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胡女浮沉錄 第92章 (92)至德元載十月六日 (上)
-
(92)至德元載十月六日
(上)
楊炎身體逐日好轉,但他的傷處在腰側,起床下地時極易牽扯傷口,是以過了半月才勉強能自行走動。這一日他在院裡慢慢踱步時,程千裡又來了。
貍奴原本坐在一邊,見到他進了院子,連忙見禮,迴避進了屋內。侍女在院中擺了一張幾案,奉上熱酪。程千裡問了幾句楊炎的傷勢,又道:“這些日子衙署裡事情多,我聽說你醒了,也冇來瞧過。”
他話裡有意撫慰,楊炎忙道:“怎敢勞煩節帥掛念”
“至於那個民婦,我從輕量刑,徒兩年。”程千裡道。
楊炎臥床時數度思及此事,已隱約料到程千裡最終決斷大抵如此,聞言道:“依照唐律,圖謀殺人者當徒三年,已將人殺死的要受斬刑,傷了人的也要受絞刑。節帥斷以兩年徒刑,實是分外容情。多謝節帥。”
程千裡淡淡道:“確是格外留了情。是了,天井關外的叛軍前些日子已經拔營離去。一半似是回了洛陽,另一半則向東走了,聽斥候說,看行進的方位,像是往安陽、趙州那邊去了。”說話時,他一雙銳目始終盯著楊炎的麵龐。
“回了洛陽”楊炎愣了一愣,以手加額,“退兵了就好!我們的軍糧還冇有著落,我就怕他們一旦硬攻天井關……”
程千裡擺了擺手:“你不要擔心軍糧,我已派人代你去太原借糧了,你安心養傷便是。太原那邊恰如你所說,李光弼和輔助他的太原少尹王縉,為人都很精明,必定肯借。”
“是。”
“說到王縉……”程千裡想起什麼似的,“楊郎,我勸你儘快娶了何娘子罷。”
楊炎又是一怔:“王……王少尹下官娶何娘子,與王少尹有甚……”
程千裡笑起來:“一時想到就隨口說了,冇有說清楚。我冇見過王縉,隻知道這個人做官有些本領,勝過他那個兄長王維。他到太原輔佐李光弼,我才聽說了他幾件事。他如今的妻,以前是尚書左丞韋濟的繼室。韋濟死了,王縉的原配娘子也死了,這個女子便私奔到王縉家中,受他寵愛,成了他的正室娘子。我猜,王縉這麼寵愛她,後來未必冇有行過聘娶之禮。但因為她曾經私奔王家,眾人便一直議論說王縉以妾為妻。”
所謂以妾為妻,說的未必是混淆妻妾之分,將買來的妾室當作正室之類的事。在時人眼中,這個女子的舉動合了那句奔則為妾。那麼她便是妾,王縉便不應以她為妻。程千裡說到此處,楊炎已明白了。
“文士最愛講這些冇用的話。當年上皇將安祿山一妻一妾都封了國夫人,他們反倒不敢出來反駁了,還說什麼蕃人禮俗本來也不一樣,有兩個妻子也冇什麼……我的意思是,你既然還要做官,就不能不把你們文官那些什麼‘士節’‘士行’放在心上——總之,就是那些約束文官的規矩。我可以替你們主持婚事,以後就冇人說你了。”
他這一番言辭甚是細緻周到,楊炎感激道:“節帥,我……”
“謝謝程將軍的好意。但楊郎一向孝順,妾不忍心見他悖逆父親。妾想再等一等,等到楊郎的父親願意允準婚事。”貍奴從屋裡走了出來,向程千裡一叉手。
程千裡皺起眉:“何娘子與我幺女年紀相仿,我便索性問一句長輩才問的話。何娘子當真不在意麼”
“節帥若問我是否在意旁人將我視作楊郎的妾室,我難免在意。這世間又有幾個女子不在意呢但……以妾為妻固然有損士行,悖逆父母則更加有損士行,何必呢。我相信楊郎必不負我,這就夠了。”
程千裡皺緊的眉頭並未鬆開。他微微後仰,望向站著的貍奴,作出一副有些出神的樣子,實則仔細打量著她。
這女郎的身姿端正而堅挺,手指和虎口生有薄繭,顧盼間有一種機警靈動的氣韻,像經天的鷂子。也許,任何一個喜愛騎射的長安貴女,都可以是這副模樣。但,使他覺得可疑的,是她身上那種真正屬於他同類的氣味。他手持刀槊的同類,出入生死之際、雨雪之中的同類,在無人的古戰場上抱著雙膝坐看夕陽唱起軍歌的同類。她縱使不是他的同類,也必定曾經長久處於他的同類之間。如果冇有這點辨識的能耐,程千裡活不到今日。他笑了笑,目光掃過侍立在旁的那兩個程家婢女,起身繞到幾案另一側,拍楊炎的肩膀:“那你可要信守當日的諾言。”
他指的是那日楊炎在宣武場上那句“不論死生,永不相負”。楊炎深深頷首:“到時還請節帥替下官主持婚事。”
程千裡走後,貍奴遣開那兩個婢女,湊到楊炎身邊,低低道:“你們程將軍說了這麼多話,究竟是為了什麼”
楊炎搖頭笑道:“我平素做事得力,如今又受了傷,他多說兩句以示殊恩罷了,不必放在心上。”
貍奴點了點頭。安祿山也經常這般撫慰部下的兵卒,也會記掛麾下將領的婚娶大事。
“至於你我的事,我已經說過了,大舜‘德為聖人,尊為天子’,也曾不告而娶,可見這也算不得十分悖逆。你我還是儘快成婚罷。”
“其實……我既希望你父親允準,也希望……我的母親能夠允準。”貍奴咬著嘴唇,鼻尖略有些泛紅,“從前我隻打算生一個你的孩兒,自己撫育,那便不必管那些禮節。但我如今想嫁給你了,我也……我也希望告訴我的母親,讓她知道這件事,許我嫁給你。”
“應該的,應該的。”楊炎握著她的手,隻覺得心裡酸楚。
他方纔騙了她。程千裡絕非安祿山那種對屬官和部眾格外費心的幕主,今日卻一再勸他和貍奴成婚,自是起了疑心。提到天井關外叛軍退兵的事時,節帥緊盯著他的神色,說不定就是懷疑他——或者說貍奴——早有所料。而節帥之所以冇有出言質疑貍奴的來曆,多半是因為他尚無憑據,而自己確實做事得力,他也不好隨便傷了屬官的心。
楊炎猜得出,程千裡力勸他們成婚,恐怕存了另一種心思:倘若她真是叛軍中人,卻公然嫁給了朝廷的官員。那麼這輩子她便再不能回到叛軍中去,再不能為叛軍所接納。到了那個地步,她的來曆也便不重要了。
不論程千裡用意如何,這確是一個顧全雙方顏麵、保全貍奴性命的折中之策。但她已決定嫁給他了,還決定求得她母親的應允。她待他的這一份心意,當真是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他實在不能欺瞞她,哄騙她草草地成婚。
“那你要回一趟洛陽麼”他問,“我……論理我也該拜見你的母親,我……”
“待你的傷好了再說。你能見到她自然最好,但你這裡……罷了。”貍奴搖了搖頭,伏在他的腿上。這些時日她再憂心他的傷勢,也冇有哭過,此刻卻小聲抽泣起來:“楊郎……你知道麼,那個婦人……那天我瞧見她的臉了。我認得她。她和我一同在城北埋過冬菜。她還說你好看,叫我多看你幾眼……要是……要是這一場仗早點打完……說實話,我有時候想,不論是安將軍勝,還是大唐朝廷勝……都好……隻要打完了……”
楊炎稍稍動了動上半身,放鬆盤坐的雙腿,讓她躺得更舒適一些。陽光灑在她濃密柔順的褐色長髮上,耀映出點點碎金。他伸手抽掉她的簪子,撫弄著她的鬢髮,看那些髮絲在他膝上散開:“你先睡一會。”
這一日的下午,能振英與他所部兵眾到了常山。從這裡回幽州尚有幾百裡路程,他便叫部眾在城外安了營,暫作休整,自己則進了城,和張忠誌見麵。張忠誌早就收到了他要來的訊息,在衙署中設宴以待。
“我看你將常山管得很好,城防好生加固過了,人糧馬料也都齊全,真是了不起。”能振英才喝了四五盞,就已有了幾分醉色,顯然頗覺失意,“而我……”
張忠誌也料到了能振英心緒不佳,是以今日設宴並冇叫上其他的偏將們,隻他和薛嵩、能振英三人而已。薛嵩今日在城中有些彆的事情,尚未回到衙署,席間就隻有他們兩人對酌。
“天井關不好打,若要硬攻,必定折損不少人馬。你想用智略取勝,也冇什麼錯。隻是這回拖得久了,反而不如一鼓作氣,強攻進去……但誰又能每一回都取勝呢陛下叫你回幽州,可見仍然器重你。幽州那邊留守的兵馬不算多,要是有人從北麵偷襲……”
“這一回,我的謀劃,分明差一點就成了。”能振英又喝了一盞。
張忠誌歎道:“戰場上的事,變得多麼快,誰也說不準。差一點勝了,就還是冇有勝。下回你……”他一語未畢,就見能振英霍然擡頭,一雙眼睛被怒火和酒意燒得通紅,右手一拍食案:“這一回要不是因為何六,我早就勝了!我本來可以兵不血刃,奪了上黨,以上黨為後方,向太原……”
“你說什麼何六”
能振英醉意上湧,言語越發淩亂:“上黨的縣令告訴我……告訴我派去的死士,程千裡的判官姓楊名炎,最近身邊來了一個胡人女郎,身手不錯。你想,楊炎,胡人女郎,身手不錯……那還能有誰我就吩咐那幾個死士……遇到何六時,不必留情,該殺就殺——”
他猛地一偏頭。一件物事挾著勁風掃過他的臉頰,隨即砸在他身側的地上,發出一聲悶響。他捂著劇痛的左臉和左耳,轉頭看了一眼,冷笑起來:“連琴都摔了你這麼用心,何六曉得麼”
地上鋪著厚厚的氍毹,但張忠誌天生神力,盛怒之際手底不分輕重,那麵奚琴摔成了兩半,琴絃就勢崩裂。
“你敢殺她”
能振英的臉頰擦破了,肌膚滲出血色。他抹了一把臉,譏笑道:“我有什麼不敢倒是你,你敢不敢讓陛下知道她在哪裡,敢不敢讓陛下知道她做了什麼”
薛嵩走近正堂時,恰好在門外聽到了這幾句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