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釘 第39章 新血之惑
“釘刺”的名聲逐漸在行業裡傳開,越來越多客戶找上門來。工作室的業務量穩步攀升,林薇、喬娜和沈浩三人開始頻繁地同時處理多個專案,每一天彷彿被切割成無數碎片,時間總是不夠用。常常是一個人在趕策劃方案,另一個在對接客戶需求,還有一個在除錯技術細節。燈光常亮到深夜,咖啡成了續命的標配。
林薇最先意識到,再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於是在某天加班後的簡短內部會議上,她正式提出了招聘新人的計劃。“我們需要一位擅長社交媒體運營、內容創意,並且能真正把想法執行落地的人。”她語氣堅定,目光掃過喬娜和沈浩,“‘禾素’的案例已經證明,新媒體是我們這種小團隊能夠以小博大的關鍵戰場。我們需要一個急先鋒——能衝、能打、還能帶節奏。”
喬娜毫不猶豫地接過了發布招聘資訊和篩選簡曆這兩項任務,她深知這是一個重要的環節,關係到公司未來的發展。
在撰寫職位描述時,喬娜特彆用心。她強調了對候選人的幾個關鍵要求:首先,要有良好的網感,這意味著候選人需要對網路文化、趨勢和使用者行為有深入的瞭解;其次,要有創意,能夠提出獨特的想法和解決方案;最後,執行力要強,能夠迅速將想法轉化為實際行動。
此外,喬娜還特意淡化了對名校名企背景的要求。她認為,雖然這些背景可能會給候選人帶來一些優勢,但並不是決定一個人是否適合這個職位的關鍵因素。她更看重的是候選人的實際能力和對網路行業的熱情。
喬娜不想再看到那些千篇一律的模板簡曆,她渴望找到真正懂網路、有熱情的人。她相信,隻有這樣的人才能在這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行業中脫穎而出,為公司帶來新的活力和創意。
簡曆陸續湧來,有沉穩老練的,有背景光鮮的,也不乏自信過度卻拿不出實際作品的。幾天後,一位名叫張揚的年輕人引起了她的注意。他的簡曆不算最出色,畢業院校不錯,但工作經曆稍顯跳躍。不過附帶的作品連結裡,有幾個小眾卻互動極高的社交媒體賬號,令喬娜有點心動。
她約了他麵試。
第二天,一個身穿印著爆款動漫圖案衛衣、頭發染成時髦灰的大男孩,踩著運動鞋、背著雙肩包,出現在“釘刺”工作室門口。他眼睛發亮,渾身散發著一種“我隨時能嗨”的氣場。
“各位老師好!我是張揚!來應聘新媒體運營崗位的!”他聲音響亮,笑容極具感染力,一瞬間打破了辦公室原有的安靜氣氛。
林薇、喬娜和沈浩同時抬起頭,彼此交換了一個眼神——這位,跟他們想象中的人選,畫風似乎不太一樣。
麵試正式開始,麵試官們端坐在會議桌前,仔細審視著麵前的簡曆。張揚的簡曆被放在最上麵,看起來並不起眼。雖然他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但每份工作的時長都不滿一年,這讓人對他的穩定性產生了一絲疑慮。
然而,當麵試進入到關於社交媒體、熱點趨勢以及
z
世代溝通方式的討論時,情況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張揚彷彿被注入了一股強大的能量,他的語速突然加快,手勢也變得頻繁起來。他的眼睛裡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彷彿在這個領域有著無儘的知識和見解等待著他去分享。
他滔滔不絕地談論著各種社交媒體平台的特點和使用者行為,對熱點趨勢的敏銳洞察力令人驚歎。他還深入分析了
z
世代的溝通方式,指出了與其他年齡段的差異,並提出了一些獨特的見解和建議。
麵試官們被張揚的熱情和專業所吸引,原本對他穩定性的擔憂也逐漸被對他能力的認可所取代。
他隨手列舉近期幾個爆款案例,分析其背後的傳播邏輯和情緒切入點,精準又不失犀利;他提到自己運營的一個隻有幾萬粉絲的動漫賬號,語氣裡滿是自豪,“我們雖然人不多,但粘性極高,每次發起話題幾乎全員參與——靠的就是梗文化
社群共創!”他甚至當場點開“釘刺”的官方賬號,快而準地指出幾個可優化的細節:“這裡如果加個‘梗貼標簽’,資料可能會翻倍。”
突然,他轉向林薇,語氣變得由衷崇拜:“林薇學姐!其實我早就知道您!我在校時就聽過您當年的‘星空營銷案’,簡直封神!就是因為您,我才決定乾這行的!沒想到今天能見到真人!”他說得激動,甚至微微握緊了拳頭。
林薇怔了一下,這纔想起他的簡曆上寫的母校的確與她相同。這種突如其來的、近乎粉絲式的熱情讓她有些措手不及,但心底某處也被輕輕觸動——曾幾何時,她也是這樣帶著一腔熱血闖入行業的。
喬娜對張揚的表現顯然非常滿意。她對張揚所展現出來的網感和表達方式深感欣賞,認為這正是團隊所急需的。在她看來,張揚就像是一股清新的血液,能夠為團隊帶來新的活力和創意。
與張揚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沈浩,他的風格被喬娜形容為“技術性沉悶”。喬娜覺得團隊中不能隻有像沈浩這樣過於注重技術而缺乏活力的人,還需要像張揚這樣充滿活力、能夠活躍氣氛的成員來平衡團隊的氛圍。
喬娜相信,張揚的加入將會給團隊帶來新的思路和靈感,有助於打破團隊現有的一些侷限和沉悶。她期待著看到張揚在團隊中發揮出自己的優勢,為團隊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然而沈浩始終眉頭緊鎖。尤其在張揚興奮地提出一個“利用爭議話題迅速博取流量”的方案時,他忍不住打斷:“等一下。你認為我們做營銷的核心到底是什麼?是追逐流量,還是為客戶提供真實價值?你剛才說‘在規則邊緣試探’,有沒有考慮過倫理風險?或者對品牌可能造成的長期傷害?”
張揚愣了一下,隨即笑著回應:“沈哥,我明白您的顧慮。但現在真的是流量為王啊!我們先得被人看見,活下來,才能談理想對不對?您放心,我有分寸的,不會真越界……”
沈浩沒再接話,隻是搖了搖頭,表情嚴肅。
麵試結束後,三人關上會議室門進行討論。
“我覺得這小子挺靈,”喬娜率先表態,“網感好、腦子快,正是我們最缺的那一類。雖然有點飄,但年輕人嘛,帶一帶就能上手。”
“我不同意。”沈浩語氣堅決,“他過於浮躁,迷戀短期效果,缺乏對技術和規則的敬畏。這種風格會破壞團隊調性,甚至帶來不可控的風險。”
兩人意見相左,同時望向林薇。
她沉默片刻。張揚的確有明顯缺點:經驗尚淺、風格浮誇、穩定性存疑。可他身上那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衝勁、對新興平台的敏銳,以及近乎盲目的熱情——正是“釘刺”現階段最需要的能量。
她自己也想起剛畢業時的樣子,不就是憑一點小聰明和滿腔熱情橫衝直撞走過來的嗎?也許團隊需要這樣一個人,把一池靜水攪活。
“風險確實存在,”林薇最終開口,“但他的長處恰恰能補我們的短板。沈浩的顧慮很重要,因此我們必須設定明確紅線——喬娜,你負責帶他,把控創作方向和內容尺度;沈浩,技術安全和倫理審查由你負責,如果他提出的方案觸碰底線,你有一票否決權。”
用機製約束衝動,用經驗引導熱情。這是她能想到的最穩妥的方式。
沈浩沉默片刻,點了點頭:“行。但我保留意見。”
於是,張揚順利入職,成為“釘刺”第四位正式成員。
他的到來,彷彿一股新風竄入原有的空間。工作效率極高,第二天就開始折騰工作室的社交媒體賬號,沒幾天,官方賬號的內容變得鮮活了不少,互動資料明顯上漲。他嘴巴甜、反應快,很快就和喬娜打成一片,“姐姐長、姐姐短”叫得親切。
但他和沈浩之間的摩擦,也幾乎從第一天就開始了。張揚覺得沈浩太保守,“程式碼思維”不懂傳播;沈浩覺得張揚太浮躁,為博眼球不計後果。小到一句文案的用詞,大到一場活動的設計,兩人都能爭執不休。
林薇時常聽著辦公室裡時而爆發熱情討論、時而陷入技術辯論的動靜,忍不住揉揉眉心。她清楚,管理一支小團隊,遠比應對難纏的客戶要複雜得多——它要求你同時是決策者、調解人,有時甚至還要扮演心理導師。
但她隱隱覺得,這種不同思維模式的碰撞,隻要控製在良性範圍內,反而可能激發出更大的創造力。隻是她必須時刻把握其中的平衡,不能讓分歧演變成對立。
而就在她思考如何更好地融合團隊風格時,喬娜悄悄帶來一個訊息:蘇曼君的心腹助理孫穎,昨天正式提交了離職申請。幾乎同一時間,寰宇集團內部傳出風聲,總部對華東區近期業績並不滿意,近期可能將進行一係列高管調整。
山雨欲來風滿樓。林薇不禁想到,蘇曼君之前的暫時沉默,或許並不隻是因為她的警告,更可能是因為——她自己的位置,也開始風雨飄搖了。
新的變數,正在看不見的地方悄然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