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好感係統:從祁同偉開始改變 第9章 協作破難關
1982年十月末的省社科院禮堂,長條木桌拚出的會議台前堆著摞調研材料,陽光透過高窗斜照在紙頁上,映得「孤鷹嶺」三個字格外清晰。
經過長時間的準備,終於輪到陸則,祁同偉和郭小鵬三人進行報告講座了。
陸則攥著父親的舊筆記站在台側,看著祁同偉捏著信紙的手微微發緊,郭小鵬懷裡的檢測報告邊角被指尖壓出了摺痕。
三人交換了個眼神,沒說話,卻像提前約好了似的,祁同偉先一步走上前。
「各位老師、支書,」祁同偉的聲音帶著點鄉音的實誠,把母親的信平攤在桌上,指腹劃過「機器響」「買感冒藥」的字跡
「這是俺媽托人轉寄的信,她說孤鷹嶺後半夜總聽見後山有機器響,天快亮就停;
王二家媳婦總去鎮上買治咳嗽的感冒藥,問她咋了,頭都不敢抬。
俺媽在村裡住了三十年,從沒跟俺說過虛話。」
話剛落,前排一位戴金絲眼鏡的專家抬了抬眼,指尖輕輕敲著鋼筆:
「祁同學,你母親的觀察很具體,但農村環境複雜,如何排除『機器響是鄰村修農機』『買藥是季節性流感』的可能?調研不能隻靠單一資訊源。」
這問題問得穩,是學術調研裡最基礎的「關聯性驗證」,台下頓時靜了,祁同偉的臉一下子紅了,剛要開口辯解,郭小鵬悄悄從旁邊遞了個眼神,上前一步。
「張教授,我來補充。」郭小鵬把檢測報告翻開,指著「鄰氨基苯甲醚」的檢測結果,語氣是專業的篤定
「我上個月在孤鷹嶺下遊三個村取了水樣,均檢出這種易製毒原料,濃度雖低,但農村自然環境中絕無可能存在。
且機器響的後山北坡,正好是溪流源頭——這不是偶然,是實驗室三次複測後的結論,能佐證祁同學母親的觀察並非巧合。」
專家們的目光落在報告上,有幾人伸手傳閱,郭小鵬悄悄鬆了口氣,轉頭時正撞見祁同偉遞來的微笑。
這時陸則走上前,把父親的舊筆記攤開在報告旁,指著1980年的案例:
「張教授,我父親當年調研時也遇到過類似情況——最初隻靠村民『夜裡卡車動靜』的說法,後來結合水質異常和公社登記的『無產業蓋房』記錄,才查出私藏木料的窩點。
現在孤鷹嶺的『機器響
水質異常』,跟當年的邏輯完全一致,這筆記裡還有當時公社的蓋章佐證。」
「老陸的筆記?」後排突然傳來個聲音,是個頭發花白的老支書,他湊上前翻了兩頁,笑著點頭
「這筆記我見過!當年老陸在我們村蹲了一個月,幫著解決了灌溉問題,記的都是實打實的基層事,他的調研方法錯不了!」
老支書的話像顆定心丸,專家們的臉色緩和了不少,張教授放下鋼筆:
「你們三個的思路很完整——基層觀察找線索,技術檢測做支撐,舊案例做驗證,比單獨拿資料或說情況紮實得多。」
就在這時,陸則腦海裡的好感度係統彈了出來:
【當前祁同偉好感度:50(較之前提升5,因認可協作價值);
郭小鵬好感度:40(較之前提升10,因其主動放下心中成見適配基層需求,觸發雙重獎勵:
1完善陸則母親背景:省師範大學社會學係教授,長期深耕「農村跨部門協作」領域。獎勵省師範出具的地區工商、公安係統的調研協作函;
2補發郭小鵬好感度20獎勵:省化工研究院編製的「便攜易製毒原料檢測指南」,含村民可操作的簡易檢測法】。
獎勵剛彈完,張教授突然又提了個問題:
「你們考慮得很周全,但有個實際問題:若去實地調研,你們是學生身份,遇到『外鄉人不配合』『需工商或者公安介入』的情況,許可權不夠怎麼辦?總不能事事靠導師吧?」
這話問得準,戳中了學生調研的「許可權痛點」。
祁同偉愣了,下意識摸了摸口袋裡的小本子;
郭小鵬也皺了眉,他能搞定技術,卻不懂「跨部門協調」。
兩人同時看向陸則,眼裡帶著點急,剛才的底氣好像一下子泄了。
陸則心裡卻亮了,剛解鎖的母親背景正好能應對!
他立刻從包裡掏出個牛皮封皮的小本,封皮印著「省社科院調研協作函」:
「張教授,您放心。
我母親是省師範大學的社會學教授,長期做農村跨部門調研,這是她幫我們申請的協作函。
憑這個,能直接對接孤鷹嶺所在縣的工商和公安,若發現違規情況,他們會派人員配合,不用麻煩導師。」
他把協作函遞過去,專家們傳著看,張教授翻到工商、公安的蓋章頁,點了點頭:
「有這個就好辦了,學生調研最怕『看得見、管不著』,有官方協作函,你們才能真正深入進去。」
祁同偉和郭小鵬同時鬆了口氣,郭小鵬突然想起什麼,從包裡掏出剛解鎖的「便攜指南」:
「張教授,還有個補充:針對您之前擔心的『檢測裝置難帶入農村』,這份指南裡有簡易檢測法,村民十分鐘就能學會,既能提高效率,還能讓他們參與進來。」
「好!好!」張教授笑了,「你們不僅能解決問題,還能提前想到落地細節,這纔是有價值的調研。」
台下響起掌聲,老支書們紛紛遞來聯係方式,說「去了村裡隨時找我們」。
散會時,一個穿灰布褂的男人攔住他們,是孤鷹嶺村支書趙建國。
他攥著張皺巴巴的名片,遞來一包曬乾的山楂:
「俺們村就缺你們這樣的人!那些外鄉人租了後山廠房,不讓俺們靠近,俺正愁沒處說理呢!」
陸則掏出母親的協作函,指著岩台市「劉書記」的名字:
「趙書記,我母親上週剛跟劉書記聊過您,說您是能為村民扛事的人;
我父親當年也在你們公社調研過,您要是信得過,我們下週末就去村裡。」
趙建國一聽,眼眶紅了:
「老陸同誌和您母親的名聲,俺們公社都知道!你們來,俺給你們安排住處,還能悄悄帶你們去後山附近看看!」
三人圍著趙建國站在禮堂門口,陽光把他們的影子疊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