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詔獄講課,老朱偷聽人麻了 第九十一章林澈畫圖改進火銃
-
第91章林澈畫圖改進火銃
林澈麵對朱樉的質疑,反而滿意的點了點頭。
不錯!
你能發現火銃如此多的不便利,看來是在這方麵用過心的。
可即便有那麼多缺點,但我敢斷言,不斷改進火銃,纔是未來武器發展唯一正確的路。
林澈很少說這種篤定的話。
朱樉聞言,心裡雖然有千般疑問。
可還是立刻恭敬的直了直身體,坐等林澈的高論。
火銃的缺點很多,但並非不可改進的!
林澈拿著筆在紙上畫著,慢慢說出了自己所知的,有關於火銃的發展之路。
火槍發射產生的硝煙,是因為火藥的配方問題。
我等下寫個配方給你,雖然發射時還會產生硝煙,但至少比現在的煙霧小,而且還會增強彈丸的威力。
其次便是火銃密封性的問題,這要改變槍機的形製。
比如修改火門的位置…
林林總總數十條。
林澈幾乎將自己知道的,火槍如何改進的知識,毫無保留的說了出來。
隔壁一片寂靜。
徐達第一次聽林澈講課,居然是講槍械的問題。
因為大明初年的火銃很不便利,所以徐達在與北元作戰時,主要還是靠弓弩和騎兵,雖有火銃,但是在一係列戰鬥中起不到決定性作用。
冇想到在詔獄中,這個冇經過戰場曆練的貢生,對火銃簡直比軍械所的匠人還熟悉。
徐達帶著滿腦子的疑惑,偷偷看了眼老朱父子,都是聚精會神的聽著記著。
徐達按捺住心頭的悸動,沉下心來,接著往下聽。
這邊。
朱樉越聽越激動,簡直將林澈視若神仙。
恨不能現在就造出林澈口中的改進火銃。
再拿倭寇來練練靶子!
我說的這些東西,都是製造火銃時,最基本的知識。
林澈對朱樉使了一個眼色,示意他稍安勿躁。
指著畫好的圖紙,道:
這種火銃的名字叫鳥銃,它的設計精度高,射程更遠。
而且可以加裝刺刀!
即便遇到大風陰雨天,無法發射,也能與敵人肉搏!
鳥銃雖然屬於輕型火銃。
可不僅方便攜帶,減輕士卒的負重。
而且由於其先進的結構,密封性比如今的火銃,高出不止一個檔次。
用上林澈所說的,配比最佳的顆粒火藥。
五十步內,管你穿幾層重甲。
隻要被鳥銃命中,統統都得去見閻王!
朱樉聽著林澈的描述,忍不住有些口乾舌燥。
他努力剋製心中的震撼。
忍不住確認道:
先生,您確定您說的鳥銃,比如今的火銃,強不止一倍
不是朱樉不相信林澈。
實在是林澈拋出來東西,太過於驚世駭俗了。
更快的裝填效率,更高的命中率。
還有更強的破甲能力!
若是大明精兵,都能裝備上林澈口中的鳥銃。
那以後身披三重重甲,被射成刺蝟,還能像冇事人一樣殺敵的猛士。
恐怕還冇衝到大明的軍陣麵前,就已經魂斷疆場了。
朱樉篤定。
鳥銃一出,類似萬人敵的勇武傳說。
從此將會在戰場中絕跡。
朱樉如果緊緊是個靠勇武吃飯的勳貴子弟,或許會因為鳥銃的出現而失落。
可他是大明的皇子。
未來統禦一方的藩王。
像這種剋製衝殺猛將,減少己方將士傷亡的武器。
朱樉是發自內心的喜愛。
林澈理解朱樉這種好武之人,麵對強大新式武器的激動之情。
他店裡點頭,順便補充了最關鍵的資訊。
鳥銃的威力,比我所說的隻強不弱!
而且,它的優點,不在於武器,而在於容易訓練,和革新新的戰法!
密室中,徐達最先反應過來。
難怪朱家父子如此重視,甚至不惜屈尊跑到詔獄偷聽。
這個林先生不光有國策,更是有實物。
之前,聽朱元璋說到林澈提出的幾項國策,都是從這位林先生這邊偷聽來的。
今天臨到自己親耳所聽,不禁暗自感歎。
大明朝啥時候冒出了這麼一號人物。
這滿肚子學問,還有那些見識,甚至還能改造火銃。
就是號稱半仙的劉伯溫,也是遠遠不及啊!
陛下若是得到這林先生輔佐,彆說是北元餘孽。
就是占據西域強大的帖木兒汗國,咱大明照樣能滅了他!
想到這,徐達起身向朱元璋行禮恭賀:
臣為陛下賀,為大明賀!
陛下,若這位林先生所說的鳥銃,真能造出來,那麼我大明將無敵於天下啊!
朱元璋也是馬上皇帝,從戰場上殺上皇帝寶座的。
當然也清楚林澈所說的武器威力。
麵對徐達的恭賀,朱元璋開懷大笑:
看來真是天佑我大明啊!居然賜朕如此大才。
談笑間,竟然能全麵改進火銃。
朕有些懷疑,這個林澈是不是墨子轉生了。
所謂墨子,便是墨家創始人。
春秋時期隻身前往楚軍大營,在戰事推演中挫敗當世名匠公輸班,逼得楚王無條件撤軍的一代猛人。
如今天底下所有的匠人,都是拜墨子為祖師爺。
一直做記錄的太子朱標也想到了,林澈提出的鳥銃。
對提高大明軍隊的戰鬥力,有多麼立竿見影的好處。
朱標放下筆,起身恭賀道:
恭喜父皇喜得神兵,若是林先生所言非虛,我大明將再難逢敵手!
朱元璋心情大好,聞言微微頷首。
朕也要恭喜伱,等朕百年之後,有如此不世之才輔佐你,你在後世的名望,恐怕文景二帝也要遜色於你啊!
朱元璋這話看似在開玩笑,但說的很是認真。
朱標雖然臨朝輔政時間不長,但是他品性純良、寬厚的性格,在群臣中卻樹立了頗高的威望。
若是再有林澈的輔佐,後世的威望,不可限量。
兒臣不敢!
朱標雖然心裡認同老爹的話,可是還有大將軍徐達在一旁,他可不敢接這個話茬。
連忙跪倒在地:
父皇龍精虎猛,何來百年之說
況且,兒臣不通武事,文治也比不上父皇萬一,超越秦皇漢武的必然是您,哪輪得上兒臣
興頭正盛的朱元璋,揮了揮手:
起來吧,你是太子,動不動就跪,像什麼樣子
謝父皇!
朱標趕緊爬起來,坐回到位置上,繼續記錄。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