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釣魚人 第290章 問世間,情是何物
訊息傳到了長孫無忌家中,長孫陰人胖臉鐵青,鷹鉤鼻子顯得更彎了。長孫無忌欲哭無淚,如同梁子翁花費了二十年的時間,使用無數天材地寶來精心飼養一條蛇,就要能喝蛇血時,郭靖出現了。
就好像小龍女早就對楊過心有所屬時,尹誌平出現了。
長孫無忌可是看著自己的寶貝外甥女李麗質從小長起來的,這孩子最像自己妹子。李世民沒當皇帝之前,長孫無忌就惦記上了李麗質,這將來要給自家兒子做夫人纔是。雖然李世民沒明確同意,但是也沒反對。
等李世民做了皇帝,那李麗質的身份就更加不同了,雖然李世民很多閨女,但是這是嫡長女,是其他庶出閨女完全比不上的,身份差了太多了。
無數人都惦記上了嫡長公主,但是長孫無忌認為能配得上嫡長公主的,除了長孫衝其他人都不配。
漢唐兩代的駙馬地位還是比較高的,公主也大多比較強悍,這跟後來的宋代完全不同。宋代彆說駙馬,公主都改名叫帝姬了,沒有任何地位。駙馬除了擔任駙馬都尉的虛職之外不會有任何實權,所以宋代有才華的人都不願意娶公主,因為隻會影響自己的仕途。
據說宋代的駙馬要是犯了事,小小知縣都能收拾。不少官員都喜歡欺負駙馬,因為在有才華的人眼中,娶公主就是沒本事的表現,駙馬就是窩囊廢的代名詞。
長孫無忌想著過幾年就給長孫衝求個婚,自己這輩子穩妥了,兒子、孫子也全都穩妥了。沒想到出來一個葛明截胡,這還不算,聽說截胡是麻將術語,麻將也是葛明搞出來的。
訊息傳到了宮中,李世民勃然大怒。雖然知道這訊息無法保密,自己總不能因為小兒女的事把那麼多人都殺了吧?隻是流傳成這個樣子,自己是完全沒想到的。
這裡麵有人推波助瀾,到底是誰呢?一聲令下開始徹查。
隻是訊息還沒查到源頭,京城開始流傳了一首長短句。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彆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據說這首長短句還有個故事,長短句作者親眼看到一隻大雁自投於地而死,跑過去看才知道原來有另外一隻大雁死在那裡。於是作者把兩隻大雁給葬了,取名雁丘。雁丘在哪裡不得而知,隻是流傳就在臨渝。
長短句自然是葛明的手筆,隻是葛明完全不知道自己其實被人利用了。
謠言是尉遲恭傳出去的,彆看這黑鬼有時候比較傻,但是認定的事就堅決不放棄。要說人跟人之間的智商確實相差不小,但是這並非影響將來前途的關鍵。
無數的聰明人都少了一份堅持,這非常有意思,越是聰明越是喜歡使用小聰明,所以說尉遲恭雖然有點傻,有今天的地位絕對不是運氣好,這是個有執行力的人。
當年李世民攻打洛陽王世充時,不少人看情況不對都跑了,尉遲恭沒有,不但沒有而且還救了李世民那的命。
如今尉遲恭的想法就是賢侄葛明是天下最頂級的人才,最有才華最孝順最有本事,必須娶天下最尊貴的嫡長公主。完全不考慮葛明願意不願意,完全不考慮李麗質願意不願意,完全不考慮李世民願意不願意,也完全沒考慮到葛明和李麗質的年齡。
葛明虛歲十三,李麗質虛歲十歲,這種事情尉遲恭都做得出來,這不是讓一個初中生娶一個小學生嗎?
不過唐代的人都早婚,這裡有個悲慘的曆史事實,李麗質在真實的曆史中貞觀六年也就是三年後嫁給了長孫衝,那時候不過十三歲而已,後世還在上初中的年紀,想想都可怕。
於是尉遲恭就跟尉遲壽商量了下,就開始到處散播謠言了,而且越傳越是邪乎。
按照幾人最初的約定,孫思邈趁著進宮的機會看能不能見見皇後,讓皇後幫忙說點好話,隻是自己還沒入宮,長安城內就傳出了這樣的謠言。
孫思邈也不知道這謠言到底是從什麼地方開始出現的,不過仔細想了想,覺得此事未必是壞事,事情傳開了反而對葛明有利。葛明畢竟是救人,難不成因為救人獲罪?所以這謠言必定跟房玄齡幾人有關,隻是沒想到居然是尉遲恭的手筆。
於是老聖童腦子也活動了起來,覺得應該給葛明加把勁兒才行。
孫思邈到東宮給李承乾看病,當然葛明也是在場的。或許是藥物對症,又或許是控製飲食有了效果,還可能李承乾年幼體質好,居然病情好轉了很多。
李承乾高興,李世民和長孫皇後更高興。孫思邈說給葛明帶了衣物和吃食,這個小要求帝後自然是答應的。
於是孫思邈給了葛明一個眼神,葛明瞬間秒懂。兩人在一起住了好些年,又都是聰明人。
葛明就請示帝後,要跟著孫思邈去東宮大門把衣服和吃食拿過來。在魏攀的監視下,孫思邈在葛明旁邊嘀嘀咕咕,要求葛明作一首詩,要寫男女之情的。
“孫先生,小子年幼哪裡懂得男女之情?”葛明現在的心思都在換衣服和吃上,什麼情情愛愛的,這玩意又不是必需品。
“小子,不過男女之情而已,無非是男的愛女的,女的愛男的,你素來有詩才,想來不難。”
葛明仰著頭看著孫思邈,難道說老頭打算迎來第二春?枯木要逢春了?葛明眨了半天眼。
“小子,不是你想得那樣。”
“啊?孫先生知道小子所想?”
“少廢話,趕緊。”
葛明心想老孫彆看年紀大,心還挺花花。想了想什麼男女之情的詩,好像很多,但是都不夠深刻。要說還是詞才更能表達,於是就讀出了雁丘詞這首詞。
順便告訴了孫思邈,這首詞的故事由來,當然不能說是原作者的遭遇了,都變成了自己的所見、所做。還是那句葛明安慰自己的話,抄後人的東西不叫抄。
魏攀是個老太監,很小的時候就捱了一刀,對於這種生死相許自然感受不到。聽後不停的撇嘴,心想著還是吃點好的,穿點好的實在,什麼生生死死的?人在世上不就為了吃喝嗎?搞那些沒用的做什麼?
孫思邈聽後不住地點頭,默默看向葛明,心中也不由得感歎:這小子果然有詩才,這句隻教人生死相許怕是要流傳千年了。
葛明拿到了衣服和吃食,開開心心的回了監獄繼續坐牢。
孫思邈可沒閒著,於是這首詞在謠言四起時又加了一把火。
才一天功夫,這首詞就傳遍了長安大街小巷。雖然此時不讀書的人多,但是不影響一首好詞的傳唱。你就算不讀書,也有喜歡的女子吧?一句隻教人生死相許,賺足了長安市民的眼淚。
房玄齡作為宰相,自然訊息靈通,從謠言四起的時候就開始注意了,如今在房玄齡看來已經不好收拾了。這纔有了在葛家的這場會議,房玄齡、葛三爺、尉遲恭、孫思邈全都在場。
房玄齡臉色不好,看著尉遲恭和葛三爺,這種謠言一定是沒腦子的武將傳播出去的,那必定是這兩人所為。
“眾位,彆藏著掖著了,到底是誰散播的謠言,趕緊承認吧。”
尉遲恭完全不理會房玄齡的臉色難看,嘿嘿一笑拍著胸脯說到:“房相,是俺老黑的手段,如何?俺老老黑估計用不了幾天,老黑的賢侄葛明就會被放出來。”
房玄齡一聽果然是這個黑鬼,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還不要臉的拍胸脯顯擺。
“尉遲將軍,老夫真的要謝謝你。”
“房相不要客氣,大家都是為了葛明,這是老黑應當的。”
“老夫要謝謝你把葛明弄到了死地。”
“啊?”眾人一聽無不大驚。
“陛下本就不想讓此事擴散,知道的人越少越好,防止損了皇家的顏麵,如今滿長安皆知,你讓陛下如何收場?這還不算,這已經把長孫家給得罪了。”
“要是沒這事,陛下消了氣也就把葛明放出來了。如果再求求皇後,說不定放出來的更早。如今陛下騎虎難下,你讓陛下如何處置葛明?”
“尉遲將軍啊,你要把我那愛徒害死不可啊。”
眾人臉色全都變得難看,尉遲恭更不是剛才滿臉得意了。
“還有那首長短句,老夫聽後都受感動,要說我那愛徒的確有才華。可是這不是坐實了葛明跟長樂公主有私情嗎?糊塗啊,糊塗啊。”房玄齡拍著大腿大喊大叫。
孫思邈不住撓頭,這麼說自己算是火上澆油了?仔細一想好像還真是如此,怎麼精明瞭一輩子,現在居然老糊塗了?其實也怪不得孫思邈,當事者迷而已,要是彆人出事老孫是不可能卷進去的。
眾人看向尉遲恭,尉遲恭大吼到:“俺老黑不管,俺老黑就是認定了賢侄葛明要娶長樂公主。”
眾人一聽不住歎氣,尤其是房玄齡。心想老夫的愛徒雖然出色,奈何家世實在太差了,哪裡配得上長樂公主?
京城的風吹草動都會傳到李世民的耳中,作為皇帝怎麼可能不注意京城的輿論。沒用幾天,魏攀就查出來謠言的出處了,居然是尉遲家的尉遲壽所為。
當李世民得知這個訊息時,差點被氣樂了。尉遲恭這個大黑傻子,居然還玩上了輿論,你也不看看自己的心思夠不夠用?
李世民錯關了葛明,如今早就事情清楚了,總不能因為救人的法子看起來齷齪就不是救人吧?過些日子也就打算把葛明放了,再說這混賬東西居然還能幫忙治療太子的腳疾。
如今謠言四起,搞得誰都下不來台啊,尉遲恭啊尉遲恭,你這不是火上澆油是什麼?不過正因為這貨腦子缺根筋,比彆人都忠誠,這讓朕非常難做。
“那首長短句呢?”長短句一出驚世駭俗,連宮裡都傳開了,尤其是在那些不受寵的妃子中間。心中默默讀著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居然滿臉的淚水。
長短句是唐代對詞的稱呼,在唐代遠不如詩的地位高。宋代纔是長短句鼎盛的時候,據說是因為唐人作詩太多,導致後人無詩可作。宋人作詞太多,導致元人無詞可作。老一輩和旋用的太多,導致現在的流行樂都是個什麼玩意?
宋詞真正的轉折點是南唐後主李煜,把詞從樂工作詞上升到了文人作詞的高度,大致相當於天橋賣藝的變成了藝術家。
魏攀心想已經無法幫著葛明遮掩了,隻好實話實說。
“陛下,那首長短句就是葛明所做。當時葛明跟著孫真人去東宮門口拿換洗的衣服還有一些吃食,孫真人讓葛明做一首男女之情的詩出來。葛明說年紀小不懂那些,孫真人就讓葛明彆廢話,然後葛明隨口做了那首長短句。”
李世民非常無奈,葛明這混賬東西,這樣的才華古今難見,這還不算,還有一身亂七八糟的本事,這裡麵居然還有孫思邈摻和。
不放葛明是不可能的,現在放也不是時候,李世民隻好繼續把葛明關著,等以後有機會再說。
等處理完了公務,李世民又到了麗正殿。
其實這句長短句,又何止嬪妃喜歡,李世民也喜歡。老李是皇帝,而且有文采,更是非常好色,否則不會連弟媳婦都不放過,對於情情愛愛的時何止精通?
但是你要說李世民是個色中餓鬼好像也不對,收了李元吉的妻子釋放了人家全族,所以更像是一筆政治交易。
雖然女人很多,但是內心中其實隻有長孫皇後一人而已。所以隻要有空,必定是來陪長孫皇後,皇後多子多女,這就是得寵的最好證據。在真實的曆史中長孫皇後去世之後,再也沒有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