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嫁當天,戰死的前夫回來了 108
精鋼箭矢
“嗖”的破空聲響起,在場所有人齊刷刷轉頭,直直盯著不遠處的箭靶。
這一支由虞昭用百煉鋼法打造的精鋼箭矢,極速飛行,擊穿箭靶後速度依舊不減。
隻聽到“嘭”一聲,精鋼箭矢沒停留在箭靶上,而是繼續往前飛,沒了蹤影。
鎮國公無法再上戰場,但他二十年如一日堅持訓練,因此他的箭法不減當年之威。
箭靶被洞穿,鎮國公人老眼花,他眯著眼睛瞅半天,沒找到那支精鋼箭矢,氣急敗壞叫道:“箭呢?老子的箭呢?傻愣著作甚?還快不去找!”
溫工反應最快,第一個衝到箭靶後的石牆,沒找到箭矢。
他轉了一圈又一圈,視線定格在一副凡鐵戰甲上,欣喜若狂:“鎮國公這一箭不隻射穿箭靶,還射穿了牆上的凡鐵戰甲!”
戰甲的心口,赫然插著支銀色箭矢!
“嘶——”
鎮國公作為射箭之人,又是浸淫武器一道幾十年的老江湖,他太清楚溫工所描述的情況有多麼驚世駭俗。
精鋼箭矢的威力遠遠超過鎮國公的期待,他緊握住虞昭的手,激動得淚水盈眶:“昭昭,好姑娘,神臂弩一定一定要造出來!”
單單是精鋼箭矢便能有如此威力,若是再搭配上神臂弩,鎮國公豪情萬丈,便是他缺失一條腿,照樣能在城牆上拉弓射箭,射殺北狄將領!
“昭昭全力施為!”
虞昭用拳頭拍了拍她的心口,以此向鎮國公展示她的信心。
“好好好!”
鎮國公抹了把臉,指著溫工使出吃奶的勁兒才拔出來的精鋼箭矢,同虞昭說:“這精鋼箭矢,我要帶入宮,請陛下一觀。”
虞昭示意仆從取來裝有十支精鋼箭矢的紅木盒,笑著送到鎮國公手中:“我共打造十一支精鋼箭矢,勞煩鎮國公一並帶入宮獻給陛下。”
鎮國公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沒有停留太久,坐上軟轎帶著精鋼箭矢入宮。
太監總管苦著一張臉,倒不是他故意賣慘,而是天順帝被北狄王的來信氣得暴跳如雷,他絞儘腦汁也沒能哄好氣頭上的天順帝,反而被臭罵一頓。
“鎮國公,要不您再等等?”
鎮國公從軟轎下來,剛站定就聽到太監總管的暗示,他濃眉一揚:“陛下又被誰氣著了?”
太監總管指了指北邊。
“不礙事,常公公隻管進去稟報,就說我是來獻寶的。”
鎮國公笑容滿麵,聲若洪鐘,足以傳到勤政殿內。
太監總管眼睛一亮,忙不迭地進入勤政殿:“陛下,鎮國公捧著一木盒說是來獻寶的。”
“宣鎮國公進殿!”
天順帝語氣**,他這皇帝當的忒窩囊!
登基二十三年來,天順帝自覺就沒過過一天舒心日子,今日尤甚!
北狄王那死蠻夷以北狄使臣受傷為由,在信裡威逼將虞昭交出去,還要求徽國割地賠款,不然就派遣三萬北狄狼兵攻打定北鎮!
鎮國公進殿之前咧嘴傻笑,進殿之後感知到天順帝壓抑的滔天怒火,當即晬容肅穆:“陛下有啥煩心事?不如說給老臣聽聽?老臣願為陛下分憂!”
天順帝將北狄王來信拍在禦桌上,強忍著怒氣說:“你自己看!朕這皇帝當的忒窩囊!”
鎮國公擱下懷裡的紅木盒,拾起那封信一目十行,忿忿不平地罵了好幾句粗話。
天順帝跟著一起罵,君臣二人彷彿市井老頭一樣,打不過人家就合夥一起咒罵。
估摸著天順帝那股子鬱氣消散得差不多,鎮國公停止咒罵,嘿嘿笑了兩聲:
“陛下,快看看木盒裡的大寶貝!老臣借花獻佛,鬥膽請陛下一觀。”
天順帝白了眼又裝模作樣的老臣,笑罵兩句,掀開木盒一看,語氣淡淡:“這是精鋼打造的箭矢?”
鎮國公愣了一下,很快反應過來眼前的人是徽國的最高統治者,天順帝知道精鋼很正常,不知道纔不正常。
“陛下,此乃虞昭與工匠們耗時多日打造出來的精鋼箭矢,威力遠勝凡鐵箭矢!”
鎮國公手舞足蹈地描繪著,精鋼箭矢有多好,帶給他多大的震撼。
“陛下,老臣說的再多不如陛下親身感受。”
天順帝知道鎮國公沒誇大其辭的必要,可他聽著鎮國公的描述,仍覺得描繪得太過誇張。
就算是精鋼打造的箭矢,射穿箭靶之後,還能沒入凡鐵戰甲三分?
天順帝禦駕親征的時候也穿過凡鐵戰甲,他打從心底裡不相信鎮國公所描述的場景,精鋼箭矢再好也達不到那樣的效果。
鎮國公一眼看穿天順帝的不信任,所以他堅持要讓天順帝親身上陣,說不如做。
天順帝掂了掂精鋼箭矢的份量,比他記憶中的要重一些,手感更加細膩,差彆是真不大。
拉弓,弦滿,放矢!
箭靶出現一個洞,精鋼箭矢深深紮入箭靶後的磚牆,沒入其中隻餘下箭羽。
天順帝呆愣片刻,他反應過來,不顧儀態地往前衝,輕撫著箭羽,眼眶一熱。
鎮國公拄著柺杖慢慢靠近,在天順帝身後三步遠站定:“陛下,神兵出世,天佑徽國!”
一股說不上的委屈從心底湧出來,天順帝早已不是那個空有抱負無處施展的毛頭小子,可他登基之後卻也沒比毛頭小子時過得有多舒心。
他甚至時常懷疑自己是不是德行不夠,管理不好國家,使得他的百姓飽受戰爭之苦。
內心的煎熬並不比身體的傷疤帶來的痛楚少,天順帝又是一國皇帝,他不能露怯,卻又要根據實際情況製定最合適的政策……
如果,三年前就有這樣的精鋼箭矢,定國公興許不會戰死,有徽國戰神當精神支柱,士氣不減,興許還能反攻回去……
“遲了,太遲了。”
鎮國公聽到天順帝悲愴的呢喃,他心頭一顫,咬了下舌尖才恢複清醒。
不遲!
西京城抵擋住北狄聯軍的進宮,保住徽國的有生力量!
年輕一輩積極踴躍地參與保家衛國,怎麼會遲呢?
鎮國公勇敢表達自己的看法:“陛下,恕老臣不敢認同!老臣認為一切來得剛剛好!虞昭、傅寒洲、霍忘塵、江伶月、武安等後生,徽國年輕才俊如雨後春筍湧現出來。陛下,臣認為,此乃國興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