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華烈烈 第58章 第 58 章
晴了幾天後,
柳城千家萬戶屋簷上的積雪終於慢慢融化。
樊暉派隨從來柳城給盧華英送糧食和藥材,阿福反複盤問幾個隨從,
隨從都搖頭說沒有魏明肅的訊息。
阿福很失望。
隨從帶來了另外一個訊息。
大雪時突厥的可汗親自帶兵入侵大周邊境,
大肆掠奪,並鼓動所有投降的突厥部落叛亂,稱突厥受大唐李氏的恩德,
無以為報,
如今武周代唐,李唐宗室被女皇趕儘殺絕,可汗為了報答李氏的恩情,決定攻打大周,匡複唐室!
可汗還聲稱他們救下了徐敬業的後人,
解救了廢太子李賢的兒子。
可汗慫恿突厥部落叛亂和他這番煽動人心的話都在魏明肅的意料之中,他離開西州前警告過西州都督。
西州都督已有準備,還是嚇得不輕,
不由得慶幸徐家人被魏明肅抓住了,不然徐家人到了突厥,為突厥可汗所用,
西州的突厥部落和他們裡應外合,後果不堪設想。
朝廷已經派出了征討的大軍。
前線離西州很遠,西州這邊沒有受到這場戰事的影響,
但是佔領了四鎮的西涼一直蠢蠢欲動,
可能會趁突厥入侵時發兵偷襲,大都護府要防備西涼,
戰爭即將來臨的緊張氣氛籠罩在西州上空。
坊正又挨門逐戶敲門,
通知每家的男丁去修補城牆。
盧華英今年攢了錢,
為盧弘璧和陳耳交了錢,
坊正把兩人的名字劃去了。
肖諤的派了輛馬車來柳城,下人轉達肖諤的話,催肖素娘回西州,和他一起回洛陽。
肖素娘不想走。
盧華英勸肖素娘和她哥哥一起回去:“素娘,這些年西涼多次侵擾邊境,局勢動蕩,邊患嚴峻,你留在柳城,你哥哥怎麼能放心?你不走,他一個人走了,回去怎麼和家人交代?”
肖素娘眼圈微紅,道:“三娘,我想陪著你。”
盧華英笑道:“我現在很好,而且樊大哥在西州,他會照看我,你不用擔心。你偷偷來西州,家裡人一定很擔心。聽我的話,和哥哥一起回家。想我了就給我寫信。”
肖素娘歎了口氣,回房收拾行李,坐了一會兒,抿了抿嘴,拿起銅鏡理了幾下頭發,在腮邊抹了胭脂,又用帕子擦了,深吸一口氣,站起身,拉開門,往盧弘璧的院子走去。
盧弘璧坐在院子裡搗紅豆,天氣晴朗,冬天的日光照在他身上,他臉色蒼白。
肖素娘紅著臉走到他麵前,拿起籃子幫著揀豆子,輕聲道:“二公子……”
“我早就不是國公府的公子了。”盧弘璧握著鐵杵,道,“四娘改了稱呼吧。”
肖素娘頓時有點慌亂,點頭道:“好。”
在她心裡,盧弘璧永遠是她初見時的模樣,風度翩翩,溫文爾雅,身世高貴的盧家二公子。
“我……我要回神都了。”
她小聲道。
盧弘璧搗著紅豆,麵無表情,道:“祝你一路平安。”
肖素娘看著他,笑了笑,心裡卻忍不住失落。
她從袖子裡拿出一隻荷包,悄悄地放在迴廊裡,轉身出去。
王妤和盧華英買了一隻羊為肖素娘送行,肖素娘捨不得盧華英,吃完烤肉後摟著她哭了一場,在她和王妤的勸慰聲裡上了馬車。
肖素
娘和她的下人離開後,盧家的小院子安靜了不少。
盧華英少了一個幫手,更忙了。
阿福看她每天忙到天黑才能休息,建議她買一個鋪子,多雇一些人。
盧華英每天心裡記著數,隻有大戶人家的夫人和小娘子纔有錢買麵藥,柳城不大,她暫時不考慮開鋪子。
這天,陳耳出門去送麵藥,直到天黑了都還沒回來。
盧華英不放心,帶著阿俞出門去找人,剛走出巷子,碰見了回來的陳耳。
“今天怎麼現在纔回來?”
陳耳握著拳頭,怒氣衝衝地道:“今天又遇到了周威!我去送麵藥,他帶著人把我堵在巷子裡,我今天才送了兩家!天黑了,我隻能回來了。”
盧華英皺眉。
回到家裡,盧華英先讓陳耳去吃飯,道:“明天大耳朵留在家裡,我去送麵藥。”
王妤和盧弘璧都皺眉反對。
周威被盧華英打了一頓之後,對她懷恨在心,一直想要報複她。她被周欽抓進牢房時,周威跑到公衙落井下石。後來柳城換了個縣令,盧華英卻被釋放,周威沒有得逞,還失去了一個靠山,越發恨她。
王妤神情凝重。
盧華英搖頭道:“阿嫂不用擔心,明天我帶著阿俞一起出門。”
……
北風從塞外荒蕪的原野上呼嘯而過,捲起風沙,吹進了玉門關。
關內也是千裡飛瓊,萬裡冰封。
數九寒天,雪花飛舞,洛陽的山水樓台一片銀裝素裹,一隻塗金鐵鳳屹立在宮闕最高處,即使是在黑暗的夜色中,也微微泛著金光。
雪落紛紛的冬夜裡,幾匹從西北方向飛馳而來的快馬踏過洛河之上的天津橋,朝著皇城的方向而去。
的聲音。
皇帝在宣政殿早朝,聽政後回仙居殿,女官上官婉兒正在為女皇讀文章。
觀良聽著帷幔裡上官婉兒清脆而流利的聲音,心裡升起了幾分佩服。
宮道上傳來了腳步聲,幾個女官走到觀良麵前,觀良忙向她們行禮,將匣子遞給她們。
女官們拿著匣子進殿,取出裡麵的公文,放在一張書案上。
下午,皇帝小憩。
為皇帝讀文章的上官婉兒告退出來,坐在書案前,翻閱從各地送來的公文,看過一遍後,挑出不重要的放在一邊,重要的寫下摘要,放在另一邊,整理好後由皇帝親自批閱。
殿內帷幔低垂,靜悄悄的,隻有上官婉兒奮筆疾書的聲音。
上官婉兒拿起一份奏章,開啟看了幾眼,臉上露出詫異之色:“盧三娘還活著?”
長安洛陽的人都以為盧家三娘死在黔州了。
上官婉兒看完奏章,臉色平靜了下來,問:“這份從西州呈遞的祝頌文表和《丹經》是什麼時候送來的?”
書案旁邊的女官答道:“是今天上午從皇城那邊送來的,才人,這賀表和《丹經》有什麼不妥當嗎?”
上官婉兒微笑道:“這篇賀表寫得很好,西州竟然也有能寫出這樣賀表的人才,可惜是以西州都督的名義獻上的,不知道到底出
自誰的手。還有《丹經》,是盧氏家傳的丹學,小仙翁的弟子,果然是名不虛傳。”
她臉色忽然沉了下來,話鋒一轉:“不過盧三娘被發配為奴,如果沒有人暗中相助,她寫的《丹經》怎麼能順利送到上陽宮?而且竟然還送到了我這裡,讓我知道了她的身份……”
幾個女官都不敢出聲。
女皇為大帝李治的皇後時,協助李治殺長孫無忌,擊敗關隴門閥勢力後,參決朝政,逐漸掌握政治權力。
漸漸的,朝堂事無巨細決於中宮,威權極重。
李治覺察皇後威權太重,曾經想過廢後,但是已不能輕易收回權力,加上他患有風疾,不能處理朝政,隻能將國家大事交給武後決斷,武後開始臨朝聽政。
那一年,向李治建議廢後並起草廢後詔書的宰相上官儀死在獄中。
他正是上官婉兒的祖父。
上官婉兒的父親連坐被殺,繈褓中的她和母親鄭氏一起被配掖庭為奴。她在掖庭長大,跟隨宮中的博士和母親鄭氏學習。她熟讀詩書,聰明伶俐,而且書法出眾。
武後垂簾聽政期間,聽說上官婉兒很有才華,召見了她,出題考校她的學識。
上官婉兒反應敏捷,文采華麗,武後欣賞她的才華,命她離開掖庭,常侍身邊,讓她掌管詔命。
離開掖庭的上官婉兒擺脫了婢女的身份,為武後處理日常庶務,起草詔命敕書。
一晃便是十幾年過去了。
武周代唐,武後成為女皇,上官婉兒仍然在侍奉女皇,女皇的敕令,幾乎都出自她的手。
在女官們緊張的注視中,上官婉兒放下賀表和《丹經》,微微一笑,吩咐女官道:“明日和其他祥瑞一起呈給陛下。”
幫助盧三孃的高人瞭解上陽宮,也瞭解她。
她因祖父獲罪而入掖庭為奴,盧三娘因父兄之罪淪為賤籍,都是遭逢大變的名門之後,物傷其類,而盧家又和她母親鄭氏的孃家交好,不管出於同情盧三娘還是出於兩家的交情,她看到盧三娘獻上的《丹經》,落得做一個順水人情。
上官婉兒很好奇幫盧三孃的人是誰。
她為女皇處理奏章,丹經和賀表送到她這裡也很正常,但是她在宮闈生活了二十多年,沉吟了一下後便篤定《丹經》送到她這裡絕對不是巧合,而是一個深思遠慮的謀劃。
女皇登基後,官員和宗室挖空心思收集祥瑞獻給女皇,女皇聖心大悅,多次舉行祭拜和告謝的典禮,敬獻祥瑞的官員都得到了賞賜。
上官婉兒從十四歲起就在女皇身邊侍奉,她知道這正是女皇安撫百姓、收攬人心,鞏固自己地位的手段。
此時盧華英獻上《丹經》,還有西州送來的賀表,祝女皇萬壽,大周國運昌隆,正合聖心。
……
西州來的人將賀表和《丹經》送進神都皇城後,沒有休息,立刻出城。
他冒著雪來到輞川,直奔山中的鹿苑寺。
鹿苑寺的知客僧認識他,請他去寮房吃茶,問他來意。
這名親隨道:“之前供奉在貴寺的牌位出了差錯,盧氏小娘子還在人世,郎君命我回來處理。”
知客僧領著親隨來到供奉牌位的地方。
親隨拿起牌位,拔出刀將上麵“盧氏三娘”幾個字挖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