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 第640章 前涼6
消滅宋氏
建興四十三年(355年)九月,隴西人李儼誅殺大姓彭姚,在隴西自立為主,奉行東晉的年號,百姓很高興。張玄靚派牛霸率軍討伐,還沒到時,西平人衛綝又據郡反叛。牛霸軍潰敗,單騎而回。張瓘先是想要征討衛綝,因兄張珪在衛綝軍中而有疑慮,衛綝也因弟在張瓘軍中,所以雙方一年多互不進攻。西平人郭勳懂得天文,不接受州郡的任命,衛綝以禮聘請他。郭勳說:“張氏將衰敗,衛氏將興盛,怎麼能因一弟而破壞一家之事呢?宜趕緊進攻張瓘。”衛綝將要聽從他。張瓘派其弟張琚率大軍征伐衛綝,將他擊敗。西平人田旋約酒泉太守馬基背叛張瓘響應衛綝,田旋對馬基說:“衛綝在東邊攻擊他,我們斷絕他的西邊,不超過六十天,天下可定,這就像閉上嘴捉舌頭一樣的易事。”馬基同意了。張瓘派司馬張姚、王國率兩千人攻打馬基,將其擊敗,斬馬基、田旋二人首級,送往姑臧。10
張瓘兄弟強盛,自負有功勞,有篡位之心。
建興四十七年(359年)六月,輔國宋混與弟宋澄共同征討張瓘,全部消滅了他的同黨。張玄靚任命宋混為都督中外諸軍事、車騎大將軍、假節,輔佐朝政。11
宋混於是就請求張玄靚去掉涼王的稱號,恢複涼州牧的稱呼。12
建興四十九年(361年)四月,宋混去世,張玄靚任命宋澄為領軍將軍,代替宋混輔佐朝政。13
張玄靚的右司馬張邕憎恨宋澄獨專朝政,於是起兵攻打宋澄,將其殺死,把宋澄的宋氏家族一並滅掉。張玄靚就任張邕為中護軍,叔父張天錫為中領軍,共同輔佐朝政。
14
張邕朝政
張邕傲慢自負,縱行淫虐,網羅朋黨,專擅朝政,濫施刑罰、殺戮,國人都很怨恨他。於是張天錫與親信劉肅等人暗中謀劃鏟除張邕。16
建興四十九年(361年)十一月,張天錫和張邕一起入朝,劉蕭和趙白駒跟隨著張天錫,張邕正在宮門前,劉肅砍擊張邕,沒有砍中,趙白駒接著再砍,又沒砍中,他們二人和張天錫一起進到宮中,張邕得以逃跑,率領披甲士兵三百多人攻打宮門。張天錫登上屋頂大聲喊道:“張邕凶惡叛逆,毫無道義,已經殺掉了宋澄,又想顛覆我們一家。你們眾將士世代都是前涼的臣屬。怎麼忍心把武器對準我呢!如今我要擒獲的,隻有張邕而已,其他人一概不追究!”於是張邕的士兵全都奔散逃走,張邕自刎而死,張天錫把張邕的家族、同黨全部消滅。張玄靚任命張天錫為使持節、冠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輔佐朝政。17
被叔殺害
張玄靚年紀既小,性情又軟弱,張天錫除掉張邕後,獨掌朝政。
建興四十九年(361年)十二月,奉行東晉年號“昇平”。18
東晉朝廷下詔,任命張玄靚為大都督、督隴右諸軍事、涼州刺史、護羌校尉、西平公。19
昇平七年(363年)八月,張玄靚的祖母馬氏去世,張玄靚立他的庶母郭氏為太妃。郭氏因張天錫專權,與大臣張欽等商議誅討他。事情泄露,張欽等依法被處死刑。張玄靚十分害怕,要把王位讓給張天錫,張天錫不接受。右將軍劉肅等人勸張天錫自立為王。同年閏八月,張天錫讓劉肅等人趁夜率兵闖進王宮,殺死張玄靚,對外宣稱他是暴病而死。張玄靚在位九年,死時年僅十四歲,葬於平陵,定諡號為衝公20
(《十六國春秋》作衝王21
),東晉孝武帝賜張玄靚諡號為敬悼公。
人物評價
《晉書》:“玄靚年既幼衝,性又仁弱。”
張耀靈(344年~355年),一作張曜靈,字元舒1
安定郡烏氏縣(今甘肅省平涼市)人,涼武王張軌玄孫,涼明王張寔曾孫,涼文王張駿之孫,涼桓王張重華之子,前涼第六位君主。
建興四十一年(353年),張重華患病,將張耀靈立為太子,十一月,張重華薨逝,張耀靈繼位,自稱大司馬、西平公。十二月,輔臣張祚與趙長等人密謀廢黜張耀靈,自立為君。
和平二年(355年),張祚派人殺害張耀靈,年僅十二歲,諡號為哀。
人物生平
立為太子
張耀靈(《晉書》作名張耀靈,《魏書》和《資治通鑒》作名張曜靈2
而《十六國春秋彆傳》則作名張靈曜3
),字元舒1
安定烏氏人,前涼文王張駿之孫,前涼桓公張重華之子。
永和九年(前涼建興四十一年(353年)十月,張重華患病,派左長史馬岌榮冊立年僅十歲的張耀靈為太子,並大赦境內。3
張重華的庶兄長寧侯張祚,力氣很大,具有果敢勇猛的稟性和當官的才乾,然而為人狡詐,善於看風行事,左右逢源,和張重華的寵臣右長史趙長、尉緝等人結拜為異姓兄弟。4
都尉常據請求把張祚調離朝廷,張重華說:“我正要把張祚當作周公,讓他輔佐幼子張耀靈,你這是說的什麼話呢!”5
父死繼位
永和九年(前涼建興四十一年,353年)十一月初十日,張重華病重,親手寫下命令征召謝艾擔任衛將軍、監察中外諸軍事,輔佐朝政。張祚、趙長等人將手令隱藏起來,而不加以公佈。同年十一月十八日,張重華去世,太子張耀靈繼位,自稱大司馬、涼州牧、校尉、刺史、西平公。6
右長史趙長等人假稱張重華的遺令,任命張祚為使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撫軍大將軍,輔佐朝政。
廢黜封侯
永和九年(前涼建興四十一年,353年)十二月,右長史趙長、尉緝等人提出建議,認為“目前的災難尚未平定,應該立年長者為君主。張耀靈年齡幼小,請求改立長寧侯張祚為君主。”張祚原先和張重華的母親、張耀靈的祖母王太後馬氏私通,馬氏於是聽從他們的意見,下令廢黜孫子張耀靈的君位,降封為涼寧侯(一作寧涼侯),而擁立張祚為君主。
10
張祚於是繼任君位,自稱大都督、大將軍、護羌校尉、涼州牧12
涼公。
13
慘遭殺害
張祚繼位後淫虐無道,官員、百姓都非常怨恨憤怒他。
永和十一年(前涼和平二年,355年)七月,張祚因憎恨河州刺史張瓘強大,便派張掖太守索孚代替張瓘鎮守枹罕,派張瓘前往討伐反叛的胡人,不久派部將易揣等人率軍襲擊張瓘。15
張瓘於是殺死索孚,起兵攻打張祚。張瓘將討伐檄文傳遞到各州郡,宣稱廢除張祚,讓他以侯爵的身份回家,重新立張耀靈為君主。八月,張祚派遣楊秋胡把張耀靈帶到東苑,扳斷張耀靈的腰肢後將他殺害16
屍體埋葬在沙坑之中。張耀靈死時年僅十二歲,張祚給張耀靈上諡號為哀公。
前涼(318年~376年),東晉十六國時期政權之一,都城姑臧,割據西北的地方政權,前涼傳五世八主,享國五十九年。如果從張軌擔任涼州刺史算起,享國七十六年,是十六國中享國最久的政權。[1][16][19]
公元301年,涼州大姓漢人張軌被晉朝封為涼州刺史,課農桑、立學校,多所建樹。又鑄五銖錢,全境通行,前涼對之後的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的政治、軍事、宗教、建築、藝術都有深遠影響。同時前涼也是“士族北上”的最大聚居地。[2]
前涼前期,張氏仍據守西北,表麵向東晉和前趙稱臣實際已成為割據政權,史稱前涼。公元324年,漢趙封張茂為涼王。公元345年,張駿稱涼王。公元349年,張重華稱涼王。公元353年,張祚稱帝,即位後給前任諸王追加廟號、諡號。公元359年,張玄靚去除王號。[3]
在張駿、張重華父子統治期間前涼達到極盛,統治範圍包括甘肅、內蒙西部、寧夏西部、青海以及新疆大部。但自公元353年張重華病死後前涼就內亂不止,國勢大衰,最終被前秦名將苟萇攻滅,後建有涼十陵,同時前涼也是西北漢文化的中心。
國號
本號“涼”,源於地名涼州。“前涼”始見於崔鴻《十六國春秋》,該書以“前涼”為標目,記述張氏涼政權的始末,以彆於張氏之後的“後涼”、“南涼”、“北涼”、“西涼”等以“涼”為國名的政權。[16]
曆史
割據西北
西晉永康元年(300年),趙王司馬倫使用離間計挑撥皇後賈南風毒殺太子司馬遹,又鼓動司馬遹舊部及齊王司馬冏起兵,廢黜並殺死賈南風,又殺淮南王司馬允,自領侍中、相國、都督中外諸軍事,加九錫。逼迫晉惠帝退位,擅自稱帝。隨後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跟著起兵討伐司馬倫,西晉內戰爆發,史稱八王之亂。
晉惠帝永寧元年(301年),涼州望族張軌出任涼州刺史兼護羌校尉,大築姑臧城(今甘肅武威)。延用當地有才乾的人共同治理涼州,課農桑、立學校,阻擊入侵的鮮卑部,同時又聯合涼州四部鮮卑,保境安民,撫定地方,多所建樹,進朝納貢,對晉室司馬家頗具敬畏擁戴。
元熙元年(304年),八王之亂導致長安儘毀,張軌派涼州鐵騎三千,東奔京師保衛天子。同年鮮卑貴族若羅拔能反叛騷亂,張軌派司馬宋配征討叛敵,斬殺若羅拔能,俘虜十餘萬人,張軌威名大震。晉惠帝派遣使者任命張軌為安西將軍,並封為安樂鄉侯,食邑一千戶。又升張軌為車騎將軍、開府辟如、儀同三司。
元熙二年(305年)張軌大規模修建姑臧城、休屠城,在此二城基礎上增設四城,共六城。姑臧城本是匈奴人所建,南北長七裡,東西長三裡,地勢有龍的形狀,所以又稱臥龍城。漢末博士、敦煌人侯瑾對他的門徒說:“日後城西邊的泉水會枯竭,將有雙座樓台立於泉水潭上,與城東門相望,其中定有霸者出現。”到曹魏嘉平年間,郡裡長官果然建造學館,在城西泉水潭上築起兩座樓台,與城東門正好相遙望。至此時,張氏便成為西北霸主。
元熙四年(307年),劉淵起兵殺奔洛陽,青州王彌已攻至洛陽津陽門,晉廷震驚,滿朝文武紛紛逃難。涼州北宮純受上司張軌命令援救洛陽,恰逢匈奴兵至,北宮純入城見過司徒王衍,受命與東海王司馬越率軍出擊,北宮純原為前驅,便命令其隻近千人的涼州衛隊至洛陽城門列陣抗敵,史稱“永嘉之亂”,導致洛陽儘毀。
元熙五年(308年),劉淵稱皇帝並令劉聰率兵再次南進,大敗東海王司馬越,再次抵達洛陽城關。張軌又派北宮純入援洛陽。北宮純率西涼軍隊夜襲匈奴大營,殺死劉聰部下征虜將軍呼延顥,令大司空呼延翼死於軍中內亂,涼州軍獲勝,由於其他各路勤王軍的陸續到達,逼迫劉聰退軍。
同年張軌因患中風而不能說話,命兒子張茂代管涼州。酒泉太守張鎮暗中召引秦州刺史賈龕以取代張軌,秘密遣使到京師,請求尚書侍郎曹祛任西平太守,圖謀構成相依互佐之勢。張軌彆駕麹晁想獨斷專行作威作福,又派使者到長安,告訴南陽王司馬模,聲稱張軌身體殘廢,請求朝廷讓賈龕代替張軌,而賈龕也準備接受這一任職。賈龕之兄責備賈龕道:“張公是當今名士,在涼州威名卓著,你有何德何能可去代替他”賈龕便打消了這一念頭。朝廷又任命侍中爰瑜為涼州刺史。治中楊澹快馬賓士到長安,將自己的耳朵割下來放在盤子上,訴說張軌遭人陷害,南陽王司馬模便上疏朝廷製止了更換刺史之事。
晉昌郡人張越是涼州的大族,有讖言說張氏雄霸涼州,張越自以為自己的才乾能力可以應驗此言。張越從隴西內史升任梁州刺史。張越誌在統轄涼州,便托病回到河西,暗中謀劃取代張軌,派其兄張鎮及曹祛、麹佩傳書各郡廢免張軌刺史之職,以軍司杜耽代理州事,讓杜耽上表朝廷請求任命張越為涼州刺史。張軌發出命令道:“鄙人在涼州八年,不能安定地方,又適值中州叛軍作亂,秦隴危急,加之身患重病命在旦夕,因而真心考慮隱退讓賢。隻是職位所在責任重大,不便馬上了結心願。不料有人無端興起事變,這實在是不明白鄙人之心。鄙人把離開涼州貴地看作如同脫掉腳上的鞋子”張軌打算派主簿尉髦拿著疏表進京,同時準備車馬,預備回宜陽養老。
涼州長史王融、參軍孟暢用腳踩斷張鎮傳送的文告,推門而入勸諫張軌道:“晉室多變,人民塗炭,實在依仗明公安撫西方。張鎮兄弟膽敢放肆作亂,應宣明其罪行而誅殺叛黨,不能成全他們的野心。”張軌默然。王融等實行戒嚴。
武威太守張琠派兒子張坦快馬奔赴京師,上表朝廷說:“魏尚安撫邊疆反而獲罪,趙充國儘忠報國反而遭貶,這都是前代曆史中值得譏諷而當今可引為借鑒的事。順陽吏民懷念太守劉陶,為他守墓者多達千人。張刺史來治理涼州,好比慈母撫育赤子,涼州百姓愛戴張軌,好比乾旱季節的禾苗迎得甘雨。聽說朝廷聽信流言,打算更換刺史,百姓驚慌不安,如同將要失去父母。當今戎夷胡人擾亂華夏,不宜輕率搔動一方。”
永鳳二年(309年),張軌任命其子張寔為中督護,率兵討伐張鎮。又派張鎮的外甥太府主簿令狐亞前往勸導張鎮說:“舅舅何不審時度勢看清成敗安危張公在涼州德高望重,兵馬如雲,這就像烈火已熊熊燃燒,你卻等待江漢之水來澆火;溺於洪流,指望越地之人來救助,豈不是鞭長莫及數萬大軍已兵臨城下,惟有誠心誠意歸順官府,才能使親人平安,延續門戶,保全家族幸福。”張鎮痛哭流涕說:“我這是為他人所誤”罪名加到功曹魯連身上並將其斬首,向張寔投降謝罪。張寔率部南進討伐曹祛,趕走了曹祛。
張坦從京師洛陽趕回,晉懷帝特下詔慰勞張軌,依準司馬模所奏,下令誅殺曹祛。司馬模家族與張氏關係頗好。此時張軌大喜,赦免州內死罪以下的叛黨,命令張寔率尹員、宋配領步兵騎兵三萬餘眾討伐曹祛,另派從事田迥、王豐率八百騎兵從姑臧西南出石驢,占據長寧。曹祛派麹晁在黃阪一線設防抵抗張寔大軍。張寔從隱秘小道通過浩亹,在破羌與曹祛交戰。張軌斬殺曹祛及其牙門將田囂。
光興二年(311年),漢軍攻陷洛陽,俘晉懷帝及在洛陽的宗室官員,北宮純轉守南陽王司馬模所據之長安,不久,劉粲又攻長安,兵至下邽。司馬模派兵出戰,失敗投降,為劉粲所殺,北宮純悲哭司馬模,後北宮純解送平陽。北宮純在漢趙,官至尚書。太府主簿馬魴向張軌進言道:“四海動蕩,天子未得反正,明公率涼州之兵直搗平陽,必將所向披靡,有征無戰。不知明公擔心什麼而不采取這一行動”張軌道:“這正是我所想的事。”同時,張軌亦繼續支援西晉,晉懷帝被擄到平陽後,張軌曾打算傾涼州一州之力進攻平陽救出懷帝。這時秦王司馬鄴進入關中,張軌便迅速傳檄至關中,檄文說:“主上遇險,流落賊營,普天分崩,舉國喪氣。秦王司馬鄴天資聖明仁德,神機武斷以應天時。世祖之孫中,秦王今為長者。凡我大晉之人,食糧之民,占卜取卦剋期效忠,光明險惡同心同步。應選擇吉日,奉尊秦王登基繼位。派前鋒督護宋配率步兵騎兵二萬,直抵長安,護衛天子,擊退左右之敵。西中郎將張寔率中軍三萬,武威太守張琠率胡人騎兵二萬絡繹進發,將於仲秋中旬在臨晉會師。”
為躲避中原混戰,關東和關中地區有很多世家大族、宗室子弟、豪門望族、宮廷技師、天師高僧、商賈百姓流入涼州。張軌於姑臧西北置武興郡,分西平郡界置晉興郡以處流民,又分部分世家去往晉昌郡。又鑄涼造新泉,通行境內。
嘉平二年(312年),九月初三日,閻鼎等人擁立司馬鄴為皇太子,登壇祭天,建立宗廟社稷,實行大赦。給涼州賈詡之後賈疋加征西大將軍稱號,以秦州刺史、南陽王司馬保為大司馬,賈疋討伐賊張連,被張連殺害,張軌知賈疋被殺又遣涼州大將宋配助衛洛陽京師。
嘉平三年(313年)四月初一,得到晉懷帝的死訊,舉行哀悼祭奠之禮。四月二十七日,司馬鄴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年號建興,司馬鄴任命衛將軍梁芬為司徒,雍州刺史麴允為使持節、領軍將軍、錄尚書事,京兆太守索綝為尚書右仆射。五月十八日,司馬鄴任命鎮東大將軍、琅琊王司馬睿為侍中、左丞相、大都督陝東諸軍事,大司馬、南陽王司馬保為右丞相、大都督陝西諸軍事。當時的西晉皇室、世族已從京師洛陽紛紛遷至江南,西晉王朝已名存實亡。
司馬鄴又升張軌為司空,張軌堅辭不受。太府參軍索輔向張軌進言道:從前用金貝皮幣作買賣貨幣,消除了用糧食布帛度量交換的損耗。兩漢製造五銖錢,貿易流通不息。泰始年間,河西地區荒廢不堪,便不再使用錢幣,割布分段來計錢數。絹布既被毀壞,交易起來又困難,隻會徒然破壞女工的作業,使布帛不能製作衣服,實為嚴重的弊病。如今中州雖戰亂不休,但涼州安定,應恢複使用五銖錢以暢通買賣貿易。同時,劉曜寇犯北地,進逼長安,張軌又派參軍麹陶率三千人馬保衛京都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