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與圓_作文 7.萬事隨和人緣好
-
7萬事隨和人緣好
一個人有主見,有頭腦,不隨人俯仰,不與世沉浮,這無疑是值得稱道的好品質。但是,這還要以不固執己見、不偏激執拗為前提。性格和情緒上的偏激,是為人處世的一個不可小覷的缺陷。在與人交往過程中,許多人都吃過偏激執拗的虧,結果是處處碰壁。
西漢時的蓋寬饒為人剛正耿直,不畏權貴,對於權臣、貴戚、寵宦種種違法犯禁之事,他都會毫不留情地糾舉,甚至對皇帝本人舉措不當之處,也敢直言不諱。蓋寬饒也決不與貪官汙吏、諂媚小人同流合汙。
在漢宣帝時,蓋寬饒任司隸校尉,受皇帝之命,負責察舉包括丞相在內的朝廷百官以及京師附近一帶所有違法者,手下率有千名徒隸,可以領兵逮捕任何大奸之人。可見,他所麵對的是整個上層統治集團。
蓋寬饒一再結怨於公卿顯貴,仕途自然不順利,很多地位比他低、能力比他差的凡庸之輩都超過了他,他心中不免抑鬱不平。他的一個好朋友王生寫信勸他說:“聖明的皇上知道你不畏豪強,廉潔公正,所以讓你做監督百官之官,地位夠尊顯的了,俸薪也夠豐厚的了。你應當忠心報答皇恩,而你卻一再以激烈的言辭指斥那些大臣,這可不是保全性命、立功揚名之道啊!如今朝中的執政大臣都是一些玩弄權力的老手,他們會花言巧語地加罪於你,你是不能避開他們的,也不要想以自己寶貴的血肉之軀,去和那些凶險難測的勢力較量,否則我實在為你痛心。大丈夫立世,應當正直而又不過分僵硬,靈活而又不失去分寸。古人講的‘明哲保身’,就是這個道理。”
然而,蓋寬饒是不能做到這一點的。一天,皇後的父親許廣漢遷入新居,滿朝公卿都去恭賀,蓋寬饒卻不去,在許廣漢一再邀請下,他才肯前去,見到這位皇帝的嶽父大人,他還是不卑不亢。許廣漢說:“你來晚了,要罰酒。”他說:“彆讓我多喝,我一喝酒就會管不住自己!”
丞相魏侯趁機笑他說:“你不喝酒也管不住自己。”滿座的人都以一種十分鄙視的目光注視著他。酒酣耳熱之時,那些官高位顯的大臣們一個個醜態畢露,身為九卿之一的檀長卿竟然跳出座位,學著猴狗相鬥,在座的人都開懷大笑起來。蓋寬饒十分氣憤,他抬頭看著雕梁畫棟的屋頂,冷笑道:“真是夠快活啊,豈不知富貴無常,很快就會被他人所取代!今日大家在這樣的高堂華屋相聚,也不過是匆匆過客而已,這樣的事我見多了,諸位大人好自為之吧!”
說罷離席而去,並向朝廷劾奏檀長卿,說他以大臣而作猴狗之態,有**份與尊嚴。宣帝本來想處理這件事,許廣漢一再請求,才使得這件事壓了下去。
後來蓋寬饒看到宣帝重用宦官,便上書批評,並引用古書所說“官位應當由賢者來做,不是賢者不應在其位”的話來告誡皇帝。這一來可闖了大禍,皇帝以為他這是誹謗,那些早就對他心懷怨恨的大臣更是誣稱他要宣帝讓位於自己,大逆不道。
一位大臣在上書救蓋寬饒時這樣說:“山中有猛虎,森林便可以得到保全,朝廷有忠臣,奸邪之輩便不得不有所收斂。”但隻有寥寥幾人上書保奏,皇帝不予理睬。可憐他仇多友少,也冇有後台依托,終於被逮捕,含恨自殺在宮門。
漢宣帝不是一位昏君,許廣漢也算不上奸臣,但在處理蓋寬饒的事件上,他們有失公正,是站在正直的對立麵的。然而,蓋寬饒太清高了,大是大非自然不可苟且,而有些小事儘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蓋寬饒正直剛正,不與宦官小人為伍,本是件好事,對其人品也冇有什麼可以非議的,可是他卻因清高得罪了不少人,因小小的一件事情,且還是在其職權範圍之內的小事,便丟了性命。正是由於他平日裡清高過了頭,不與人交好,在性命攸關時,竟然冇有幾人為之求情,無疑蓋寬饒在人際關係的處理上是失敗的。
在今天這個日益複雜的社會中,隨和是處理關係的有效手段,生活在社會中各種關係都在考驗你的態度。上下級關係、同事關係、朋友關係,甚至與父母和兄弟姐妹的關係,還有夫妻關係,這些關係要處理好並非易事。要在種種充滿矛盾的關係中求得平衡隻有采取隨和的態度,在利益上不計較多少,在權利上不論高低,在行為上與人為善。這樣,我們的社會關係就會相處得格外和諧、融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