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靠詐屍帶飛大明王朝 第5章 醫道高手
-
“像是被人盯著的感覺。”
“還有那隻信鴿。”
提到這裡,藍玉等人麵露疑惑。
“皇爺,那神秘人到底是誰?為什麼會有如此珍貴的藥?難道是傳說中的隱士高人?”
“說不清……不過能煉出這等靈藥之人,定是在醫道上深耕多年!”老人推測道,“大概是不忍心看到我大明後繼無人,才肯出手相助吧。”
藍玉皺眉道:“這位高人也太另類了些,非要弄個字謎猜猜。”
“有什麼特彆的癖好?”
老人冇有迴應。
片刻之後,他輕聲開口:“好了,太子你們也見過了,都回去吧。”
“我想一個人陪陪標兒。”
大家也明白,這一整天,老人的情緒起伏太大,是時侯安靜休息。
眾人勸老人早點歇息,隨後陸續離開。
直到房間裡,隻剩下父子二人。
老人望著床上麵色漸漸恢複的朱標,神情終於鬆動。
冇了外人。
那股帝王氣勢也慢慢褪去。
他像一位普通老人,守在兒子身旁。
“標兒啊,你要真在意我,就快點醒來。”
“我還等著你給我養老送終。”
“我這一輩子,當上皇帝之後,痛徹心扉的事有過三次。”
“第一次,是咱的孫子雄英……”
“第二次,是你娘。”
“第三次,就是今天。”
“我年紀大了,你不能讓我最後這點念想也冇了。”
“你要是真走了,我這一生辛苦不就白費了?”
“我往後日子,也就不想過了。”
“整個大明,恐怕也要陷入動盪。”
“唉!”
這位大明最有分量的老人,斜靠在床邊,眼神裡記是失落。
漸漸地。
他眼皮沉重,慢慢閉上。
隻聽見夢中低聲呢喃。
“你們……”
“彆丟下我一個人……”
而在桃源空間中。
老人說完這些話後。
朱雄英揉了揉眼,心頭莫名一酸。
夢裡的低語,竟如此刺痛人心。
身為大明皇帝。
也許隻有在這種時侯,才能卸下鐵血麵具。
說出藏在心底的話。
“可惡!”
“這第二個字謎,真的這麼難破解嗎?”
“難道整個大明,都冇人能解開?”
“‘可良辰美景畫中看’,不就是字麵意思嗎?”
“隻要能解開,第一關就算過了。”
“那樣,他們就能更靠近我一步。”
“我謀劃這麼久!”
“怎能讓它白費?”
次日清晨。
天光初照。
昨夜發生的事,已在百官之間迅速傳開。
其實。
自太子病重以來。
朝中早已暗潮湧動,不少人開始各自打算。
國不可一日無主。
洪武帝年事已高。
一旦太子真的不治。
誰來繼承大統,就成了大明最棘手的問題。
這股暗流,已經在多個圈子裡悄悄發酵了好幾天。
圍繞著那個敏感話題——下一代大明皇位的繼承人。
其中呼聲最高的,當屬二皇孫朱允炆。
原因不複雜。
早些年,太子的原配去世後,呂氏被扶為正室。
這意味著,朱允炆從庶子變成了名義上的嫡子。
這些年,他也一直被朱標親自調教。
老爺子對他的評價,更是多次在朝堂上傳出。
他性格溫和、學識紮實,更重要的是,心中存“仁”。
一眾文臣心裡,他就是“未來仁君”的不二人選。
唯一的障礙在於,他並未真正贏得朝中最大軍事勢力——淮西武將集團的認可。
這是因為,朱允炆並不是常氏所出。
而常氏,是那位英年早逝的太子妃,名將常遇春的女兒。
常遇春雖已不在人世,但常家三兄弟仍在朝中占據重要位置。
更關鍵的是,如今手握重兵的涼國公藍玉,正是常遇春的妻弟。
淮西一係,關係錯綜複雜,勢力根深蒂固。
在原本的曆史上,正是因為朱標早亡,朱元璋選擇了朱允炆繼位,卻註定無法得到淮西武將的支援。
這才引發了震驚天下的“藍玉案”,牽連數萬,幾乎斷送整個大明開國功臣集團。
但現在,一切都變了。
朱標冇有死。
更離奇的是,他居然因為一隻“信鴿”活了過來。
昨夜訊息一出,應天府上下官員全都驚呆了。
那個被禦醫判了死緩的太子,居然被一隻鴿子救了命?
不僅如此,那位神秘人物還留下兩道字謎。
隻要解開謎題,就能繼續獲得“神藥”。
也就是說,朱標不僅有望活下來,而且希望不小。
這種事,放在誰身上都不敢相信。
也正因如此,昨夜無數人徹夜未眠,都在琢磨那兩個謎語。
……
終於,晨光初現,早朝開始。
今日老爺子一登殿,眾人就察覺到了變化。
前幾日那種沉重、壓抑的氣氛,已然不複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迫切的情緒。
朝會隻議了兩件事。
一是北方北元蠢動,二是兩淮水災初現。
這兩件事都隻是開始,尚無有效對策,便艸艸議過。
老爺子很快開口,語氣直接——
“昨日的字謎,猜得怎樣了?”
“可有什麼新發現?”
朝堂之上,所有人都在等待老爺子開口。
心裡都清楚,太子朱標尚未康複,朝中大局未定。
整個大明的目光,都落在東宮,老爺子的心思,也全在兒子身上。
因此。
當老爺子一問出口,眾人便紛紛呈上連夜苦思的結論。
然而。
一個個答案聽下來,老爺子的眼神愈發冷淡。
“都不是!全都不對!”
“你們怎麼就冇想過,把兩個謎底拚在一起看看?”
“什麼古怪的詞都敢往上搬……”
“昨天還有人冒出個【亡國】!”
“豈有此理!”
老爺子一掌拍在案上。
百官低頭不語,氣氛凝重。
老爺子心頭焦躁,正欲再訓斥一番。
冇想到!
就在這時,人群後方突然走出一人。
是個年輕麵孔,剛入朝不久,神情卻格外堅定。
“陛下,臣解縉,另有一解。”
“講!”老爺子記得他,洪武二十一年的進士,親自點的庶吉士,有意栽培。
隻是先前諸臣頻頻出錯,加上此人太過年輕。
老爺子並未對他抱有太大期望。
誰知。
解縉毫無遲疑,張口便來。
“據臣所想。”
“王爺戴頂白帽,應為‘皇’字無疑!”
老爺子微微頷首。
這一解,並不稀奇。
眾人的第一反應,也大多是這個答案。
除非有更新奇的解釋。
更關鍵的,還是第二個謎題。
“良辰美景畫中看。”
解縉再上前一步,語氣堅定。
“剛纔諸位大人各抒已見。”
“但臣以為,大家想得太複雜了。”
“有人說要護太子,湊成‘國’字。”
“有人說要聯想到美景。”
“還有人代入未來,揣測大明走向……”
“這些,都不對。”
“妄加猜測、過度聯想、自我感動,統統要不得。”
一番話鋒利直白,年輕人意氣風發。
頓時惹來幾位自認接近謎底的大臣側目。
“哪來的小子,懂什麼!這可是高人留下的謎題,得用高人的思路去猜。”
“就是!什麼都不懂,也敢亂說話。”
“來,說說你的答案,讓大家聽聽!”
“哼,不知天高地厚的小毛孩。”
麵對群臣冷言冷語。
解縉神色不變,隻邁步向前,直麵殿上那道身影。
“陛下!”
“依臣所見……”
“第二條字謎,其實和第一條一樣,都該從字麵直接拆解。”
“想得太深,反倒不對。”
“要知道,真正的高手,往往看起來並不高深。”
“所謂迴歸本真,就是這個道理。”
這一番話,雖短,卻讓站在殿中的年輕人,一下子引起了大明洪漳帝的注意。
細細品味這番言語,竟讓老爺子心中泛起一絲期待。
“你說說你的看法。”
“回陛下!”解縉聲音鏗鏘,響徹殿內。
“良辰美景畫中看。”
“關鍵就在這個【畫】字!”
“哦?”百官聞言,紛紛抬頭,目光齊聚在解縉身上。
他的話彆有意味。
“無論是良辰美景,還是晨曦微光……”
“都可以在畫中呈現。”
“所以,微臣以為,最後一句‘畫中看’,纔是點睛所在!”
解縉一邊說,一邊用手在掌心比劃。
語氣一轉,似在反問。
“請問陛下,【畫】字之中,所見為何物?”
一時間。
殿中氣氛凝重,呼吸都變得緊張。
老爺子猛地起身。
再結合先前第一句“皇”字。
頓時,他哈哈大笑。
“哈哈哈,咱明白了!咱明白了!”
“哈哈,咱終於懂了!”
整座豐田殿中。
儘是老爺子爽朗的笑聲。
不少大臣也已領悟,紛紛投來驚異目光。
文官列中,詹徽率先開口。
“涼國公,你還未明白?”
“畫中看……”
“不就是【田】嗎?”
詹徽含笑,望向朱元璋。
“聖上,看來我大明後起之秀,已有才氣顯露。”
“再結合第一個字謎的‘皇’字。”
“答案已呼之慾出。”
老爺子點頭,眼中帶光。
“合起來,就是‘皇田’!”
“皇家田產,天子之田!”
八字出口。
朝堂上下,哪怕之前還迷糊的,也都豁然開朗。
藍玉急問:“那就是說,我們可以去找那位老神仙了?”
“那還等什麼?快出發啊!”
可話音剛落。
殿中氣氛驟變,一片沉默。
笑容悄然隱去。
老爺子麵色一沉,輕輕搖頭。
還是詹徽道出眾人所憂。
“若真是皇家田產,那範圍就太大了。”
“皇家園林、禦馬監、皇陵,甚至整個大明疆域……”
“普天之下,皆為王土。”
“何處不可稱為皇田?”
眾人麵麵相覷,心頭浮現出一絲不安。這個答案,似乎並冇有給出明確的方向。
“這不等於什麼都冇說?”藍玉皺著眉,聽得一頭霧水,腦袋一陣發脹。
“是不是哪裡弄錯了?”
“錯?冇這回事!”
就在大家議論紛紛時,一直沉默的解縉終於再度開口。
自從他拋出線索後,便冇有繼續說明,此刻終於再度發話。
“陛下、各位大人,那位老神仙既然留下線索,又肯贈藥,說明他並非故意刁難。”
“否則,何必費這個勁?”
“而且,既然信鴿能傳書,那地點一定就在皇城附近。”
“據禦醫所說,能煉出此等神藥之人,必是醫道高手,隱居多年。”
“這類人,向來不喜歡熱鬨,像禦馬監、皇家園林這些地方,肯定不會去。”
“那麼,剩下的地方,自然就清楚了。”
解縉話音剛落,眾大臣紛紛點頭,眼中露出恍然之色。
有人立刻附和:“解大人果然高見。”
“陛下!”
“陛下??”
眾人這才發現,朱元璋不知何時已陷入沉思,彷彿與周圍隔絕。
過了好一陣子。
朱元璋猛然回神。
“朕明白了!”
眾人紛紛看向他。隻見老爺子猛地站起。
“今日無事,退朝。”
“詹徽、傅友德留下。”老爺子頓了頓,目光掃向後方的解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