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釘 第69章 心之錨點
“釘刺”
公司臨時借用的會議室裡,空氣像被塞進了密封罐,連呼吸都帶著滯澀的重量。窗外是深秋的陰雲,鉛灰色的雲層低低地壓在城市上空,把僅有的一點天光濾得隻剩冷意,透過百葉窗的縫隙,在長條會議桌上投下一道道斑駁的陰影,像極了兩人之間橫亙的裂痕。
林薇坐在桌子的一端,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桌沿
——
這張舊桌子還是公司剛搬來時淘的二手貨,邊緣處的木紋早已被磨得發亮,甚至能看到幾處細小的劃痕,那是去年專案趕工時,沈浩不小心用馬克筆帽劃下的。她今天穿了件簡單的白色襯衫,領口卻下意識地扣到了最上麵一顆,緊繃的線條泄露了她心底的不平靜。眼底的紅血絲藏在淡妝下,卻在低頭時隨著眼睫的顫動無所遁形
——
昨晚她幾乎沒閤眼,一半是為融資受阻的事焦慮,另一半,則是在反複修改那份即將遞出去的規劃書,筆尖在紙上劃了又改,改了又劃,最後連指腹都沾了淡淡的墨痕。
桌子的另一端,沈浩坐得筆直,卻透著一股難以掩飾的僵硬。他穿著慣常的深色衝鋒衣,拉鏈拉到胸口,雙手交疊放在膝蓋上,指節微微泛白。麵前的水杯裡盛著半杯溫水,是林薇進來時給他倒的,此刻杯壁上凝結的水珠已經順著杯身滑到了桌麵上,暈開一小片水漬,他卻連碰都沒碰過。會議室的空調有點老舊,出風口偶爾會發出
“嗡嗡”
的低鳴,每一次聲響,都像在兩人之間的沉默裡敲了一下。
終於,林薇先開了口,聲音比她預想中更穩,卻帶著不容迴避的直接:“徐天的人找過你了,是嗎?”
沒有鋪墊,沒有繞彎,她知道此刻任何迂迴都是對彼此的消耗
——
沈浩不是喜歡兜圈子的人,而她也沒力氣再維持表麵的平和。
沈浩的反應比林薇想象中更平靜。他沒有立刻回答,隻是緩緩抬起頭,目光落在會議桌中央那道明顯的接縫上,像是在研究木紋的走向。幾秒鐘後,他才輕輕點了點頭,喉結動了動,聲音帶著剛開口時特有的乾澀,像砂紙磨過木頭:“嗯,三天前,在樓下的咖啡館。”
他頓了頓,每說出一個詞,都像是要花些力氣,“開出了我無法拒絕的條件。研究院,獨立的,歸我管;絕對主導權,技術方向我說了算;還有……
無限預算。”
“研究院”“絕對主導權”“無限預算”——
這三個詞像三顆裹著冰的釘子,穩穩地敲在林薇心上。她太清楚這對沈浩意味著什麼了。從大學時一起在實驗室熬夜,到後來擠在老小區的小公寓裡寫程式碼,沈浩嘴裡唸叨最多的,就是
“要是有足夠的資源做演算法研究就好了”。那時他們連買台好點的伺服器都要湊錢,沈浩常常對著卡頓的電腦歎氣,卻還是能熬到淩晨,把一行行程式碼打磨到完美。徐天丟擲的,正是沈浩藏在心底多年的夢想,是她過去因為公司生存壓力,一直沒能給他的東西。
林薇沒有急著說話,她深吸了一口氣,試圖壓下心底翻湧的情緒
——
她知道,此刻說
“我們感情深厚”“不要走”
都是空洞的,甚至會讓沈浩覺得是情感綁架。她要做的,是拿出比徐天的條件更珍貴的東西:坦誠。
她身體微微前傾,目光穿過桌上的陰影,直直地看向沈浩,眼神裡沒有指責,隻有真切的歉意:“我承認,沈浩。過去這半年,我確實……
走偏了。”
她的聲音放輕了些,像是在跟自己對話,又像是在跟沈浩剖白,“從拿到第一筆天使投資開始,我就被‘生存’和‘擴張’這兩個詞追著跑。總想著先把市場做起來,先把現金流穩住,所以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商業變現和資本運作上
——
上次你跟我提前沿演算法的研發計劃,我因為要跟‘星輝’談合作,隻看了兩眼就放在了一邊;技術部申請加人手,我也因為擔心成本,拖了一個月才批。”
她停頓了一下,指尖輕輕敲了敲自己的胸口:“我忽略了你和技術部真正的需求,也忘了技術纔是‘釘刺’的根。我總以為‘先賺錢,再搞研發’是對的,卻沒意識到,沒有技術托底,賺來的錢都是虛的。沈浩,對不起。”
這番話出口,沈浩明顯愣了一下。他原本以為林薇會勸說,會挽留,甚至會指責他
“不顧情麵”,卻沒想到等來的是這樣直接的道歉。他放在膝蓋上的手不自覺地鬆開了些,目光也從桌縫移到了林薇臉上,眼底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驚訝
——
他認識林薇這麼多年,她向來是個
“報喜不報憂”
的性子,很少會這樣直白地承認自己的錯誤,尤其是在關乎公司決策的事情上。
林薇沒有停下,她知道要把話說透:“徐天開出的條件,我懂它的誘惑力。獨立研究院,沒人乾涉你的技術方向,想要多少預算就有多少
——
這是每個做技術的人都夢寐以求的‘理想國’,我沒資格攔著你去追求。”
她的語氣很輕,卻帶著實實在在的理解,“如果……
如果你最終選擇離開,去實現那個純粹的技術理想,我真的理解,也會真心祝福你。‘釘刺’能走到今天,你是最大的功臣,不管你去哪裡,這份功勞都抹不掉。”
這話像一顆石子投進了沈浩心底的平靜裡。他原本做好了應對
“挽留大戰”
的準備,甚至在心裡預演了該如何拒絕林薇的勸說,可此刻林薇的理解和祝福,卻讓他突然有些不知所措。他張了張嘴,想說點什麼,卻又不知道該從何說起,隻能重新低下頭,目光落在那杯早已涼透的水上。
就在這時,林薇話鋒一轉,眼神突然變得無比堅定,像是在黑暗裡找到了一束光。她伸手從腳邊的檔案袋裡拿出一份厚厚的列印稿,指尖捏著紙張的邊緣,因為用力而微微泛白。這份規劃書還帶著印表機剛工作完的餘溫,紙張邊緣有點卷,那是她昨晚反複翻看時揉出來的痕跡,封麵上的標題是用加粗的黑體字列印的
——《“釘刺”
未來三年技術發展戰略與投入規劃》,旁邊還有一行小小的手寫批註:“2024.10.28
終稿”。
她把規劃書輕輕推到沈浩麵前,紙張在桌麵上摩擦,發出輕微的
“沙沙”
聲,打破了短暫的沉默:“但是,在你做最終決定之前,我想請你看看這個。”
沈浩疑惑地抬起頭,目光落在那份規劃書上。他遲疑了一下,才伸手拿了過來,指尖觸到溫熱的紙張時,心裡莫名顫了一下。他翻開第一頁,映入眼簾的是清晰的目錄:第一章
“技術研發核心方向”,第二章
“重點投入領域明細”,第三章
“資源分配與成本控製”,第四章
“創新孵化機製設計”……
每一項都列得清清楚楚,甚至連頁碼旁邊都標了重點符號。
他慢慢翻到第二章,當看到
“前沿演算法研究”
那一節時,手指突然停住了。裡麵詳細寫了研究方向
——
正是他半年前跟林薇提過的
“基於深度學習的智慧決策演算法”,甚至連研究週期、需要的核心裝置型號、預期成果都列得明明白白。他繼續往下翻,第三章裡寫了團隊擴建計劃:未來半年內為技術部新增
5
名演算法工程師,10
名測試工程師,還會設立
“技術顧問”
崗位,邀請行業內的專家定期來指導;第四章則寫了
“創新孵化器”
的機製
——
允許技術團隊用
20%
的工作時間和
15%
的研發預算,自由探索感興趣的技術方向,不需要跟商業目標掛鉤,隻需要定期提交研究報告即可。
規劃書裡的資料詳實得驚人,比如某台伺服器的采購成本、某類演算法的研發週期預估、甚至連未來三年技術投入占公司利潤的比例都寫得清清楚楚
——“每年不低於
30%”。沈浩越看越驚訝,他能看出來,這份規劃書絕不是臨時趕工的
“大餅”,裡麵的每一個資料、每一項計劃,都經過了反複推敲,甚至有些細節連他自己都沒考慮到,比如第三章裡提到的
“演算法優化後的成本節約方案”,連測試階段的人力成本都算了進去。
“這不是騙你留下的空頭支票。”
林薇的聲音適時響起,沉穩而有力,沒有一絲猶豫,“這是我這一週來,真正沉下心反思後的結果。上次‘星輝’專案出問題後,我就一直在想,‘釘刺’到底缺什麼。後來我才明白,我們缺的不是錢,不是市場,而是對技術的敬畏
——
我之前把技術當成了‘賺錢的工具’,卻忘了它纔是‘釘刺’最核心的基石,是我們能在行業裡立足的護城河。”
她看著沈浩的眼睛,眼底的疲憊還在,卻燃燒著一種沈浩許久沒見過的光芒:“過去我錯了,現在我想改。這份規劃書,我已經跟老周、小張他們溝通過了,下週會正式拿到董事會上討論
——
雖然現在董事會就我們四個,但我會全力推動它落地執行。就算這次融資暫時受阻,我也已經跟‘星輝’談好了,後續專案的利潤會優先劃撥給技術研發,實在不夠,我還可以把我自己的股份質押出去,先把技術部的預算補上。”
她的語氣很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心:“我知道,就算這樣,‘釘刺’能給你的,也遠比不上徐天的條件。這裡依然會有商業的考量,會有資源的限製,可能你想采購一台頂級伺服器,還要跟我算半天成本;可能你想花半年時間研究一個暫時看不到回報的演算法,還要跟團隊一起說服投資人。”
說到這裡,林薇的聲音稍微頓了頓,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卻更顯真誠:“但這裡有的,是跟你一起從零開始、並肩作戰的人。我們一起擠在
10
平米的小公寓裡寫第一行程式碼,一起在火災裡搶出伺服器(那時你還差點被煙嗆到),一起在專案失敗時抱著泡麵互相打氣……
我們想實現的,不是成為另一個‘寰宇’(徐天的公司),而是建立一個真正尊重技術、讓商業和創新能好好相處的公司
——
在這裡,技術不是‘工具’,而是‘夥伴’;在這裡,你的想法不會被資本綁架,你的努力會被所有人看見。”
“留下,我們接下來會很難。前有徐天的‘寰宇’壓著,後有其他公司搶市場,融資還沒著落,‘星輝’的專案又不能出一點錯。”
林薇的聲音裡帶著一絲苦澀,卻又透著韌勁,“但我們可以一起,親手把‘釘刺’打造成我們想要的樣子
——
一個有技術溫度的公司。而離開,你會得到夢想中的實驗室,會有花不完的預算,卻也會成為徐天的‘武器’——
他會用你的技術來打擊‘釘刺’,會在行業裡說‘你看,連沈浩都來投奔我,說明‘釘刺’不行了’。”
她深吸一口氣,把最後的選擇權徹底交出去:“如何選,全看你更想要什麼。是絕對資源下的個人成就,還是跟一群誌同道合的人一起,在不確定性裡闖出來的、可能更有意義的未來。”
說完這些,林薇就不再說話了。她靠在椅背上,平靜地看著沈浩,眼底沒有催促,隻有等待。她已經拿出了最大的誠意,也擺清了最殘酷的現實,剩下的,隻能交給沈浩自己。
沈浩低頭看著手裡的規劃書,指尖在
“前沿演算法研究”
那一頁反複摩挲,紙上的字跡彷彿都變得溫熱起來。他又抬起頭,看向林薇
——
她的眼底滿是疲憊,卻依然亮著一團火,那團火他太熟悉了,是當年擠在小公寓裡寫程式碼時,林薇眼裡的光;是火災時喊著
“人最重要”
時,眼裡的光;是每次公司快撐不下去時,眼裡的光。
記憶像潮水一樣湧上來。他想起
2022
年的夏天,他們租的那間小公寓沒裝空調,武漢的夏天熱得像蒸籠,他和林薇擠在一張小小的書桌前,膝上型電腦因為過熱而頻繁卡頓,林薇就拿著一把小風扇對著電腦吹,自己的後背卻被汗水浸濕了一大片;他想起有次程式碼出了
bug,熬到淩晨三點還沒解決,他煩躁地把鍵盤一推,林薇卻遞過來一杯熱咖啡,說
“彆急,我們一起找”,然後陪著他一行行排查,直到天快亮;他想起去年公司失火,所有人都在搶檔案,林薇卻衝進來喊
“先把技術部的伺服器搬出去!人最重要!”,後來他才知道,林薇為了幫他搶備份硬碟,胳膊被煙熏得通紅……
徐天給的,是冰冷的、完美的實驗室,是不需要考慮現實的
“理想國”,卻沒有一點溫度。而
“釘刺”
呢?它不完美,它有資源短缺的窘迫,有商業壓力的束縛,甚至還有過決策上的錯誤,但它是一個
“家”——
這裡有一起熬夜的夥伴,有互相扶持的溫暖,有共同的回憶,還有一個需要一起去實現的未來。
個人成就與團隊情感,純粹理想與共同創業,這兩座天平在他心底激烈地搖擺。他想起徐天找他時的樣子,徐天坐在咖啡館的真皮沙發上,手裡拿著一杯昂貴的手衝咖啡,語氣帶著不容置疑的傲慢:“跟著林薇,你永遠隻能做‘餬口的技術’,隻有跟著我,你的才華才能真正發光。”
那時他心動過,甚至開始想象在獨立研究院裡做研究的日子,可此刻,看著林薇眼底的光,想起那些一起奮鬥的日子,他突然明白,他想要的不隻是
“發光”,還有
“和誰一起發光”。
天平緩緩傾斜了。
沈浩深吸一口氣,把規劃書輕輕合上,然後推回到林薇麵前。他的動作很輕,卻讓林薇的心瞬間沉到了穀底
——
她甚至已經準備好了接受
“再見”,準備好了去麵對沒有沈浩的
“釘刺”。
可就在這時,沈浩開口了,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規劃書很好,邏輯很清晰,重點也抓得準。但我建議,你把第三章第二節再改改
——
就是關於分散式計算資源的分配演算法那部分,現在的方案雖然效率高,但忽略了峰值期的成本控製,按照這個方案執行,明年第三季度的成本會超標至少
15%。”
林薇猛地抬頭,不敢相信地看著沈浩。她的眼睛睜得大大的,眼底的失落還沒來得及褪去,就被突如其來的驚喜衝得七零八落。她張了張嘴,想說點什麼,卻發現聲音卡在了喉嚨裡,隻能怔怔地看著沈浩。
沈浩看著她這副樣子,臉上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
不是平時那種禮貌的、疏離的笑,而是帶著一絲彆扭,卻無比真實的笑,眼角甚至還彎了起來。他伸手抓了抓頭發,語氣裡帶著點不服輸的勁兒:“我可不想去了新地方,還被人說‘沈浩是因為在
“釘刺”
待不下去才走的’。要走,也得等我把‘釘刺’的技術部打造成全行業都羨慕的樣子,讓徐天知道,他挖不走的,不隻是我,還有‘釘刺’的根。”
巨大的解脫感和喜悅像潮水一樣瞬間淹沒了林薇。她原本緊繃的肩膀突然垮了下來,眼眶一下子就紅了,眼淚毫無預兆地湧了上來。她趕緊低下頭,用手背擦了擦,卻越擦越多
——
不是因為難過,而是因為慶幸,因為感動,因為那顆懸了好幾天的心,終於落了地。
“謝謝……
謝謝你,沈浩。”
她的聲音帶著一絲哽咽,卻充滿了真誠。
“彆謝我。”
沈浩立刻恢複了他慣常的
“技術男”
風格,語氣又變得冷靜起來,他指了指規劃書上的
“預算明細”
那一頁,“我留下,是因為這份規劃書裡的技術藍圖,比徐天的‘無限預算’更對我的胃口。不過你得趕緊把‘星輝’的專案做好,多賺點錢
——
我新看中的那台高效能伺服器,預算還沒著落呢。”
林薇忍不住笑了,眼淚還掛在眼角,嘴角卻已經揚了起來。她點了點頭,用力地說:“好,沒問題!‘星輝’的專案我親自盯,保證賺錢給你買伺服器!”
危機,就這樣悄無聲息地解除了。“釘刺”
最核心的技術骨乾沒有走,反而因為這次坦誠的對話,林薇和沈浩之間的誤解和分歧煙消雲散,彼此的理解和信任,比以前更深了一層。
當天下午,林薇就召集了公司的核心團隊
——
老周(運營總監)、小張(產品經理)、小李(測試組長),還有沈浩,在同一個會議室裡開了會。會議桌上,那份《“釘刺”
未來三年技術發展戰略與投入規劃》被攤開在正中央,沈浩拿著鐳射筆,站在白板前,詳細講解著技術研發的核心方向和資源分配計劃,林薇則在旁邊補充商業層麵的配合方案。
“我提議,把‘每年利潤不低於
30%
投入技術研發’這條,寫入公司章程。”
林薇看著在座的幾個人,語氣堅定,“不管未來融資情況如何,不管商業壓力有多大,這條規矩都不能變。”
“我同意!”
老周第一個舉手,“沒有技術托底,運營做得再好也白搭。”
“我也同意!”
小張笑著說,“以後產品設計再也不用因為‘技術實現不了’而妥協了,這可是我夢寐以求的。”
小李也跟著點頭:“技術部人手夠了,測試效率也能提上來,再也不用天天加班趕進度了。”
沈浩看著大家熱烈討論的樣子,嘴角不自覺地向上彎了彎。他低頭看了看手裡的規劃書,又抬頭看了看眼前這群誌同道合的人,突然覺得,徐天的
“理想國”
再完美,也比不上此刻這間小小的會議室裡的溫度。
窗外的陰雲不知何時散了些,一縷陽光透過百葉窗的縫隙照進來,落在規劃書的標題上,給那行黑體字鍍上了一層淡淡的金光。林薇看著眼前的場景,心裡突然無比踏實
——
她知道,“釘刺”
在遭遇內外夾擊的風雨飄搖之際,終於找到了那個能穩住人心的
“錨點”。
不是金錢,不是資源,而是一群人對彼此的信任,對共同未來的期待,是那顆願意一起扛過艱難、一起創造價值的
“心”。
這,就是
“釘刺”
最堅固的
“心之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