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好感係統:從祁同偉開始改變 第22章 春風拂孤嶺
半年後的孤鷹嶺,以王鎮長為首的整個利益集團全部被徹底繩之以法,曾經籠罩在孤鷹嶺上的陰雲徹底被清掃乾淨。
半年後的孤鷹嶺,早沒了往日的沉鬱。
山桃花漫過土路,把粉白撒到新立的小學圍牆上;
村口的曬穀場改造成了蔬菜集散點,聶明宇的貨運車剛卸完最後一批空筐,村民們圍著算賬,手裡的票子攥得實,笑話說「現在種三畝菜,比過去跟王鎮長混半年還掙得多」;
秦老師站在教學樓門口,看著孩子們背著新書包跑進教室,窗玻璃上「孤鷹嶺中心學校」的紅字,在太陽下亮得晃眼。
這翻天覆地的改變,是陸則、祁同偉他們用半年熬出來的成果。
自王鎮長的黑惡團夥被掃除,他們沒急著收尾,反倒揪出了根兒:鄉鎮窮、沒出路,纔有人被裹進犯罪裡。
於是借著孤鷹嶺離京海近的優勢,陸則等人先搭起了蔬菜的路子:
祁同偉挨家挨戶勸村民擴大種植,聶明宇用自家貨運渠道對接京海,再通過陳泰搭上線。
陳泰在港島跟「和連勝」的頭目熟,能走走私渠道繞開關稅,把蔬菜賣到油尖旺、銅鑼灣的菜市場,一斤菜的利潤比運去本地批發市場翻三倍。
周邊村子見孤鷹嶺賺了錢,也跟著一起種,半年下來,不僅沒人再沾毒品,連外嫁的姑娘都有回來幫忙的。
學校的事也落了地。秦老師唸叨了好幾年的教學樓,靠著陸則找的三層關係:
室友王浩家在市教育局,幫著拿到了鄉村建校指標;
郭小鵬的父親在政務體係裡指點,把土地審批的流程走得順順當當;
陸則省師範大學教授的母親,又協調了城裡的老師過來輪崗,小學、初中教室一起建,連課桌椅都是新的。
這天傍晚,祁同偉在集散點核對完當月的貨運賬,陸則突然接到周主任的通知:
「你們的基層調研週期到了,下週就要走了吧?鎮裡想辦個表彰會,給你們幾個記功。」
到了表彰會那天,鎮政府的院子擠滿了人。
李隊親自來給陸則頒「禁毒先進個人」證書,村民們湊過來給祁同偉塞雞蛋,給郭小鵬遞曬乾的山貨,郭小鵬這半年教大家用石灰水鑒彆製毒原料,幫著守住了村子的地。
新任鎮長站在台上說:「過去孤鷹嶺是『誰來誰愁』,現在是『誰來誰羨慕』,這多虧了陸則他們,把『禁毒』和『過日子』綁到了一起,給咱們指了條明路!」
鎮政府前的表彰橫幅還飄在風裡,陸則從李隊手裡接過「禁毒先進個人」證書,想起前一天接到父親的電話,語氣比往常沉了幾分,帶著難得的鄭重。
「你爺爺的老戰友、現在漢東軍區的張司令,昨天看到你那篇孤鷹嶺的報告了。」父親的聲音透過聽筒傳來,
「他跟我唸叨,『正明那小子當年在淮海戰場上,就是個敢鑽戰壕查敵情的硬茬,沒想到孫子跟他一樣,能沉到基層看真問題』。
還有,社科院把報告轉到省委政策研究室後,趙達功主任特意找我聊了半下午。」
陸則聽到趙達功這個名字,忍不住抬起頭。
看著身旁郭小鵬正捧著新到手的化學試劑瓶研究,祁同偉在跟村民說蔬菜貨運的事,他順著父親的話追問:「趙主任怎麼說?」
「他先誇報告裡『禁毒要跟鄉村振興綁在一起』的想法,說『現在不少乾部隻盯著經濟,忘了基層穩才能根基牢』。」
父親頓了頓,像是在回憶當時的場景,
「後來聊到你,他突然問『這孩子是不是陸正明家的?』
我說是,他就笑了,說『難怪看問題這麼實。』
當年動蕩那幾年,趙家受衝擊,你奶奶通過你爺爺的老部下幫著保護了不少戰友。
當時隻是想著儘一份力,也沒想到後續有什麼關聯。沒想到你這次又幫著孤鷹嶺搞禁毒、建學校的,竟然入了人家的眼。這算是陸家跟趙家的緣分續上了』。」
這話像把鑰匙,突然開啟了之前的模糊過往。陸則終於明白,父親之前總說「你爺爺走得早,但沒白走」,不是空話。
爺爺陸正明1948年犧牲在淮海戰役時,才二十八歲,生前跟李雲龍、趙剛是戰友,一起守過陣地、搶過物資;
後來爺爺的戰友們散落各地,有的進了軍區,有的到了地方,趙達公的父親就是當年跟爺爺一起扛過彈藥箱的老兵,兩家早有舊誼。
而動蕩那幾年,奶奶靠著爺爺留下的人脈,幫趙家轉移過關鍵檔案,這份情,趙達公一直記著。
正想著,腦海裡響起係統的提示音,:
【祁同偉好感度突破60,解鎖核心獎勵「家脈承薪」】
【其一,補全父係脈絡:祖父陸正明(革命烈士),1948年犧牲於淮海戰役,生前為華東野戰軍某部連長,與李雲龍、趙剛及趙達功父親為戰友,戰後戰友群體構成漢東軍政係統核心人脈網;
其二,啟用「舊友新援」關聯:趙達功主任已將宿主納入「青年人才關註名單」,提及「等這孩子畢業,要是願意往公共事務方向走,政策研究室能給個實踐崗位」;
其三,開通社科院-省委專項通道:後續宿主提交的基層報告,可直接進入省級政策研討議程,張司令還特意提了「要是需要軍區協助鄉村禁毒宣傳,隨時開口」】
陸則攥了攥話筒,心裡突然亮堂起來,祁同偉好感度20時解鎖的「社科院父親身份」,是讓他有機會接觸基層研究;
40級時的「漢東基層人脈」,是幫他在孤鷹嶺落地實事;
而這次60級的「家脈承薪」,則是把過往的情誼與未來的路徑連了起來,尤其是趙家這條線,比預想中更順理成章,完全契合這個世界裡「隱性人脈托舉成長」的底色。
「對了,張司令讓你暑假去軍區大院坐會兒,他想聽聽你在孤鷹嶺跟毒販周旋的細節。」父親補充道
「還有,趙主任說下週省委有個鄉村治理的座談會,讓你準備個發言提綱,跟他一起去聽聽,不是讓你上台,是讓你多接觸些一線乾部,看看省裡怎麼規劃的。」
掛了電話,郭小鵬湊過來,手裡舉著一張畫滿化學方程式的紙,眼睛亮晶晶的:
「陸哥,你看這個!我之前琢磨怎麼阻斷鴉片提取,昨天突然想通了!
用石灰和草木灰配成堿性溶液,能直接破壞罌粟裡的嗎啡結構,而且這兩種東西村裡家家都有,成本幾乎為零!」
他手裡的紙,正是係統隨「家脈獎勵」同步解鎖的郭曉鵬好感度達到40的獎勵:「毒品合成阻斷圖譜」。
上麵不僅有配方,還有具體的操作步驟,連村民能聽懂的「土話解釋」都標得清清楚楚。
「這個好!」陸則拍了拍他的肩
「我爸跟我說,下週要我跟趙主任去省裡參會,我幫你問問能不能申請『鄉村禁毒技術推廣』的經費,要是能把這個方法在周邊村子推開,比光抓毒販管用多了。」
郭小鵬用力點頭,把紙疊好放進兜裡,又低頭研究起試劑瓶,那股子鑽勁,比在實驗室裡做單純的化學實驗時更足,他終於找到自己專業的「正用」,這比任何獎勵都讓他踏實。
另一邊,祁同偉好像天生就是適合公安戰線的,此時正跟公安廳的劉處長聊得火熱。
劉處長是陸則父親的老同事,這次來是特意找祁同偉,這半年來路則等人的表現都被省領導看在眼裡,祁同偉的表現顯然是入了這位公安廳大佬的眼:
「我跟省廳打了招呼,明年警校有『基層治安人才計劃』,給你留了名額,暑假先去預訓。」
祁同偉的腰桿挺得筆直,臉上沒了過去的侷促,說話時眼神亮得很:
「謝謝劉處長!我想好了,以後要是能回孤鷹嶺當民警,就幫著村裡搞治安、防毒品,再跟聶哥一起把蔬菜貨運好,讓大家再也不用為窮發愁。」
他說話時,周圍的村民都笑著點頭,之前那個總覺得「農村出身比彆人差」的自卑小子,早就被這半年的經曆磨成了能扛事、有底氣的模樣,那股未來能撐起一片天的意氣風發,藏都藏不住。
傍晚,幾人坐在新小學的操場上,山風把桃花瓣吹落在膝蓋上。聶明宇聊起京海的進展:
「陳泰說下個月就把孤鷹嶺的蔬菜納入『軍供菜』渠道,還說這是看在陸哥爺爺老戰友的麵子。以後咱們的菜不光能進批發市場,還能供到軍區食堂,價錢穩,銷路也穩。」
郭小鵬抱著試劑瓶,說:「下週我想在村裡搞個禁毒技術培訓,教大家怎麼用石灰水鑒彆製毒原料,再把阻斷劑的配方教給村委會,以後村裡要是發現可疑的種植,咱們自己就能處理。」
祁同偉則拿出筆記本,上麵記滿了蔬菜產量的數字:「我跟我爸算了算,要是能申請到劉處長說的運費補貼,今年村裡的蔬菜能多賺三成,夠給新小學再添個操場了。」
陸則聽著他們的規劃,手裡摩挲著父親剛寄來的爺爺的烈士證照片,照片上的年輕人穿著軍裝,眼神銳利,跟父親在報告裡寫的「基層需要敢較真、能務實的人」莫名契合。
他突然明白,係統給的「家脈獎勵」,從來不是讓他靠背景走捷徑,而是讓他有更多機會,把孤鷹嶺的經驗複製到更多地方,把爺爺那代人的「踏實做事」的勁,續到自己這代人的路上。
夜色慢慢沉下來,新小學的燈亮了,孩子們的笑聲從教室裡飄出來,混著遠處貨車發動的聲音,那是聶明宇安排的第一輛運菜車,要連夜往京海趕。
陸則站起身,看著身邊意氣風發的夥伴,看著漫山遍野的山桃花,心裡清楚:
孤鷹嶺的故事,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爺爺的舊友們遞來的橄欖枝,趙達功主任留的實踐崗位,張司令說的軍區資源,還有郭小鵬的技術、祁同偉的熱情、聶明宇的貨運線…
這些擰在一起,就是一條往光亮處走的路,不僅通向他們的未來,也通向更多像孤鷹嶺這樣的鄉村的未來。
風裡的桃花香更濃了,祁同偉突然喊:「陸哥,明年春天咱們再一起來看桃花,到時候新電腦肯定裝好了!」陸則笑著點頭,郭小鵬和聶明宇也跟著應和,四個人的影子被路燈拉得很長,像一串往未來延伸的腳印,紮實,且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