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富二代被迫從頭再來種田 > 216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富二代被迫從頭再來種田 216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彈劾

太子府有自己的膳房,
廚子也都是禦廚,平時自己在府中自己開火就行了。

薑濯跑去膳房,把一眾禦廚和內侍全嚇壞了。

太子妃和太子趕來時,
他已經將菜譜教給禦廚,讓他們保證方子僅在宮中使用,不許帶出宮去,不許私自教人。

禦廚們茫然的答應了,薑濯又讓他們對著菜譜看看有沒有能做的菜蔬,
晚上就吃這個。

見太子和太子妃來了,薑濯獻寶似的將包在油紙裡的春捲拿出來,
一定要讓太子和太子妃嘗嘗。

弄清怎麼回事,
太子夫妻二人哭笑不得,又有些感動。

沒想到平時總是閒不住想亂跑的兒子,還擔心著他們的飯食,
關注著太子是不是瘦了。

一直跟著薑濯的內侍將菜譜的由來解釋一遍,
太子沒讓他們先試菜等明天再做,他兒子特意為他找來的菜譜,
當然要馬上就做才能不辜負兒子的孝心。

太子府膳房忙起來了,太子將兒子叫去書房考教,看看他這幾日是不是光顧著玩了。

不料考著考著,
話題就被薑濯帶歪了。

他眉飛色舞給太子講起盧舟同他說的京城物價,
買一本書多少錢,
什麼書哪裡有哪裡沒有,他們老家想印一本書多麼困難等等。

他又講起隆興郡、朔州郡物資多匱乏,
讀書多難,
講著講著父子倆還翻出大岐的輿圖查起隆興郡、朔州郡。

這輿圖還是賀承業在朔州做督軍時改良過的。

薑濯:“就是隆興郡這樣偏遠的地方,
有人做出了禦廚都做不來的菜肴與點心,
書籍匱乏,文教落後至此,也培養出了傳臚,我大岐人才濟濟,一定還有許多許多能人異士尚未被篩選出來,父王,您應當建議皇爺爺廣納賢才!”

太子鼓勵他,“既然是你吃飯吃出了這番感悟,不如你寫摺子給你皇爺爺?”

薑濯:“我?”

太子點頭。

薑濯想了想,他也很大了,該為父親和爺爺分憂了,“好!那我寫完您幫我看看。”

太子自然答應。

他們父子倆交流完,膳房的菜也做好了。

民間尚未有鐵鍋時,禦膳房其實早就有了。

古時君王貴族以青銅做膳食,後來有了鐵,怎麼會沒人想到將鐵做成炊具。

隻是以前鐵價昂貴,全要用來做兵器、做農具,尋常百姓用不起,也沒人去推廣而已。

鍋具都有了,禦廚也是會類似炒菜的烹飪方式的,隻是他們從前多用鐵製的廚具做肉,從沒用來做青菜。

觀陽鍋傳到京城時禦廚自然也學了,不過這種傳自民間的東西,實在難登大雅之堂,他們不會往宴席上端就是了。

薑濯爺孫三個,作為大岐最尊貴的人,怎麼能吃這種小民之食呢?

因此,薑濯、太子從前從沒吃過炒青菜。

薑濯遊說不停,太子和太子妃也升起興味來了,能有多好吃?

品嘗之下,太子:“……”

太子妃:“……”

太子問:“這真是隻用了白菜豆腐?”

太子妃:“是的。”

要入口的東西,配方又來曆不明,她自然要派人去看著。

太子茫然了。

他粗茶淡飯的時候,他的臣民已經將白菜豆腐做這麼好吃了嗎?

禦廚的手藝沒得挑,即使是隻看了一張菜譜,他們沒琢磨多久就將菜做出來了。

若說炒菜就比他們平時做的好吃倒也不見得,太子平時吃的素菜滋味也十分不錯,畢竟將普通的素菜做好吃纔是最考驗廚藝的,他們全是個中好手,給儲君做飯菜,也是拚儘全力的。

隻不過太子從前沒吃過炒菜,新鮮的味道更容易讓人覺得奇特好吃而已。

太子嘗了好吃,膳房熱好春捲,他便讓內侍將還未動過的菜蔬和春捲送去給皇後和弘安帝嘗嘗。

太子妃欲攔,“今日已經晚了,不如明日將方子送去……”

太子:“無礙,時間還早,母後喜素,也愛吃甜的。”

薑濯:“我給皇祖母送去!”

太子便讓他去了。

他是太子,是弘安帝的兒子也是臣子,往宮內送東西,尤其是吃食也是有忌諱的。

太子妃總怕他會招了喜怒無常的弘安帝不喜,但他知道,他父皇其實隻是看起來嚇人而已,哪次罵他也沒有真生過他的氣。

再說了,弘安帝就他一個嫡子,就阿濯一個嫡孫,隻要他不想造反,隻要他父皇信任他,誰還能動了他的地位?

他要真是對父皇敬而遠之沒了父子的情分,那才危險呢。

薑濯叫人裝了菜和春捲跑去後宮獻寶,揚言要給弘安帝上書,證明他在宮外沒有瞎玩,連吃吃喝喝都是體察民情的。

弘安帝聽說了,逗他要寫正式的摺子,到時候他要拿給他的閣臣們看,若寫的好,還要讓朝臣傳閱。

弘安帝年輕時心思都撲在打仗上,和兒子相處不多,父子倆性格也不像,疼愛歸疼愛,但太子從小就不怎麼向他撒嬌。

到了薑濯,倒是生出如普通百姓一般的隔代親了。

彆人怕弘安帝,薑濯是不怕的,他眼裡弘安帝是無所不能威風凜凜的,老了也是全天下最帥最酷的老頭,是他最崇拜的人。他現在依舊記得小時候弘安帝抱著他看大岐輿圖,揮斥方遒的風姿神采。

既然說了要寫,他便要動筆,絕不能隻是說說,不但要寫,還要寫得夠好,第二天他還拉著盧舟幫他一起想。

如何網羅到更多的人才?

這本就是一個很常見的經典考題,薑濯吃了一次炒菜就來了靈感,讓盧舟又震驚又佩服。

是他從沒想過的思路!

盧舟忍不住道:“阿濯你是如何想到的?”

薑濯:“嗯?”

盧舟:“我就想不到。”

他明明吃了那麼多年!

盧舟歎服加星星眼:“阿濯你好聰明呀!”

薑濯忍不住一陣飄飄然,大受鼓舞,慫恿盧舟一起瞞著賀承業,也不要問顏君齊,靠他們兩個自己寫,看能寫出什麼樣的成果來。

盧舟自然應允,興致勃勃給自己加作業。

他們兩個湊在一起忙著想怎麼寫文章,戶部和京兆衙門正緊鑼密鼓的搞調研。

翰林院的新翰林們也被兩個衙門一起借走不少人,無論是登記還是統計,這些新晉翰林們都能乾。

隻不過讓翰林們深受打擊的是,他們不但算不過戶部的前輩,而且還算不過京兆衙門的吏員。

雖說術業有專攻,大岐官和吏全然是兩個係統,但自己寒窗苦讀多年,從地方到京城,層層選拔,從上萬人中脫穎而出,卻隻能乾抄公文、跑腿、算賬的工作,還是挺打擊人的。

這就夠受挫了,誰知就是這樣的工作,他們做起來竟然不如一個連秀才都考不上的吏員,更受挫了!

有人受不了這個打擊,一天就提出要回翰林院。

他們本就隸屬翰林院,彆的衙門借人也要講你情我願,他們不想乾,戶部也不能逼著他們乾。

不過,隻要現任的戶部尚書和戶部侍郎還管著戶部,現在撂了挑子的翰林,往後也彆想進戶部了。

離開的有人惶恐,有人不服,也有人滿不在乎。

榜眼梅孟希就很不在乎。

他早有心儀的衙門,一心隻想去吏部,壓根不在乎戶部的威脅,京兆府那就更不在意了。

宗探花和賀頌之倒是沒走,戶部原本沒找他們倆,這兩人各有門路,想來是不願意隨他們成天往南城跑的,不想兩人竟然都主動要參與。

主事便每日帶著他們兩個和顏君齊往京兆府衙門跑。

上街登統店鋪的賬目這事不需要他們乾,他們臉皮太薄,文縐縐和那些鋪子說半天,人家也不見得願意給他們看。

還是京兆府的官吏們過去好使。

縣官不如現管,南城的大小商鋪沒有不認識京兆府衙門官差的。

賀頌之、宗鴻飛等人出於好奇去旁觀了兩次,頓時對基層小吏與百姓的相處方式又有了新認知。

尤其是出身於名門望族,從小活在象牙塔,錦衣玉食飽讀詩書的翰林,自信滿滿的嘗試,灰頭土臉的回來。

他們過去文縐縐的詢問,卻慘遭人生頭一次被人嫌棄囉嗦、礙事,人家根本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隻覺得他們耽誤人家做生意……

總之,很重新整理認知。

不過也有適應很快的。

那些出身較低,需要耕讀的翰林,或是戶籍距離京城甚遠,一路靠自己走來的翰林,大多都能很輕鬆的和京中商戶、百姓搭上話。

其中顏君齊就是翹楚。

讓同僚們十分納悶兒,這位狀元之才、探花之貌的高冷傳臚,怎麼和商戶聊起來如此嫻熟,算起賬目來比京兆府專門的算吏還快。

他甚至和算吏商量一番後,還更改了統算用的單子,戶部看後,連戶部都開始用了。

翰林們:“……”

他們懷疑隆興那個窮地方學唸的書和他們不一樣。

是不是隆興的書院也教算學?

顏君齊算賬目飛快,沒幾天便被扣在衙門做統算,不用,也不許他再滿街跑了。

顏君齊順勢接了京兆府衙門與戶部的對接工作,將兩處衙門因格式、統計方式等瑣碎細節對不清的活兒包攬下來。

兩衙門對接人深知這活兒多叫人抓狂,再看顏君齊,更覺得他們陛下眼光毒辣,小顏傳臚,身具外在美與內在美,話少,能乾,記性好,一個人乾著三份兒活,還從家裡給大夥兒帶吃的。

怎麼看怎麼都比宗探花好看多了!

眼看顏君齊隻是本本分分乾活兒就深受兩道衙門同僚喜愛,賀頌之、宗鴻飛都忍不住羨慕不已。

“你猜他是不是就奔著戶部去了?”閒暇時,宗鴻飛問起賀頌之。

賀頌之搖搖頭,他不知道,“君齊很適合戶部。”

“是呀……”隻殿試那番表現已經夠令人吃驚了,沒想到實乾起來,他表現的比殿試時更出色。

他們用了半個月時間,將篩選完的街道、坊市五年的資料登統出來,彙總現行的商稅收入,對比若換成以利潤為基底的商稅模式,不算不知道,最終數額差距之大,讓整個朝堂都震驚了。

戶部尚書早朝時將摺子和統計好的賬本交給弘安帝,引起軒然大波。

他們從不放在眼裡的商賈末流,在京城,在他們眼皮子地下,竟然賺了這麼多錢嗎?!

這還是南城的小商戶,那些大商呢?

若推行新的商稅之法,朝廷每年能多收多少稅銀?

朝堂沸騰了。

有人讚同,有人堅決反對。

采用新稅法首先就需要增加負責登統稅額的算吏,如今一個縣衙也不過隻有一兩個算吏而已,都這麼改,上哪兒弄這麼多算吏去?

另外,商人到底賺多少錢,有多少是本金多少是利潤誰知道?

有幾個會老實報的。

就算他們如實報了,地方不會虛報嗎?

這派誰審,派誰查?

還有擔心廢除原本的商稅,會導致商人無視地域限製,逐利冒險,全國亂躥,影響治安的等等。

曆來改任何律法都不是小事,朝堂吵成一片,來來回回已經議了好些天。

這些,顏君齊這個提出改稅法的人卻是沒有參與權的。

他官小位卑,連上早朝的資格都沒呢。

這天,他趁著不忙到戶部抄走了某條街一個不起眼的小酒樓五年來的收益賬目,還到京兆府衙門查了酒樓老闆代三兒的檔案。

就在滿朝為商稅吵的昏天暗地時,他這最初的提議者,在賀頌之、宗鴻飛等同僚好奇的注視下,拿著新寫的摺子去禦史台了。

認識他的禦史納悶兒道:“顏傳臚,今天怎麼來我們這兒了?莫非受不了給戶部乾活了?”

顏君齊笑起來,“若大人用得著,隨時到翰林院找在下便是。”

“好說好說,你這是……”

“我要彈劾朝中官員,還需勞煩禦史大人轉呈。”

“哦。”流程沒問題,大岐想彈劾百官,若沒有上早朝的資格,是可以通過他們禦史台來遞送摺子的,重要的案子,還要至少禦史中丞閱後簽名。

顏君齊還沒上早朝的資格,想彈劾人走他們這兒路子是對的。

他從顏君齊手上接過摺子,還有點兒好奇,顏君齊這滿打滿算從進翰林院到現在還不足一個月呢,他要彈劾誰?

顏君齊平靜道:“大將軍範孝。”

“嗯?”

顏君齊:“我要彈劾大將軍範孝。”

禦史:“……”

好奇他要做什麼,硬拉著賀頌之來瞧熱鬨的宗鴻飛:“……”

禦史手上的摺子,啪嗒,掉了。

他的下巴也要嚇掉了。

作者有話要說:

彆人忙作業,忙撕逼,忙吵架,閒人小顏,溜溜達達——

你好,彈劾是在這個視窗辦理嗎?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