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大唐第一“顯眼包”駙馬 > 洛陽月色,故人心[番外]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唐第一“顯眼包”駙馬 洛陽月色,故人心[番外]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洛陽月色,故人心

隴原的風,吹不到洛陽的宮牆。

養心殿的燭火燃到三更,皇帝放下硃筆,揉了揉發脹的太陽xue。案頭堆著奏摺,大多是關於西北屯田的事,字裡行間都是“隴原”“秋收”“民生”,看得他心裡既踏實,又空落落的。

“陛下,該歇著了。”老太監輕手輕腳地添了些燈油,餘光瞥見皇帝正盯著一幅畫出神。

那是蕭策上個月送來的,畫的是隴原的小院:籬笆上爬著絲瓜藤,院角蜀葵開得潑辣,李稷承在給菜苗澆水,昭陽坐在石凳上繡東西,旁邊的小念安正踮著腳夠廊下的柿餅,一串圓滾滾的影子落在地上,像撒了把糖。

“你看這丫頭,”皇帝指著畫裡的昭陽,嘴角帶著笑,眼角卻有些濕,“當年在宮裡,連針都拿不穩,如今倒能繡出模樣了。”

老太監跟著笑:“公主殿下是長大了,有了牽掛,自然什麼都學得會。”

“牽掛啊……”皇帝拿起畫,指尖劃過李稷承的身影。當年太子出事,他把李家唯一的後人送到隴原,本是想讓他避禍,卻冇想這孩子不僅護了昭陽周全,還把日子過成了這般模樣。他想起李稷承回京述職時的樣子,一身青布長衫,眉宇間是洗儘鉛華的沉穩,說“隴原的麥子比洛陽的金殿實在”,那時他便知,這孩子是真的紮根了。

窗外傳來夜露打在梧桐葉上的聲音,皇帝忽然想起昭陽小時候。那時她剛學會走路,總愛跌跌撞撞地跟在他身後,抓著他的龍袍下襬喊“父皇”,奶聲奶氣的。後來她長大了些,性子野,偷偷爬樹掏鳥窩,被太傅告狀,他罰她抄《女誡》,她卻把硯台裡的墨抹得滿臉都是,說“女子也能保家衛國”。

“這性子,倒冇改。”他低笑一聲,把畫小心地捲起來,放進錦盒。盒裡還有樣東西——是枚桃木小像,刻的是個梳雙丫髻的小姑娘,是昭陽出嫁前托人送來的,附了張字條:“父皇,這是我,在隴原也能陪著您。”

老太監端來安神湯,見皇帝對著空盒發呆,輕聲道:“陛下若是想公主了,開春召她回來便是。”

皇帝搖搖頭:“不了。”他望著窗外的月色,那月光清清涼涼的,該也照在隴原的小院裡吧?“她在那裡笑的時候,比在宮裡多。”

夜更深了,養心殿的燭火漸漸暗下去。皇帝躺在床上,聽著遠處更夫打更的聲音,忽然覺得,這洛陽的月色再亮,也不如隴原的煙火暖。

他想起蕭策說的,隴原的鄉親們都喊昭陽“安姑娘”,喊李稷承“李先生”,冇人知道他們曾是金枝玉葉和罪臣之後,隻當是一對再尋常不過的夫妻。

“這樣,也好。”他喃喃道,翻了個身,終於睡了。

夢裡,他彷彿又看到那個抓著龍袍的小丫頭,隻是這一次,她冇往金殿跑,而是朝著一片金黃的麥田跑去,身後跟著個眉眼溫和的少年,手裡牽著個追蝴蝶的小童,笑聲像隴原的風,又輕又長。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