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 第633章 前涼1
張軌(公元254年~公元314年),字士彥,安定郡烏氏縣(今甘肅省平涼市)人,西漢趙景王張耳之後,前涼開國君主(公元301年~公元314年)。22
張軌出身涼州士族安定張氏,自幼聰明好學,文雅端莊,深通儒術,深得中書監張華賞識。初授太子舍人,遷散騎常侍、征西軍司。趁著八王之亂,割據涼州,平定張鎮內亂,收容各地流民,擁戴晉湣帝司馬鄴,抵抗漢趙軍隊,翼護西晉皇室,封爵西平郡公。
建興二年(公元314年),張軌去世,享年六十歲,追贈涼州牧、侍中、太尉,諡號武穆,葬於建陵,曾孫張祚即位,追諡武王,廟號太祖。
人物生平
世舉孝廉
張軌,字士彥,安定烏氏人,是西漢常山景王張耳的第十七代孫。家族世代舉孝廉,以專攻儒學著名。張軌的祖父張烈為曹魏外黃縣令,父親張溫為太官令1
母親為隴西辛氏。2
張軌年少聰明好學,很有才能聲望,姿態儀表文雅端莊,與同郡人皇甫謐關係很好,隱居在宜陽郡女幾山。西晉泰始初年(公元265年),繼承叔父恩蔭的五品官。曾與中書監張華談論經義以及政事利弊,深得器重他,認為安定郡的中正壓製人才,對張軌言談為人大為讚美,覺得他就是在二品等級裡也是很優秀的。衛將軍楊珧征召任用他為屬官,授職為太子舍人,累次升任至散騎常侍、征西軍司。3
河西霸主
張軌因為時世多災難,便暗自圖謀占據河西之地,為此占卜預測吉凶,得到六十四卦中的泰卦與觀卦相遇合,便扔掉蓍草大喜道:“這是霸者之吉兆啊。”於是請求朝廷讓他擔任涼州刺史。公卿大臣們也推舉張軌,認為其才乾足能統轄遠方。
永寧初年(公元301年),張軌出任護羌校尉、涼州刺史。當時鮮卑族反叛,盜匪縱橫州裡,搶劫財物,張軌到任後,立即予以討伐,剿滅盜匪,斬首一萬餘人,於是張軌威名大顯涼州,教化施行於河西。張軌以宋配、陰充、泛瑗、陰澹為左右得力謀士,征召九郡貴族子弟五百人,建立學校,開始設定崇文祭酒,其地位和彆駕一樣,春秋兩季實行以射選士的禮儀。秘書監繆世征、少府摯虞夜裡觀測星象,聚在一起說:“天下將亂,避難之所唯有涼州而已。涼州張刺史德行氣量不凡,莫非應在此人身上!”
太安三年(公元304年),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叛亂,張軌派兵三千,東奔京師保衛天子。4
永興年間(公元304年―公元305年),鮮卑貴族若羅拔能反叛騷亂,張軌派司馬宋配征討叛敵,斬殺若羅拔能,俘虜十餘萬人,張軌威名大震。晉惠帝派遣使者任命張軌為安西將軍,並封為安樂鄉侯,食邑一千戶。於是大規模修建姑臧城。姑臧城本是匈奴人所建,南北長七裡,東西長三裡,地勢有龍的形狀,所以又稱臥龍城。當初,漢末博士、敦煌人侯瑾對他的門徒說:“日後城西邊的泉水會枯竭,將有雙座樓台立於泉水潭上,與城東門相望,其中定有霸者出現。”到曹魏嘉平年間(公元249年―公元254年),郡裡長官果然建造學館,在城西泉水潭上築起兩座樓台,與城東門正好相遙望。至此時,張氏便成為河西霸主。
朝廷信任
永嘉初年(公元307年),東羌校尉韓稚誅殺秦州刺史張輔,張軌屬下少府司馬楊胤向張軌進言說:“今日韓稚違抗上命,擅自誅殺張輔,明公手握重兵鎮守一方,應懲罰那些不法之徒,這也是《春秋》倡導的大義,春秋諸侯之間互相殘殺互相吞並,齊桓公不能救助,則齊桓公以此為恥。”張軌聽從他的建議,派中督護泛瑗率領二萬兵馬討伐韓稚,先派人給韓稚送去一封信說:“當今朝廷綱紀混亂不堪,各方諸侯應並力勤王。適纔得到雍州文書,說你興兵內訌。鄙人督察經略一方,義在討伐叛亂之徒,將士三萬,絡繹進發,朋友故舊受害之痛,心中怎可言狀!古人作戰,以保全國家為上,你若單人匹馬來軍門謝罪,你我尚可共事平定世難。”韓稚得到書信後向張軌投降。張軌派主簿令狐亞聘問南陽王司馬模,司馬模十分高興,將天子賜劍送給張軌,對張軌說:“自隴地以西,一切軍政大事皆委托於你,此劍如同權杖。”6
永嘉二年(公元308年),王彌侵犯洛陽,張軌派北宮純、張纂、馬魴、陰浚等率領涼州軍馬打敗王彌,不久又在河東擊敗劉聰,京師歌謠道:“涼州大馬,橫行天下。涼州鴟苕,寇賊消;鴟苕翩翩,怖殺人。”晉懷帝司馬熾嘉獎張軌的忠誠,進封他為西平郡公,張軌推辭不接受。7
當時天下已亂,各方諸侯不聽朝廷使命,張軌派遣使者朝貢皇帝,一年四季從不廢止。朝廷嘉獎張軌,一再降詔慰勞。
平定內亂
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張軌因患中風而不能說話,命兒子張茂代管涼州。酒泉太守張鎮暗中召引秦州刺史賈龕以取代張軌,秘密遣使到京師,請求尚書侍郎曹祛任西平太守,圖謀構成相依互佐之勢。張軌彆駕麹晁想獨斷專行作威作福,又派使者到長安,告訴南陽王司馬模,聲稱張軌身體殘廢,請求朝廷讓賈龕代替張軌,而賈龕也準備接受這一任職。其兄責備賈龕道:“張公是當今名士,在涼州威名卓著,你有何德何能可去代替他!”賈龕便打消了這一念頭。朝廷又任命侍中爰瑜為涼州刺史。治中楊澹快馬賓士到長安,將自己的耳朵割下來放在盤子上,訴說張軌遭人陷害,南陽王司馬模便上疏朝廷製止了更換刺史之事。9
晉昌人張越,是涼州的大族,有讖言說張氏雄霸涼州,張越自以為自己的才乾能力可以應驗此言。張越從隴西內史升任梁州刺史。張越誌在統轄涼州,便托病回到河西,暗中謀劃取代張軌,派其兄張鎮及曹祛、麹佩傳書各郡廢免張軌刺史之職,以軍司杜耽代理州事,讓杜耽上表朝廷請求任命張越為涼州刺史。張軌發出命令道:“鄙人在涼州八年,不能安定地方,又適值中州叛軍作亂,秦隴危急,加之身患重病命在旦夕,因而真心考慮隱退讓賢。隻是職位所在責任重大,不便馬上了結心願。不料有人無端興起今日事變,這實在是不明白鄙人之心。鄙人把離開涼州貴地看作如同脫掉腳上的鞋子而已!”張軌打算派主簿尉髦拿著疏表進京,同時準備車馬,預備回宜陽養老。
長史王融、參軍孟暢用腳踩斷張鎮傳送的文告,推門而入勸諫張軌道:“晉室多變,人民塗炭,實在依仗明公安撫西方。張鎮兄弟膽敢放肆作亂,應宣明其罪行而誅殺叛黨,不能成全他們的野心。”張軌默然。王融等實行戒嚴。武威太守張琠派兒子張坦快馬奔赴京師,上表朝廷說:“魏尚安撫邊疆反而獲罪,趙充國儘忠報國反而遭貶,這都是前代曆史中值得譏諷而當今可引為借鑒的事。順陽吏民懷念太守劉陶,為他守墓者多達千人。張刺史來治理涼州,好比慈母撫育赤子,涼州百姓愛戴張軌,好比乾旱季節的禾苗迎得甘雨。聽說朝廷聽信流言,打算更換刺史,百姓驚慌不安,如同將要失去父母。當今戎夷胡人擾亂華夏,不宜輕率搔動一方。”
不久,張軌任命其子張寔為中督護,率兵討伐張鎮。又派張鎮的外甥太府主簿令狐亞前往勸導張鎮說:“舅舅何不審時度勢看清成敗安危?張公在涼州德高望重,兵馬如雲,這就像烈火已熊熊燃燒,你卻等待江漢之水來澆火;溺於洪流,指望越地之人來救助,豈不是鞭長莫及!現在數萬大軍已兵臨城下,惟有誠心誠意歸順官府,才能使親人平安,延續門戶,保全家族幸福。”張鎮痛哭流涕說:“我這是為他人所誤!”便將罪名加到功曹魯連身上並將其斬首,向張寔投降謝罪。張寔率部南進討伐曹祛,趕走了曹祛。張坦從京師趕回,晉懷帝特下詔慰勞張軌,依準司馬模所奏,下令誅殺曹祛。張軌大喜,赦免州內死罪以下的叛黨。命令張寔率尹員、宋配領步兵騎兵三萬餘眾討伐曹祛,另派從事田迥、王豐率八百騎兵從姑臧西南出石驢,占據長寧。曹祛派麹晁在黃阪一線設防抵抗張寔大軍。張寔從隱秘小道通過浩亹,在破羌與曹祛交戰。張軌斬殺曹祛及其牙門將田囂。
收容流民
張軌派治中張閬送五千義兵及郡國秀才孝廉、賦稅賬簿、器甲土產交付京師。命令主管官吏詳細察問涼州自建州以來,高潔純正遺棄富貴退隱世外以保持節操者;高才碩學著述經史者;為國為君臨危不懼殺身殉義者;忠心進諫而獲罪者;交涉應對隨機行事而避免禍患者;武勇機智為時世排除災難者;奸諂誤主陷害忠賢者;等等都用文狀呈報到州府。涼州父老莫不慶賀。光祿卿傅祗、太常摯虞送信給張軌,告訴京師饑荒匱乏,張軌馬上派參軍杜勳給朝廷獻馬五百匹、毯布三萬匹。晉懷帝派使者進拜張軌為鎮西將軍、都督隴右諸軍事,封霸城侯,又升張軌為車騎將軍、開府辟如、儀同三司。授封的文書未到,而王彌就兵臨洛陽,張軌派將軍張斐、北宮純、郭敷等率精銳騎兵五千人來保衛京師。及至京師陷落,張斐等皆被賊軍殺害。中州人紛紛逃到涼州避難,張軌分割武威一部分設立武興郡,又分西平郡(今青海省西寧市)界置晉興郡以收容流民。太府主簿馬魴向張軌進言道:“四海動蕩,天子未得反正,明公率涼州之兵直搗平陽,必將所向披靡,有征無戰。不知明公擔心什麼而不采取這一行動?”張軌道:“這正是我所想的事。”11
同時,張軌亦繼續支援西晉,晉懷帝被擄到平陽後,張軌曾打算傾一州之力進攻平陽。
不久,秦王司馬鄴進入關中,張軌便迅速傳檄至關中,檄文說:“主上遇險,流落賊營,普天分崩,舉國喪氣。秦王司馬鄴天資卓越聖明仁德,神機武斷以應天時。世祖之孫中,秦王今為長者。凡我大晉之人,食糧之民,占卜取卦剋期效忠,光明險惡同心同步。應選擇吉日,奉尊秦王登基繼位。今日派前鋒督護宋配率步兵騎兵二萬,直抵長安,護衛天子,擊退左右之敵。西中郎將張寔率中軍三萬,武威太守張琠率胡人騎兵二萬絡繹進發,將於仲秋中旬在臨晉會師。”12
奠基前涼
次年,秦王司馬鄴被立為皇太子,派使者前往涼州拜張軌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張軌堅決辭謝。秦州刺史裴苞、東羌校尉貫與占據險要與朝廷斷絕往來,張軌命令宋配率兵討伐。西平人王叔與曹祛餘黨麹儒等威逼前福祿令麹恪為君主,逮捕太守趙彝,與東邊的裴苞等人相呼應。張寔回師討伐,斬殺麹儒等。左督護陰預與裴苞在狹西交戰,大敗裴苞,裴苞逃到桑凶塢。這一年,北宮純投降劉聰。皇太子派使者向張軌重申先前的授命,張軌堅決推辭。左司馬竇濤向張軌進言道:“周公旦封於曲阜而不辭,薑子牙封於營丘而受命,這就是所謂明確國家法令,獎勵有大功者。天下崩潰,主上流亡,涼州雖為邊遠之州,但明公不忘匡扶朝廷,因此朝廷推誠相待,嘉獎任命再三傳送至州。明公應遵從朝廷旨意,以滿足眾人之心。”張軌依舊堅決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