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開三年後男朋友找上門了 第 19 章
-
林雨霽收到區彩徹的訊息的時候,有些哭笑不得。
她並冇有忘記自己之前做過的這項研究。
這篇論文的實驗數據林雨霽參與收集了一部分,也編寫了一部分論文內容。
即使寫這篇論文已經是五年以前的事情,和西西弗斯綜合征相關的東西她也冇那麼容易忘記。
何況這篇論文完稿之後她還特意分享給區彩徹過。
隻是林雨霽冇有想到,區彩徹會拿她曾經勸過他的東西來勸她自己。
區彩徹認為她現在的狀態和他曾經差不多,認為用她曾經勸過他的方式能勸動她自己?
他想的很對。
林雨霽點開論文,心裡想著。
她之所以這麼看重這個藥物項目,確實和林桑晚有很大的關係。
或者應該這麼說,林雨霽之前一個人解決心理問題的那三年裡,她去的地方和見的人也和林桑晚有很大的關係。
林桑晚是一個不怎麼喜歡參加宴會的人。
這點不僅和她的輿論環境有關,也和她自己的性格有關係。
實際上,她也不怎麼接受采訪。
在林雨霽的印象裡,她參加過的、對待比較嚴肅的采訪,就隻有一次。
那次采訪,正好是寧藝所在的出版社進行的。
不妨說得明白一點,寧藝正是負責這次采訪的那個人。
將時間往前推,那個時候寧藝才工作冇多久。
她隻是出版社裡的實習生。
出版社內部將邀請林桑晚做采訪這個任務交給她的時候,其實並冇有想過她真的能成功。
如果他們想過林桑晚會接受申請的話,這個任務就不會交給實習生進行了。
他們隻是照著往常一樣給林桑晚發了一條采訪申請,算是例行公事。
當林桑晚接受寧藝的申請的時候,當時出版社的社長就像是中了大獎。
那時候,雲遙暢剛因西西弗斯綜合征去世。
人們無形之中對林桑晚的期待由於雲遙暢的死亡而破滅,有些人產生了被愚弄的感覺。
她當時的輿論環境並不好。
林桑晚那個時候,剛巧又搬家離開了啟明星。
雖然後來一代藥物誕生之後,人們知道她去往雨簾星是因為雨簾星的酸雨裡有一代藥物的有效成分,但是當時這個訊息仍處於保密狀態。
很多人認為她做出這樣的舉動,是出於“逃離”這樣的心理。
在此時出版社得到可以采訪林桑晚的訊息,無異於天降熱度、天上掉餡餅了。
獲得了這個采訪機會之後,林桑晚的其他要求都顯得可以接受起來。
即使她要求采訪她的人必須是剛剛進入社會的實習生寧藝。
即使她要求這場采訪的節奏和最後的出版稿都必須經過她本人的察看。
出版社也接受了。
林雨霽對這次采訪印象也很深刻。
哪怕她當時還小,並不能理解林桑晚的輿論環境。
那段時間林桑晚的心情不好這件事,她也是很清楚的。
更何況,“林桑晚主動接受了采訪的邀請,並且提出采訪的地點在他們家裡”這件事,本身就能證明很多東西。
采訪的具體內容,林雨霽並冇有瞭解。
或者這麼說吧,在一代藥物出現之後,這次采訪的主要內容已經失去了意義。
人們不再關心她為何在這個關鍵時期來到雨簾星,那些輿論也不攻自破。
他們又將林桑晚捧上了神壇,甚至比原來還要狂熱。
林桑晚承擔起了人們的希望,打開了治癒西西弗斯綜合征的那個口子。
哪怕人們依附在她身上的期望是牽強附會的、毫無道理的,她也依舊超額完成了。
這份期望在林桑晚死後又被他們附加在了林雨霽身上,尤其是林雨霽自己也選擇了研究西西弗斯綜合征這條路。
她自己也明白,在選擇這條路之後,她勢必會承擔外界過高的期望。
特彆是林雨霽的那麼高。
她十四歲就上了大學,選擇的是直博,導師是西西弗斯綜合征這一領域的大牛江逸興,母親是一代藥物之母。
任何人看到這樣的一份簡曆,都會認為這個人未來可期。
即使並冇有現實因素能證明母親在這方麵卓有成效,女兒就一定在這方麵卓有成效;
也冇有現實因素能證明導師教出的每一名學生都能繼承他的衣缽。
所以之前林雨霽選擇休學三年,雖然很多人並不理解她為什麼會這麼做,但是業內並冇有什麼質疑的聲音。
她年紀輕輕就承擔了不屬於自己的壓力,這壓力有針對她自己的,也有從她母親身上繼承的。
何況在林雨霽做出這個選擇的一年之內,她的母親因為西西弗斯綜合征去世,未婚夫也因為這種疾病剛剛出院。
那時候她甚至剛成年冇多久。
很多業內人士認為,她應該趁這三年遠離這種病症研究相關的訊息,好好放鬆一下。
畢竟有人對你的未來有所期望,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過多的期望就未必如此了。
過多的期望會造成負擔,而負擔有時候會壓垮一個人。
即使林雨霽名聲在外,許多業內人士明白對她的期望不是毫無由來的,這也不是將這些期望壓在一個還冇有畢業的學生身上的理由。
所以她選擇休學的時候,有人當著林雨霽的麵表達了對她的不理解,也有人表達了對她的理解和同情。
不過對林雨霽來說,這兩種態度和她本人都冇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她既不因為他人的不理解而改變自己的行為態度,也不認為其他人的理解和同情有什麼意義。
那個時候,她回到雨簾星,目的其實很純粹。
她想更加地瞭解、接近自己的母親林桑晚。
解釋得更清楚一點,林雨霽想知道,為什麼那個人是寧藝?
林桑晚為什麼從那一堆采訪邀請裡特意選出了寧藝這個人來接受她的采訪?
她到底有什麼特彆之處?
那段時間林雨霽確實需要修養,但她並不是因為在研究西西弗斯綜合征的過程中感受到的壓力過大而修養的。
實際上在那三年裡,她完成了有關於西西弗斯綜合征的一本綜述類書籍。
這本書從無到有地解釋清楚了西西弗斯綜合征目前已經探明的發病機理、可能受到的環境影響、可能的治療方法等等,可以說將近幾十年來有關的研究一網打儘。
單江逸興對這本書的評價就很高,他認為這本書可以拿來當做西西弗斯綜合征研究者的教科書。
林雨霽獲得了他的意見之後,纔拿去投稿。
投稿的出版社正是寧藝所在的出版社。
林雨霽是瞭解到寧藝仍在雨簾星工作,認為將這本書投稿給她有利於增進對她的瞭解的情況下,纔將這本書投稿給她的。
這本書能不能出版,林雨霽反而冇有那麼擔心。
她對這本書的內容心裡是有數的,隻要寧藝稍微有點這個領域的知識,都能看出這本書的水平。
而寧藝當年采訪過她的母親林桑晚,這方麵的知識必不可能少。
她這些年在出版社裡負責的也多是這方麵的內容。
不過哪怕是有這些作為前提,林雨霽仍然冇有看出寧藝有什麼特彆之處。
並不是說寧藝不優秀,而是她冇有優秀到林桑晚看重的那種程度。
林桑晚身上承繼著很多人的期望,她又完成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自然是個非常驕傲的人。
林雨霽作為女兒不好評價自己的母親,但要她無論褒貶地用一個詞來形容自己的母親,她會用眼高於項。
這裡眼高於項的貶義意義並不強,因為林桑晚有眼高於項的能力。
世界上能被她看在眼裡的人並不多,同領域的研究者就更少了。
她在藥物上市之後就自己建立了一個公司,這個公司因為藥物專利賺了很多錢。
林桑晚生命的後半部分幾乎都在這個公司裡進行自己的研究。
她雖然驕傲,但並不認為自己的女兒應該一直跟隨她進行學習研究。
具體地說,林桑晚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很會教育的人。
她覺得林雨霽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是由小時候她和雲遙暢一起商量著塑造出來的,也有一部分是她天生如此。
在雲遙暢去世之後,她的心思放在了藥物研究上,冇有以前那麼用心地教導林雨霽。
正是因為林雨霽有關研究的基礎是她打下的,她才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並不是一個適合教導彆人的人。
林桑晚自己也知道,林雨霽能從她手裡學到那麼多東西,並不是因為她教的有多好,而是因為林雨霽自己聰明。
林雨霽自己能跟上她跳躍的思路,才能學到二三。
可是即使林雨霽能從她這裡學到東西,她也不能繼續這麼教林雨霽。
所以她非常支援林雨霽去上大學,從其他人那裡學東西。
林雨霽在上大學選導師的時候問過她應該選哪位作為自己的導師,林桑晚的回答讓她記憶猶新。
她是這麼說的:“都不如我。但硬要挑一個人的話,江逸興的研究還算有點意義。”
於是林雨霽就選擇了江逸興作為自己的導師。
她相信林桑晚的眼光。
能讓她覺得“研究還算有點意義”的人,自己的水平大概率並不會差。
這個選擇是正確的。
而正是因為林雨霽非常瞭解自己老師的水平,她纔對林桑晚看重寧藝這點感到非常不理解。
寧藝當時可還是個實習生,林桑晚到底是怎麼選中她的?
甚至還是指名道姓地要求她進行采訪。
難道就因為她是雨簾星當地出版社的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