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好感係統:從祁同偉開始改變 第111章 激烈的輿論攻防戰
季鴻遠的目光很敏銳,他很迅速的抓住了國內家長普遍的對於教育方麵的焦慮。這篇文章再次引發熱議,教育界的討論聲浪更高。
某重點小學的家長會上,一位母親拿著文章發言:「我覺得說得很有道理,現在的孩子壓力太大了,整天圍著分數轉,根本沒有時間培養興趣。多瞭解一些西方的文化和教育模式,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
在書店的藝術畫冊專區,不少家長帶著孩子挑選書籍,一位父親說:「之前隻關注課本知識,現在覺得確實該讓孩子多接觸藝術,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季鴻遠的團隊還趁熱打鐵,在全國多個城市舉辦「西方教育與文化」研討會,邀請所謂的「專家學者」站台,進一步擴大輿論影響力。
麵對新一輪的輿論攻勢,陸則的反擊更具深度。
不久後,《中國青年報》以整版篇幅推出《糞山與城牆:19世紀巴黎的真實麵貌》,作者是國內頂尖的世界史研究團隊。
文章用詳實的史料,還原了巴黎不為人知的一麵:「19世紀前的巴黎,沒有完善的排汙係統,市民的排泄物直接傾倒在街頭,久而久之,在城市外圍堆積成高達5米的糞山。
當時巴黎修建的城牆,並非為了防禦外敵,而是為了阻擋城外的糞水流入市區。每到雨季,糞水便會漫過城牆,湧入街道,整個城市都彌漫著刺鼻的惡臭。」
文章還引用了法國曆史文獻中的記載:
「1842年,巴黎爆發大規模霍亂疫情,短短三個月內,死亡人數超過2萬人,疫情的根源正是惡劣的衛生條件。
直到19世紀中期,拿破侖三世下令重建巴黎城市排汙係統,這一狀況才逐漸得到改善。
所謂的『浪漫之都』,是經過百年的城市治理才形成的,並非與生俱來。」
為了讓讀者更直觀地感受曆史,文章配圖選用了法國畫家古斯塔夫·庫爾貝的寫實作品《巴黎的惡臭》,畫麵中,城牆外的糞山與城內的建築形成強烈反差,令人觸目驚心。
中央電視台的《正大綜藝》欄目也迅速跟進,推出「西方曆史真相」專題節目,邀請世界史專家現場展示盧浮宮的原始檔案:
「盧浮宮最初是法國國王的行宮,由於宮廷內沒有完善的廁所設施,貴族們常常在宮殿的角落隨地大小便,以至於某個宮殿被汙染嚴重後,國王便會下令遷都至其他宮殿。
直到17世紀,路易十四下令在盧浮宮修建公共廁所,這一亂象才逐漸得到遏製。」
節目中,專家還展示了歐洲貴族的生活記錄:「16至19世紀的歐洲,由於宗教禁忌和衛生條件的限製,貴族階層常年不洗澡,身體異味難以忍受。為了掩蓋臭味,香水應運而生。
當時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一生僅洗澡7次,他的宮廷更是惡臭熏天,貴族們不得不隨身攜帶香水和香包。
所謂的『人文素養』,是建立在基本衛生條件改善的基礎上的。」
這波全方位的反擊,徹底粉碎了季鴻遠打造的西方「完美神話」。
中學生小李看完節目後,對同桌說:「原來巴黎以前這麼臟!之前看《讀者》的文章,還以為那裡一直都是浪漫又美好的地方,現在才知道,都是被美化過的。」
在某藝術院校的課堂上,教授拿著《中國青年報》的文章對學生說:「學習西方藝術沒有錯,但我們必須瞭解其曆史背景,不能被片麵的宣傳所誤導。
每個國家的文明都有其發展過程,既有閃光點,也有不足之處,客觀全麵的認知纔是最重要的。」
街頭的報刊亭裡,《讀者》的銷量一落千丈,而刊登曆史真相的《中國青年報》和《青年文摘》則供不應求,甚至出現了讀者排隊影印的現象。
臨海彆墅內,季鴻遠將一疊報刊狠狠摔在地上,昂貴的地毯上散落著各種標題刺眼的文章。他的臉色鐵青,眼中布滿血絲,之前的從容與淡定早已消失不見。
下屬戰戰兢兢地遞上一份輿論分析報告:「老闆,經過兩輪交鋒,公眾對『西方完美神話』的信任度下降了60,教育部門已經暫停了所有西方案例教材的試點工作,我們控股的文化公司也收到了多份解約通知。」
「廢物!一群廢物!」季鴻遠怒吼著,一腳踹翻了身邊的茶幾,茶杯碎裂的聲音在空曠的彆墅裡格外刺耳。
他死死盯著報紙上陸則接受采訪的照片,眼神中充滿了陰狠與不甘:「陸則,你以為這樣就能贏了我?太天真了!認知滲透從來不止於教育案例的比拚。」
他猛地轉過身,對著下屬下達指令:
「通知下去,啟動,再聯係地方電視台的經濟欄目做專題報道。
核心思路分兩步:一是主打『中日友好與寬容精神』,找一些所謂的『日本民間反思代表』做虛假訪談,編造他們為戰爭罪行道歉、投身中日公益的故事,然後引申出『中國人應秉持寬容之心,放下曆史恩怨,促進兩國深度合作』的論調,甚至暗示過度強調曆史仇恨會阻礙經濟發展;
二是炒作『海外淘金熱』,重點渲染日本的經濟機遇,比如『東京打工月薪抵國內半年』『大阪小商品貿易一本萬利』,再找幾個偽造的『成功案例』,鼓勵年輕人放棄國內穩定工作,遠赴日本尋找商機。」
季鴻遠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算計:
「特彆注意話術包裝,不能顯得刻意。『中日友好』要繫結兩國貿易合作的大背景,『海外淘金』要結合90年代下海潮的趨勢,讓這兩套說辭看起來既符合國家發展方向,又能滿足普通人的利益訴求。
另外,安排一批水軍在單位、社羣的輿論場造勢,讓大家互相傳播,形成『人人都在討論赴日淘金、讚同寬容對日』的假象。
我倒要看看,這次陸則還能不能用『曆史真相』來反駁——總不能說國家不該搞雙邊貿易,不該讓老百姓追求更好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