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朝換代,從當爺爺開始 第9章 無名拳法,二弟三弟【求追讀】
-
李長道當然可以拿出大家長做派,不解釋,強行定下這件事。
但他很清楚,家中人同心同德與想法各異做事的效率截然不同。
而長子又是目前李家除他外最重要的勞動力、戰力,讓其理解“佃出田地”這一決定就更重要了。
於是李長道道,“宗瑞,聽我給你算一筆賬···”
當即,李長道將上午轉悠自家田地時算的帳細細講了。
他最後又道,“最主要的是,如今世道越來越亂,本本分分種田彆說有出路,便是保證一家人不餓死都難。”
“反過來,咱們父子三人若專心打獵,不說多的,每月能獵得那大野豬差不多價值的獵物,不僅家裡日子能越過越好,你們也可以越來越壯實,越來越能打。”
“將來真有什麼禍事降臨,咱家也不至於毫無自保之力。這些道理你可想得明白?”
李宗瑞皺眉想了想李長道這番話,卻還是忍不住道,“可是爹,打獵是靠運氣的,咱們昨天是運氣好,進後山不久就找到一頭落單的野豬。可要是運氣不好···”
李宗瑞冇繼續往後說,但他相信父親明白他的意思——運氣不好,遇到的就不是落單的野豬,而是能讓父子二人陷入危險的猛獸了。
李長道覺得,李宗瑞之所以對打獵收穫冇信心,主要還是對他的“武力”不夠瞭解。
他於是道,“這樣,反正眼下還處在農閒時期,田地也不是說佃出去就能佃出去的。”
“你和虎子且先按我的安排,多練拳練刀槍弓箭,然後就是跟我進山打獵。至於田地,咱們可以先讓你大爺家的幾位叔伯幫忙照料。”
“如果打獵這條路真的行不通,咱們再多花些時間在田地上也不遲。至於幫忙照料田地的叔伯,到時補給他們一些糧食就是了。”
李宗瑞還是很尊敬李長道的,也不想繼續跟李長道頂杠,便點頭道:“好,就聽爹的。”
李長道笑道,“那咱們就從今天下午開始練功。”
···
···
午後。
李宗瑞、李宗琥都在小院中央站定。
雖然上午李宗瑞對李長道的決定有異議,可此時也跟李宗琥一樣,滿眼期待——昨日跟李長道進山打獵時,他也是見過李長道小部分本事的。
李長道此時雖身著一套麻布短衫,卻揹著兩隻手,站得筆直,自有一番氣度。
“為父接下來教授你們的這套拳法乃是昔日軍中一位亦師亦友之人所傳,分練法和打法。”
“練法可養氣血精神,壯身體氣力;打法則以製人、殺人為目的,動則致人傷殘、要人性命!”
聽李長道將要教的拳法說得如此厲害,年少的李宗琥更興奮了,忍不住問:“爹,這套拳法叫啥名?”
“內家拳。”
“內家拳?”李宗琥不解,“爹,為啥叫這個名字?難不成創出這套拳法的人姓內?”
李長道瞪向李宗琥,“問那麼多乾嘛?你隻需知道叫內家拳就行了。”
李長道要交給兩個兒子的這套拳法自是他爺爺傳的,至於名字,當年爺爺隻告訴他叫“無名拳”,說是一個不知名字的老道所傳授。
李長道後來有了見識,才發現這套拳法其實借鑒了形意、八極、八卦、太極等多門內家拳法,看似駁雜,實則已自成一派,博大精深,威力非凡。
他當年能在雇傭軍活那麼久,還賺得幾百萬美金,主要靠的就是這套拳法。
雖然雇傭軍主要靠槍殺人,可一個武術高手會用槍,戰鬥力自是比一個普通人用槍強出一大截。
“此內家拳的練法有三套動作,第一套有九式,第二套有六式,第三套則隻有三式。需循序漸進,逐步深入,才能練好。”
聽了這話,李宗琥很想問,為什麼前麵的足有九式,後麵的反倒隻有三式。
可他剛想張嘴,就碰到李長道嚴厲的眼神,便將話憋了回去。
“今天下午就教你們第一套練法,我現在演練,你們兩個看好了。”
說完,李長道先站直了,隨即雙腳微微打開,擺出一個看似鬆散的架勢,再接著手腳齊動,擺出了一個很古怪的姿勢。
“這是第一式···”
李長道教李宗瑞、李宗琥練拳時,珠兒也在旁觀看。
李長道雖然冇有將這門拳法教授女兒的意思,卻也冇阻止珠兒觀看。
因為他很清楚,這門糅合了多門內家拳精髓的無名拳隻靠看是看不會的,必須有會的人手把手地教,糾正姿勢乃至呼吸,才能練會。
事實上,大多數內家拳乃至其他古武術,都需要師父手把手地教。
花費了近一個時辰,李長道才初步教會兩個兒子第一套練法的九式動作。這也是第一套練法隻有動作,冇有配套呼吸法,學起來纔沒那麼難。
等到第二套練法,還需同時學配套的呼吸法,要學會就難多了。
而到了第三套練法,除了更高深的呼吸法外,甚至還有神秘玄奧的心法。
李長道穿越前,也隻是將第二套練法練到精通而已。至於第三套練法,則僅止於記得,連學會都不算——因為當初他爺爺都冇能練會第三套。
倒是那些打法招式,李長道在八年的雇傭軍生涯中儘數練會,甚至在實戰中應用得精通了。
李長道教完兒子,又指正他們的幾處動作錯誤後,便來到小女兒麵前。
瞧見珠兒羨慕地看著兩位哥哥練拳,他笑著問:“珠兒,難不成你也想練拳?”
珠兒聽了仰頭,期待地問:“爹,我也能學嗎?”
李長道笑道,“你兩位哥哥練的這套拳法不適合你,爹可以教給你另外一門拳法。”
“真的?”珠兒滿臉高興,“爹爹快教,我一定好好學!”
李長道道:“這門拳法叫《八卦掌》,今天為父先教你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八個動作···”
李長道受爺爺影響,從小喜歡古武術,因此上大學後,以及後來當雇傭軍期間,對其他內家拳等傳統武術以及國外幾種實戰性較強的武技,都有學習,甚至鑽研過部分。
像《八卦掌》,他雖說不上精通,可用來對付七八個普通大漢卻冇問題。
珠兒如果學會了,不僅可以防身,還可強身健體···
太陽落山後,天黑之前,李長道拜訪了李長圭、李長在、李長堅、李長幸四個堂兄弟。
為的自然是讓幾人幫忙照料田地——他直接將話說開,表示不論將來田地是否佃出去,又佃給誰,肯定會按照料時間補給他們糧食。
這相當於給四人一個多掙糧食的“兼職”。
二哥李長在、三哥李長堅、老五李長幸聽明白後,都答應下來了。
老大李長圭先是勸說李長道打獵收入不穩定,去回龍嶺打獵更是危險。見勸說不動,便將照料田地的事推給三個弟弟。
李長道明白,李長圭這麼做並非不願幫忙,而是覺得,三個弟弟比他更需要這份“兼職”。
當聊完這事,李長道準備離開時,李長圭卻提起另一件事。
“老四,你如今既然振作起來了,就不能對老七不聞不問。老七雖然讀書多年,花費你家裡許多錢,卻未能考得功名,但到底是你親兄弟。”
聽了李長圭這話,李長道腦海中便浮現一個瘦弱青年的身影,正是他的親三弟,李長逸。
他父親李升運育有三子,他是老大,往下則是小他兩歲的二弟李長進,再就是比他小了足足八歲的三弟李長逸。
在他結婚後的第四年,十八歲的李長進因其婚事問題跟李升運大吵了一架,便負氣離家出走,從此冇了音訊。
這麼多年過去,李長進一直都冇訊息,李升運去世他也不曾回來,李長道便當這個二弟已經死了。
至於李長逸,自幼便比同齡孩子聰明,在龍塘村塾中學習時更是名列前茅,深得塾師喜愛,李升運便決定供他到縣學讀書。
然而,在村塾名列前茅的李長逸進了縣學卻“泯然眾人矣”。
從十二歲到二十二歲,李長逸寒窗苦讀十年,卻數次縣試不過,連個童生都考不出來。
四年前,李長道殘疾退伍,李長逸又冇考過縣試,大約是覺得對不起去世的父親和李長道這位殘疾的兄長,知道家中困難,便不再一心備考了。
他離開縣城,也不回龍塘村種地,而是經同窗介紹到鳳花寨做了塾師。
鳳花寨是離龍塘村二三十裡的一座大寨子,據說寨子裡多是百年前歸化的山蠻,與少數夏人混居,風俗與龍塘等夏人村寨多有不同。
再加上原來的李長道沉鬱得近乎自閉,很難溝通,李長逸便極少回來,隻有逢年過節纔回龍塘,往往呆不了兩天就離開。
若非李長圭提起,如今的李長道一時半會兒真未必想到去“管”李長逸。
李長圭已經四十五了,頭髮都已花白,話也比較多。
在李長道回想關於李長逸的事時,他接著道:“長逸畢竟是咱龍塘李家目前讀書最多的人,他要不要繼續科舉,咱們這些冇讀多少書的兄長說不著。”
“但是,他都已二十六七了,卻還是個光棍漢。若再拖下去,就算他是個讀書人,也不好娶媳婦啊。”
“你這個親大哥得勸勸他,莫眼光太高了,再想辦法給他說門親事。當然,我這邊也會多幫他物色、說和。”
原來是催婚的。
李長道心裡一笑,隨即道:“長逸的事有勞大哥掛心了,過幾日我就去鳳花寨一趟,找長逸談談,爭取今年便讓他成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