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梟臣 第65章 集議
-
崇訓宮,萬年堂。
巳時正,一場小範圍、高層級決策會議正在召開。
按照兩漢沿襲下來的傳統,類似會議也稱之為集議。
胡太後一早去了華林苑,召見沙門統惠生上師,商議將於五日後舉行的盂蘭盆節慶祝活動。
鄭儼告病在家。
實則是因處置元叉一事上和胡太後鬨分歧,頂了兩句嘴,胡太後一怒之下罰他禁足府中一月。
李神軌去往華州監押軍糧。
故而集議實際主持人,乃是給事黃門侍郎、中書舍人、伏波將軍、明堂彆將徐紇。
胡太後三大恩倖(情人)裡,徐紇排位最末。
不是他能力不行,而是受礙於家世出身。
與滎陽鄭氏、頓丘李氏這等“二品大姓”相比,出身樂安博昌(山東壽光)的徐紇,隻是個地地道道的寒素小姓。
靠著“三起三落”的傳奇經曆,徐紇一步步攀附上鄭儼。
經由樂安郡中正官重定鄉品,勉強評了個四品士族。
這才為他光速升遷打下基礎,最終成為胡太後入幕之賓、裙下之臣,坐上如今高位。
與會者其實不少,丞相、領大司馬、高陽王元雍位次。
徐紇又在詔令末尾書寫門下審議字樣,簽押上自己的名字,再加蓋一枚門下官印。
最後交由今日禁中當值的侍中元徽簽字用印。
一份禁中集議產生的最高決策,到這裡基本走完流程。
呈給胡太後審閱無誤,便可讓符璽郎加蓋寶璽頒行生效。
宗王公卿們麵無表情。
徐紇連詔令都提前寫好,表明這是太後直接做出的決定,他們隻要負責走完流程就行。
反正罷免元繼是眾人的意思,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徐紇總攝中書門下兩省事務,鄭儼、李神軌不在場,軍國詔令莫不由他而出。
太後近來忙於籌辦盂蘭盆節,哪有閒暇理會這些繁瑣庶務。
集議通常由鄭儼、徐紇輪流主持,宗王公卿們早就習慣了。
至於天子元詡
若無人提,王公大臣們隻怕要忘了,他們還有一位少年天子
“西道行台蕭寶夤,奏請撥給軍糧五萬石,太後命群臣詳議此事!”徐紇笑道。
汝南王元悅鼻孔裡哼了聲,“朝廷哪有餘糧撥給他?渭南平原良田無數,今秋收成隻往洛陽運來區區三萬石。
他倒好,一張口就要五萬石,豈不是還要朝廷倒貼兩萬石?”
元悅嗓音陰柔,說話神情也很忸怩。
坐在旁邊的護軍將軍元順一臉惡寒,兩手死死摳住案幾邊角。
聽說汝南王近來又從魯陽、梁縣等地收來十幾個孌童美少年?
一想到元悅在洛陽有“男風行首”的“美譽”,元順就渾身起毛極度不自在。
他恨不能搬起案幾躲遠些。
司農寺卿袁翻也搖頭道:“太倉餘糧還要用作安置六鎮降民,能不輕動最好!”
元略、元徽等人相繼表態,裴延儁直接附議,一致同意駁回蕭寶夤求糧奏疏。
蕭寶夤手握京兆、雍州、華州等地,渭南大片產糧區在手,不太可能缺糧纔對。
這廝不懂得體諒朝廷,應該請太後降詔申飭。
蕭寶夤是齊明帝簫鸞之子,東昏侯蕭寶卷弟弟。
蕭衍攻入建康滅亡南齊,蕭寶夤逃至洛陽投降大魏,宣武帝元恪封其為齊王。
元恪對他極好,還把姐姐南陽公主嫁給他。
蕭寶夤投桃報李,跟隨中山王元英屢次攻打南梁,著實令蕭衍頭疼了幾年。
如今胡太後秉政,對蕭寶夤倒也不錯。
隻是在諸位宗王看來,此人始終是外姓,又是南齊正統後裔,頭頂一個齊王封爵,始終讓人心裡犯嘀咕。
最好召還蕭寶夤,讓他老老實實留在洛陽。
又或是派去坐鎮徐州,和老對頭蕭衍較勁。
關中形勢複雜,萬一蕭寶夤三心二意,單憑元修義恐怕應付不了。
不過也正是關中叛亂形勢嚴峻,除了蕭寶夤,似乎也無人有能力應對。
徐紇笑了笑,隨手在蕭寶夤呈上的奏疏末尾寫了個“駁”字,放到一旁不作理會。
太後也認為冇有必要向關中增派軍糧。
李神軌此次去華州,也是奉命實際考察,看看關中究竟亂到什麼地步。
“最後一樁議案,關於如何安置六鎮叛民”
徐紇拿起一份從遙遠雲州送來的奏疏。
奏疏用塗黃麻紙書就,卷軸裝入漆封竹筒。
徐紇展開奏疏時,抖落不少塵土。
那是來自北境六鎮的飛塵,彷彿帶著硝煙的氣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