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麼當皇帝 第372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
聽到辛獠兒的解釋,李靖微微點頭表示理解。
“原來如此,殿下身體要緊,喝點黃酒倒也合適。”
尉遲敬德也跟著點頭道:“是極是極,喝點酒,驅驅寒氣,以殿下的身體,這點風寒也就不足為懼。”
一群軍中漢子吃飯,在沒有酒水這種氛圍催化劑的調節下。
吃起飯來,那就是一個風卷殘雲。
根本就沒有什麼酒過三巡的說法。
在侍女一連上了三次米飯之後,桌上的菜肴也被席捲一空。
隻剩下一個個臉上露出滿足之色的眾人。
“嗝......”
在將一碗雞湯一飲而儘後,尉遲敬德滿足地打了個飽嗝。
他不好意思地朝著李恪等人,說道:“不好意思讓各位見笑了,這還是本將在這個月以來,吃的最舒心的一頓飯。”
李恪笑著擺擺手道:“無妨,行軍打仗在外,不必拘於小節,不知道鄂國公吃飽了沒,沒吃飽的話,我讓辛獠兒再上幾個菜。”
尉遲敬德連忙擺手道:“多謝殿下美意,老臣已經吃得很飽了,可吃不下了。”
李恪聞言笑道:“那就好,不然回到長安,寶琳兄弟知道您老來到我這,沒有將您招待好,不得找本王算賬啊。”
尉遲敬德聞言也哈哈大笑起來,說道:“殿下說笑了,寶琳那小子哪敢找殿下算賬。”
眾人臉上都露出了輕鬆的笑容,氣氛一時緩和了許多。
李恪眼見吃得差不多了,朝著正在擦嘴的李靖說道。
“代國公,吃飽了,我們去喝杯茶,消消食如何?”
李靖聞言,臉上的神色變的微微正經起來,開口說道。
“那感情好,今日貿然前來打攪,本就是準備尋辛將軍商議事情,既然殿下這個正主在這兒,倒也省了不少麻煩。”
李靖說著,便起身與李恪、袁天罡等人一同向偏廳旁的茶室走去。
眾人也紛紛起身跟隨,準備一同參與接下來的商議。
進入茶室,一股淡雅的茶香撲麵而來。
李恪先行邀請李靖和尉遲敬德入座。
就在他要入座茶台主座,主動擔任煮茶之責時,袁天罡上前一步,笑著開口道。
“殿下,且慢,這煮茶一事,還是交由袁某來吧!殿下與兩位總管有要事相商,不宜頻繁分心。”
李恪微微一怔,隨即笑著點頭道:“如此,便有勞先生了。”
“無妨.......”
說話間,袁天罡便動作優雅地走到茶台主座,熟練地擺弄起茶具。
聽到李恪尊稱一旁的道士為先生,李靖微微一怔。
他原以為這位從一開始就和李恪站在一起,自稱姓袁的道士。
隻是當地道觀中的道士,前來拜訪李恪或者有求於他。
現在看到李恪對這位袁道長如此敬重,看樣子這位袁道長絕非普通道士。
李靖心中暗自揣測,目光再次落在袁天罡身上,多了幾分探究之意。
他微微拱手,對李恪和袁天罡說道:“說來也不怕幾位笑話,方纔肚中饑餓,光想著蹭飯填飽肚子,隻知道先生姓袁,未曾仔細詢問先生出處和道號。真是失禮了”
袁天罡微笑著放下手中茶具,也拱手回禮道。
“代國公客氣了,小道袁天罡,不過是雲遊四方之人,有幸得遇殿下,在殿下麾下混口飯吃罷了。”
李靖和尉遲敬德聞言皆是一驚,他們久聞袁天罡之名,此人精通天文地理、占卜之術,在民間頗具傳奇色彩。
更有傳言,他被陛下李世民私自邀請,虛以官位,隻不過最後都被袁天罡婉拒。
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他竟然會出現在此處,且與燕王殿下關係如此密切。
李靖竭力的控製住臉上的表情,再次拱手道。
“原來是袁道長,久仰大名。今日得見,實乃李某之幸。”
尉遲敬德也瞪大了眼睛,說道:“沒想到竟是袁道長,怪不得殿下對先生如此敬重。”
袁天罡見到兩人如此反應,也隻是淡然一笑,說道。
“兩位將軍過獎了,小道不過略通術數,不足掛齒。”
“來...請喝茶...”
袁天罡一邊說著,一邊將煮好的茶依次倒入眾人麵前的茶杯中。
茶香嫋嫋,彌漫在茶室中,讓人心神寧靜。
李恪端起茶杯,輕抿一口,說道:“袁先生的茶藝又有所精益,真是可喜可賀。”
“殿下就不要在外人麵前,故意吹捧老道了!”
“兩位總管冒雨前來,定是有要緊之事商議,殿下就不要一直打趣老道了。”
在長安城生活多年,加上對曆史知識的認知。
對於,標配有堂下虎、昆侖奴、紅拂女的李靖,李恪自然是不會陌生。
同時也是對他的情況性格太過瞭解,知道以他剛烈、不結交群臣的性格,能夠主動上門,定是有事。
隻是李靖不張口,李恪自然也樂得裝傻充愣。
可現在袁天罡既然將事情挑明瞭,李恪也就沒有辦法再繼續視而不見。
“哎......”
李恪猛地一拍腦門,歉意的朝著李靖和尉遲敬德說道。
“瞧我這腦子,吃飽了之後,就變遲鈍了不少,差點忘記了正事。”
“代國公,鄂國公,不知兩位有何事要與辛將軍和小王商議?李恪目光誠摯地望向李靖和尉遲敬德。
從李恪剛才的表現來看,李靖嘴角露出一絲自嘲的微笑。
果然,這燕王李恪非常的忌憚自己,在其他路行軍麵前,想方設法的想把他們的戰利品,拉上自己的商業馬車上。
自己這邊到好,都親自送上門來了,他還如此小心翼翼。
隻不過,這個話題太過敏感,如此直白的開場白,一時之間,讓李靖也有些不知如何開口。
他微微沉吟,目光不自覺的看向了一旁的尉遲敬德。
大老粗出身的尉遲敬德,沒有李恪和李靖他們這麼多複雜心思。
看到李靖的眼神,還以為是讓他先開啟話題。
心領神會的清了清嗓子,大聲發難道:“殿下,你這次做事做的不太地道,長安百姓都說您是個厚道人,可這次你做的叫什麼事,分明是瞧不起人。”
聽完尉遲敬德的這一番話,李恪直接就傻眼了。
這都說的什麼跟什麼啊?
不要說李恪了,就是一旁的李靖聽完這句話之後,嘴角也都直抽抽。
看到李恪一臉懵懂的樣子,尉遲敬德還以為李恪是在裝傻,臉上更氣憤了。
直接得理不饒人的說道:“燕王殿下,恒安道、通漠道、暢武道這三個到了殿下封地的大軍,殿下大方的宴請將士們,怎麼到了我們定襄道,連口熱湯都沒有,這不是厚此薄彼是什麼?”
“難道吾等定襄道的將士們,就不值得殿下這般對待?吾等不也是來到邊境,為大唐討伐突厥嗎?殿下如此差彆對待,實在讓人心寒呐。”
李恪聞言,哭笑不得,連忙說道:“鄂國公莫要動氣,這實在是誤會。本王絕非有意冷落定襄道的將士們。隻是此前諸事繁忙,未能及時顧及。本王在此向鄂國公及定襄道的將士們賠罪。日後定當補上這份情誼。”
“殿下,也彆等到日後了,擇日不如撞日,就今天晚上吧?”一向務實的尉遲敬德略顯現實地說道。
李恪微微一怔,隨即苦笑道:“鄂國公,這確實有些倉促了,且不說準備食材需要時間,就是這下雨天,一時半會也不好操作呐。”
饒是李靖此時也覺得尉遲敬德有些急切了,輕咳一聲說道。
“敬德,莫要這般急切。殿下既已承諾日後補上,自會做到。”
可尉遲敬德卻不依不饒,說道:“那怎麼行,殿下剛才還說自己行事不周,現在有機會彌補,豈能拖延。定襄道的將士們可都盼著呢。”
李恪無奈地看向袁天罡,希望他能幫忙說句話。
袁天罡微笑著說道:“鄂國公心係將士,令人敬佩。殿下也確有彌補之意。不過今日確實倉促了些,不如這樣,老夫在此做個見證,讓殿下明日安排人準備一些酒食,送往定襄道將士駐地,以表殿下的歉意。如何?”
尉遲敬德想了想,覺得也有道理,便點頭道。
“好吧,那就依袁道長所言。不過殿下可不能再忘了。”
李恪連忙說道:“放心,本王定不會忘。”
在這小小的插曲之後,眾人的注意力又回到了正事上。
李靖坐直了身體,正色道:“殿下,實不相瞞,吾等此次前來,乃是為糧草。”
“哦?”
聽到李靖道出此行目的,李恪微微挑眉,神色有些詫異。
對於朝廷現在缺糧,李恪是早有預料。
畢竟李世民都朝他伸手了。
然而,他卻沒想到這缺糧之事,竟已嚴重影響到了征討大軍。
想到這裡,若不是這裡人多。
李靖、尉遲敬德、辛獠兒和袁天罡都在這。
他真想使勁的朝臉上,來上幾個耳光。
要知道,為了讓其他幾路大軍,知曉他們與燕王衛的夥食差異,想讓他們吃的好點,多消耗一些物資,好用糧食換取他們未來的戰利品。
他更是不顧反對狠下心來,花費巨資請將士們吃飯。
結果你現在告訴我,其實根本不需要這麼做。
因為我們根本就沒什麼糧食。
彆說李恪心中的懊悔有多少了。
他暗暗思忖,自己這一番操作實在是有些莽撞了。
白白花費了數萬貫錢財。
李恪原本坐的筆直的腰桿,一瞬間就塌下去不少,就連臉色也變得有些黯淡。
李靖等人還以為李恪是因為同情討伐大軍,而麵露憂色,自顧自的說道。
“本打算贏得一些勝利,再見見你的。可如今關中受災嚴重,糧食緊缺,加上朝廷賑災出了點小變故,軍中的糧草也被挪移了一部分平息民怨,這讓征討大軍的軍需供應有些緊張。為此這才特來向殿下借糧。”
“借糧?”
李恪暗暗心驚,討伐大軍的糧草都不能按時保證,看來長安的情況,比他想象中的還要嚴峻不少。
隻不過,空口無憑,你一句借糧,我就要答應嗎?
到時候,你們不還。
拍拍屁股,班師回朝了,我找誰要去。
想到這裡,李恪一臉為難的朝著李靖和尉遲敬德說道。
“代國公、鄂國公,想必我燕王李恪的底細,二老也一清二楚,小王改封幽州,也不過才區區一年多的時間。”
“小王這十四州的情況,兩位久居廟堂,知道的情況,想必比我還要清楚。”
“若不是近一年突厥勢弱,加上左衛大將軍柴紹,擊敗梁師都,小王這十四州的封地,還處於動蕩不安之中。”
說到這裡,李恪露出一絲苦笑。
“實在是地主家...啊呸...本王家也沒有餘糧啊......”
糧食本就有限,若借給二位,小王也擔心封地百姓與麾下將士的生計。且這借糧之事,並非小王一人能決定,還需與諸多臣屬商議。二位也知道,這糧食一旦借出,若不能按時歸還,小王也難以向眾人交代啊。”
李恪說完,神色間滿是為難與憂慮。
李靖與尉遲敬德對視一眼,就明白李恪這是不見兔子不撒鷹。
如今,在長安啷個不曉得,燕王李恪有一支十幾條大船的商隊,分成兩批,天南地北的跑。
要是說他沒有糧食,還不如說太陽從西邊出來更讓人信服。
隻不過形勢比人低,李靖還是耐著性子道。
“殿下所言,吾等也能理解。但如今確實形勢緊迫,還望殿下能再考慮考慮。就算殿下信不過吾等,還信不過陛下。也可立下字據,確保日後必定歸還糧食,絕不食言。”
尉遲敬德也急忙說道:“是啊,殿下,吾等定不會辜負殿下的信任。”
“彆彆彆,立下字據就好,這點小事,就不用麻煩陛下了......”
“殿下這麼說,就是答應借糧了?”聽到李恪的話,尉遲敬德一臉驚喜的說道。
啊?
我何時...答應...過了...
這時,李恪才反應過來,剛才李靖一提及李世民,一想到在李世民在他這個兒子麵前,可不會這麼守規矩,一時不察說漏了嘴。
李恪不得不看向袁天罡,希望他能夠幫他解圍。
袁天罡微微思索,說道:“殿下,此事確為兩難。然,可與代國公、鄂國公商議一些折中的辦法。比如,以其他物資或以後得戰利品作為抵押,依次分批借出糧食,以降低風險。”
“好...就這麼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