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 第632章 晉17
司馬道生(生卒年不詳),字延長,河內郡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東晉宗室大臣,晉簡文帝司馬昱長子,母為簡文順皇後。
司馬鬱,字深仁,晉簡文帝司馬昱之子,母胡淑儀。幼而聰明。司馬道生當初以無禮失旨,司馬鬱數次勸諫他要以敬慎之道。司馬道生不聽,司馬鬱為之流涕,簡文帝深器異之。年十七歲去世。後來,追諡司馬鬱為獻世子。寧康初年,贈左將軍,加散騎常侍,追封郡王,以司馬鬱叔父武陵威王司馬曦的曾孫司馬寶為嗣,追尊其母胡淑儀為臨川太妃。
史書記載
《晉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三十四》:
簡文帝七子:王皇後生會稽思世子道生、皇子俞生。胡淑儀生臨川獻王鬱、皇子朱生。王淑儀生皇子天流。李夫人生孝武帝、會稽文孝王道子。俞生、朱生、天流並早夭,今並略之。
…………
及孝武帝即位,嘗晝日見道生及臨川獻王鬱,鬱曰:“大郎饑乏辛苦。”言竟不見。
司馬朱生,東晉皇子,河內溫縣人。晉簡文帝司馬昱第六子,胡淑儀所生,與臨川獻王司馬鬱同母。
其父在司馬朱生出生的時候並不是皇帝,而是會稽王(琅邪王),司馬朱生幼年夭折,沒有封爵。371年,桓溫廢黜皇帝司馬奕,擁立五十二歲的司馬昱為皇帝。次年,司馬昱去世,司馬朱生的兄弟司馬曜即位,為晉孝武帝,
司馬德宗(382年~419年1月28日),字德宗36
晉孝武帝司馬曜長子,晉恭帝司馬德文同母兄。晉朝第十四位,東晉的第十位皇帝。
司馬德宗即位後,內亂頻發,國勢日衰,419年被劉裕殺死。時年37歲。
人物生平
司馬德宗生於太元七年(382年),是晉孝武帝司馬曜的長子,母親是陳歸女(後追尊為德皇太後)。太元十二年八月辛巳日(387年9月16日),司馬德宗被立為太子。1
登基
太元二十一年九月庚申日(396年11月6日),晉孝武帝駕崩,同年九月辛酉日(396年11月7日),太子司馬德宗繼位2
次年正月改年號為隆安3
立妃王神愛(王羲之的孫女)為皇後。
安帝愚笨,不擅長說話,據《晉書·帝紀第十》記載他甚至連冬夏的都無法區彆。因此安帝繼位後東晉皇帝的權力大大下降,朝外許多將軍實際上自立,不受君命,朝內的權力也落在了大臣手中。安帝初期朝廷政策主要由會稽王司馬道子及其子司馬元顯主持。
397年,兗州刺史王恭和豫州刺史庾楷因對尚書左仆射王國寶等不滿而領兵造反,安帝不得不殺王國寶來平息這場叛亂。次年,王恭、庾楷協同荊州刺史殷仲堪、廣州刺史桓玄等再次謀反,叛軍一直攻到建康附近才被平定,王恭被殺。與此同時,在浙江、江蘇一帶孫恩的叛軍眾多。
公元400年,孫恩攻會稽,401年,攻浹口、臨海、廣陵,晉軍多次戰敗。
402年,孫恩的叛軍甚至直接威脅建康,建康被圍困,城內爆發饑荒。後孫恩戰敗身亡。同年,桓玄自江陵起兵攻入建康,廢殺司馬道子、元顯父子,自封為丞相、太尉。從此成為東晉的統治者。他於同年秋又自號楚王、大將軍。最後於404年1月1日篡位稱帝,改國號為楚,降安帝為平固王。
404年1月19日,安帝被遷至潯陽。3月24日,劉裕舉兵攻桓玄,桓玄軍隊大敗。桓玄挾安帝逃往江陵。6月19日(五月壬午),桓玄被殺,安帝複位。但好景不長,6月26日桓玄的將軍桓振又攻陷江陵,安帝被俘。直到405年3月2日(正月戍戎)安帝才脫離叛軍之手。
桓玄的叛變終於摧毀了東晉的皇權,劉裕成為東晉舉足輕重的人物,為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409年劉裕開始北伐,攻南燕,屢戰屢勝,到410年俘虜南燕皇帝慕容超,滅南燕,佔領山東等地,但同時廣州刺史盧循又反,乘劉裕北伐之機向建康進發。到410年夏建康再次戒嚴。劉裕班師南下後才解決了建康的危機。411年,盧循在交州被刺史杜慧度殺。
從412年開始,劉裕在朝中獨掌大權,排擠和迫害與他不和的大臣,矯安帝詔以令外地刺史。415年,荊州刺史司馬休之和雍州刺史魯宗之以討伐劉裕為名舉兵,但敗於劉裕。
417年,劉裕再次北伐,攻入長安,之後班師回朝。418年劉裕被封為相國、宋公。
被殺身亡
義熙十四年十二月戊寅日(419年1月28日),晉安帝被劉裕派出王韶之勒死於東堂,時年三十七歲。4
死後其弟司馬德文繼位,是為晉恭帝,改元元熙。
元熙元年(419年)正月庚申日,葬晉安帝於休平陵5
陵址位於今江蘇省江寧縣的蔣山。
在位年號
隆安3
397年-401年。
大亨6
402年—403年。
義熙7
405年-419年。
大事年表
太元七年(382年),司馬德宗出生。
太元十二年(387年),司馬德宗被立為太子。1
太元二十一年(396年),晉孝武帝去世,司馬德宗繼位。2
隆安元年(397年),後涼國主呂光部將禿發烏孤,建立南涼。8
隆安二年(398年),王恭、庾楷、殷仲堪、桓玄、楊佺期等舉兵起義反晉,桓玄被推為義軍盟主。9
隆安三年(399年),晉安帝追尊母親陳歸女為德皇太後。10
隆安四年(400年),晉安帝的祖母李陵容去世。11
隆安五年(401年),沮渠蒙遜殺段業,自號大都督、北涼州牧12
正式建立北涼政權。
大亨元年(402年),以後將軍司馬元顯為驃騎大將軍、征討大都督,鎮北將軍劉牢之為前鋒,前將軍、譙王司馬尚之為後部,討伐桓玄。桓玄在姑孰打敗其軍,譙王司馬尚之、齊王司馬柔之被桓玄所殺。13
大亨二年(403年)八月,桓玄自稱相國、楚王。14
大亨二年十二月壬辰日(404年1月1日),桓玄篡位,改國號為楚,史稱桓楚,貶晉安帝為平固王。15
建始元年(404年),建武將軍劉裕率沛國劉毅、東海何無忌等舉義兵討伐桓玄,斬殺桓玄部將徐州刺史桓修、青州刺史桓弘、吳甫之、皇甫敷等,大挫桓玄軍。16
義熙元年(405年),遊擊將軍、章武王司馬秀與益州刺史司馬軌之謀反,兵敗被殺。17
義熙二年(406年),益州刺史司馬榮期在白帝打敗西楚政權將領譙子明。18
義熙三年(407年),劉裕誅殺東陽太守殷仲文、南蠻校尉殷叔文、晉陵太守殷道叔、永嘉太守駱球等人。19
義熙四年(408年),梁州刺史楊思平有罪,被棄市20
(在鬨市執行死刑並將犯人曝屍街頭的一種刑法)。
義熙五年(409年),車騎將軍劉裕在臨朐大敗慕容超;西秦複國;馮跋殺高雲;北魏道武帝被子拓跋紹所殺。21
義熙六年(410年),東晉滅南燕。22
義熙七年(411年),右將軍劉藩在始興,殺叛軍徐道覆,並將其首級傳到建康23
(今江蘇南京)。
義熙八年(412年),晉安帝皇後王神愛去世。24
義熙九年(413年),晉將朱齡石攻克成都,殺反晉義軍首領譙縱,譙縱的西蜀政權就此滅亡。25
義熙十年(414年),西秦滅南涼。26
義熙十一年(415年),劉裕與叛軍司馬休之戰於江津,司馬休之大敗,逃奔襄陽。27
義熙十二年(416年),劉裕與琅邪王司馬德文率軍,攻打後秦國主姚泓。28
義熙十三年(417年),劉裕北伐,佔領後秦都城長安,後秦皇帝姚泓投降,後秦滅亡。29
義熙十四年十二月戊寅日(419年1月28日),晉安帝被殺。4
曆史評價
房玄齡等《晉書》:1“安帝即位之辰,鐘無妄之日,道子、元顯並傾朝政,主昏臣亂,未有如斯不亡者也。雖有手握戎麾,心存舊國,回首無良,忽焉蕭散。於是桓玄乘釁,勢逾飆指,六師鹹泯,隻馬徂遷。是以宋高**午之臣,孫恩豈金行之寇。若乃世遇顛覆,則恭皇斯甚。於越之民,詎熏丹穴,會稽之侶,寧歎人臣。去皇屋而歸來,灑丹書而不恨。夫五運攸革,三微數儘,猶高秋凋候,理之自然。觀其搖落,人有為之流漣者也。”30
2“安承流湎,大盜斯張。恭乃寓命,他人是綱。猶存周赧,始立懷王。虛尊假號,異術同亡。”30
《晉書·安帝紀》稱“帝不惠,自少及長,口不能言,雖寒暑之變,無以辯也。凡所動止,皆非己出”。30
《資治通鑒》稱“安帝幼而不慧,口不能言,至於寒暑饑飽亦不能辨,飲食寢興皆非己出”。35
從小到大,從生到死,晉安帝沒說過一句話,不知饑飽,不辧寒暑,吃喝拉撒一概不能自理,大小事務全靠彆人照料。35
家庭成員
父母
父親:司馬曜,晉孝武帝。
母親:陳歸女,追尊安德太後。
兄弟姐妹
司馬德文:晉恭帝。
晉陵公主:下嫁謝安之孫,謝琰之子謝混。
鄱陽公主:下嫁王導曾孫王嘏。
後妃
王神愛:安僖皇後,王羲之孫女,王獻之女。
死因探究
宋武帝
關於晉安帝的死因,雖史書上的說法略有不同,但都是劉裕命王韶之所殺。
《晉書》記載,當初流傳讖語說:“昌明之後有二帝”,劉裕為了能篡奪東晉政權,於是命王韶之勒死晉安帝而立司馬德文為帝,來應予讖語。32
《南史》中稱劉裕命王韶之與晉安帝左右將他毒死。33
《資治通鑒》稱,劉裕因為讖語說“昌明之後尚有二帝”,所以指使中書侍郎王韶之與晉安帝左右密謀毒死晉安帝,而立晉安帝的弟弟琅邪王司馬德文。司馬德文一直陪在安帝左右,飲食寢處,從不離開;後來司馬德文生病,出搬到宮外居住。義熙十四年十二月戊寅日(419年1月28日),王韶之在東堂用散衣勒死晉安帝。34
分享你的世界
我要說
14人次討論
10帖子
她是王獻之的女兒,雖然貴為皇後,但丈夫卻是癡傻
縱橫五千年
2
比晉惠帝還傻的皇帝,不懂得冷暖饑飽,最終被毒殺,死後2年亡國
文史磚家
49
司馬懿的第六世孫,晉朝的亡國之君,被廢後憂懼難安,最終被殘殺
文史磚家
80
中國古代最傻的皇帝:三十多歲不會說話,不知寒暑饑飽
縱橫五千年
10
皇帝登基前酷愛射馬,侍臣稱此舉不詳恐是亡國之兆,結果一語成讖
文史磚家
52
宋王劉裕真的將當朝皇帝暗殺了嗎?
北歌丶鐘意
2
tA們說完了,我也要說
糾錯
參考資料
[1]
《晉書·卷九·帝紀第九》:“秋八月辛巳,立皇子德宗為皇太子………”
[2]
《晉書·卷十·帝紀第十》:“十一年九月庚申,孝武帝崩。辛酉,太子即皇帝位,大赦。”
[3]
《魏書·卷九十六·列傳第八十四》:“德宗既立,改年為隆安。”
司馬德文(386年~421年九月),字德文,祖籍河內郡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東晉末代皇帝,東晉孝武帝司馬曜次子,東晉安帝司馬德宗之弟,母為淑媛陳歸女。司馬德文初封琅邪王,曆任中軍將軍、散騎常侍、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司徒公、錄尚書事等。王恭叛亂時,誅殺左仆射王國寶。帶兵攻打桓玄,數次戰敗。晉安帝遇弑後,繼位為帝,年號元熙。元熙二年(420年),司馬德文禪位於宋王劉裕,廢為零陵郡王。永初二年(421年)九月,司馬德文遭到劉裕殺害,時年三十六歲。
人物生平
早年經曆
太元十一年(386年),司馬德文出生,母為淑媛陳歸女(晉安帝即位後,尊為德皇太後)。司馬德文初封琅邪王,之後曆任中軍將軍、散騎常侍、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司徒、錄尚書六條事等官職。元興初年,遷任車騎大將軍。2
隆安元年(397年),兗州刺史王恭和豫州刺史庾楷,因對尚書左仆射王國寶等不滿而領兵反,司馬德文不得不殺王國寶來平息這場風波。16
隆安三年(399年),王恭、庾楷協同荊州刺史殷仲堪、廣州刺史桓玄等再反,叛軍一直攻到建康附近才被抵禦,王恭被殺。與此同時,在浙江、江蘇一帶孫恩的叛軍也聲勢浩大。
隆安四年(400年),孫恩率軍攻打會稽郡。
隆安五年(401年),進攻浹口、臨海、廣陵,晉軍多次戰敗。隆安六年(402年),孫恩直接威脅建康,建康被封鎖,城內饑荒。
永始元年(403年),司馬德文親征桓玄,司馬德文數次戰敗。桓玄自封為丞相、太尉。同年,孫恩為臨海太守辛景所敗,自殺身亡。
桓楚天康元年(404年)一月二十九日,桓玄殺司馬道子,從此成為東晉的主宰者。他於同年秋又自號楚王、大將軍。並進封司馬德文為太宰,加袞冕之服,綠綟綬。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桓玄篡位,改國號為楚,史稱桓楚,貶晉安帝為平固王,司馬德文也被貶為石陽縣公。
東晉義熙元年(405年)一月十九日,司馬德文與晉安帝都被逐出建康,居於潯陽。3
權臣當政
義熙元年(405年)三月二十四日,劉裕舉兵攻桓玄,桓玄軍隊大敗。桓玄挾晉安帝和司馬德文逃往江陵。六月十九日,桓玄被殺,晉安帝為皇帝,複封司馬德文為琅邪王,又加封為徐州刺史、大司馬、司徒4
但好景不長,六月二十六日桓玄的將軍桓振攻陷江陵,晉安帝司馬德宗被俘。
義熙二年(406年)三月二日,晉安帝司馬德宗纔再脫叛軍之手。桓玄的叛變終於摧毀了東晉的皇權,劉裕成為東晉舉足輕重的人物,為南朝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從義熙八年(412年)開始,劉裕在朝中獨掌大權,排擠和迫害與他不和的大臣,矯晉安帝詔以令外地刺史。劉裕當政之後,司馬德文知道劉裕有篡位與殺害晉安帝的企圖,而且晉安帝本人不辨饑寒,司馬德文便隨侍於晉安帝左右;後來司馬德文生病,出搬到宮外居住。
義熙十五年(419年)一月二十八日,劉裕派王韶之殺害晉安帝。劉裕本人有意自稱皇帝,但由於圖讖所言“昌明(晉孝武帝)之後有二帝”,於是劉裕為符合圖讖所言,便於立司馬德文為皇帝5
次年改年號為元熙。6
禪位去世
元熙二年六月壬戌(420年7月5日),劉裕見時機成熟,命令黨徒傅亮草擬好禪位詔書,入宮逼迫司馬德文謄抄。司馬德文欣然接受,執筆抄寫詔書,並對左右說:“桓玄篡位時,晉室已經失去天下了,因為有劉公(劉裕),才延長了將近二十年的國祚。今天做這件事,是心甘情願的。”兩天後,司馬德文退居到琅邪王府,百官向晉帝告彆,東晉至此滅亡。
劉裕登位後,降司馬德文為零陵王,把他遷到秣陵,正朔、車駕、衣服等都依晉朝規格,由冠軍將軍劉遵考帶兵看管。
司馬德文皇後的兄長褚秀之、褚淡之,原封為晉朝的太常卿和侍中。這時見皇帝、皇後落難,他們就背主求榮,甘當劉裕的走狗,協助監視帝後。褚皇後生下一個兒子,褚秀之兄弟遵照劉裕命令,將男嬰害死。劉裕也想暗害司馬德文,司馬德文因而日夜驚恐,整天和褚皇後共處一室,一切飲食也都由褚皇後親自動手,使劉裕一時無法下手。
永初二年(421年)九月,劉裕命令琅琊侍中張偉攜毒酒一瓶,前去秣陵鴆殺司馬德文。張偉不忍謀害故主,回去又難以交代,就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