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咱家的老十七超離譜! 第7章 洪武大帝朱元璋憂心忡忡!來自於老父親的愛
-
朱元璋一步步地走入到了奉天殿內。
平日裡穿習慣的龍袍,他覺得今天格外的沉。
走向龍椅的步伐也一步比一步沉重。
奉天殿內的檀香縈繞不散。
殿內深處巨大的白色帷幔從大殿穹頂自然垂落。
標兒的靈柩就靜靜地放在龍椅的一側。
朱元璋身形不易察覺微微顫抖。
他深吸一口氣,將恍惚從腦海裡趕走。
不是夢!
但咱老朱,已窺未來。
咱要直麪人生的至暗時刻,要來決定這大明王朝的未來命運!
這一次,他不會錯。
朱元璋站在了大明帝國的三岔路口。
走往何方,隻需他一言。
“宣!”
“百官覲見!”
王鉞高聲宣喊。
群臣開始從殿外遠處一步步走來。
當文武百官分彆依製分列殿內左右後,朱元璋的目光緩緩地掃過了所有人。
他發現許多官員都是陌生的麵孔。
新晉的年輕官員,他們稚嫩而又惶恐。
熟悉的老臣們,顯然都已經不在了。
物是人非,白雲蒼狗。
朱元璋的目光又落到了那些兒子們的身上。
他們都是因為長兄的薨逝,而回京奔喪的。
都是好孩子。
朱元璋逐一掠過這些兒子們的臉龐。
他們此刻都還好好地站在這裡。
老四還帶著邊塞的風霜。
望著他們,朱元璋眼中藏著複雜的情緒。
而這群兒子們,也是神情各異。
有難過的、有疲憊的、也有不易察覺對於未來不安的。
望著這一張張活生生的麵孔,朱元璋都覺得自己之前夢中看到的那些慘烈畫麵都是假的了。
老四跟豬一起搶食、十二柏兒在烈火中決絕的**……
朱元璋目光定格在老十二朱柏的臉上,瞧見他似乎又吃胖了不少,嘴角莫名一笑。
但心下卻又被無形的大手給揪了起來!
朱元璋對於朱柏,他有著莫名的歉意。
“柏兒……”
朱元璋心中默唸老十二的名字。
心底裡那份虧欠更加深重了。
如果不是真的經曆了關於未來的那場噩夢,他怎麼也不相信,這個溫文儒雅,最喜歡讀書聽曲的好孩子,將來會是**而亡。
柏兒竟然會被逼迫到那般田地!
這一切,深究根源,叩問本來,豈不都是自己造下的孽嗎?
都是因為咱那個錯誤的決定!
選了一個大錯特錯的接班人。
朱元璋覺得愧疚。
接著,他將目光落到了藩王們隊伍裡,最後麵那個少年的身上。
老十七朱權。
似乎發現父皇正在看自己,老十七朱權變得有幾分凝重起來。
甚至雙肩在微微顫抖,他也低下了頭。
朱元璋瞧見,不由得一笑。
這小子在裝什麼呢?
剛剛分明就是異常的平靜,現在反倒是害怕起來了?
之前朱權踏入大殿內的時候,朱元璋的目光就已經留意到了。
老十七跟他的其他兄弟們都不一樣。
他的這些哥哥們,有些或是悲傷,有些則是惶恐不安。
他們顯然都是各懷心思。
但唯獨老十七,這小子,就是微微垂目地站在末尾。
他的身姿挺拔,就跟北地的白楊一樣堅韌。
那張年少的臉上也看不出多少悲喜。
唯獨是看向標兒靈柩的時候,眼神裡黯然神傷。
老十七似乎並不關心朝局的氛圍。
甚至也不在意皇帝的決定。
這種超出他這個年齡的淡定,或者說是好像洞悉一切的坦然,讓朱元璋都有些心中好奇起來。
老十七到底是憑了什麼底氣,敢在“未來”悍然斬殺允炆派去的欽差,又虎踞大寧,狼吞整個北方的?
朱元璋此時的心中掀起了一陣陣波瀾。
這個少年,當年主動選擇了北方的苦寒之地,確實有著他的深意,今日的咱竟然還是看不透這小子。
朱元璋自認,如果在允炆登基的那個時空,他還是很支援老十七造反的。
隻要老十七能造反成功,必然可以匡扶大明社稷,又能庇護手足兄弟們。
不過,此刻,在這一個尚未發生那一切的未來,還能扭轉未來的當下,對於朱權,朱元璋覺得有些頭疼了。
虎視中原,狼吞北地。
隻要這小子想,他可以發展出擁有足夠威脅朝廷的勢力。
還有此子的城府和他的膽大妄為,都讓朱元璋都有些不願意承認的期許與擔心。
朱元璋在冰冷的龍椅上端坐著,冕旒前的玉珠微微晃動,遮蔽了群臣和藩王們望向他的視線。
也為朱元璋觀察所有人做了一個極佳的掩護。
朱元璋沉默著一言不發。
但他那雙看透世態蒼涼的眼睛,卻注視著每一個人。
朱元璋此刻的沉默就跟一塊巨大的大石頭一樣,壓得所有人都喘不過氣。
朝局的氛圍有些窒息。
丹墀下,諸位王爺們,他們心中也是一片波濤。
誰也無法安靜。
燕王朱棣眼光時不時瞟向禦座龍椅上的父皇,也時不時望向一旁太子的靈柩。
朱棣心中思緒橫飛:
大哥既然走了,這儲君之位,父皇到底會中意誰?
依舊是立長立嫡往下……?
還是?
朱棣不敢深想。
但也不由得燃起一絲絲熾烈的渴望。
此刻的秦王和晉王等人,也是對於儲君之位有著想法的。
不然他們也不會第一時間就趕來。
大家一起在兄弟們和父皇之間來回巡視。
都揣測起那龍椅上的老者最終會中意誰。
此刻的奉天殿上,雖然表麵上看起來死寂一片,無人敢作聲。
但又在無形的氛圍中掀起了驚濤駭浪。
群臣們。
那也是神情各異,心思各有不同。
部分躲過洪武大逃殺的老臣勳貴們,他們是老神在在,隻求事不關己,趕緊下朝。
也有一些臣子是擔心國本動搖,想著皇帝早點度過哀傷。
至於一些透過科舉上來的新晉士大夫們。
如方孝孺、兵部侍郎齊泰,甚至黃子澄等人,他們緊握手中的笏板,心情緊張到了極點。
他們麵色凝重,又急又不敢吭聲。
特彆是方孝孺幾人,命運早已經跟朱允炆綁在一起了。
此時怎能不慌?
尤其是方孝孺,就跟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分明是急躁到了極點,但屁都不敢放一個。
他幾次想要站出來,然後進言陛下早定國本。
但一看到陛下那深不見底的雙眼,還有一旁太子的靈柩,話到嘴邊又被嚇了回去。
方孝孺心中掙紮起來。
儲君本就是國本,一日不立,則國家一日不寧。
再說皇太孫朱允炆仁孝就是繼承大統最好的人選!
可,此刻陛下剛死愛子,悲痛欲絕。
如果這個時候,自己出來提議立儲,是不是會被推出午門斬首呀?
方孝孺這樣一想就越發的害怕起來。
但下一刻,又被另外一種恐懼給籠罩。
他開始擔心,萬一陛下中意他人!
比如那一位戰功彪悍的燕王朱棣?!
如果陛下真選了燕王,那他們這些太孫心腹們,不就前途儘毀?
甚至還會落得被排擠出朝廷的下場?
一時間,方孝孺不敢想下去。
儒家的理想,還有他個人對於仕途的期盼,在與他個人的腦袋安全問題上開始做起劇烈鬥爭。
方孝孺開始變得煎熬起來。
每分每秒都是煎熬。
方孝孺偷偷朝著上麵望去,又望瞭望周圍的藩王們,特彆是那一個末尾的寧王。
這讓他心中更堅定了,如果朱允炆登基後,一定要著手削藩的打算。
太孫如果能順利登基!
那這些強大的叔父們,尤其是燕王和寧王這樣的藩王,就是巨大的威脅。
隻有除掉他們,太孫的皇位和他們的榮華富貴才能穩固。
也隻有這樣,他們才能實現屬於他們的儒家理想盛世!
時間在一點點地逝去。
朱元璋也在沉默。
所有人都以為這是陛下因為過度悲傷導致的結果。
其實朱元璋此時,是在內心權衡著未來。
他在做出自己的謀劃和安排。
就在這時!
突然!
一道身影猛地從文官的隊列裡踉蹌跳了出來。
一下子打破了朝局上的寂靜。
正是那有些惶恐而又堅定的方孝孺!
他撲通一聲跪在禦階下,聲音有些顫抖地啟奏道:
“陛下!國不可一日無君,亦不可久虛儲位!”
“太子新薨,天地同悲,舉國皆痛!”
“然,為江山社稷計!”
“臣,鬥膽泣血上稟,懇請陛下早定國本,冊立儲君,以安定天下臣民之心,以撫四海番邦之念。”
此言一出!
滿殿皆驚!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這個方孝孺的身上。
藩王們一臉的詫異。
特彆是朱權。
朱權甚至忍不住小聲地嘀咕了一句,
“臥槽!這麼勇的嗎?”
不過再出口後,他又瞬間閉上了嘴巴。
因為他發現老朱在看著自己。
所有人都齊刷刷瞧著這一位翰林院的大學士,也是翰林院的主官。
他們冇有想到打破這平靜死寂的竟然是這一位文學博士。
太子靈柩尚且還在停放。
陛下也在傷心中。
你老小子就公然提議立儲?
不想活了?
還是活膩歪了?
朱元璋的目光穿過所有人,落到了方孝孺的身上。
他嘴角浮現一抹不易察覺的冷笑。
這些人還真是等不及啊!
咱的大明,被你們禍害成什麼樣了?
你們真是等不及。
等不及要扶持允炆坐上這皇位!
這樣你們才能操控允炆這個年輕而又蠢笨的傀儡。
允炆那個小畜生被你們教導成了冷血無情的動物!
現在你們又急得想要替他出頭?
朱元璋心中已經恨不得要將這方孝孺給千刀萬剮。
而此時的方孝孺,完全不知道朱元璋已經給他定了“死刑”!
群臣,藩王們,都看向方孝孺。
都在想,這老小子到底要乾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