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大魏梟臣 > 第66章 徐紇的野望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魏梟臣 第66章 徐紇的野望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一眾宗王公卿們,心不在焉地聽著徐紇介紹北境平亂戰事。

高陽王元雍老態龍鐘,心不在焉。

東平王元略正襟危坐,卻耷拉眼皮似是假寐。

城陽王元徽把玩手中玉鈕,心思早就不在這間殿堂之內。

他和王妃於氏又大吵一架,起因是何,就連他自己也說不清。

反正他夫婦近半年來總是吵架。

每次說不上三句話,不是他發飆火冒,就是於氏摔摔砸砸。

要不是怕得罪於氏宗族,他真想請求太後降詔,許他二人和離算逑。

可話又說回來,於氏自從於烈、於忠之後,再無像樣人纔出現,宗族聲勢大不如前。

八大勳貴之首的地位,已被穆氏(丘穆陵氏)取代。

要不然,還是考慮和離另娶?

元徽心裡糾結不已。

汝南王元悅哈欠連天。

最近新收一批孌童,其中有幾個伶俐的很會來事,很討他喜愛。

不過府裡豢養的男妾孌童也太多了些,唯一的兒子元穎對此很是不滿。

元悅雖沉迷男色,對膝下獨子還是非常寵愛的,不願因為自己的一點興趣愛好,壞了父子感情。

他心裡盤算著,不如打發一批去永寧寺做比丘?

領軍將軍皇甫度乾脆打起了呼嚕。

上身挺直板正地跪坐還能睡著,公卿重臣裡也就他有這項技能。

身為洛陽中軍、禁軍最高統帥,手握洛京十餘萬兵權的實權大將,皇甫度的身份有些特殊。

他是胡太後親舅舅,安定皇甫氏宗長,目前朝廷裡的外戚勢力代表。

胡太後用他,主打一個放心。

領軍將軍之職太過重要,兩代權臣於忠、元叉都是憑藉此職橫行禁中遙控外朝。

胡太後吃過虧、上過當,廢黜元叉後精挑細選,才把老舅舅皇甫度弄上台出任此職。

皇甫度倒也冇讓胡太後失望,大小事務稟報得十分勤快,主打一個讓領導放心。

袁翻、裴延儁幾位士族高官倒是聽得認真。

可惜他們在目前的權力格局裡,隻能算作附庸地位,對最高決策基本冇有影響力。

在座宗王裡,隻有兩人認真聽取徐紇彙報北境戰況。

東阿縣公元順,長樂王元子攸。

“廣陽王已派三路兵馬合圍五原,蠕蠕王阿那瓌十萬騎兵進抵沃野鎮,逼迫賊酋破六韓拔陵分兵回援

一旦六鎮叛軍分兵,必遭廣陽王、阿那瓌各個擊破!

平定六鎮叛亂,指日可待啊!”

元順接過話頭,有些感慨,有些欣慰。

曆時兩年、聲勢浩大的六鎮叛亂,如今終於迎來平定曙光。

身為任城王元澄庶長子,在良好的家教環境下,他也和父親一樣,有一顆忠貞為國之心。

長樂王元子攸道:“按照目前戰事進展,或在兩個月內徹底擊敗叛軍,的確可以考慮戰後如何安置六鎮叛民。

小王讚成廣陽王提議,將六鎮叛民打散,分居於恒州北部安置。”

徐紇笑著頷首,目光隨即看向其餘宗王公卿。

元子攸袖袍裡的手猛地攥緊,又緩緩鬆開,低垂眼皮麵無表情。

他是天子伴讀,也是天子在內廷禁中為數不多的玩伴之一,自幼與天子交好。

但也意味著,他身上早早烙下“帝黨”標簽。

進封他為長樂王,加侍中頭銜,都是太後在蜜多被刺一案後做出的決定。

他心裡清楚,這是太後故意示好,主動緩和與天子之間的矛盾。

有了侍中頭銜,他就可以自由出入禁中,長伴君前,法理上擁有“備掌顧命,切近問對”之權。

理論上對中書詔令擁有直接封駁權。

但很可惜,侍中有很多,不隻他一個。

和元略、元徽、元順這些實權宗王相比,他的侍中之職更像是加官,隻為恩撫而設。

在今日這場崇訓宮廷議裡,他的座次在宗王裡排最末。

論實權話語,他連袁翻、裴延儁都不如。

他說的話,在徐紇聽來或許就是個屁。

太後允許他參加廷議,也隻是為照顧天子顏麵而已。

元子攸一直都知道自己的處境和位置,他也不敢奢望,能在太後掌權的朝廷裡擁有實權。

他隻是認為,這樣的朝廷格局完全不對。

太後已經把大魏帶離了原本的道路。

解決的方法有,且隻有一個。

讓太後歸政,天子親掌權柄!

元子攸抬起眼皮,目光從徐紇、元雍、元悅、元徽等人臉上一一掃過。

這件事難如登天,一不小心就是粉身碎骨。

可再難也要做。

大魏社稷、元氏江山,豈容外姓染指?更何況是一婦人!

元子攸攥緊拳頭,一切為了大魏!

廣陽王元淵從平城發回奏疏,洋洋灑灑寫了一大篇,論述如何妥善安置六鎮降民。

可惜,卻冇能引起在座宗王公卿重視。

在他們眼裡,隻要能儘快平息六鎮叛亂就好。

那些個造反做亂的賊酋逆帥,該抓的抓,該殺的殺。

至於六鎮叛民,失去首領一盤散沙,自然不成氣候。

城陽王元徽不耐煩地道:“叛軍起自六鎮,如何能夠再讓降戶叛民回到代北?

河北人丁離散,城鄉空虛,不如遷往定州、冀州、瀛洲一帶安置。”

徐紇收起元淵奏疏,笑道:“此事不急於今日議定結果,等改日稟明太後再做決定。”

議論完此事,今日這場集議也就宣告結束。

徐紇代太後邀請宗王公卿們,參加幾日後在永寧寺舉辦的盂蘭盆會,眾臣自然欣然表態,一定會親往參加。

太後癡迷佛法,醉心於佛事。

這次盂蘭盆會又是複辟後的首次沙門盛會,重視程度自然不一般。

隻要不是垂死病中,有資格參加的宗王公卿都會親往。

群臣陸續離開萬年堂,徐紇與元雍等人辭彆後,準備前往外朝中書省草擬詔命。

“啟稟徐公,城門校尉穀楷有剿賊要事稟奏,已在偏堂等候多時!”有小黃門前來稟報。

“請穀校尉前來相見。”

徐紇隻得停下腳步,站在大殿外廊等候。

很快,穀楷匆匆趕來,心裡還在大罵王溫那閹豎,撇下他獨自跑去華林苑見太後。

“徐公!”

“穀校尉不必多禮,聽聞昨夜殖貨裡剿賊戰事激烈,穀校尉辛苦了。

等太後回宮,我一定為穀校尉多多請功!”

徐紇笑著接過穀楷手中奏疏翻看幾頁。

穀楷拱手道:“多謝徐公!另請徐公稟明太後,此次剿賊,捉住彌勒教賊酋慈勝之,從他嘴裡拷問出不少訊息。

賊首法真或許還在圖謀更大叛亂,隻是目前尚未查明。”

“哦?”

徐紇略感意外,慈勝之也是朝廷通緝已久的彌勒教賊酋,不想被穀楷捉住。

“恭喜穀校尉立此大功,太後聽聞定然欣悅!”徐紇笑道。

穀楷道:“此次功勞也有徐公一半!若無徐公麾下明堂隊相助,殖貨裡這群亂賊,恐怕不會輕易伏誅!”

徐紇愣了愣,“此話怎講?”

穀楷道:“末將請領軍府下令,征調明堂隊輔助剿賊,裨將陳雄率隊攻入亂賊巢穴,擊殺百餘賊人!

這慈勝之,就是陳雄移交給末將的!

徐公麾下有此驍勇之士,明堂隊治軍有方,將來四方有事,太後對徐公定會更多倚重!”

“裨將陳雄?”

徐紇皺眉,仔細回想。

這纔想起一月多前,崇訓宮裡遞話,讓他安排一人入明堂隊。

似乎就是此人?

領軍府調明堂隊輔助剿賊,這事兒他當然知道。

隻是卻冇想到,此次剿賊立功最多的,竟然是他執掌的明堂隊?

一支豪強僮仆、莊客部曲組成的雜牌軍,竟也能殺敵立功?

這倒是新鮮!

穀楷見他神色,問道:“徐公不知這陳雄?”

徐紇笑道:“此前臨洮縣主托請安排的門客,從未見過麵,不想還是一位勇悍之士!”

穀楷笑道:“管他是誰安排,此人如今是徐公麾下,明堂隊立功,徐公臉上也有光。

太後若是問起,末將自當如實稟報!”

“嗬嗬,那就多謝穀校尉美言了!”

“對了,侯廉、侯固請戰率隊剿賊,卻不幸為賊所害,屍體已裝殮好,送回侯氏府邸去了,請徐公一併稟奏太後!”

聽到侯氏兄弟陣亡,徐紇微感驚訝,旋即搖頭道:“侯氏二人太過大意輕敵了也罷,等太後回宮,我自當稟報!”

“多謝徐公!末將告辭,改日再來叨擾!”

徐紇目送穀楷走下殿前石階離去。

“陳雄”

徐紇捋捋須,臉上劃過些奇異神色。

明堂隊是什麼貨色,他最清楚不過。

連他自己也懶得多看一眼。

冇想到,竟出了個驍勇之士替他長臉掙功。

此事,倒是可以在太後麵前做一番文章,掙得幾句誇讚。

穀楷主動在奏疏裡提及明堂隊功勞,也有向他示好的意思。

徐紇想起方纔穀楷的話。

眼下四方多事,戰亂頻繁,朝廷愈發重視軍功。

他隻是寒素出身,靠太後恩倖才坐上高位。

照規矩,他基本冇有可能掌握兵權。

那是宗室王公、鮮卑勳貴、高品士族的自留地。

假若把明堂隊好好栽培一番,使得農民軍變作正規軍

這支新軍將來歸屬誰指揮,作為明堂彆將,首創之人,他可以大著膽子徜徉一番。

徐紇心裡有些小激動,此事還得從長計議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