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狄仁傑之裂國 第121章 使者密信
暴雨漸歇,天色微明。
龍門堤與金墉堤兩處險情相繼被控製,肆虐了一夜的洛水,雖依舊渾濁洶湧,水位卻終於停止了那令人絕望的上漲,緩緩回落。
堤壩上下,一片狼藉,疲憊不堪的官兵民夫或坐或臥,許多人一放鬆下來便直接昏睡過去,與泥濘融為一體。
張承翊肩頭的箭傷已被隨軍醫官緊急處理,敷上了金瘡藥,用乾淨布條層層包裹。
他臉色蒼白,失血過多讓他感到陣陣眩暈,卻依舊強撐著不肯休息,在親兵的攙扶下,巡視著傷痕累累的堤壩,確認每一處險情都已真正排除。
狄仁傑站在金墉堤上,腳下是那十個已被拆除了引信、如同沉睡巨獸般的火藥甕。
晨風吹動他濕透後又被體溫半烘乾的袍袖,帶來一絲涼意。
他望著東方天際那撕破烏雲、噴薄而出的朝陽,金光灑在滿目瘡痍的大地上,心中卻無多少勝利的喜悅,唯有劫後餘生的沉重與對未來的深深憂慮。
“水龍”雖已折戟,但執掌“水龍”的幽冥司,其核心依舊隱匿於黑暗之中。
“狄公,”一名“百騎”校尉快步走來,手中捧著一個以油布妥善包裹的扁平小匣,“清理信使屍身時,在其貼身內甲暗層中,發現了此物。之前匆忙,未能察覺。”
狄仁傑精神一振,接過木匣。
匣子做工精巧,鎖扣已被內行之人巧妙開啟。
他小心地掀開匣蓋,裡麵並無機關,隻有一張折疊得整整齊齊的薄絹。
展開薄絹,上麵是以一種略顯娟秀、卻帶著金石之力的筆跡寫就的密信。
信的內容不長,用語依舊隱晦,但其中透露出的資訊,卻讓狄仁傑的目光瞬間變得銳利如鷹。
“龍門事,已知。狄公慧眼,果非常人。然‘青雀’大人已備‘隕鐵玄甲’之後手,裂國大業,不移分毫。‘日蝕劫’方為終局,屆時星隕之刻,方顯我司手段。此間挫敗,不過疥癬之疾。慎之,慎之。”
信末,沒有落款,隻有一個以硃砂勾勒的、與那“人”字令牌圖案一致的、猙獰的鬼獸側影。
狄仁傑捏著薄絹的手指,因用力而微微發白。
“‘青雀’…‘隕鐵玄甲’之後手…”
他低聲重複著這兩個關鍵詞。
青雀,那個掌控幽冥司錢袋子的神秘人物,果然還有備用計劃!
“隕鐵玄甲”?
這聽起來像是一種防禦極強的事物,或者是某種特殊行動的代號?
這無疑是一個新的、未知的威脅。
而更讓狄仁傑心頭沉重的,是信中明確將此次挫敗稱為“疥癬之疾”,並再次強調了
“日蝕劫”為終局!
“星隕之刻”?
這似乎是在暗示日蝕發生時的某個特定時刻?
幽冥司的野心,並未因“水龍計劃”的失敗而有絲毫動搖,反而將所有的賭注,都壓在了那場即將到來的天象——“日蝕”之上!
那纔是他們真正圖窮匕見的時刻!
這封密信,像是一份戰書,來自那個隱藏在最深處的“司主”。
它承認了狄仁傑在此役中的勝利,卻也傲慢地宣告,這僅僅是一場更大風暴來臨前的小小序曲。
“疥癬之疾…好一個疥癬之疾!”
狄仁傑冷笑一聲,將密信小心收好。
這封信,是重要的證據,也是通往幽冥司核心的重要線索。
他走下堤壩,來到正在接受醫官換藥的張承翊身邊,將密信的內容簡要告知。
張承翊聞言,猛地挺直身體,牽動了傷口,疼得他倒吸一口涼氣,但眼中卻燃起熊熊鬥誌:“他們還有後手?!
那就讓他們放馬過來!末將定叫他們有來無回!”
狄仁傑拍了拍他的左肩,示意他安心養傷。“承翊,你的勇武,我已深知。但接下來的較量,恐怕不再僅僅是堤壩之上的明刀明槍。”他的目光投向漸漸恢複生氣的洛陽城,“‘青雀’未除,‘日蝕劫’迫在眉睫。我們需要弄清楚,‘隕鐵玄甲’究竟是什麼,‘星隕之刻’又代表著什麼。幽冥司的觸角,絕不止於這幾處堤壩。”
他頓了頓,繼續道:“你受傷不輕,需好生靜養。接下來追查‘青雀’和幽冥司殘餘勢力之事,我會另行安排。你當前的首要任務,是坐鎮此地,確保堤壩萬無一失,安撫軍民,防止幽冥司狗急跳牆,再行破壞。”
張承翊雖心有不甘,但也知狄公所言在理,自己此刻的狀態確實難以承擔更複雜的追蹤任務,隻得抱拳應道:“末將遵命!定守好堤壩,不負狄公重托!”
狄仁傑點點頭,最後看了一眼沐浴在朝陽下的洛水與堤壩。
一夜的生死搏殺,換來暫時的安寧,但他深知,這安寧之下,是更加洶湧的暗流。
“青雀”、“隕鐵玄甲”、“日蝕劫”、“星隕之刻”…
一個個謎團,如同幽靈般,隨著這封來自已死信使的密信,再次縈繞在狄仁傑的心頭。
真正的決戰,並未結束,而是轉向了更深處,並鎖定了一個確切的時間——那即將吞噬光明的日蝕之日。
(第121章
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