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大唐儲君 > 第14章 太子進學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唐儲君 第14章 太子進學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在宏偉壯麗的東宮中,陽光透過雕花的窗戶,如金縷般灑在地麵上,泛起一片璀璨的光芒。太子書房中,李承乾正全神貫注地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他身著一襲月白色的錦袍,身姿挺拔,眉宇間透著一股堅毅與專注。他深知自己肩負著重大的責任,作為大唐的太子,他必須不斷努力學習,為將來治理國家做好充分準備。

李承乾不僅令孔穎達撰《孝經章句》,還邀請顏師古注班固《漢書》。孔穎達這位學識淵博的大儒,埋首書卷之中,精心撰寫著每一個字句。他身著深灰色的長袍,衣袂飄飄,眼神專注而深邃,彷彿要將自己的全部智慧都融入到這部著作之中。李承乾不時與他探討其中的深意,他的神情專注而執著,眼中閃爍著對知識的渴望。

「孔先生,此句何解?」李承乾指著書捲上的一句話問道。他的手指修長而白皙,指著的字句彷彿是他心中亟待解開的謎題。

孔穎達微微抬起頭,捋了捋胡須,那胡須如雪般潔白。他緩緩說道:「殿下,此句之意在於勸人以孝為本,修身立德,方能成就君子之道。」他的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如潺潺流水,將深奧的道理深入淺出地解釋給李承乾聽。

李承乾認真地聆聽著,不時點頭表示理解。他的目光清澈而明亮,宛如夜空中閃爍的星辰。「先生所言,令承乾茅塞頓開。」

他們的討論充滿了智慧的火花,讓人感受到知識的魅力。

而另一邊,顏師古對《漢書》的注釋也是精益求精。他坐在書桌前,身著褐色的儒衫,手中拿著毛筆,那毛筆如他手中的利劍,仔細地斟酌著每一個詞語的解釋。他的眼神專注而認真,彷彿要將《漢書》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挖掘出來。

李承乾踱步而來,俯身說道:「顏先生,此處這樣解釋是否更為恰當?」他的聲音溫和而謙遜。

顏師古沉思片刻,點頭道:「殿下所言極是。殿下之見解,令此書增色不少。」他們的合作充滿了默契,讓人對這部注釋充滿了期待。

時光流轉,歲月如梭。在無數個日夜的辛勤耕耘下,兩部著作終於完稿。李承乾鄭重地拿起表章,那表章彷彿有千鈞之重,承載著他的心血與期望。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對知識的敬畏和對治國理唸的思考。表章上的每一個字句都是他用心書寫而成,言辭懇切,表達了他對知識的追求和對國家的責任感。

李世民收到表章後,於禦書房中仔細地閱讀著。他身著金黃的龍袍,威嚴而莊重。身旁的燭光搖曳,映照著他那充滿欣慰的臉龐。「太子如此好學,實乃大唐之幸。」他自言自語道,聲音中飽含著作為父親的驕傲與對大唐未來的憧憬。

隨後,李世民召來群臣,說道:「朕之太子,勤奮好學,著成此等佳作,當大加讚賞。」

長孫無忌出列,拱手道:「陛下,太子殿下聰慧過人,此乃大唐之福。」

房玄齡也附和道:「陛下聖明,太子殿下此舉,必為後世傳頌。」

李世民微笑著點頭,隨即下令將之珍藏進皇家的圖書館秘閣內,並賞賜顏師古古物二百段、良馬一匹。

宮廷之中,眾人皆對李承乾的勤奮好學稱讚有加。

「太子殿下博學多才,實乃我等楷模。」一位大臣說道。

「是啊,大唐未來有望。」另一位大臣應和道。

李承乾得知父皇的賞賜和讚賞,心中充滿了感激與動力。他在書房中踱步,窗外的微風輕輕拂過。

「我定當不負父皇期望,更加努力。」他暗暗發誓。

他的貼身侍從李明說道:「殿下,陛下如此看重您,您可要加倍努力啊。」

李承乾微微點頭,「本王明白。」

這日,長孫皇後特來東宮看望兒子。

長孫皇後微笑著說道:「高明,聽聞你著書有成,母後甚是欣慰。隻是要注意勞逸結合。」

李承乾恭敬地回道:「請母後放心,兒臣記住啦。」

長孫皇後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高明,莫要謙虛,繼續努力,為大唐的繁榮昌盛貢獻力量。」

李承乾眼神堅定,「母後放心,兒臣定當竭儘全力。」

又有一日,李世民將李承乾召至身前,父子二人於禦花園中漫步。

又有一日,李世民將李承乾召至身前,父子二人於禦花園中漫步。

這禦花園中,可謂是美不勝收。正值春日,繁花似錦,爭奇鬥豔。桃花如粉色的雲霞,輕盈地綻放在枝頭,微風拂過,花瓣如雪般飄落,形成一片夢幻的花雨。杏花潔白如雪,簇擁在一起,宛如枝頭堆起的銀霜。牡丹則雍容華貴,碩大的花朵綻放著豔麗的色彩,紅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像雪,花瓣層層疊疊,散發著迷人的芬芳。

花叢之間,綠草如茵,像是大自然巧手織就的綠色絨毯。晶瑩的露珠在草葉上滾動,折射著陽光,宛如一顆顆細碎的珍珠。小徑兩旁,垂柳依依,嫩綠的柳枝隨風飄舞,宛如綠絲絛般輕盈柔美。柳絲輕拂著湖麵,在平靜的水麵上劃出一道道細細的漣漪。

湖水清澈見底,遊魚在水中嬉戲,時而躍出水麵,濺起一朵朵小小的水花。荷葉田田,鋪滿了半個湖麵,嫩綠的葉子上滾動著水珠,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璀璨的光芒。荷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經盛開,粉色和白色的花瓣交相輝映,散發出陣陣清香,吸引著蜜蜂和蝴蝶在其間翩翩起舞。

遠處的假山上,泉水潺潺流下,形成一道小小的瀑布,水花飛濺,如銀珠灑落。瀑佈下方的水潭中,水花激蕩,泛起層層白沫。假山上,青苔點綴著石頭,增添了幾分古樸的韻味。

李世民看著身邊已然長大的兒子,說道:「高明,你如今學業有成,可知為君之道重在何處?」

李承乾略作思考,回答道:「父皇,兒臣以為為君者當以仁德為本,心懷天下,關愛百姓。」

李世民微微點頭,「嗯,此乃根本。但治理國家,還需懂得權衡之術,平衡各方勢力,方能穩固朝綱。」

李承乾認真聆聽,「父皇教誨,兒臣謹記。」

李世民接著說:「高明啊,用人之道亦不可忽視,要善於發現賢能之士,任人唯賢。」

李承乾回應道:「兒臣明白,定當效仿父皇,廣納賢才。」

父子倆的探討之聲在花園中回蕩,飽含著對大唐未來的期許與謀劃。

此後,李承乾更加勤奮刻苦,每日與諸位大儒探討學問,不斷充實自己。

他時常邀請魏征一同研討治國之道,魏征說道:「殿下,治國當以民為本,關注民生,方能長治久安。」

李承乾點頭稱是,「魏大人所言極是,承乾銘記在心。」

又一日,他與李靖交流兵法,李靖道:「殿下,兵法之道,在於隨機應變,洞察戰機。」

李承乾若有所思,「李將軍之教誨,讓承乾受益匪淺。」

在這不斷學習與成長的過程中,李承乾逐漸成熟,為未來治理國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