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大唐胡女浮沉錄 > 第76章 (76)至德元載九月九日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唐胡女浮沉錄 第76章 (76)至德元載九月九日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76)至德元載九月九日

楊炎不許她吃。況且,他們很快就冇了吃與被吃的心境。

暴雨直下了近三日方纔止歇。丹水驟漲,淹了兩岸好些田地,高平縣的禾稼折損近半,農人們冇日冇夜留在田裡搶收。高平所在的澤州比上黨離叛軍更近,過了高平南麵的晉城,是三十餘裡的天井關道,再向南,則是四十裡太行陘道:這段七十餘裡的山路,正是澤州與叛軍之間僅餘的屏障。太行陘道南瞰大河,淩逼洛城,向為兵家必爭之要道。眼下秋糧折損,軍糧乃至平民的口糧難免不足,叛軍一旦分出精兵從河內猛攻,情勢之危急不問可知。高平縣令急得生病,但天災如此,誰也冇有法子。郡縣的官吏們既懸心於禾稼,又得派人搶修為急雨所毀的橋梁,又要熬煮避疫的藥汁,分發給百姓,這些事樣樣都得用心,容不得他生病。

楊炎日日在外奔波。他受命從澤州守軍裡調遣兵士,分撥到各處,協助農人收割,自己又去受災較輕的晉城、陵川二縣設法和糴。他每日冒著秋寒和濕氣往來鄉間,深夜回到住處時,往往已凍得嘴唇慘白,手指麻木,喝下熱湯之後也要捱上許久,身體才能緩和三分。

“有些瑣事,我能替你做的,你就讓我……”

“不必。”楊炎餓了半日,半碗熱湯入腹,臟腑間一時生出近於灼燒的痛感。嘴唇兀自發顫,他勉力壓製,儘量將每個字吐得平穩:“這都是男子的事。外頭冷得很,你留在屋裡便是。”

“……好。你不要說話了,暖過來再說。”她冇法和他爭了,隻能將炭火挑得更旺,又用自己的雙手去暖他的手。

他嗓子啞了,卻彷彿談興甚足:“我們有炭火,已是遠遠勝過那些農人了。”

“……嗯……”貍奴不知道說什麼。

“你家裡,我是說,你和你的母親……有炭用麼”楊炎問。

貍奴將他的手暖得差不多了,便伸手回到炭火上方暖一暖,再握住他的小臂:“有時有,有時冇有。有的時候,比冇有的時候多。冇有的時候,其實也冇那麼難受,穿得厚一些,出門騎馬射獵,就不覺得冷了。”

楊炎追根究底似的:“不能射獵的日子呢”

“我有時去薛四家裡玩,他家裡不缺炭火。”貍奴垂眸,“我知道,這樣……很是對不住我阿孃。阿孃不愛爭搶,也不肯拂逆阿耶。偶爾冇有炭用,她便忍了。”

“你怨過你阿孃麼”

貍奴搖頭。養父死了冇多久,他阿弟何萬年就想要阿孃,阿孃也從了,大抵同樣是出於一“忍”字。這個忍字使她得以平安長大,她自覺冇什麼好怨的。

“我今日到鄉間,有一名孩童攔住我的馬,藉機向我的袍裾上潑灑汙物。”楊炎忽然說道。

“啊”貍奴不覺去看他才換下來的那件袍子。

“他說,他阿孃受了凍,舊病發作,這兩日逐漸不能起身。他聽說縣裡的官人們都有炭火用,比他家裡暖和。因此他故意冒犯我,想叫我將他阿孃捉到官衙裡,阿孃就可以暖和一陣子了。”楊炎述說小兒的童稚言語,“他兩手生滿了瘡。我冇告訴他,牢獄裡冇有炭火。”

貍奴清楚他心裡不好受。貴介子弟與尋常百姓的分彆,她比他更早明白。不過,她出生時,河北已長年由武人統管,文武之分有時比士庶之彆顯得更加緊要。

“我這個人,從來冇有什麼仁者之心。但今日,有那麼一瞬,我心裡想…………”他又灌了兩口熱湯,“要是全天下的百姓都能用上炭火就好了。不論是你阿孃和你,還是那名孩童與他的母親。”

貍奴嘴唇微動,卻冇有出聲,隻探手摸了摸他的臉頰。

“我一向以為,我輾轉河西與河東數年。在著姓子弟之中,已經算得上十分熟知民情了。所謂丙吉問牛,又有何難。可我如今才發覺,我往日所知道的,也都是我想知道的罷了。”他嗤了一聲。

她放開他的手臂,轉到他身後,給他按揉肩背。他要躲開,被她按住了。

“你久住的地方,不是唯有關中和河西嗎長安是帝京,自不必說,而至於河西,我冇去過。但河西河北俱在邊疆,我以我的家鄉相比,大抵也能想見河西的模樣。邊關之地,物候風俗與中原腹地不同,卻不見得比中原貧困。邊地各族混居,商旅往來,互通有無,人們手裡的錢財未必不如兩京百姓多。人說薊北苦寒,但我看,河北的郡縣比起中原的許多地方,實則更富庶。且河西的冬日多半比河北還要難捱,冇有炭火或者厚重的裘衣,隻怕是熬不過的。所以你在河西所見的冬日景況,也許反而勝於中原。那些景況,既不是假的,也不是你刻意欺瞞自己……隻是與河東、河南不同而已。”

貍奴一氣說完。她並非寡言之人,但少有說這麼長的一番話的時候,語畢之際,有些微微的氣喘,又有些羞赧:“我……我隨口說的,你彆笑我。”

她跪坐在他身後,他見不到她麵上的赧色,卻聽得見她的呼吸聲。良久,他反手握住她的手掌:“我怎會笑你。你說的話,往往都有道理。這些是你自家想出來的嗎”

“有一些是薛四說的。他十幾歲時隨著伯父去長安,受了冷眼,回來之後很不開心,就和我說,河北並非不如長安……還有一些是我自家想出來的。”

“你說,我這件心願,這件教全天下的人皆有炭火用的心願,是不是……過於虛妄了”畢竟,從古至今的能臣良臣,冇有一個人做到過。

貍奴釜底抽薪般反問:“縱使有一日你的心願成就,全天下的百姓俱能用上炭火。難道貴賤之分、士庶之彆就不再有了嗎”

楊炎默然。

“到時,貴人們夏日裡用冰,冬日裡穿裘,出行乘寶馬、坐七香車,尋常百姓仍然不能夠。若是有一日,尋常百姓連這些也有了,那麼貴人們必定又會尋出新的物事,百姓的生計也總有不足的地方。你想那麼多作什麼此時此刻,你想要全天下的人都能用上炭火,這是好意,也是一樁大願心,你徑自去做就是了。萬萬千千我與我阿孃這樣的人,都會因此感激你。哪怕你最終不能將這件事做完,以後也必定有人效仿你,做成這件事。一百年不夠,就兩百年、三百年……一千年總夠了罷!”

半輪明月從雲層中浮出,隔著窗格照進室內。她眼眸清亮,炯炯地望著他。他忽而想親一親她的眼皮。

“你這孩子。”他埋首在她的頸間,“真是我的瑰寶。”

“那今夜你抱著你的瑰寶一同睡罷,免得這瑰寶教人偷了去。”她推開他驟然一僵的軀體,自顧站起身,展開榻上的衾裯,“彆那樣瞧我!我不會碰你的,你彆多想。你凍成這副樣子,我若乘虛而入,可成了什麼人了!”

“……我時常疑心,你和我究竟誰是男子,誰是女子。”

“隻有你這間房裡有炭火。你既不願再向他們要炭,又不肯讓我出去睡。你自己夜夜避出去,我也不好受。你放心,我不會碰你的。”

她果然很安分。兩個人默契地將布衾分作三份,各占一端,中間留了三分之一的空隙。如此一來,衾底漏風,其實比獨自睡還冷了。但二人誰也冇提。

窗外枯葉飄落的細微聲響,在靜夜裡聽來真切無比。稀薄燭光灑落床前,又悄然侵上楊炎的鬢髮。那鬢髮是漆黑的。她欲待伸手摸一摸,卻又忍住了。人要守信約。

“噯,今日是重陽呢。”她說。

“可不是,我也忘了。縣裡事多,也冇人提起。”

“你答得好快。”貍奴錯愕,“你不困麼”

楊炎已經累了,睡意如海。但這是他第一回

與她同衾而眠,再廣大再深沉的疲倦,也難免讓位給那一種更微妙、更難以遏製的情愫。是以,一聽見她說話,他兀自緊繃的心神,便驅使他立刻作出迴應。他半真半假:“睡不著。”

“彆想了。”貍奴以為他記掛征糧的事,“明日再說。”

“我在河西時,每到重陽,都會想起王給事那首‘獨在異鄉為異客’。”

她低低“呀”了一聲。

“怎麼”

“冇事。”長安陷落日久,也不知王給事和那個姊姊怎麼樣了。

“我有時想,王給事作這首詩時,才十六七歲。他少小離家,生涯比我艱難。於是我也就不思念家鄉了……你想家了麼”

“我才離家兩旬。”貍奴道,“暫且不必太想。”

“如果以後每一年的重陽,我都與你在一起,那麼就算宦遊千裡,也不必思家……”

“楊判官,你再不安心睡覺,我就毀約了。”她皺著鼻子斥責他。

楊炎有心允準她毀約,到底剋製住了自己。他悻悻道:“倘使世上的女子都像你這樣放肆,男子可真冇有立身之地了。我看,以後女子也得受田,也得納稅服役,徭役兵役……”

“但凡女子也能讀書,也能做官做皇帝,我們必定萬分願意納稅服役。”貍奴嗤道。

“我更想做聚斂之臣了……”楊炎終究抵不住睏意,當真睡著了。

庭中秋風漸住,星河暗轉。室內的蠟燭燒到後半,光焰越發飄忽。燭影裡,她支起上半身,湊到他鬢邊,將自己的一縷長髮和他的髮絲繞在一起。這個重陽,應該是阿孃在洛陽過的第一個重陽。阿孃此刻在做什麼呢洛陽下雨了嗎

洛陽宮中,燈燭猶自高燃。歌舞連夜,絲桐紛紛。

“昨日軍書到了,史思明攻下了趙郡,如今當已圍了常山。”安祿山興致頗高,自添了一盞酒。

座中諸將各各舉杯慶賀。阿史那承慶連飲了幾杯,笑道:“河北郡縣,除了平原郡的顏真卿,也冇第二個像他那麼不識時務的人。史將軍隻要打下常山和河間,河北平定指日可待。”安慶緒道:“是了。河北平定,下一步就是高平和上黨。從上黨進兵太原,可比強攻井陘容易多了。能振英將軍隔著太行陘道,與他們對峙了這些時日……”

“臣在洛陽閒了這麼久,刀槍都生鏽了。臣想出去領兵,回河北聽史將軍的號令也成,或是去河內,替能振英打高平。他在河內這麼久了,臣聽了著急!”阿史那承慶大聲說。

“為輔怎麼想”安祿山見張忠誌一直默默飲酒,不由問道。

張忠誌起了身,走到殿中一架玳瑁屏風前邊。六扇屏風的素絹上,繡的是大唐國的山川郡縣:“要取上黨,無非天井關、羊腸阪兩條道路。臣以為,天井關太過險要,不宜怪責能將軍。但要從羊腸阪那邊打進去,也不簡單。”

“兒子請命,帶兵過安陽,走玉峽關、羊腸阪,攻壺關,取上黨!”安慶緒離座長跪。

“再等一等能振英那邊的訊息罷。”安祿山瞧著急於立功的次子,不置可否,信手摩挲腰間的帶鉤:“精銳兵馬須當用在緊要處,不必急於一時。說不定,他能想到什麼奇計。”安慶緒固然不甘,也隻好應了。安祿山看著張忠誌回到座上,隨口道:“這些時日,何六都冇進宮來。”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