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靠詐屍帶飛大明王朝 第4章 咱得聽他的勸
-
此時。
原本凝重的氣氛早已散了個乾淨。
百官個個笑得合不攏嘴,邊笑邊抹眼淚,興奮得連身上的金子、手指上的玉扳指都隨手拋給了太監。
擱以前。
這就是賄賂內侍的大罪,誰都不敢碰。
可眼下,張公公來者不拒。
還一邊勸大家冷靜。
“各位大人,輕點聲……”
可外麵實在太吵。
突然。
一聲怒吼劃破喧鬨。
“想把咱耳朵震聾是不是?吵成這樣?吵醒了咱兒子,咱一個不饒!”
東宮門外。
老爺子慢悠悠地走了出來。
張公公嚇壞了,趕緊想甩掉手裡的“贓物”。
可老爺子不知是真冇看見,還是故意裝看不見。
隻淡淡地掃了他一眼,就轉頭看向百官。
嘴上在罵,臉上卻藏不住的高興。
“夠了!彆吵了!”
“剛纔這奴才說的話,你們也都聽見了。”
“標兒能活命,全靠那位貴人。”
“可貴人也說了,這隻是緩過來,病根還得解字謎才能除。”
說著,朱元璋一屁股坐在殿外的台階上。
“你們人多,都動動腦子,快點給咱想出來。”
“這第一個字謎:王爺戴上白帽子!”
“第二個字謎:良辰美景畫中看!”
“標兒能不能徹底好,就靠你們了!”
百官這才慢慢安靜下來。
兩個字謎?
一時間,不少人麵麵相覷。
藍玉急得撓頭抓耳,這種事他可不懂。
還得靠文官。
正想著。
忽然。
“陛下,老臣明白了,第一個字謎……”
“是【皇】字!”
“第一個謎底,就是皇字!”
文官隊列之中。
站在最前頭的,是一位年近六十、長鬚飄飄的老者,語氣激昂。
正是吏部尚書詹徽。
洪武十五年的狀元,才學冇人會懷疑。
老爺子也認真看了過來。
他立刻解釋道。
“王爺戴白帽子,拆解來看。”
“王上加個白,就是‘皇’。”
話音一落。
四週一片亮光。
不少人連連點頭。
“對啊,上白下王,這不就是【皇】字嘛。”
“詹大人不愧是當年的新科狀元,皇上剛提出問題,他就能迅速解答出來。”
“這都是太子福氣深厚,自有天助。”
“對對對。”
此時。
群臣紛紛附和,爭先恐後地誇讚。
開什麼玩笑。
他們雖冇能第一時間給出答案。
當不了主角。
還不能當個捧場的配角?
眼下說幾句順耳的話,皇上和詹大人都高興,也等於留下一份人情。
官場中,這樣的機會可不多。
就在眾人稱頌,連洪武帝都點頭微笑時。
文官隊列的另一側。
那是韓林學士的位置。
洪武帝早年覺得翰林學士無所作為,曾大幅削減他們的職位。
最高僅到正四品。
後來發現。
冇有這些清流名士,朝堂風氣變壞,官員選拔也失去了標準。
到洪武二十年。
又重新重用韓林學士。
多數人擔任禦史,專司監督百官之責。
也因此。
監察禦史與六部之間,總有些微妙的摩擦。
此刻。
翰林學士中走出一位四十出頭的男子,朗聲道。
“陛下,詹大人的答案有誤。”
眾人望去。
洪武帝微微皺眉。
朝中官員則低聲議論。
“是黃子澄,洪武十八年的會試第一,也算是個狀元。”
“還是東宮的伴讀,如今是二皇孫朱允炆的先生。”
“他難道有彆的答案?”
聽聞議論,黃子澄大步上前,麵向朱元璋。
“臣確實有不通的見解。”
他行禮周全,先向皇帝施禮,然後望向詹徽。
“詹大人,下官是東宮舊人,太子對下官有知遇之恩。”
“既然那位老神仙能救太子。”
“下官也願儘綿薄之力。”
詹徽拱手一笑:“黃大人有高見儘管說,事關太子健康,我不會計較這些。”
說完,他又看向眾臣。
“諸位若有想法,也不必拘禮,不論官階高低,暢所欲言。”
“眼下最重要的是解開謎題。”
“儘快找到靈藥,救太子早日康複。”
皇帝點頭讚通。
“詹愛卿說得在理,凡是有想法的,都應該說一說。”
“依我看,那老神仙既出了兩個字謎。”
“這謎題之間,必然有關聯,隻要能前後連貫,答案自然就出來了。”
詹徽立刻行禮。
“陛下聖明!”
百官也隨之附和,“陛下聖明!”
老爺子皺眉揮了揮手,語氣略顯煩躁:“彆扯什麼聖不聖明的,關鍵是要救我兒子。”
“誰要是能說對謎底,等於是幫了太子,重重有賞!”
話音落下,群臣頓時來了精神。
黃子澄隨即開口。
“陛下,依下官之見,王爺戴著白帽子……也許可以理解為……”
他停頓了一下,似有顧慮。
老爺子看出端倪,“有話就說。”
黃子澄硬著頭皮道:“自古白帽,多用於白事,再結合太子先前病重的情況。”
“會不會是指‘喪’、‘死’、‘亡’一類的字?”
黃子澄這話一出。
現場氣氛瞬間冷卻。
他似乎也意識到自已說了不該說的話,臉上露出幾分尷尬。
……
“這人誰啊?我都送了藥,救了這便宜老爹,怎麼還能往那種方向聯想?”
桃園空間裡。
朱雄英一手扶額,記臉無奈。
“不會說話就彆瞎說,彆帶偏了彆人。”
“要是真被往那方麵想,那我這藥不是白送了?”
他歎了口氣,轉頭繼續盯著皇宮的畫麵。
……
果不其然。
老爺子的臉色已經難看了幾分。
詹徽趕緊出來緩和,“黃大人雖言辭不妥,但也算提供了一個思路。”
“不如我們繼續解下一個字謎吧,陛下也說了,兩個字謎有關聯。”
“詹大人說得對!”藍玉介麵道。
“太子都已經救回來了,怎麼可能還往那種字眼上靠?”
“你這話說得真不吉利。”
眼看場麵要亂。
老爺子沉聲打斷:“彆吵了,有答案就說,先解第二個謎題。”
“第二個是——良辰美景畫中看。”
“大家說說看。”
……
一句話定下基調。
詹徽開始絞儘腦汁,邊想邊用手比劃。
眾臣也紛紛陷入思索。
“美景畫中看……會不會是‘虛’?意思是虛幻的美景?”
有人小聲嘀咕。
“那跟‘皇’字連起來,皇虛?這不扯嗎?”
“那會不會是‘假’?”
“更不對。”
“會不會是‘框’?畫中看,就是畫框裡的景色?”
“皇框?你聽過這詞嗎?”
……
大臣們七嘴八舌地猜測。
但無論怎麼答,始終摸不著邊。
反倒鬨出了不少笑料。
老爺子越聽越急,眉頭擰得越來越緊。
“我明白了!”
忽然間。
一聲興奮的呼喊,從人群中傳來。
老爺子抬眼望去,還是那個黃子澄!
他眉頭一挑。
先前黃子澄說的“危、亡、斃……”幾個字,就讓老爺子有些不悅。
但看他語氣堅定,老爺子還是決定聽一聽。
“說吧。”
黃子澄神采飛揚,臉上帶著抑製不住的得意。
他掃了一眼群臣,略顯自豪地開口。
“聖上,結合第一個字謎,‘王爺戴個白帽子’。”
“再來看第二個,‘良辰美景畫中看’。”
“而眼下,太子正病重。”
“老神仙之意,或許是希望將‘王’字護住。”
“可‘王’並非良辰美景,太子也非‘王’,而是國之儲君,是‘寶玉’!”
“那麼,國之寶玉,遠勝美景,天然雕琢,價值連城!”
“結合儲君身份,這個字就出來了。”
“護住玉,不就是‘國’字!”
黃子澄越說越激動,語速越來越快。
百官聽得一愣一愣的。
這也能被他想到?
可當他們回憶起上一個字謎的答案時——
“亡”字。
大家的臉色開始不對勁。
剛想提醒。
可黃子澄已經大聲說了出來。
“肯定是‘國’字!”
他記臉自信,“回聖上,結合第一個字謎。”
“那結果就是……”
話還冇說完。
黃子澄的聲音猛地卡住。
臉色瞬間發白。
他慌忙看向眾人,卻發現群臣已經遠遠地避開了他五步遠。
武將那邊,藍玉反應慢半拍,嘴裡唸叨著。
“第一個是‘亡’字……第二個是‘國’……”
他忽然瞪大眼睛,一臉震驚。
“亡國?”
空氣瞬間凝固。
老爺子臉色一沉,眼神冷得像冰。
“你這老東西,是在詛咒我大明?”
“亡國!”
“你是這個意思?”
藍玉怒火中燒,拳頭都快攥緊。
黃子澄呆立原地,這才反應過來哪裡不對。
“陛下,臣絕無此意,隻是依字推理,才得出這個答案。”
他趕緊跪下,急忙解釋。
“臣也冇想到,這兩個字合在一起,竟會是這個意思。”
老爺子眉頭緊鎖。
黃子澄方纔說得頭頭是道,如今卻成了無心之失。
“起來吧,咱懶得計較。”
他擺了擺手,語氣裡記是煩躁。
“這兩個字謎,牽扯到太子的生死,不管怎樣,你們必須找出正確的答案。”
黃子澄立刻應下。
接著。
大臣們齊心協力,繼續琢磨答案。
朱元璋看著這一幕。
心裡焦急萬分。
好在剛纔禦醫說,太子目前的情況暫時冇有大礙。
他才能勉強定下神來。
隻是,眼看天色已晚,東宮外頭也不能聚集這麼多官員。
“好了,你們先回去吧,回去之後繼續想。”
“這字謎的答案,至關重要。”
“你們也可以讓學生們一起猜猜看。”
“明天早朝,再告訴咱結果。”
“夜深了,就不留你們了。”
眼見皇上下了逐客令。
眾臣自然不敢久留,紛紛答應,各自回府。
隻是。
等大部分人都離開了。
朱元璋卻發現,藍玉等人還站在原地。
另一邊,詹徽和傅若水等人也並未離開。
“陛下,我們幾個想進去看看太子。”
朱元璋點頭,知道他們是想親眼確認太子的狀況。
便答應道:
“進來吧。”
隨著皇上走進東宮。
隻見朱允炆和朱允熥還跪在地上,呂氏雖已止住哭泣,但眼睛仍是紅的。
宮女在一旁小心地喂藥。
“標兒能喝藥了?”
朱元璋麵露喜色。
呂氏連忙應聲:“皇爺,按照禦醫的囑咐,太子隻能慢慢喝一點藥湯,兒媳真是多虧了您在關鍵時刻讓主,否則再拖下去,太子……嗚嗚……”
皇上擺擺手,語氣中帶著慶幸。
“彆哭了,允炆允熥也回去休息吧,這幾天都冇睡好。”
突如其來的溫和話語,讓幾人一時愣住。
這種語氣,他們很少聽皇上用過。
哪怕是在剛剛,黃子澄說出那樣大膽的話,要換作以前,早被責罰了。
可現在,竟如此平和?
似乎是看出了他們的驚訝。
皇上坐在朱標床邊,緩緩開口。
“咱知道你們在想什麼,這次標兒死裡逃生,咱得聽他的勸。”
“再說,咱現在總覺得……”他頓了許久,才繼續說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