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華烈烈 第96章 第 96 章
襄州,
彤雲低垂,青山靜穆。
山穀外忽然傳來一陣鼓聲,沉沉的。
這是士兵在報信,有使者來了。
七王妃在黃泥牆下剪桑葉,
看到河麵上的船隻,
猛然轉過身,
往院子跑去,要仆從看住七王,彆讓他再尋死。
七王正陪著兒女們玩耍,聽說又來了使者,
嚇得軟倒。
孩子們圍著父親哭泣起來。
王妃沉著臉走過來,一把拽起六神無主的七王,
微笑著安撫兒女,讓他們不要害怕。
使者走進院子,
宣讀女皇的敕書,
夫妻倆帶著兒女跪在地上,
瑟瑟發抖。
敕書唸完,七王汗流浹背,王妃也一身的冷汗,她掐了七王一下,提醒他謝恩,七王連忙哭著謝恩。
使者問七王平時做什麼解悶,有沒有讀書,
讀的是什麼書。
七王小心翼翼地回答。
夜幕降臨時,使者坐船離開山穀。
王妃鬆了一口氣,
仆從過來稟報,
小女兒今天受驚,
一直在哭,誰都哄不好。
夫妻倆忙去看小女兒。
看到七王,小女兒哭得更傷心了:“阿耶不要死……我要阿耶……”
七王頓時愧疚不已,伸手想抱小女兒。
王妃冷冷地看了七王一眼,推開他,把小女兒抱在懷裡,哄了一會兒,等小女兒睡著了,淡淡地道:“郎君既然心存死誌,不願茍活,妾不敢攔著郎君,請郎君也不必以妾和兒女為念。”
她擡起頭看著七王。
七王不敢出聲。
王妃冷笑道:“郎君死了,一了百了,妾和孩子們肯定要落到魏明肅之流手裡,受儘折磨,妾不願受辱,更不忍孩子們受苦。如果郎君執意要死,不如我們一家人選一個日子共赴黃泉。”
七王更加愧疚,流下淚來,泣道:“娘子,我錯了……”
七王妃望著窗外長安的方向,沉默了半晌,道:“郎君,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誰知道什麼時候是福?什麼時候是禍?”
禍福難料。
七王妃嫁給七王時,七王還隻是個平庸的皇子,她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竟然會成為太子妃。
後來,先太子被廢,先帝駕崩,七王登基,七王妃彷彿做夢一樣,成了一國之母。
掌握了權力後,七王妃滋生了野心。
七王急於擺脫太後和輔政大臣的控製,想培養自己的心腹,於是決定提拔妻子的家族,先帝當年也是通過這種方式來穩固君權。
對於丈夫的做法,王妃樂見其成,並且悄悄鼓勵和唆使。
但是,王妃忽略了一點,他們迫切地提拔王妃的家人,而且委以重任,置輔政大臣於何地?
先帝任命輔政大臣,是要其輔佐新君,轄製太後,他們卻讓輔政大臣和太後成了聯盟。
那天,七王妃在宮中舉辦宴席,內外命婦和侍女簇擁在她的身邊,玉階旁盛開的牡丹花富麗國豔,她坐在亭子裡欣賞女伎的歌舞,裙裾染了牡丹的馨香。
那一刻,王妃笑容滿麵,感
覺自己和年輕時的太後一樣風光。
轉瞬,太後派來宣讀敕旨的太監粉碎了她的美夢,她的丈夫被幽禁,她的兒子被貶為庶人,她的父親被流放,她不再是皇後,隻是一個罪人的妻子。
福兮,禍之所伏。
隨七王來到襄州的路上,七王妃父親的噩耗傳來,他死在了廣南。
七王妃當時懷著身孕,顛沛流離中,她生下了小女兒,然後昏死過去。
所有人都以為七王妃死於生產。
七王抱著小女兒,撲在床前大哭。
七王妃躺在血泊之中,昏昏沉沉,她夢見死去的
父親,想要追隨父親而去時,忽然聽見孩子的啼哭聲,醒了過來。
王妃活了下來。
從前她羨慕女皇獨攬大權、駕馭文武百官的權威,忘了權威的背後是冷酷的權術,她終於見識到女皇的手段,和七王一樣畏懼女皇,她分析自己和七王失敗的原因,悔恨而不甘,如果再給她一次機會,她一定會勸七王忍辱負重,不要在羽翼未豐、沒有實權的時候暴露自己的野心。
忍辱負重。
這四個字,王妃銘刻在心。
隻有含垢忍辱,委曲求全,她和七王才能活下去,才能等到轉機。
七王妃轉過頭,看著七王,神色堅定,一字一字道:“郎君,人都有一死,我們都難逃一死,與其害怕,為什麼不珍惜當前,好好活著?”
“郎君是我的丈夫,孩子們的父親,郎君一旦去了,我們孤兒寡母失去依靠,也隻能隨郎君一起去了,孩子們還小,郎君捨得嗎?”
七王看著憔悴的七王妃和她懷裡瘦小的女兒,哭著道:“都怪我無用,給不了妻兒榮華富貴,還連累妻兒與我一起受苦。娘子說得對,禍福相依,我為什麼不能偷生茍安呢?”
他擦了眼淚,摟住七王妃,一臉悲壯之色,道:“皇天在上,今天,我李七向娘子起誓,以後再也不尋死了!這輩子我都不會忘了和我同甘共苦的妻兒,如果將來我能回長安,絕不會辜負妻兒!如果違背誓言,天誅地滅!”
王妃哽咽道:“郎君,隻要你不再起尋死的念頭,我就安心了。”
七王不能死,他是王妃和孩子們最大的依靠。
京中的局勢變幻莫測,禍福相依,誰也猜不透女皇是不是真的要除掉七王。
他們無法反抗女皇,那就老實地忍下去。
越王臥薪嘗膽十年,讓吳王放鬆了警惕,釋放他回國,盼來複仇的機會。
王妃也可以忍上十年。
他們一定可以離開襄州這個鬼地方,回到權力的中心。
等到那一天,王妃會不惜一切代價抓緊手中的權力,真正掌握實權後,她就可以像現在的女皇一樣,為所欲為。
王妃和七王抱頭痛哭,逼七王重複了三次不會再尋死的誓言後,放下心來,將小女兒放回床上。
這個孩子本該是公主,卻從出生起就生活在恐懼之中。
王妃低頭,擦去小女兒臉上的淚水。
她不會忘記這些年受的苦和屈辱,她會盼來報仇雪恨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