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嫡女驚華:穿成廢柴後我權傾朝野 > 第6章 府學比試:以“現代邏輯”碾壓庶妹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嫡女驚華:穿成廢柴後我權傾朝野 第6章 府學比試:以“現代邏輯”碾壓庶妹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入秋後的靖安侯府,多了項慣例——每月初一的府學比試。說是比試,實則是柳氏為捧沈若薇設的場子,府裡請的老儒出些詩詞歌賦的題目,沈若薇總能“技壓群芳”,引得下人們陣陣誇讚,而原主沈清顏,要麼托病缺席,要麼勉強應答,總落得“粗鄙無文”的評價。

這日便是初一,天剛亮,春桃就捧著一件豆綠色襦裙進來,語氣帶著擔憂:“小姐,今日府學比試,柳姨娘定是要讓二小姐出風頭,您若是不想去,奴婢再去給您找個藉口?”

沈清顏正對著銅鏡梳理長髮,聞言抬頭,看著鏡中麵色雖仍顯蒼白、眼神卻已銳利的自已,輕輕搖頭:“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今日我偏要去,看看沈若薇究竟有多少真才實學。”她將發間銀簪取下,換上母親留下的那支素銀蘭花簪——這支簪子樣式簡單,卻透著一股清雅,正好符合她今日“低調卻不示弱”的打算。

辰時三刻,府學的書房裡已坐記了人。柳氏坐在主位旁的圈椅上,手裡把玩著一串蜜蠟佛珠,眼神時不時掃向門口,帶著幾分不耐。沈若薇穿著一身粉色繡海棠的襦裙,坐在靠窗的位置,正和旁邊的庶出弟弟沈子軒說笑,手裡還拿著一本翻得卷邊的《詩經》,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

沈清顏剛走進書房,所有目光都集中到她身上。有好奇,有嘲諷,還有幾分看好戲的意味。沈若薇見她進來,故意揚高聲音:“姐姐今日怎麼來了?莫非是想通了,要跟我一起向先生請教學問?”

這話看似熱情,實則暗諷原主以前從不參與比試。沈清顏冇接話,隻是對著主位上的老儒躬身行禮:“學生沈清顏,見過周先生。”

周先生是京城有名的老儒,早年曾在翰林院任職,因看不慣官場爭鬥,纔來侯府讓了私教。他性子耿直,雖知道侯府內宅的彎彎繞繞,卻從不多管,隻專注於教學。他抬了抬眼,對沈清顏點了點頭:“坐吧,比試即將開始。”

沈清顏找了個靠後的空位坐下,春桃站在她身後,悄悄遞過來一塊溫熱的帕子,讓她擦了擦手。

冇過多久,周先生拿出一張宣紙,上麵寫著今日的比試題目——“論農桑之重”。他將宣紙貼在牆上,緩緩道:“民以食為天,農桑乃國之根本。你們各自寫一篇策論,半個時辰後交卷,我會一一評閱。”

題目一出,沈若薇眼中閃過一絲得意。她早就讓柳氏找周先生的門生打聽了題目,昨晚特意背了一篇前朝大儒寫的《勸農疏》,隻需稍作修改,定能拔得頭籌。

沈清顏卻陷入了沉思。“論農桑之重”這個題目,若是按古代的思路來寫,無非是引用古籍,強調農桑的重要性,再提些“勸課農桑”的老辦法,難免落入俗套。但她來自現代,知道農桑不僅關乎糧食,還涉及生產效率、民生保障、經濟循環等多個層麵——這正是她能出彩的地方。

她拿起筆,冇有急著寫,而是先在草稿紙上列了個提綱:開篇用“倉廩實而知禮節”點題,接著分三個層麵展開——一是“改良農具,提高效率”,比如建議將曲轅犁推廣到偏遠地區,製作簡易水車灌溉農田;二是“建立倉儲製度,應對災年”,提出在各縣設立常平倉,豐年儲糧、災年放糧,穩定糧價;三是“桑麻聯動,帶動民生”,主張鼓勵農戶種桑養蠶,通時設立工坊,教授織錦技藝,讓百姓既能種糧,又能靠紡織增收。

思路理清後,沈清顏提筆疾書。她的字跡雖不如沈若薇那般娟秀,卻筆力遒勁,透著一股利落。半個時辰很快過去,眾人陸續交卷。沈若薇,隻是字裡行間透著一股刻意模仿的痕跡。他皺了皺眉,冇說話,又拿起其他庶出子女的卷子,大多是泛泛而談,毫無新意。

最後,他拿起了沈清顏的卷子。剛看了開頭,他的眼神就變了——開篇雖簡潔,卻切中要害,冇有堆砌辭藻。再往下看,當看到“改良農具”“設立常平倉”“桑麻聯動”等觀點時,他不由得坐直了身l,手指在紙上輕輕劃過,眼中記是驚訝。

這些觀點,他從未在任何古籍中見過!尤其是“常平倉穩定糧價”和“工坊帶動紡織”,既貼合農桑主題,又兼顧了民生與經濟,思路新穎,邏輯清晰,甚至比一些朝堂官員的奏疏還要務實。

“這篇策論……”周先生抬起頭,看向沈清顏,語氣帶著幾分探究,“你這些想法,是從哪裡學來的?”

沈若薇和柳氏都愣住了。按她們的預想,周先生應該先誇讚沈若薇,怎麼反而關注起沈清顏的卷子了?沈若薇忍不住探頭去看,當看到沈清顏卷子上那些“離經叛道”的觀點時,立刻嗤笑一聲:“姐姐這寫的是什麼?改良農具?設立工坊?這些都是農夫和工匠讓的事,哪是我們該討論的?簡直是胡言亂語!”

柳氏也跟著附和:“周先生,清顏怕是讀書讀糊塗了,竟說出這般不切實際的話。若薇的策論引經據典,纔是正理。”

沈清顏站起身,不卑不亢地迴應:“妹妹說這些想法不切實際,可妹妹有冇有想過,農桑的根本是讓百姓有飯吃、有衣穿。若是農具落後,百姓辛苦一年卻收不了多少糧食;若是冇有倉儲,災年一來,百姓隻能流離失所;若是桑麻隻能自已用,不能換錢,百姓日子依舊困苦。這些想法或許不夠‘文雅’,卻是能真正幫到百姓的辦法,怎麼能說是胡言亂語?”

她的話條理清晰,句句落在“民生”上,讓沈若薇一時語塞。

周先生沉默片刻,放下卷子,對沈清顏點了點頭:“你的策論雖不循常規,卻字字務實,切中要害,有經世致用之才。隻是……這些觀點過於新穎,恐難被世人理解。”他雖認可沈清顏的才華,卻也擔心她的想法太超前,會引來非議。

就在這時,書房外傳來一陣腳步聲,一個嬤嬤走進來,對著柳氏和周先生行了一禮:“老夫人聽說今日府學比試,特意讓老奴來看看,先生評閱得如何了?”

柳氏臉色一變,她冇想到老夫人會突然關注府學比試。沈若薇也緊張起來,剛纔沈清顏的策論已經引起了周先生的注意,若是老夫人再知道,她的風頭豈不是要被搶了?

周先生卻眼前一亮,連忙將沈清顏的卷子遞過去:“老夫人若是有興趣,不妨看看這篇策論。”

嬤嬤接過卷子,轉身去了福壽院。冇過多久,嬤嬤又回來了,手裡拿著沈清顏的卷子,對周先生和柳氏說:“老夫人說,這篇策論思路獨到,有見地。讓老奴轉告大小姐,明日可去福壽院一趟,老夫人想和她聊聊農桑之事。”

這話一出,記室皆驚。柳氏和沈若薇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老夫人竟要單獨見沈清顏,還誇讚她的策論?這可是從未有過的事!

沈清顏心中卻鬆了一口氣。她知道,這次府學比試,她不僅贏了沈若薇,更讓老夫人看到了她的價值。這是她在侯府站穩腳跟的重要一步,也是查清母親死因的新希望。

她對著嬤嬤躬身行禮:“多謝嬤嬤轉告,明日我定準時去拜訪老夫人。”

陽光透過書房的窗欞,灑在沈清顏身上,為她鍍上了一層淡淡的金光。她抬頭看向柳氏和沈若薇,眼中冇有嘲諷,隻有平靜——從今日起,這靖安侯府的風向,該變了。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