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好感係統:從祁同偉開始改變 第113章 中藥之爭
季鴻遠關於針對經濟和產業鏈的佈局,最終選擇將矛頭對準中醫藥產業,絕非臨時起意,而是一場蓄謀已久的精準獵殺。
在他背後美國幕後勢力的戰略藍圖裡,中醫藥從來都不隻是一門醫術、一個產業,而是中國民族精神與民生根基的雙重命脈。
從文化層麵,它是中華數千年傳承的智慧結晶,是「陰陽調和」「辨證施治」的哲學具象,是維係民族自尊與自信的精神圖騰,毀掉它,就等於斬斷一段不可再生的文化根脈;
從民生層麵,這條產業鏈上承千萬藥農的生計,中連無數炮製工坊、中藥企業的存亡,下接億萬百姓的日常健康,藥農種藥材、工坊炮製藥、藥企產成品、診所開藥方,環環相扣養活了近千萬家庭;
而最終的圖謀,是徹底摧毀中國自主的醫藥體係,讓西方憑借西藥專利壟斷和技術優勢,全麵掌控中國藥價定價權,屆時普通百姓將陷入「吃不起藥、離不開進口藥」的困境,中國的健康命脈從此被他人拿捏。
看清這三重要害,季鴻遠的獵殺計劃分兩步走,先破國內根基,再設國際死局,兩記殺招層層遞進,招招致命。
裡,虛假案例被編造得有鼻子有眼:「某地農民李某,迷信老中醫的『抗癌偏方』,拒絕西醫化療,服用三個月含馬兜鈴酸的中藥後,腎衰竭離世」,「上海某兒童醫院接診多名兒童,因服用家長自製的中藥補劑,導致重金屬超標,智力發育受損」。
為了增強說服力,季鴻遠還高價收買了一批投機學者和被淘汰的西醫從業者,讓他們以「專家」身份出鏡,在各地文化宮、醫院、社羣開講座,對著台下焦慮的民眾大放厥詞:
「中醫的『望聞問切』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就是瞎猜;所謂古方,不過是古代人不懂醫學的經驗之談,裡麵大多含有毒性成分,長期服用隻會慢性中毒」
「西方醫學已經發展到基因治療階段,我們還抱著幾千年前的糟粕不放,這是對國民健康的犯罪,中醫藥理應被徹底逐出醫療體係」。
輿論造勢的同時,季鴻遠的暗線早已滲透到中醫藥產業鏈的每一個角落。
在河北安國——中國最大的中藥材市場,一群偽裝成「市場分析師」的人穿梭在藥農中間,拿著報紙上的虛假報道忽悠:「你們種的黃芩、當歸都是『落後藥材』,現在沒人信中藥了,再過半年肯定全砸手裡,不如趕緊砍樹改種西藥原料,一斤能多賣好幾塊錢」。
在浙江某百年中藥廠,偽裝成「投資顧問」的掮客找到了愁眉不展的老闆:「你守著那幾張老方子有什麼用?銷量暴跌,工人工資都快發不出來了。聽我的,把方子低價賣掉,轉型代理西方保健品,我保證你三個月就能扭虧為盈」。
更有甚者,季鴻遠還教唆一批地痞流氓,在城市裡的中醫診所門口張貼「害人糟粕」「非法行醫」的標語,時不時上門騷擾,嚇得患者不敢進門。
這場汙名化絞殺的威力,遠超想象。
短短一個月,安國藥材市場的黃芩價格從每斤12元暴跌至4元,堆積如山的藥材無人問津,不少藥農看著自家種了三年的藥材爛在地裡,心疼得直掉眼淚,最終隻能揮起鋤頭,把即將收獲的藥材樹砍倒,改種玉米、小麥;
南方三家有著上百年曆史的中藥廠,因銷量銳減、資金鏈斷裂,相繼宣告倒閉,上千名工人失業回家,其中不少老藥工已經在廠裡乾了一輩子,拿著微薄的遣散費,看著熟悉的廠房被貼上封條,茫然無措;
在城市裡,曾經門庭若市的中醫診所變得門可羅雀,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中醫,一輩子靠著祖傳方治病救人,如今卻被罵成「騙子」,隻能閉門不出,有的甚至把珍藏多年的秘方手稿鎖進箱子,歎著氣說「不想再惹麻煩」。
季鴻遠坐在臨海彆墅的書房裡,看著下屬送來的戰報,嘴角勾起一抹陰狠的笑意。
他拿起桌上一份剛收購的祖傳止咳秘方,上麵的字跡已經泛黃,是前幾天從一位走投無路的老中醫手裡低價買來的。
「先讓中國人自己嫌棄自己的寶貝,再讓他們親手把寶貝送到我們手裡,這纔是最高明的獵殺。」他對著空氣低語,指尖劃過秘方上的藥材配比,「下一步,該收網了。」
但他沒想到,陸則早已洞悉他的圖謀,還點名曝光了季鴻遠團隊編造的「中藥致癌」「誤診致死」案例,附上了公安部門調查的證據——所謂「腎衰竭離世的農民」,實為晚期尿毒症患者;「重金屬超標的兒童」,服用的是假冒偽劣中藥,與正規中藥無關。
與此同時,中央電視台推出了係列紀錄片《文脈·藥脈》,鏡頭跟隨老中醫走村串戶,記錄下78歲的張老中醫用祖傳方治癒偏遠山區風濕患者的全過程,也拍下了藥農淩晨四點采摘藥材、炮製工坊裡老藥工堅守古法的細節,更采訪了中藥廠的工人、診所的患者,講述中醫藥如何維係他們的生計、守護他們的健康。
紀錄片裡,一位藥農拿著剛賣出去的藥材錢,笑著說:「種了一輩子藥材,救了多少人我不知道,但這地裡的莊稼,養活了我們一家五口,供出了兩個大學生。」這句話,戳中了無數人的心底。
陸則還聯合公安部門,開展了「護醫行動」,迅速抓捕了一批散佈謠言、騷擾中醫診所的涉案人員,順藤摸瓜挖出了季鴻遠團隊的暗線,將他們的操縱證據公之於眾。
各地政府也紛紛出台扶持政策:給藥農提供種植補貼,保障藥材收購渠道;給瀕臨倒閉的中藥廠提供低息貸款,幫助他們渡過難關;給中醫診所頒發「誠信標識」,打消患者顧慮。
輿論瞬間反轉,百姓對中醫藥的信任迅速回升。
安國藥材市場的訂單一夜之間暴漲,藥農們連夜聯係收購商,重啟種植;倒閉的三家中藥廠在政策扶持和市場回暖的雙重作用下,陸續複工複產,工人們重新回到崗位;老中醫們紛紛開啟診所大門,甚至有不少年輕人看到紀錄片後,主動上門拜師學藝,想要傳承這門古老的技藝。
季鴻遠的第一記殺招,被硬生生頂了回去。
臨海彆墅裡,他看著《人民日報》的報道,臉色鐵青,狠狠將報紙摔在地上:「陸則,你以為這樣就能贏?太天真了!」
他走到書桌前,翻開一份標注「絕密」的檔案,裡麵是密密麻麻的古籍名錄——這是日軍侵華時從南京、北平、蘇州等地劫掠的中醫藥珍本,足足有上千本,「國內的防線你能守住,國際上的專利壁壘,我看你怎麼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