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狄仁傑之裂國 第50章 女皇召見
洛陽的繁華,依舊如織如錦。
狄仁傑的馬車穿過熙攘的街市,徑直回到了位於尚善坊的狄府。
府中下人早已接到訊息,井然有序地迎候。
將一路勞頓、傷勢未愈的孫敬之妥善安置後,狄仁傑未及歇息,便立刻沐浴更衣,換上朝服。
他深知,武則天必然已得知他返京的訊息,召見隨時會至。
果不其然,他剛整理完畢,宮中內侍便已持敕令抵達府門,宣召狄仁傑即刻入宮見駕。
巍峨的宮城在春日陽光下閃爍著金色的光芒,層層殿宇如同蟄伏的巨獸,靜謐中蘊含著無上的威嚴。
穿過重重宮禁,狄仁傑在內侍的引導下,來到了武則天日常理政的紫宸殿偏殿。
殿內熏香嫋嫋,陳設奢華而莊重。
武則天端坐於禦案之後,並未身著繁複的朝服,而是一身常禮服,卻依舊難掩那撲麵而來的帝王威儀。
她保養得宜的麵容上看不出太多情緒,唯有那雙鳳目,銳利如常,在狄仁傑進殿行禮時,便已將他從頭到腳審視了一遍。
“臣狄仁傑,叩見陛下。”狄仁傑依禮參拜。
“狄卿平身。”武則天的聲音平穩,聽不出喜怒,“一路辛苦了。朔州之事,王孝傑已有捷報傳來。卿等剿滅妖寺,肅清內奸,大破突厥,揚我國威,功不可沒。”
“陛下謬讚。此乃王都督與邊軍將士用命之功,臣不過略儘綿力。托陛下洪福,邊患暫息,實乃朝廷之幸,百姓之福。”狄仁傑起身,垂首恭立,言辭謙遜。
武則天微微頷首,示意內侍賜座。
待狄仁傑坐下後,她方緩緩道:“捷報之中,語焉不詳。朕聽聞,此番逆案,背後似乎牽扯甚廣,並非簡單的邊將通敵或妖僧作亂?卿可將詳情,細細道來。”
狄仁傑心知戲肉來了。
他深吸一口氣,從袖中取出一份事先準備好的、措辭相對謹慎的概要奏章,雙手呈上:“陛下明鑒。朔州紅燭寺一案,確非尋常。臣已將此案詳細卷宗密封帶回,敬請陛下禦覽。據臣查證,此案背後,確有一個名為‘幽冥司’的秘密組織在暗中操控。”
內侍將奏章接過,呈於禦案。
武則天並未立刻翻閱,目光依舊落在狄仁傑身上,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狄仁傑便將從鬼市案初遇令牌,到紅燭寺地下發現兵工廠、前燕遺庫,再到陳玄(慧明)身份、姚氏兄弟叛國,以及最終破譯出的、指向漕運糧倉的陰謀,擇其要點,清晰扼要地陳述了一遍。
他語氣沉靜,條理分明,但每一個字都重若千鈞。
當他提到“幽冥司”其誌在於“撕裂國本”,目標直指漕運命脈時,武則天一直平靜無波的臉上,終於出現了一絲極其細微的變化。
她的指尖在禦案上輕輕叩擊了一下,鳳目微眯,殿內的空氣彷彿也隨之凝滯了幾分。
“幽冥司…”
武則天重複了一遍這個名字,聲音低沉,“卿所言,可有實證?”
“有。”狄仁傑肯定道,“臣已將在朔州查獲的‘幽冥司’令牌、逆黨往來密信、以及部分核心口供、物證,一並帶回。尤其是那兩枚玄鐵令牌,材質特殊,圖案詭異,絕非民間可有。另有朔州司馬姚崇德之供詞,亦指向此組織勢力龐大,滲透甚深。”
他頓了頓,補充道,“且據破譯的密信顯示,其下一步謀劃,恐危及洛水漕運與沿線糧倉,事關社稷根本,臣不敢不報。”
武則天沉默了片刻,目光掃過狄仁傑呈上的那份概要奏章,卻仍未翻開。
她端起手邊的茶盞,輕輕呷了一口,方纔緩緩道:“狄卿忠心體國,明察秋毫,朕心甚慰。邊陲小醜,妄圖撼動天朝根基,實乃螳臂當車。”
她先定了性,將逆黨的威脅輕描淡寫地歸為“邊陲小醜”,但隨即話鋒一轉,語氣變得意味深長:“然則,卿所言這‘幽冥司’,既能操控邊將,滲透佛寺,其資金流轉竟能通達神都櫃坊,甚至其陰謀直指朕之神都腹地…若果真如此,其能量豈非通天?朕不禁要問,我朝堂上下,袞袞諸公,難道竟無一人察覺?還是說…”
她拖長了語調,鳳目之中精光閃爍,直視狄仁傑:“…有其更深的根基,潛伏於光明之下,連朕之耳目,亦被其矇蔽?”
這番話,看似疑問,實為警示。
她既肯定了狄仁傑的功勞,也表達了對“幽冥司”龐大勢力的震驚與懷疑,但更重要的是,她暗示了一個極其敏感的可能性——這個組織可能已經深深植根於她的朝廷內部,甚至可能牽扯到她身邊的近臣。
她是在提醒狄仁傑,此事牽涉太大,不可不慎,也可能是在試探狄仁傑,看他是否會藉此指認某些特定的朝中對手。
狄仁傑心中凜然。
女皇果然敏銳多疑,瞬間便抓住了問題的核心,也點破了最大的潛在風險。
他立刻起身,躬身道:“陛下聖明。臣亦深知此事關係重大,所獲證據雖指嚮明確,然其組織之全貌、首腦之身份、朝中是否真有暗樁,尚需深入查證。臣不敢妄加揣測,唯恐驚擾聖聽,亦恐打草驚蛇,致使逆黨隱匿更深。故此次回稟,亦請陛下密裁。”
他表明瞭自己謹慎的態度,不擴大化,不搞牽連,隻基於現有證據說話,並將最終決斷權交還皇帝。
武則天對狄仁傑的回答似乎還算滿意,微微頷首:“卿之所慮,不無道理。此事確需縝密處置。漕運糧倉,關乎國本,不容有失。朕會密令有司,暗中加強洛水沿線及重要倉廩的戒備。然明麵上,不宜大動乾戈。”
她沉吟片刻,做出了決定:“狄卿,你此番勞苦功高,先回府好生休整幾日。朔州一案卷宗及證物,暫由你妥善保管。至於這‘幽冥司’…朕自有考量。卿且記住,今日殿中所言,出你之口,入朕之耳,不得再泄於第三人。”
“臣,遵旨。”
狄仁傑心中明瞭,武則天這是要將此事暫時壓下,進行更高層麵的權衡和秘密部署。
她既需要狄仁傑這把利劍,也要防止朝局因“幽冥司”三字而陷入不可控的恐慌與傾軋。
“退下吧。”
武則天揮了揮手,目光已重新落回禦案上的其他奏章,彷彿剛才那場關乎帝國命運的對話從未發生過。
狄仁傑躬身退出紫宸殿。
走出宮門,重返陽光之下,他卻沒有絲毫輕鬆之感。
女皇的召見,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洶湧。
她的讚賞背後是保留,她的重視之中藏著更深的猜忌。
那句“連朕之耳目,亦被其矇蔽”,如同警鐘,在他耳邊長鳴。
他知道,返回洛陽,隻是第一步。
真正的較量,現在才剛剛開始。
而他的狄府,或許早已被無數雙看不見的眼睛,從四麵八方牢牢盯住了。
(第50章
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