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大秦:我的老婆是華陽公主 > 第103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秦:我的老婆是華陽公主 第103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步兵主要分為重裝與輕裝兩類。

重裝步兵多披金屬鎧甲,持戈、矛、鉞、鈹等長兵,擔負與敵重兵近戰之責。

輕裝步兵通常不著重甲,持弓、弩等遠射兵器,於格鬥距離外配合重裝步兵製敵。

步兵中百將以上軍官,職責重在指揮,安危攸關,故僅穿甲佩劍,不持長柄兵器。

在進攻、防禦、攻城、守險、迂迴、包圍、伏擊、奇襲等多種作戰形式中,步兵通常承擔主要作戰任務並最終決定勝負;在執勤、警戒、巡邏等各類勤務中,也大多以步兵為主力。

因此,步兵是秦代軍隊中最核心的兵種,在車、步、騎協同作戰中,步兵一般處於主導地位。

步兵的弱點是機動性不如騎兵,穩固性不如車兵,隻有與車兵、騎兵配合,才能發揮更大威力。

為此,秦**隊特彆注重以步兵為主的車、步、騎協同作戰。

騎兵同樣是秦代重要兵種之一。

秦國的騎兵配備齊全的馬鞍,戰馬經過嚴格篩選與訓練,騎兵個個強悍驍勇,一律身著短甲,手持弓箭。

騎兵既有獨立編隊,也有與其他兵種的混合編隊,是秦**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車、步、騎協同作戰中占據重要地位。

尤其在平原曠野和一般丘陵山地作戰時,騎兵更是一支強大的機動力量。

水軍又稱樓船士,是秦代武裝力量的一部分,其規模僅次於步兵,遠超車兵和騎兵。

水軍戰船主要分為大型樓船和輕便的艨艟、鬥艦等兩類,以便在水戰時實現大、小部隊及輕、重戰艦之間的配合。

水軍裝備齊全,除水戰專用的鉤拒等兵器外,陸戰所用的長短兵器、火攻用具等一應俱全。

水上交戰,遠戰以弓弩對射,近戰則以鉤拒、五兵進行攻防格鬥,可發動猛烈衝角戰與船舷戰;若時機有利,亦可實施火攻。

水軍不僅負責水上作戰,還能登陸破襲、攻城守險,無所不能。

在水上作戰相當於車兵、騎兵,在陸上作戰則相當於步兵。

此次對趙國用兵,既要越過太行山與趙軍交戰,又需渡過漳水進攻趙軍。

因此,這場戰爭中車兵、步兵、騎兵與水軍皆不可或缺,此次出征的三十萬大軍便由這四個兵種組成。

“今日,寡人拜蒙宇為上將軍,賜予將軍印!”

嬴政高聲宣佈。

嬴政話音落下,一名士兵手捧托盤上前,盤中放置著一方印璽,正是上將軍之印。

上將軍是軍隊出征時的最高統帥,統領全軍,但屬於臨時職務,遇重大征伐時選任武將擔任,戰事結束即卸任。

上次攻趙之役,王翦任上將軍,兵敗返回鹹陽後,便交還上將軍印,卸去職務。

如今,秦王嬴政將上將軍印璽交到蒙宇手中。

見到這一幕,王離、蒙恬、楊瑞和等人心中皆是一震,感到十分驚訝。

蒙宇年僅十七歲便成為秦國上將軍,這在秦國曆史上尚無先例。

他將成為秦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上將軍。

“謝王上!臣必不負王上所托!”

蒙宇托起上將軍的印璽,緩緩轉身,聲音清朗:“眾將聽令!”

“末將在!”

蒙恬、王離、楊瑞和與宋缺齊聲迴應。

“命宋缺為前將軍!”

“命楊瑞和為後將軍。”

“命王離為左將軍!”

“命蒙恬為右將軍!”

蒙宇朗聲宣佈。

身為上將軍,統帥三軍,他有權任命與罷免諸將。

秦王僅任命上將軍一人,其餘將官皆由上將軍調度。

出征之際,上將軍權柄極大。

“末將領命!”

蒙恬、王離、楊瑞和與宋缺齊聲應諾。

蒙宇手持將印,走到拜將台邊,望向台下密佈的將士,聲音洪亮而堅定:“我冠軍侯今日在此立下軍令狀——不滅趙國,誓不回朝!”

“不滅趙國,誓不回朝!”

他的聲音如鐘鳴般迴盪軍營,氣勢慷慨,久久不絕。

聽聞此言,王離與楊瑞和皆露驚色,連蒙恬也深感震撼。

蒙宇竟立下軍令狀?

這是斷絕了自己的退路。

此番出征,勝負未卜。

因為他們的對手,是被稱為“軍神”

的李牧。

李牧受封武安君,曾兩度大破秦軍:

第一次,桓齮率三十萬秦軍對陣李牧二十萬趙軍,結果秦軍幾乎全軍覆冇,桓齮敗逃燕國。

第二次,王翦統領數十萬秦軍,分兩路攻趙,最終折損十餘萬兵馬,大敗而歸。

連王翦、桓齮這樣的宿將都敗於李牧之手,蒙宇卻敢立軍令狀。

若他如王翦一般戰敗而歸,必將依軍法處死。

此刻,王離與楊瑞和終於明白,蒙宇如此年輕便任上將軍,原來是在秦王麵前立下了軍令狀。

立軍令狀非同兒戲,事關生死。

即便蒙宇是秦國國婿,功勳卓著,若未能履行軍令狀所諾,也難逃一死。

軍法不容情。

若軍令可輕廢,秦國律法與軍功爵製將儘失威信。

“不滅趙國,誓不回朝!”

“不滅趙國,誓不回朝!”

全軍將士齊聲高呼,聲震雲霄,士氣高昂,戰意如熾。

蒙宇立下軍令狀,以此表明他此戰的決心。

將軍已明心誌,麾下士卒也隨之堅定了必勝的信念。

蒙宇一揮手,整座軍營霎時寂靜無聲。

“秦國連敗兩場,數十萬同胞埋骨趙境,爾等甘心否?”

蒙宇朗聲問道。

“不甘心!”

全軍齊聲高呼。

“既然不甘,又當如何?”

蒙宇再問。

“攻破趙國,覆其宗廟!”

將士們呼聲震天。

“不錯,我等的目標,正是攻入趙國,滅亡趙國!”

蒙宇應聲道。

“可還記得我秦軍戰歌!”

他振臂高呼。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赳赳老秦,複我河山!

血不流乾,死不休戰!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

百年國恨,滄桑難平!

天下紛擾,何得康寧!

秦有銳士,誰與爭鋒!”

戰歌雄壯,聲徹雲霄。

每一句歌詞都點燃了將士胸中的熱血。

連敗之後,秦軍原本士氣受挫,可經蒙宇此番激勵,全軍重振雄風,鬥誌昂揚。

這支鐵血之師,再展鋒芒。

秦王見蒙宇激起眾誌,心中甚慰。

他未曾選錯人。

蒙宇十二歲便顯非凡天資,屢創奇蹟,如今十七歲掛帥,秦王期待他再次締造傳奇。

“賜酒!”

嬴政聲落,侍從奉上踐行酒。

“謝王上。”

蒙宇舉杯飲儘。

“寡人在此,待卿凱旋。”

嬴政鄭重道。

“臣,去了!”

“出發!”

蒙宇率先步下拜將台,蒙恬、王離、楊瑞和、宋缺等將領緊隨其後。

軍陣之前,焰靈姬一身赤甲,牽著蒙宇的戰馬靜候。

此番出征,她與蕭秋水、獨孤求敗、西門吹雪皆隨軍同行。

值得一提的是,國師公輸仇亦在軍中。

蒙宇既立軍令狀,所率便是大秦最強之陣容。

蒙宇跨上戰馬,蒙恬、王離、楊瑞和、宋缺、焰靈姬等人也紛紛上馬,緊隨其後。

“大軍出發!”

蒙宇一聲令下,率先帶領部隊離開軍營。

緊接著,浩浩蕩蕩的軍隊陸續從營地中走出。

此時,趙國已丟失大片疆土,僅剩下太行山脈以東、漳水以北的幾座城池。

趙軍以太行山與漳水為界,依靠天險進行最後的防禦。

秦軍若想徹底擊潰趙國,就必須越過太行山脈與漳水,直逼邯鄲,奪取最終勝利。

蒙宇率三十萬大軍自鹹陽出發,途經臨晉,抵達安邑。

到達安邑後,秦軍按計劃分兩路向邯鄲推進。

一路由蒙恬、王離統領十萬軍隊北上,經汾城、晉陽,翻越太行山,攻占井陘,再揮軍東進。

由於蒙恬部需在山地作戰,此路以步兵為主,輔以少量車兵與騎兵。

另一路由蒙宇、楊瑞和、宋缺等人率領二十萬大軍,沿太行山以南平原推進,經寧陽、安陽,再渡過漳水,最終抵達邯鄲城下,與蒙恬軍會合。

蒙宇安排蒙恬北上,意在為他創造立功之機。

前次戰役中,王翦曾試圖攻占井陘,卻被趙軍主力擊退。

此次蒙宇命蒙恬佯攻,避免與趙軍正麵交鋒,隻需牽製敵軍。

前次秦軍主力在井陘受挫,而這一次,主戰場將轉向漳水。

漳水之役的勝負,將決定整場戰爭的走向。

對秦軍而言,如何順利渡河成為關鍵挑戰。

上回戰役中,趙將司馬尚率軍憑藉漳水之險,成功阻擋秦軍渡河,迫使秦軍撤退。

可見越過漳水並非易事。

蒙宇率二十萬大軍抵達安陽,並在當地紮營。

安陽位於漳水南岸,秦軍與邯鄲之間僅隔著漳水及少數城池。

秦軍若要取勝,必須強渡漳水,而趙軍在此處佈防最為嚴密。

因此,秦趙兩軍必將在漳水展開一場激戰。

渡河需要樓船與戰艦,而前兩次戰役中,秦軍在漳水的船隻幾乎損失殆儘。

蒙宇到達安陽後,立即命令士兵在漳水岸邊伐木造船。

造船事務由公輸仇負責指揮與執行。

公輸仇身為霸道機關術的掌門,蒙宇命他將此術用於建造樓船。

同時,每艘樓船皆須裝配秦連弩,以增強攻擊威力。

蒙宇又令公輸仇繼續製造三丈翼蝠,意圖組建一支空中奇兵。

目前僅有不足千架,遠未達到五千之數,尚需加緊趕製。

此外,蒙宇還命公輸仇將公輸家族所造的機關蛇與破土三狼運送前線。

這一切準備,皆為與趙軍決戰。

漳水一役,是決定勝負的關鍵之戰,不容有失。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