著十二章紋袞龍冕服,頭戴十二旒冕冠,龍行虎步,自禦輦而下,踏著漢白玉禦道,走向奉天殿。

他麵色沉肅,目光如電,掃過跪伏的臣子,帝王的威嚴籠罩全場。太子朱標緊隨其後,同樣身著隆重的太子冕服,儀態端莊,眉宇間洋溢著難以掩飾的喜悅與自豪。

父子二人步入奉天殿,升登金台寶座。百官依序起身,垂首恭立,氣氛莊重到了極點。

緊接著,唱儀聲再次響起,帶著一種前所未有的鄭重與期待:

“皇長孫殿下,升殿——!”

所有人的目光,瞬間聚焦於禦道儘頭。

在禮官和眾多侍衛、宦官的簇擁下,今日真正的主角——朱雄英,緩緩走來。

他身著特製的、紋飾僅次於天子的皇太孫冕服,頭戴九旒冕冠。雖年紀尚幼,身形仍顯單薄,但在華貴禮服的襯托下,自有一股天生的雍容氣度。

他步伐沉穩,目不斜視,清俊的臉上帶著符合年齡的莊重,竟無多少怯場之色。陽光照在他身上,冕旒輕輕晃動,彷彿為他鍍上了一層金邊。

百官眼中流露出驚歎、欣慰、好奇交織的複雜神色。這就是大明朝未來的繼承人!

就在眾人以為主角均已登場,典禮將按部就班進行時。

唱儀官的聲音似乎頓了一下,隨即用一種帶著難以置信卻又無比清晰的聲調,再次高呼:

“皇後孃娘,鳳駕——!”

這一聲,如同平地驚雷,瞬間在所有人心頭炸響!

皇後孃娘?!

馬皇後?!

她,她不是久病垂危,早已無法起身了嗎?!

就連寶座上的朱元璋和朱標,都明顯露出了驚訝的神色,顯然馬皇後的到來並不在既定流程之中!

所有人的目光猛地轉向殿門方向。

隻見數名健壯宮女小心翼翼地攙扶下,馬皇後緩緩步入了奉天殿前的廣場。

她身上穿著皇後禕衣,雖因消瘦而顯得衣物有些寬大,臉色依舊蒼白,需要倚靠他人之力方能穩步前行,但她的脊背儘力挺直,頭戴鳳冠,臉上帶著溫和卻無比堅定的笑容。

她確實虛弱,每一步都看得出艱難,呼吸也比常人急促些,但與她之前傳聞中病入膏肓、咳血不止的模樣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彆!這分明是大為好轉,近乎痊癒之兆!

短暫的極致寂靜之後,整個廣場瞬間被一種更加熱烈、更加由衷的狂喜氣氛所籠罩!

“皇後孃娘千歲千千歲!”

不知是誰先帶頭,更加響亮的叩拜聲和祝福聲浪沖天而起,許多老臣甚至激動得熱淚盈眶。

朱元璋猛地從寶座上站起,不顧儀製,快步走到金台邊緣,看著緩緩走來的老妻,那雙慣見殺伐的眼睛裡,竟也閃爍著一絲激動的水光。朱標更是急忙下階,想要親自去攙扶。

馬皇後微微擺手,示意他們不必過來,她要以自己的方式,走完這段路,參加孫兒的冊封大典。

最為激動的,莫過於那些普通的官員們!他們交換著驚喜萬分的眼神,心中一塊大石轟然落地!

“天佑皇後!天佑大明啊!”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皇後孃娘鳳體安康,真是社稷之福,萬民之福!”

“陛下,陛下這下總能寬心了吧。”

有人低聲感慨,話語中充滿瞭如釋重負。

他們由衷地為馬皇後的康複感到高興,但更深層的、或許不能明言卻彼此心照不宣的念頭是。

仁慈寬厚的馬皇後活著,就能勸得住陛下,就能穩得住天子的殺心!

她的存在,本身就是朝堂上的一縷春風,是懸在洪武朝酷烈政治之上的一道護身符!

她的康複,意味著那種令人窒息的嚴苛氛圍,或許有望得以緩和!

這一刻,對皇長孫的冊封之喜,與對馬皇後奇蹟般康複的慶幸之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將整個大典的喜慶氣氛推向了最**。

陽光似乎都變得更加明媚,照耀著這難得的三代同堂、共享天倫的皇家盛景。

隨著重要人物一一到位,皇長孫的冊封大典也要開始了,此時此刻,奉天殿前廣場設皇帝鹵簿儀仗,丹陛左右陳設皇太孫儀仗。

丹墀上設一張放置冊寶的案桌,禮部、鴻臚寺官員引導文武百官、藩王、使臣按品級序列肅立,欽天監官員報吉時,宮廷樂隊於指定位置就位。內侍太監恭敬地將刻有冊封詔書的金冊和象征皇太孫身份的金印請出,置於丹墀案桌之上。

咚咚咚!

鐘鼓齊鳴,雅樂大作。

朱元璋著冕服升奉天殿寶座,朱標著太子禮服,立於禦座左前方特定位置,兩名引導禮官恭敬地引領朱雄英從殿左門入,至丹陛下方拜位站立。

此刻,全場目光聚焦於他一身。

隨著時間漸漸推移,雅樂稍歇,氣氛莊重至極。

一名德高望重的內閣大學士或禮部尚書作為宣冊官,升至丹墀案前,麵向皇帝行禮,然後請捧金冊,宣冊官麵向百官,朗聲宣讀冊封詔書。詔書中會詳述朱雄英的嫡長孫身份、仁孝聰慧的品德,並正式宣告冊立其為皇太孫,正位東宮,為國之儲貳,並賦予其相應權利與期望。

洪亮的聲音響徹廣場,每一個字都重若千鈞,宣讀完冊文,宣冊官將金冊授予捧冊官,捧冊官跪受金冊,然後起身,鄭重地交給朱雄英。朱雄英需雙手高舉過頂,恭敬接過這代表名分與未來的金冊,然後交由身旁的接冊官暫時捧持,宣寶官請出金印,宣讀寶文後,由捧寶官授予朱雄英,再由接寶官捧持。

朱雄英手持冊寶,成為全場焦點。

引導官唱:

“行謝恩禮!”

朱雄英在拜位向禦座上的朱元璋行三跪九叩大禮,禮官引朱雄英至太子朱標麵前,行二拜六叩禮。

朱雄英升殿,立於禦座右前方特定位置。

鴻臚寺官唱:

“百官行禮!”

所有文武百官、藩王宗室、外國使臣向新冊立的皇太孫行跪拜大禮,高呼:

“皇太孫殿下千歲千千歲!”

聲浪震天,標誌著朱雄英的儲君身份得到天下臣民的正式承認。

殿內儀式暫告段落,隊伍轉移至太廟。

朱元璋、朱標、朱雄英起駕,在龐大鹵簿儀仗的簇擁下,前往太廟。

沿途淨街,莊嚴肅穆。

在太廟舉行隆重儀式,向朱元璋追封的曆代祖先焚香、獻祭、誦讀祝文,稟告冊立皇太孫這一重大事件,祈求祖宗保佑大明江山永固。

太廟儀式後。

朱雄英向皇帝朱元璋行陛辭禮,表示謹受冊封,不敢忘懷,請求訓示。

然後,就來到了最關鍵的時刻。

下詔書。

奉天承運皇帝製曰:

朕惟自古帝王膺天命、撫寰區,必建儲貳,以固國本,以安社稷。此祖宗之成法,天下之公議也。

朕纘承大統,夙夜兢兢,思所以垂裕後昆,綿曆祚於無疆。

皇太子標,元配常氏,誕育嫡長孫雄英。爾雄英,朕之嫡長孫也。自幼岐嶷,英姿俊偉;性資仁孝,溫文允恭;睿智夙成,好學敏求。

允協輿情,深慰朕心。

昔者周成王幼衝,周公輔之以興隆;漢昭帝嗣服,霍光佐之以康乂。

今朕嫡孫賢明如此,實乃祖宗默佑,上天篤祜之所致也。

茲者俯徇群臣之請,仰承天地之眷,謹告於太廟,稽古禮,授寶冊。特冊封爾朱雄英為皇太孫,正位東宮,為萬年之統,係四海之望。

於戲!儲副之重,邦家所繫。爾其敬天法祖,仁民愛物;爾其勤學修德,明辨是非;爾其虛懷納諫,敬畏守成。永惟忠孝,克慎厥猷。

用欽承於朕命,俾克享於天心。庶幾衍國家無疆之休,慰臣民胥宇之望。

佈告中外,鹹使聞知。

洪武十五年十月初九日

當這道詔書下達的這一刻開始。

就代表著。

朱雄英的皇長孫冊封大典,徹底圓滿結束!

大明朝的皇太孫,誕生了!!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