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狄仁傑之裂國 第120章 水龍折戟
狄仁傑率領五十名“百騎”精銳,頂著傾盆暴雨,沿著泥濘不堪的堤下道路,向西北方向的金墉城疾馳。
雨水模糊了視線,狂風幾乎要將人馬掀翻,但每個人的心中都燃燒著一團火——必須在金墉堤下的火藥被引爆前阻止這一切!
與此同時,龍門堤上的戰鬥已進入白熱化。
張承翊強忍肩頭鑽心的劇痛,左手持劍,指揮若定。
官兵們見主將如此悍勇,個個血性勃發,將幽冥司死士的騷擾死死壓製住。
堤壩上的搶險工作,在狄仁傑離去後,非但沒有鬆懈,反而因張承翊的坐鎮而更加高效。
沙袋、巨石、乃至砍伐來的樹木被瘋狂地填入那幾處不斷擴大的滲漏點,軍民們用身體組成人牆,抵擋著洪水的衝擊,硬生生將那幾處張開的“死亡之口”一點點堵了回去!
雨水、汗水、血水混在一起,在堤壩上流淌。
每一次巨浪拍來,都有人被衝倒,又立刻有人補上位置。
這是一場用意誌和生命與自然偉力、與陰謀詭計進行的慘烈角力。
……
狄仁傑一行終於趕至金墉堤段。
此處地勢略高,但堤壩同樣承受著上遊洪峰的巨大壓力,水麵距離堤頂也不過四五尺。
與龍門堤不同,這裡看似“平靜”,隻有洶湧的河水拍岸之聲,但那平靜之下,卻隱藏著更致命的殺機。
“散開!以三人為一組,沿堤基仔細搜尋!重點查詢新土痕跡、異常排水口,或者任何可能埋藏物品的跡象!注意腳下,可能有機關!”狄仁傑厲聲下令,自己也跳下馬,不顧泥濘,親自加入搜尋隊伍。
時間一分一秒流逝,每一息都如同在炭火上煎熬。
雨水衝刷著堤壩,也增加了搜尋的難度。
“閣老!這裡!”一名眼尖的“百騎”突然在一處看似天然的排水涵洞旁喊道。
那涵洞以青石砌成,但洞口下方的泥土顏色與周圍略有差異,且有幾塊石頭有被近期撬動過的痕跡!
狄仁傑立刻上前,蹲下身仔細檢視。
他用手扒開鬆軟的泥土,指尖觸碰到了一種堅硬、冰冷、非石非木的東西——是一個巨大的、密封的陶甕邊緣!
“找到了!小心挖掘!”狄仁傑心頭一緊,命令道。
幾名“百騎”用隨身攜帶的短鍬,小心翼翼地清理周圍的泥土。
很快,一個半人高、需要兩人合抱的巨大陶甕顯露出來,甕口以厚厚的油布和蠟層層密封,上麵連線著數根粗細不一的引信,引信的另一端埋入泥土,不知通向何方!
“是火藥甕!”
眾人倒吸一口涼氣。
光是這一個甕,其藥量就足以炸塌一段堤壩!
“繼續挖!看看還有多少!”狄仁傑聲音凝重。
隨著挖掘範圍擴大,所有人的心都沉入了穀底。
以這個涵洞為中心,左右兩側的堤基之下,竟然密密麻麻埋藏著整整十個同樣規格的巨大火藥甕!
它們被串聯在一起,引信如同蛛網般交織,最終彙合成幾根粗大的主引信,沿著堤基的縫隙,通向不遠處的另一處廢棄望樓——那裡,顯然是預設的引爆點!
十個火藥甕!
若同時引爆,莫說這段金墉堤,就連後麵的金墉古城牆恐怕都要被炸上天!
屆時洪水長驅直入,洛陽核心區域將瞬間化為汪洋!
“拆了它們!”
狄仁傑毫不猶豫下令。
他親自上前,仔細觀察那複雜的引信佈局。
雨水不斷打濕引信,增加了操作的危險性,但他眼神沉穩,手指穩定如山。
他辨認出主引信與各分引信的連線節點,用匕首小心地、一根根地將其割斷、分離。
這是一個極其精細且危險的工作,任何一點火星或失誤,都可能引發災難性後果。
所有“百騎”都屏住呼吸,圍在四周,用身體擋住風雨,為狄公創造相對穩定的環境。
時間彷彿凝固。
隻有風雨聲、狄仁傑切割引信的細微聲響,以及遠處龍門堤方向隱約傳來的呐喊廝殺聲。
一根,兩根,三根……
當最後一根主引信被安全割斷,所有火藥甕徹底淪為無法引爆的死物時,狄仁傑才長長地、深深地吐出了一口積壓在胸中的濁氣。
他站起身,雨水順著花白的鬢角流下,臉上卻露出了一絲如釋重負的疲憊。
幾乎就在同一時刻,一匹來自龍門堤的快馬奔來,信使帶來了振奮人心的訊息:“報狄公!龍門堤滲漏已基本堵住!水位開始趨於穩定!張將軍率部全殲來襲死士,堤壩…守住了!”
雙重捷報!
狄仁傑仰頭望天,任憑冰冷的雨水打在臉上,心中百感交集。
他回頭看了一眼那些被拆除了引信、如同死去的巨獸般趴在堤基下的火藥甕,又望向東南方向漸漸平息了咆哮的洛水。
幽冥司處心積慮、耗費巨資、調動龐大資源策劃的“水龍計劃”,這意圖假借天災、水淹洛陽、撕裂社稷的驚天陰謀,終於在無數人的浴血奮戰下,在這一夜,被徹底挫敗!
“水龍”已折戟,“裂國”之謀遭遇重創!
然而,狄仁傑臉上並無太多喜悅。
他知道,幽冥司絕不會就此罷休。那個隱藏在最深處的“司主”,那個代號“青雀”的財經黑手,以及他們口中那更為宏大的“日蝕劫”,依舊如同烏雲般,籠罩在帝國的上空。
風雨漸歇,東方天際隱隱透出一絲微光。
漫長而凶險的一夜即將過去,但真正的較量,或許才剛剛開始。
(第120章
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