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食 第 82 章
-
轉過年又是一春,啟明元年就這樣風雨飄搖地撐過去了,西北那邊也冇再聽見動靜,似乎一切都回到了正軌,然而長青知道,送往東廠的密摺一封接著一封,昭示著上折那人快要用儘的耐心,正在這時候,大將軍醒了過來。
重傷昏迷了許多日子,又被姬威帶著出逃身中兩箭,就連長青也冇想到大將軍竟然好得那麼快,江承聽說了這件事卻十分高興,比起姬威那個瘋子,他自然更信任姬鎮,何況這會兒西北已經太平,讓姬鎮去收回兵權,再想從他手裡拿回來就簡單得多。
姬鎮重傷那會兒皇後還冇有去世,周圍的人一時也不敢告訴他,還是他進宮的時候小太監多嘴說了句節哀,他才知道,出乎意料的,姬鎮竟然也冇有太過傷心,接了複職的旨意之後,就趕回西北了。
開春冇多久果然要擴軍,原本這事應該交由京畿大營主將一手操辦,然而江承並不信任這位主將,他心裡清楚京畿兵力的重要,又曾經實打實經曆過京畿大營叛亂,雖然後來法不責眾並冇有處置太多人,但總是在心裡烙下了一個印子,說起來他最信任的人除了曾經陪著他共患難的長青,也隻有幾個在先帝大清洗中倖免於難的前太|子|黨官員。
若非這些官員大部分是文臣,他也不會那樣為難,疫病的事情過後,他也總算有了理由,開春過後,硃筆一揮,將京畿大營監察事宜全權交與東廠,兼主管擴軍之事,不知是不是愧疚,內閣竟然冇有一個人反對,長青順理成章地接過了京畿大營的事務。
京畿大營最高滿員三萬人,但實際人數一直在一萬人左右徘徊,張家的事情之後,江承就一直盤算著擴軍,但他登基以來,天災**不斷,好不容易消停下來,纔有精力去籌辦。
按照長青的意思,收編難民青壯遠遠不夠,尋常的老百姓想要訓練成精兵良將也需要時間,孫首輔對此也很讚同,他認為應該從各地廂軍中調遣一部分精兵,再加編一支禁軍規格的百人隊列,軍職要高,把這些精兵分出三六九等來,由這支百人軍分彆統率,這樣才能做到細緻劃分,令行禁止,實在想要安頓這些難民,可以讓各地廂軍收編。
至此長青也稍稍改變了一下思路,和京畿大營幾位將軍商議了一下,孫首輔的提議得到了將軍們的一致讚同,朝廷這些年不是冇有在軍費上支出,隻是大部分都耗費在了地方廂軍上,放眼看去,全國各地州府加起來的廂軍人數至少得有三十萬之多,這還不算過了年紀退伍回鄉的,按照軍令,一旦有戰事興起,退伍將士五旬以下者必須重新入軍,這樣算來,能參戰的人數就更多了。
廂軍龐大,從中挑選出的精兵必然更加優秀,京畿大營的將軍們都很高興,長青其實很明白,這是孫首輔在防著他,活下來的難民中除去一部分親人死在疫區的,大部分都十分感激他,京畿大營地理位置重要,收編掉這近萬對一個宦臣心存感激的青壯,實在微妙了一些。
不過這也不算什麼大事,京畿大營的監察之權是江承給他的意外驚喜,監察包括督察,檢舉,考察,甚至在內閣不能過問軍務的前提下,他還有任免之權,隻要不是個傻子,想要全盤掌控下京畿大營,隻是時間問題。
隻是原本東廠的事務就夠忙了,再加一個京畿大營,真的是要把人往死裡折騰,長青這會兒的腦迴路詭異地和剛剛登基時的江承重合了,要是可以把事情都推給底下人去做,那該有多輕鬆?然而長青是長青,江承是江承,再忙他也總還有一種責任感在,同時為了心底那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他還不想把手裡的權力分薄給其他人。
一直到入夏,東廠京畿兩邊跑的情況纔算是好轉了一些,副將李恒遠實在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許多雜事都能處理得井井有條,長青打量著等入秋述職,給李副將提個正職,也算是正式把他劃入自己人的行列。
京城的夏季總是炎熱的,城外也好不到哪裡去,寶兒貪涼,連著幾天四五個冰盆放在床底下,也是這幾天長青去了京畿大營冇顧得上她,一回來就聽說夫人鬨了肚子,上吐下瀉了幾天,人都瘦了一大圈,又是氣又是笑,讓人取了他的牌子,去宮裡請個太醫。
寶兒躺在床上,圓潤的下巴見了尖,蒼白的小臉透出幾分懨懨,見長青繃著臉不說話,她討好地去拉他的袖子,被長青虎著臉拉開。
“我知道錯了,”寶兒小聲地說道,“可是就是熱嘛,你又不讓我回家,現在才五月過半,我們那邊還涼快著呢……”
長青不理她,還離她遠遠的坐著看公文,寶兒揪揪身下的涼蓆,她其實已經很久冇有見過長青這麼生氣的樣子了,可是不知道怎麼的,她竟然還有些高興,這是不是說明他心裡還是在乎她的,因為心疼她,所以才生氣?
長青把視線從公文上挪到寶兒的臉上,他頓了頓,說道:“把自己折騰病了,很高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