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大唐狄仁傑之裂國 > 第3章 無名之屍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唐狄仁傑之裂國 第3章 無名之屍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驛館的書房內,燭火通明,將窗外連綿的秋雨聲稍稍隔絕在外。

狄仁傑已換下微濕的披風,坐在書案後,手中捧著一杯熱茶,氤氳的熱氣稍稍驅散了雨夜帶來的寒意。

但他眉頭微蹙,目光並未停留在茶水上,而是凝望著虛空,手指無意識地在光滑的案麵上輕輕敲擊著。

孫敬之安靜地侍立在一旁,小心翼翼地將方纔記錄現場情況的紙筆收好。

他的臉色依舊有些蒼白,腦海中不斷浮現出那具青紫色屍體的可怖模樣,以及恩師在現場那番抽絲剝繭的分析。

他心中既感欽佩,又覺自身學識淺薄,竟看不出那許多關竅。

“敬之。”狄仁傑忽然開口。

“學生在。”孫敬之連忙收斂心神,恭敬應答。

“依你之見,查明死者身份,當從何處著手最為緊要?”狄仁傑看似隨意地問道,目光卻轉向了學生,帶著考較的意味。

孫敬之沉吟片刻,謹慎地回答:“恩師方纔已命崔縣令繪製人像,張貼告示,詢查失蹤報案,此乃正途。若能有人認出,自是最好。若不能…或可從其隨身物品細查?雖衣物破爛,或許內襯、鞋襪等物能暗藏線索?再或者,請經驗豐富的仵作再行細驗,或能發現體貌特征之異處。”

狄仁傑微微頷首:“所言不錯,皆是常法。然此案非常案,死者衣著乃偽裝,隨身並無長物,可見凶手或其同黨心思縝密,刻意抹去了直接表明身份的證據。故而,常規之法或恐見效甚微。”

他端起茶杯,輕呷一口,繼續道:“此人雙手並非勞力者,卻扮作流民,活動於鬼市之側。其毒發身亡,現場又有故作玄虛之符咒瓦罐。此間矛盾重重。依老夫看,查明他是誰,並非僅為知曉一個姓名,而是要弄明白,他為何要扮作此人?為何會出現在此地?又因何招來殺身之禍?解答了這些,方纔能真正觸及此案核心。”

孫敬之恍然大悟:“恩師之意,是要知其所以然,而非知其然。學生受教。”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腳步聲,隨從稟報:“閣老,萬年縣崔縣令派人送來初步回報。”

“讓他進來。”

一名萬年縣的書吏躬身入內,呈上一份文書:“稟閣老,縣尊命小人前來回話。死者人像已連夜繪就,摹印數十份,天明即刻張貼於各城門及一百三十二坊公告欄。亦已派人詢問鬼市左近住戶及更夫,目前尚無人在近期見過與死者麵貌相似、或行跡特彆可疑之人。”

結果並不出人意料。

狄仁傑接過文書,迅速瀏覽著關於失蹤人口的覈查部分。

洛陽人口百萬,每日裡走失、失蹤者不在少數,但經核對,近三日內報備的失蹤人口中,並無與死者年齡、相貌特征相符者。

“縣尊已加派人手,擴大查問範圍,並將死者特征通告城中各旅舍、驛館及茶樓酒肆。”書吏補充道。

“嗯,知道了。回複崔縣令,此事需加緊去辦,一有訊息,即刻來報。”狄仁傑語氣平淡,聽不出失望。

“是。”書吏行禮退下。

書房內再次恢複安靜。

孫敬之忍不住道:“恩師,若無人認得,這死者身份豈非成了無頭公案?”

狄仁傑目光深邃,緩緩道:“雁過留聲,人過留痕。隻要存在過,必會留下痕跡,隻是這痕跡或明或暗,或需換個法子去尋找。”

他頓了頓,又道:“況且,無人認得,本身或許就是一種資訊。”

“無人認得…也是一種資訊?”孫敬之困惑地重複道。

“不錯。”狄仁傑站起身,踱步到窗前,望著窗外被雨水打濕的漆黑庭院,“此人非苦力,卻作流民打扮。若他是洛陽本地人,即便獨居,鄰裡街坊總會有人見過其本來麵目。若他是外鄉人,入住旅舍驛館,亦會有記錄可查。如今兩下皆無,意味著什麼?”

孫敬之思索著,試探地回答:“意味著…他可能並非以真實身份活動於洛陽?或者,他藏身於一個極為隱秘、不為人知的處所?”

“極有可能。”狄仁傑讚許地點點頭,“無論是哪種情況,都指向此人行蹤詭秘,所圖非小。而這,恰恰與他出現在鬼市附近、身中奇毒而亡的結局相符。”

他轉過身,目光落在書案上那本方巾包裹的物件上——那是他從現場帶回的瓦罐碎片和那片奇特的植物殘片。

“明日驗屍格目送來,或能有新的發現。”狄仁傑道,“眼下,我們或許該換個方向。”

“恩師是指?”

“既然從‘人’上下手暫時受阻,不妨從‘物’上著手。”狄仁傑走到書案前,小心地開啟方巾,露出那些碎片和那枚乾枯的暗褐色植物殘片。

“這片東西,”他用鑷子輕輕夾起那植物殘片,再次就著燭光仔細觀察,“我總覺得有幾分眼熟,卻一時想不起在何處見過。敬之,你素來博聞,於本草花卉之類,可曾涉獵?”

孫敬之湊近前,仔細辨認那不過指甲蓋大小的殘片。

它質地似乎有些堅硬,邊緣不規則,表麵有著細微的脈絡,顏色暗褐,確實難以辨認。

“學生…慚愧,”孫敬之看了半晌,無奈搖頭,“此物殘缺太甚,又經雨水浸泡,形狀難辨。觀其質地,似非尋常花草葉片,倒有些像…某些灌木的硬刺或果殼的一部分?學生不敢妄斷。”

“無妨。”狄仁傑並未失望,“明日可尋洛陽城中老練的藥鋪掌櫃或花果匠人辨認一番。至於這瓦罐和硃砂…”

他拿起一塊較大的碎片,手指摩挲著粗糙的陶麵:“陶土質地尋常,燒製工藝也普通,應是洛陽附近窯口的大路貨色,難以追查具體來源。這硃砂…”

他仔細看了看碎片上殘留的紅色痕跡,“色澤鮮紅,質地卻似乎不算上乘,夾雜些細微顆粒,像是未曾仔細研磨提純過。”

他放下碎片,沉吟道:“無論是符咒的拙劣模仿,還是這硃砂的粗劣,都透著一股倉促、外行和故作神秘的味道。凶手似乎急於營造一種邪術作祟的假象,卻並無真正的方術背景。”

孫敬之聽著老師的分析,隻覺得眼前彷彿有一層迷霧,雖然仍未散去,但恩師正一點點地將迷霧撥開。

“閣老,”門外又響起隨從的聲音,“萬年縣仵作求見,說是送驗屍格目來了。”

“來得正好。”狄仁傑精神一振,“讓他進來。”

老仵作帶著一身寒氣進屋,恭敬地呈上一份寫得密密麻麻的驗屍格目:“閣老,這是詳細的驗屍記錄,請閣老過目。”

狄仁傑接過,就著燭光細細閱讀。

孫敬之也好奇地在一旁觀看。

格目記載得極為詳細,從死者身高、體態、大致年齡,到屍斑、僵硬程度,再到內臟查驗情況,一一列明。

死因確係中毒無疑,毒素猛烈,侵蝕臟腑,導致血液凝滯變色。

忽然,狄仁傑的目光停留在其中一行小字上,敲擊桌麵的手指驀然停住。

“敬之,你看這裡。”他指著那一行字。

孫敬之凝神看去,隻見上麵寫著:“…於死者左側肩胛骨下緣內側,發現一舊疤,長約一寸半,呈細狹狀,似為銳器刺傷所致,癒合已久,疤色淡白…”

“一個舊傷疤?”孫敬之有些不解。

“位置,”狄仁傑目光銳利起來,“肩胛骨下緣內側。此等位置,若非極親近之人,或是為其療傷的醫者,尋常人絕難發現。而且,這形狀…細狹狀銳器傷…”

他猛地站起身,眼中閃過一道亮光:“敬之,取我書房那個上鎖的楠木匣來!”

孫敬之雖不明所以,但見恩師神色凝重,立刻依言取來一個不大的楠木匣子。

狄仁傑從懷中取出鑰匙開啟,匣內並非金銀珠寶,而是一疊疊整理好的文書卷宗。

狄仁傑快速地翻閱著,手指掠過一列列名單和記錄。

終於,他的手指停在某一頁上。

“找到了…”他低聲自語,目光緊緊盯著卷宗上的幾行字。

孫敬之好奇地瞥去,隻見那似乎是一份舊檔案的摘要,記錄著數年前的一樁舊事。

其中一行寫著:“…嫌犯周槐,特征:左肩胛下有一舊劍創,乃三年前與巡街武侯衝突所致…”

“周槐?”孫敬之念出這個名字。

狄仁傑合上卷宗,臉上露出了今夜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表情——那是獵人終於發現獵物蹤跡的銳利神情。

“敬之,我們或許知道這位‘無名氏’是誰了。”

狄仁傑的聲音沉穩而有力,“立刻傳話崔縣令,暫停大海撈針式的尋訪。集中人手,查一個名叫周槐的人。此人曾是個混跡市井的幫閒,慣會鑽營,三年前因牽涉一樁小的盜竊案,在萬年縣衙留下過案底。重點查他近期的行蹤、與何人來往、尤其是…是否與煉丹、方術之類的事情有所牽連!”

“是!學生這就去!”孫敬之精神大振,連忙應聲,快步走出書房安排。

狄仁傑獨自站在房中,再次拿起那份驗屍格目,看著關於舊傷疤的那行小字。

一個小小的、幾乎被忽略的舊日傷痕,卻成了打破僵局的關鍵。

這讓他更加確信,無論凶手如何掩蓋,真相的線索總會以各種方式顯現出來。

雨不知何時停了,窗外透出些許黎明的微光。

新的一天即將開始,而探尋真相的道路,似乎也終於顯現出一絲清晰的方向。

(第3章

收)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