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大秦:我的老婆是華陽公主 > 第102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秦:我的老婆是華陽公主 第102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我一直勤加練習,隻是都在深夜進行,農家無人察覺。”

田言語帶得意。

田言的偽裝確實精妙。

她已臻至先天後期境界,在農家堪稱頂尖高手,卻始終以弱不禁風的形象示人,連養父田猛都未看出破綻。

此外,她還精通察言觀色、易容變聲等多項技藝。

“該回去了,”

蒙宇提醒道,“在外太久會引起懷疑。”

田言點頭應允。

她忽然踮起腳尖,在蒙宇臉頰上輕輕一吻,隨即紅著臉轉身跑開。

蒙宇一時怔住,未料到她會如此突然。

“蒙宇哥哥,這是我的初吻,送給你了!”

田言甜美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待蒙宇抬頭望去,她的身影已消失在林間。

田言看似文靜,但習武之人豈會真正柔弱?這份文靜全然是偽裝給農家看的。

“主人,阿言方纔冒犯了您,請您恕罪。”

驚鯢請罪道。

“恕罪?你是指那個吻嗎?這算什麼冒犯,我自然不會怪她。”

蒙宇淡淡一笑。

聽聞此言,驚鯢鬆了口氣。

“你繼續守護在田言身邊,確保她的安全。”

蒙宇吩咐道。

“遵命,主人。”

驚鯢領命而去。

“我這裡有三種珍貴的丹藥,你服用之後可以增加十八年的內力,對你的實力提升會有幫助。”

蒙宇說著便取出一個小藥瓶,裡麵裝著三枚丹藥,遞給了驚鯢。

“多謝主人恩賜!”

驚鯢欣喜地接過藥瓶,連聲道謝。

“我先走了。”

蒙宇說完便轉身離去,很快消失在樹林中。

“恭送主人!”

驚鯢朝著蒙宇離去的方向恭敬行禮。

此時,李牧在宜安之戰中大獲全勝,聲名遠揚,被趙王封為武安君。

眾所周知,白起曾被封為武安君,但這個封號並非白起獨有。

武安君這個稱號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時期,寓意以武功治國、以威信安邦。

曆朝曆代,能夠安邦定國的名將都可能獲封此號。

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武安君包括白起、李牧,此外還有項燕與蘇秦。

白起因戰功卓著,被秦國封為武安君,其獲封理由是“善養士卒,戰必勝,使百姓安居,故號武安”

李牧多次擊退來犯的秦軍,趙王稱讚他為“寡人的白起”

於是趙惠王封其為趙武安君。

南方楚國的名將項燕也被楚王讚譽爲楚國的武安君。

戰國時期另一位著名的武安君是鬼穀派代表人物蘇秦。

他被趙肅侯封為武安君,後出使六國,佩戴六國相印,以合縱之策聯合六國共同對抗秦國。

雖然武安君的名號威震天下,但曆史上這些武安君的結局大多不儘如人意。

白起戰無不勝,最終自刎而死;李牧大破匈奴,多次擊敗秦軍,卻因秦國使用離間計被趙王處死;項燕屢敗秦軍,最終被王翦擊敗,戰死沙場;蘇秦為燕國在齊國做內應,後因身份暴露被刺殺。

可以說,這幾位武安君的結局都十分淒慘。

第一次攻趙失敗後,秦王嬴政並未放棄滅趙的決心。

他很快製定了第二次攻趙計劃,並任命王翦為統帥。

在第一次攻趙戰爭中,王翦雖參與其中,但並未全程指揮。

秦王將戰敗的責任完全歸咎於桓齮指揮不力。

於是,王翦率領數十萬秦軍,再次踏上了征途。

在首次攻趙失利後,王翦調整了戰術,決定讓北路由井陘進軍,同時南路也發兵出擊。

秦軍於是分為南北兩路,同時向趙國展開進攻。

麵對秦軍的攻勢,李牧推測秦軍可能從井陘東進,因此率軍移防井陘,並派遣曾在秦國為官的司馬尚率兵守衛邯鄲以南。

在李牧的周密部署下,趙軍依靠漳水與趙長城層層設防,使得秦軍難以快速推進。

李牧決意采取南守北攻之策,集中軍力逐個擊破敵軍。

他命司馬尚堅守邯鄲以南的長城一帶,自己則率主力北上,迎擊遠道而來的秦軍。

李牧不愧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對戰機的把握極其敏銳,其策略也極為恰當。

秦軍與趙軍在番吾一帶相遇,李牧指揮軍隊奮勇進攻,秦軍受挫大敗。

隨後,李牧領兵返回邯鄲,與南麵守軍合力攻擊南路秦軍。

秦南路軍得知北路已敗,自感難以取勝,略一交鋒便迅速撤退。

儘管第二次攻趙之戰由秦國名將王翦統帥,但這次戰役依舊未能成功。

兩次攻趙接連失利,對秦軍的士氣打擊沉重。

而這兩場伐趙之戰,秦軍傷亡累計已達四五十萬之眾。

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

儘管王翦所率第二次攻趙未能取勝,秦王並未歸罪於他。

因王翦是效忠秦國的老將,秦王反而安慰王翦,勸他不必將失利放在心上。

得知秦軍戰敗的訊息後,蒙宇立即入宮謁見秦王嬴政。

“大王,臣請命率軍攻趙!”

蒙宇向秦王進言。

“你?能行嗎?連王翦都失利了。”

嬴政聞言一怔,微微搖頭。

儘管蒙宇曾領兵滅韓,但韓國本是七國中最弱的一方,秦滅韓實屬理所當然。

趙國卻不同,其戰力僅次於楚國,加之境內多山川河流,不利於秦軍遠征。

正因如此,秦軍屢屢受挫。

如今蒙宇主動請戰,嬴政對他領兵取勝並無把握。

蒙宇畢竟年輕,連王翦這樣的老將都未能取勝,秦王不信蒙宇能率領秦軍打贏這場伐趙之戰。

秦國已連續兩次攻趙失利,不能再承受一次失敗。

否則,秦軍的士氣將遭受更沉重的打擊,將士們也將逐漸失去信心。

“大王,請相信臣,臣願立下軍令狀,不滅趙國,絕不回朝!”

蒙宇神色鄭重,語氣堅決地說道。

聽聞此言,秦王嬴政不由一愣。

立軍令狀意味著破釜沉舟的決心,一旦立下此狀,便再無退路。

他未曾料到,蒙宇竟會為伐趙之事甘願立下此等誓言。

須知,就連老將王翦,亦不敢斷言必能一舉滅趙。

蒙宇此舉,決心何其之大。

倘若未能達成軍令狀所允諾之事,必將依軍法處決。

“不可!你若立下軍令狀卻未能滅趙,華陽公主豈不成了新寡?”

嬴政當即說道。

軍令狀絕非兒戲,若有違諾,必以軍法嚴懲。

“大王,臣見秦國數十萬將士陣亡,心中悲痛。

為使秦國少損兵卒,臣方請命出征。”

“臣若無十足把握,絕不敢輕立軍令狀。

懇請大王相信,此番出征,臣必能覆滅趙國。”

蒙宇鄭重稟奏。

“好!既然你如此胸有成竹——蒙宇聽令!寡人封你為伐趙大將軍,統率三軍,擇日征討趙國。”

嬴政肅然下詔。

“謝大王!”

“隻是這出征之日,能否由臣自行決斷?為保此戰順利,出征前尚需做些準備。”

蒙宇請示道。

“寡人準了。

出征之前,寡人將親自為你餞行。”

“你若真能滅趙凱旋,寡人定當重重封賞。”

嬴政鄭重許諾。

“謝大王!”

蒙宇躬身領命。

蒙宇並未即刻發兵,而是先行尋到公輸仇,撥予他部分人手,命其趕製兩萬架秦連弩。

公輸仇得令後不敢耽擱,立即率領族中弟子與蒙宇調派的數千兵士,在鹹陽兵工廠內日夜趕工,全力鑄造秦連弩。

這座兵工廠早年以打造農具為主,如今已發展為專司兵器製造的工坊。

其中匠人技藝精湛,兵器製作水準堪稱當世翹楚。

經一月奮戰,兵工廠終於打造出兩萬架秦連弩與數十萬支弩箭。

這些軍械悉數運抵鹹陽城外的軍營。

趙國騎兵素來驍勇,而這些秦連弩,正是剋製趙騎的利器。

騎兵對步兵天然占優,弩箭卻是騎兵的剋星。

鹹陽城外,軍營之中。

此日,蒙宇決意發兵征趙,秦王嬴政親臨軍營為之餞行。

軍營中央已築起拜將台,嬴政肅立台上。

蓋聶佩劍侍立其側,護衛君王安危。

嬴政麵前肅立著一行人,均是此番征戰中的重要將領。

人群之中,可見蒙宇、蒙恬、王離、楊瑞和、宋缺等人。

他們身披戰甲,麵容肅穆,神情端凝。

因前次攻趙之戰中,王翦、王賁父子未能建功,此次第三回伐趙,他們並未參與。

然王翦之孫王離,仍隨軍出征,投身此戰。

拜將台四周,軍士列陣如雲,極目遠望,儘見鐵甲戎裝。

此軍營之中,屯兵三十萬,人人披甲執戈,軍容整肅,殺氣凜凜,直貫蒼穹。

秦軍分車兵、步兵、騎兵與水兵四類。

平原諸郡多置騎兵、車兵,山地諸郡常設步兵,沿江臨海之地則多編水軍。

車兵雖非軍中主力,仍為戰陣編列中不可或缺之部分。

車兵有獨立成隊者,亦有與步兵、騎兵協同編組者,甚或有與步、騎三者共組之陣。

車兵可獨當一麵,亦能配合作戰,乃車、步、騎聯戰中重要力量。

車兵多用於平原衝殺,進攻可破敵陣,守禦則以車為壘,阻敵攻勢;行軍之際常列前鋒與兩翼,以護全軍。

戰車皆木製單轅,駕四馬——兩驂兩服。

車上立甲士三人:禦手居中,車左、車右分立兩側,皆披金屬鎧甲。

禦手馭車控馬,雙手暴露,易受攻擊,故護甲尤為嚴密,披膊覆臂至腕,手著護甲,頸有頸護,腿縛脛繳。

戰車備長柄矛、鉞各二,弓弩亦各兩套,間或配有盾與弩架。

遠則以弩箭襲敵,近則以矛鉞相搏。

每車附屬步卒八人,裝備與尋常步卒相類,其責在協同戰車,既護車駕周全,亦借戰車之蔽擴大戰果。

步兵為秦軍之主體。

步兵機動靈活,能適應各類地形天候,尤擅險阻複雜之戰局,故其編製裝備皆較他兵種繁複,運用亦更廣泛。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