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大明:詔獄講課,老朱偷聽人麻了 > 第272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螂捕蟬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明:詔獄講課,老朱偷聽人麻了 第272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螂捕蟬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回到武英殿。

朱元璋叫來太子朱標,父子倆簡單商量了下。

但並冇有提及廢除中書省的事,隻是針對胡惟庸聊了聊。

父皇聖明。

天佑大明。

胡惟庸品性低劣,不配為百官之首。

兒臣無比讚成父皇的決定。

中書左丞早就該換人了。

見到朱標義憤填膺乾勁十足,老朱不由的搖頭失笑,隨意道:

想說啥彆憋著,接著往下說嘛…

咱讓你監國理政代使皇權,可不光是讓你批奏摺來的。

有啥意見都說出來。

現在,你是皇帝,咱聽伱的。

一聽這話。

朱標不自覺打了個個寒顫,連忙俯身下拜不敢托大,惶恐道:

父皇息怒——

兒臣僭越了。

嗬嗬,你這個臭小子…

朱元璋無奈的歎了口氣,弓腰一撈便把太子給薅了起來,不容置疑道:

快點。

彆廢話。

咱在跟你說正經的。

朱標苦惱的抓了抓頭髮,不免有些誠惶誠恐,先是敬上一盞茶,而後才忐忑道:

回稟父皇。

兒臣私下以為,早點處理掉胡惟庸是件好事,那些被流放的淮西人,對胡惟庸恨之入骨,恨不得剝其皮,食其肉,那個李善長不可能放過胡惟庸。

朱標眼神堅毅,果斷道:

到那時,各方勢力亂做一團,勢必會打破朝堂的平衡。

所以不如先下手為強。

胡惟庸辦的那些事,死有餘辜一點都不冤枉。

聽完太子的權衡分析,朱元璋眉宇間充滿了欣慰,悵然道:

很好,便是如此。

有進步。

當皇帝必須得敢於決策,不能猶猶豫豫,或是瞻前顧後。

朱元璋用力捏了捏兒子的肩膀,饒有興致道:那,老大覺得,咱誅了胡惟庸九族,應該不過分吧

朱標微微皺眉,恭敬的施了一禮:

父皇。

兒臣覺得,三族足矣。

話落。

寂然無聲。

朱元璋怔了下,而後放生大笑。

哈哈哈哈哈——

好。

好啊!

老大類咱。

三族就三族。

聽你的!

朱元璋撚起蓋碗,刮開上麵的浮葉,意味深長道:

繼續。

你這個臭小子,想好下啥套了吧

聞聽此言。

朱標頓時有些尷尬,眼神飄忽躲閃,不敢與老父親對視。

他看不慣胡惟庸不是一天兩天了,可如今讓他來懲治對方,難免產生公報私仇的念頭。

沉默少頃。

稟告父皇——

朱標猶豫了一下,認真道:

林先生之前講到過,在處理國家大事時,切忌代入個人恩怨和情緒,否則害人害己。

然,兒臣對胡惟庸頗有偏見…做不到公平公正。

請父皇恕罪。

對於太子的婉拒推脫,朱元璋哭笑不得,無奈了;

咱何時讓你公平公正了

你這臭小子,也不會活學活用啊!

大大方方的說。

胡惟庸死不足惜根本不需要手軟。

既然調查清楚了,便不存在公報私仇,除掉對方有百利而無一害,何樂而不為

說罷。

朱元璋傾靠在椅背上,愜意的端起蓋碗抿了一小口,抬頷示意太子彆浪費時間。

兒子的進步自不待言,他嘴上雖然不說,但不代表看不見。

然而美中不足…受儒家思想教育荼毒太深,隻知道套用公式,不知道靈活思考。

還是得加以糾正。

是,父皇。

頓了頓,朱標深呼吸一口氣。

兒臣私下以為,麵對胡惟庸這樣的人精,還要從對方的痛點入手。

貪戀權柄,不擇手段,為了保住來之不易的地位,甚至可以出賣提攜自己的恩師。

權利能駕馭人,權利更能殺人。

想要權利

給他便是。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螂捕蟬。

聽到這。

朱元璋暗暗歎息,大底猜到了兒子的想法,但是還是擺了擺手,令其繼續說。

一國之相,作為百官之首負責統領群臣,縱然已經權傾朝野,但是權利還是一分為二,而非一家獨大。

朱標繼續道:

而且,自打大明立朝以來,父皇任命徐叔叔為中書右丞相,目的就是為了平衡相權。

這一點,大家心知肚明。

倘若把徐叔叔撤換下來,暫時把中書省右丞相之職位空缺,讓胡惟庸獨掌中書省的大權,由此一來。

想不犯錯,都冇可能。

到時候便可以順勢直接除掉對方,而且還不會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朱元璋胡目凝視,露出一抹耐人尋味的笑容。

老大啊!

兒臣在。

朱標拱手。

上次你跟咱說過這個辦法,較之前有所改良,但細節還是不夠,說白了,想到東西不少。

胡惟庸是個人精,人精又怎會掉入如此刻意的陷阱裡麵

朱元璋不緊不慢道:

如今李善長已經被我擱置,中書右丞相又空缺出來,劉伯溫走馬上任當之無愧。

但你卻視而不見,不是把百官當成了傻子

明眼人都能看明白咋回事.

胡惟庸更不蠢,否則爬不上來。

懂咱的意思嗎

話音未落。

卻見朱標絲毫不慌亂,匆匆上前來到老朱麵前,俯身貼耳輕聲道:

父皇,兒臣明白。

所以,不光要徐叔叔配合我們,還得委屈劉夫子演一出苦肉計。

空印案,涉案官員數萬,除了這麼大的案子,禦史台難辭其咎。

劉夫子身為禦史中丞,難道就冇有責任嗎

先把劉夫子貶下來告老還鄉,再把中書省的大權交由一人之手,禦史台冇有了劉夫子,便相當於名存實亡,失去了監察百官的權力。

朱標莞爾:

禦史台變成了一副空殼,握有的權力落入了中書省的手裡,也就等於被胡惟庸接管了。

統領百官的,監察百官的,全交由一人掌管。

水到渠成,並不刻意。

逆天的權力加持之下,聖人都可能跌落神壇。

朱標躬身作揖,向後退了一小步:

兒臣拙見。

讓父皇見笑了。

(本章完)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