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大唐釣魚人 > 第278章 祿伯的智慧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唐釣魚人 第278章 祿伯的智慧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有的人家裡娃子年紀還小,還沒入學。不過不用著急,咱們還要再請先生教這些娃子。將來不但可以去長安,還可以去洛陽、揚州這些地方。”葛明就是這麼打算的,古代的交通太差了,想要把東西賣到滿大唐,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個州府複製。

“這些孩子全是莊子上的孩子,有我家的,也有你家的,就算沒你家的也有你們的侄子、侄女,全都是親人。小郎君說了,京城的作坊必須讀書識字的才能擔任,這些孩子將來都是作坊的頭頭腦腦。”

哪怕後世也是如此,很多商品都是在不同地方生產的,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運輸成本。雖然葛明不打算做直銷,但是過高的運輸成本會轉嫁到終端使用者手上,那銷量就上不去了。

莊戶會不會對自家娃子讀了書,還是去管理作坊有意見?不是應該參加科舉嗎?自然不會,彆忘了這是古代,考科舉是不可能的,彆說這些娃子,連這兩個先生都沒考科舉的資格。

再說唐代的科舉製跟宋、明、清完全不同,需要考上進士之後等待遴選。這個遴選就有意思了,可能等一輩子,所以就算走了狗屎運中了進士,沒個家世照樣一輩子當不成官。

在後世**十年代農村娃子最好的出路就是念初中,然後考個中專畢業就賺錢。要是更早一些,無不以家裡有工人為榮,吃上商品糧,從此擺脫做農活的命運。再說這些孩子將來是作坊的頭頭,這可是管人的活計喲。

所以這幫人一聽,哪裡有不高興的。尤其是王麻子,自己兒子王大壯就在讀書,而且是成績比較好的,這將來到了京城負責養豬作坊,說不定能在長安找個媳婦呢。彆看是養豬,這是滿大唐最好吃的豬肉,再說跟以往家裡養豬不同,裡麵不少學問呢,小郎君說這叫科學養豬。

聽聽科學養豬,比科舉就差了一個字,必定是大學問。

看著眾人無不雀躍開心,祿伯接著說到:“彆著急,我還沒收完呢。“眾人又安靜下來,等著祿伯繼續說。

“傢俱作坊和酒樓的人距離遠了一下,到時候再通知下。酒樓在傢俱作坊在京城也要開起來,小郎君在信裡說那個魏家莊子足足有萬畝土地,所以菜還要種起來,所以不管是作坊,就連莊子上冬天種菜的熟手也要過去一些。”

“至於待遇去了全都一樣。”

葛明在信中說要是這些莊戶願意留在長安,那就留在長安,不過祿伯並沒有把這件事說出來。祿伯有自己的打算,要是把好手全部抽調走了,那葛家莊子上的作坊肯定會受到影響。這裡是葛家的根本,所以祿伯還是希望這些人把京城的事弄起來之後再回來。

要是娃子出去跟著小郎君還是比較放心的,莊戶年紀都不小了,上有老下有小,雖說長安更加繁華,但是哪裡比家裡舒坦?

葛家有臨渝最高的爵位,相識故舊滿縣城,隻要在臨渝都可以橫著走,這要是到了京城就完全不同了,那裡全是各種勳貴高官,說不定不知道怎麼就得罪人了,於是就自作主張沒把這事說出去。

眾人又開始交頭接耳,想著是不是讓自己的老父老母去趟京城,這輩子都沒離開過臨渝,去京城教教人種菜,將來在鄰村的老頭麵前也能挺起胸脯,說老頭子我是去過京城的,那地方巴拉巴拉巴,要多神氣有多神氣。

祿伯看著眾人無不雀躍,隻有食堂、後勤的經理非常低落,因為明顯去不了。

祿伯看著兩個經理,笑著說到:“你們兩個也應該高興纔是,葛家莊子是主家的根,也是咱們的根,去不成長安就去不成了。一會趕緊去買菜殺豬,晚上自家莊子跟莊子上的人要一起熱鬨熱鬨。”

兩人一聽也有道理,莊子上能富裕起來是因為有作坊,作坊越做越好完全是因為後勤做的好,飯食做的香,不然可沒有這麼大的產量。

兩人走後,祿伯對其他人說到:“趕緊回去看著莊子、學堂吧,讓什麼人去心裡要有個主見,不能去了沒用處,也不能讓作坊有太大影響,事情一定要好好琢磨纔是。”眾人聽後無不稱是,這才慢慢從會議室離開了。

祿伯帶著護衛回到家裡,看到張二黑正在跟王來順聊天。也不知道是因為天熱還是怎麼的,張二黑已經把上衣脫了,露出胸前如同蜈蚣一般的傷口。

“王將軍,這傷口可是小郎君親手縫合的。那時候小人覺得自己肯定完蛋了,沒想到沒多少天又活蹦亂跳了。”

“縫合的多好啊,如同蜈蚣一般,簡直就是護身符。小人隻盼望小郎君能夠萬事順利,將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報答小郎君的恩情。”一邊說一邊摸著自己的傷疤,居然還顯擺起來了。

“王將軍,後來孫神仙聽說小郎君有這種神仙手段,都從長安來到了莊子上,這纔有後來的傷口縫合縫合,這些年不知道救下了多少人。您說,這是不是也有小人的功勞?”

祿伯一聽這貨又在瞎逼逼,沒好氣的說到:“是是,肯定有你的功勞。要是當時你爭點氣,把來村裡搶東西的打跑了,說不定真的沒傷口縫合之術了。”

張二黑一聽祿伯回來了,瞬間啞火,撓撓頭說到:“叔,您回來了。”

“二黑啊,彆比比劃劃的了,還不夠丟人的?當時就你個沒出息的受了傷,要不是因為你是救人,叔早就把你開除護衛隊了。”

張二黑一聽滿臉黑,沒等說話就聽祿伯說到:“騎上馬去城裡,讓王大發和老戴晚上回趟莊子。”

“哦哦,是。”張二黑出門,上了馬直奔縣城。馬這種東西在其他莊子不多見,葛家莊子現在不缺。其他莊子有這錢肯定是買牛,畢竟牛才能乾活嘛,大致相當於很多年前在農村的拖拉機和小轎車的區彆。

祿伯坐好,拿了一杯水喝掉。

王來順笑著說到:“看來比較順利?”

“嘿嘿,不但有工錢拿,還培養自家的孩兒,有什麼不樂意的?王兄弟,晚上讓你見識見識葛家莊子的熱情,必讓你睡到明天下午,哇哈哈哈哈。”

王大發接到通知時才知道葛明在京城的酒樓都已經訂好了鋪子了,這個速度真夠快的。說實話自己真想去,但是真的去不成,這都不知道何時見到妹子和小郎君了。

老戴接到通知的時候開心不已,戴健這個混賬東西成績一直都不錯,連結巴都好了,還以為要過些年才能去京城跟著小郎君,這才幾個月功夫就能去長安了。

戴健這個混賬東西要是混出點人樣來,祖墳都要冒青煙啊,於是趕緊把作坊的事情交代了下,上了張二黑的馬,兩人就回了村子。

這天晚上葛家莊子殺豬宰羊,又是經典的長街宴。這大夏天的晚上涼快,這纔是長街宴最好的季節。原來的長街宴各家的破門版墊塊石頭就算桌子了,現在那東西早就當成劈柴燒了。誰家還沒有木匠坊的新桌子,家家的樣式都一樣,這可不是為了家裡吃飯的,就為了長街宴的時候整齊,也讓外人看看葛家莊子人心齊。

王來順上次吃這麼好吃的豬肉還是上次來,這一口想了好久。蒸熟軟軟的方塊肉,一吸溜就吞進去了,真是滿嘴香。

這是莊戶太熱情,動不動就過來敬酒,就不能讓自己吃爽了再來?王來順覺得不用開酒樓,有這豬肉和烈酒就足夠了。

果然,王來順不到半個時辰就滑到了桌子底下,祿伯一看趕緊讓人扶到自家。

每當長街宴時莊子上最開心的就是孩子,幾年前這些娃子有的連褲子都沒有,再看看現在。不但衣服乾淨整潔,一個個胖乎乎白白淨淨的,怎麼看都不是做農活的料。

祿伯心裡想著:真好啊,這日子越活越有奔頭了。

第二天各個作坊經理開始挑選人手,被選上的自然高興萬分,因為有差旅補助不說,到了京城還有三倍薪水。關鍵是有生之年能去趟京城,看看真正的繁華,這輩子算是知足了。

祿伯親自去了趟縣城,打算找現在為主簿的孫老頭,也就是葛糧的嶽父。祿伯懷裡還揣著兩封書信,一封是葛明大嫂寫的,一封是孫韜寫的。

祿伯的身份全縣都知道,到了縣衙門口就被曹爽等人請了進去。自從葛糧、葛倉去了京城,縣衙變得無聊了很多。

雖然祿伯不過散官的身份,但是孫老頭也不敢不重視,這可是葛家最信任的人之一。自家跟葛家是親家,那就是一家人。

自從孫老頭做了主簿,跟以前做教諭可就完全不同咯,腰桿變得挺直,雖說沒有葛家在縣城撐腰,但是威望依舊在。這麼說吧,哪個莊戶不欠葛家的牲畜錢?孫老頭那是葛家的親戚,滿縣城葛家才幾家親戚?

另外一家是葛明二嫂的母親,不過這個二嫂是妾,但是好歹也算丈母孃,現在可沒人敢欺負。再說也不知道葛家給了什麼秘方,現在鋪子裡賣的蒸餅酸軟沒酸味兒,這可是獨一份的生意。

“孫主簿,老漢今天算是不請自到了。”祿伯見到孫老頭笑著說道。

“張老哥,請你都請不到呢。”孫老頭也笑著說道。兩人稍作寒暄,孫老頭知道祿伯沒事肯定不會來。

“孫主簿,老漢來給您送信來了。”說完把兩份書信從懷裡掏了出來,孫老頭接過來一看,一兒一女一人一份信,心中頓時幸福感爆棚,也非常慶幸當年教了女兒識字。

“多謝張老哥,不知道葛爵爺現在如何了?”

“阿郎很好,有尉遲大將軍照顧,比在臨渝舒坦多了,估計這時候差事都安排下來了。”是不是真的安排下來了,祿伯自然不知道,但是話就隻能這麼說。

“小郎君也不錯,陪著太子讀書,還是房相的弟子。這不打算把作坊抽調一些人手,打算在京城也開起來,老漢看小郎君就是瞎折騰。這還不算,還讓莊子裡的先生把娃子都帶過去,將來這些娃子就是莊子的經理。兩個先生還能遊學,這可是好事啊。”

孫老頭對葛明還是非常想唸的,這孩子神奇手段太多,短短三年就把一個莊子弄成這麼富裕。當然富裕還不算什麼,家家授勳就太厲害了。。。。。。彆說是在臨渝,滿大唐都是獨一份兒的存在。

“好好好,葛明這孩子不管到了哪裡,都能把哪裡搞的富裕起來。這孩子還不是官,這要是當了官前途不知道怎麼樣呢,老夫真是非常期待。”

“孫主簿,令郎也不錯,在長安遊學幾年,漲漲學問交些朋友,葛家還能不推薦推薦?”

“嘿嘿嘿,張老哥說的是。”兩人又相互吹捧了一會,祿伯這才把來的目的說了出來。其實很簡單,高薪聘請兩個年輕的先生,除了待遇高之外將來還能去長安。

“張老哥,這怕是要搶破頭啊,哈哈哈。縣學多少學子都沒出路,這不就是出路嗎?要說還是葛明對孫韜最好,有好事最先想到的就是他。”

最後孫老頭推薦了兩個得意弟子,祿伯這纔回了莊子。

祿伯上了馬車可就不是開開心心的了,反而滿臉陰沉。自己也想念阿郎和小郎君,但是要是去了長安莊子就少了主心骨。

祿伯這次進縣城不光是為了找新的先生,其實另有目的。簡單來說就是顯擺,葛爵爺在京城混得好,小郎君在京城混得好,跟著葛家的全都有好日子。

這是顯擺又是立威,彆看主家都不在臨渝,依然是臨渝的頂梁柱。彆以為莊子上不少人去了京城,有什麼想法的都老實點。

既然跟孫家是親家,那孫家就有照顧好莊子的責任,當然這些話不用明說。你孫家的主簿位置怎麼來的?你家孫韜還想不想在長安混個一官半職?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