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反派好感係統:從祁同偉開始改變 > 第110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反派好感係統:從祁同偉開始改變 第110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接下來一段時間圍繞著文化領域,陸澤和季鴻遠展開了一場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精彩博弈。

街頭報刊亭的玻璃櫃裡,《意林》《讀者》與《青年文摘》《中國青年報》並排擺放,封麵上針鋒相對的標題格外紮眼。

季鴻遠與陸則的輿論交鋒,正以一種近乎白熱化的姿態,滲透進千家萬戶的生活:

單位傳達室的大爺翻著報紙爭論不休,學校門口的家長們拿著期刊交流教育心得,就連中學生的課桌裡,也藏著這些被反複勾畫批註的文章。

這場圍繞「國際化教育」的博弈,早已超越學術範疇,成為牽動全民認知的焦點。

季鴻遠的橫空出世,作者以「留日學者實地探訪」的口吻,將東京公廁的清潔程度渲染到極致:

「新宿區銀座街頭的公共廁所,保潔員每日攜帶牙刷、白醋、消毒水三樣工具,從清晨六點開始,逐一對每個馬桶進行精細化清潔。

他們會蹲在地上,用牙刷剔除釉麵縫隙裡的每一點汙垢,再用白醋反複擦拭水垢,最後經過專業儀器檢測,馬桶內的水質竟然達到了飲用水標準。」

文章還附上了一組極具視覺衝擊力的照片:身著製服的保潔員正跪在地上清潔馬桶邊緣,旁邊放著檢測儀器,螢幕上顯示著「水質達標」的字樣。

為了增強說服力,文中還引用了所謂「日本教育專家」的觀點:「這種將小事做到極致的精神,是日本職業教育的核心,也是我們培養孩子責任感與敬業心的最佳範本。

建議將此類案例納入小學德育教材,讓下一代從身邊小事領悟『工匠精神』。」

文章一經刊發,立刻引發軒然大波。在國營工廠的茶水間裡,老工人王師傅拿著報紙感慨:

「你看看人家小日本,連掃廁所都這麼較真,難怪人家的產品質量好。咱們家小子要是能學到這股勁頭,將來肯定有出息。」

某小學的教研會上,幾位年輕教師也紛紛附和:「現在的孩子確實缺乏這種精益求精的意識,把這個案例編進課本,說不定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甚至有地方教育部門主動聯係季鴻遠控股的文化公司,商議批量訂購《意林》當期刊物,作為學生的課外必讀材料。

街頭報刊亭前,不少家長排著隊購買這期雜誌,老闆樂得合不攏嘴:「這篇文章火得很,進了五十本,一上午就賣光了!」

就在季鴻遠的輿論攻勢愈演愈烈時,陸則的反擊精準落地。

三天後,《青年文摘》緊急加印特刊,以整版篇幅推出《解構馬桶神話:被誇大的日本保潔真相》,作者陣容堪稱豪華——留日曆史學博士、國內公共衛生專家,以及曾在日本從事過保潔行業的華僑。

文章開篇便直指核心:「所謂『馬桶水可飲用』,並非日本公廁的普遍現象,而是東京旅遊局為打造城市形象,在3個核心旅遊區設定的示範公廁,且檢測樣本需經過提前24小時的特殊處理,全程有專人監督,與日常保潔標準天差地彆。」

為了讓論證更具說服力,文章引用了東京都衛生部門九十年代初發布的公廁抽檢報告:

「在對東京23個區1200個公共廁所的抽檢中,32的公廁存在細菌超標問題,其中老舊城區的公廁細菌超標率更是高達58。

部分公廁因排汙管道老化,每逢暴雨便會出現汙水倒灌,清潔狀況堪憂。」

曾在日本做過保潔的華僑還分享了親身經曆:「日本普通公廁的保潔標準是『表麵無可見汙垢』,日常清潔主要用拖把和消毒水,根本不會用牙刷精細化清潔,所謂『每日6小時清潔馬桶』純屬虛構。」

文章最後一針見血地指出:「將個彆表演性質的場景神化,並試圖納入教材,本質上是用片麵案例誤導教育方向。

真正的職業教育,應該是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而非盲目追捧國外的虛假傳說。

我們不否定日本在部分領域的優勢,但教育必須以真實為底線,容不得半點虛假。」

這篇有理有據的反駁,瞬間扭轉了輿論風向。

王師傅在傳達室看到這篇文章後,拍著大腿對同事說:「好家夥,原來都是炒作!差點就被忽悠了,還是得看真實資料說話。」

之前主張引入案例的小學教師們,在看完報告後陷入沉默,一位老教師感慨:「幸虧有專家出來澄清,不然真要是把虛假案例編進課本,那可就誤人子弟了。」

不少家長給教育部門寫信,強烈反對將「馬桶神話」納入教材,原本熱銷的《意林》當期雜誌,在報刊亭裡變得無人問津,老闆無奈地表示:「這波反轉太狠了,現在大家都買《青年文摘》,問的都是日本公廁的真相。」

季鴻遠並未就此收手,很快便丟擲了《塞納河畔的文明之光:西方快樂教育的啟示》,將矛頭對準了國內的應試教育。

文章以極具詩意的筆觸,描繪了巴黎的文化氛圍:「清晨的塞納河畔,藝術家們支起畫架寫生;午後的咖啡館裡,年輕人圍坐在一起探討哲學與藝術;

盧浮宮內,即便普通市民也能對蒙娜麗莎的微笑侃侃而談。

這種濃厚的人文氣息,源於西方『快樂教育』的理念——擺脫分數的束縛,讓孩子在興趣中探索世界,在審美熏陶中成長。」

文中進一步提出建議:「我國應試教育過於注重知識灌輸,忽視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

建議在小學美術、語文課本中大幅增加西方藝術與文化內容,引入巴黎的城市文化、歐洲的藝術史,讓孩子從小接觸多元文明,培養國際視野。

這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師夷長技以製夷』的必然選擇。」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