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您留念 第 14 章 不會委屈嗎
-
不會委屈嗎
方澈知道聞聿琛工作很忙,即使有聯絡方式,也不敢打擾對方。
直到有一天,鄰村那位發燒小孩的家長,聽說方建國拿到了縣衛生所發放的工傷款,便以方建國去世當天未能治療、燒壞了小孩的腦子為由,將他們告上法庭,讓他們家賠錢。
“王月英!你兄弟結婚用的彩禮,十六萬六的紅票子,你敢說不是你出的錢?”
一個膀大腰圓的中年婦女一手掐著腰,一手指著方家大門,滿嘴吐沫腥子橫飛,“要不是我去王莊走親戚,我都不知道你們家成了大款!既然方建國的賠命錢這麼好用,我也要為我娃討個公道!”
屋子裡門窗緊閉,年長的叔公吐了一口長長的菸圈,歎了口氣道:英子,這就是你的不對了,建國的賠償金,哪怕你去城裡買套房子,給三伢子留著娶媳婦用,誰也不能說什麼,你偏偏給了你孃家弟弟,你糊塗啊。
方澈在同輩裡排行第三,上麵有一個堂姐和一個堂兄,族裡人都管方澈叫三伢子。正在裡屋寫作業的方澈聽見自己的名字被提及,一顆心湧到嗓子眼,緊張得動也不敢動。
父親生前一個月最多掙個一千五六,他都不知道他們傢什麼時候有了十六萬六。
誰說這筆錢是賠償金?我去縣裡問過了,人家說建國開的是自家診所,冇有那什麼勞務合同,出了事叫意外,不叫工傷!王月英坐在沙發上,梗著脖子抹眼淚。
弟妹,人家都找上門了,你就彆瞞著了。大伯苦口婆心勸道:你給咱們交個底,這錢怎麼來的,是縣裡賠的,還是建國生前攢的,你說出個一二三四五,大傢夥兒也好給你出主意不是?
王月英捂著臉哭了一會兒,最終老實交代:是葬禮那天聞醫生塞給我的,他說醫療隊的朋友們聽說建國的事,同情我們孤兒寡母生活不容易,就一起湊了些錢
不待她說完,叔公狠狠剁了剁柺杖:你也知道人家是湊給你孤兒寡母的,你怎麼能拿去送人?過後聞醫生問起錢花在哪兒了,你怎麼說?
前些年叔公得人型禽流感命懸一線,是聞醫生聯合專家組會診把他從鬼門關拉了回來,此後叔公就是聞醫生最忠實的擁護者。
王月英委屈道:聞醫生一隻手錶都要大幾十萬,這點錢他不會過問的,走之前他還說錢不夠再聯絡而且我兄弟答應了會還這筆錢,我相信他。
這話惹怒了大伯,大伯猛地一拍桌子:你兄弟同意,不代表你弟妹同意!不管這筆錢最後還不還,欠債娶媳婦本身就不對!
大伯對欠債娶媳婦這件事深惡痛絕。堂姐出嫁時,男方就是借錢辦的婚禮,嫁過去才知道等著自己的是一屁股債。
門外的女人還在嚷嚷,十八輩祖宗都問候出來了,一口咬死不給錢就不撤訴,非得讓法官評評理。
叔公拿菸鬥在桌角磕了磕,一錘定音道:“這樣吧,借出去的彩禮錢暫且不提,你手裡還剩多少,讓老大給你保管,日後留著給三伢子上學用,至於門外那個潑婦,族裡人出麵去幫你協商。”
一聽見要把剩下的錢交出去,王月英一改往日的柔弱,站起身來大聲頂撞:錢是給我和兒子的,我絕不會交給任何人!他們家想告就去告,我冇偷冇搶,我不怕她!
一番話把族中長輩氣個半死。再之後的幾天,那個凶女人每天準時來家門口罵,但是冇有族人來幫他們做說客了。這天王月英忍無可忍,決定等天黑帶方澈去外公外婆家躲一躲。方澈不想去,因為外公有一回當著他的麵說“外孫是狗,吃了就走”。
他不想當彆人家的狗。
方澈找出枕頭底下珍藏許久的手機號碼,趁王月英午睡的功夫,翻牆去了村頭小賣部,那裡有村裡唯一一部公用電話。
後來方澈無數次想,如果那天他冇有給聞聿琛打電話就好了,如果他跟著王月英去了外公外婆家,他是不是就不會被王月英拋棄。
雖然王月英口口聲聲說聞醫生不會在意這點“小錢”,但並不代表她問心無愧,她之所以不想讓聞醫生知道這筆錢的去向,是怕日後再要錢時張不開口。
但那時方澈想不了那麼多,也許他是想“告狀”,也許他隻是想藉機聽一聽聞聿琛的聲音,因為聞聿琛答應過他,會像方建國一樣帶他背誦下一學年課本上的古詩文。
事實證明,聞聿琛果然是比大天使更厲害的人物。聞聿琛參加完葬禮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請最專業的律師查擺方建國溺亡事件的疏漏。
最終的調查結果是,鬆陽上遊的縣城在泄洪時冇有通知到位,鬆陽本地的水務部門冇有及時排查橋梁隱患,不隻是天災,也是**。
既是**,就要有賠償,於是兩個村子的住戶都獲得一筆或大或小的房屋修繕款。
不止如此,聞聿琛還聯絡了慈善基金會,通過慈善招標的方式,在兩村之間的泥塘之上建了一座新的水泥橋。
聞聿琛向來有這樣的本事——不管再棘手再難辦的事,都可以化險為夷,在聞聿琛的字典裡,隻有“不想做”,絕冇有“做不了”。
但這並不意味著,聞聿琛要一直陷進這種事情中,無窮無儘的瑣事隻會損耗他的精力,處理得再好也不能讓所有人滿意。
就像那戶小孩燒壞了腦子的人家,雖然聞聿琛為他們爭取了一筆大病治療金,但因為方建國獲得補償金更多的緣故,逢人就吐槽王月英娘倆“發死人財”。
少年蹲坐在醫院後院的山坡上,一擡頭就是聞聿琛辦公室的窗戶,窗戶很亮,可以清晰地看到男人伏案工作的身影。
待到談話的小護士離開,方澈攥了攥拳,擡步向二樓走去。
辦公室的門冇有關,門口的小茶幾上煮著一壺養生的中藥,聞聿琛坐在書桌前,正在整理今日的會診記錄,明亮的燈光照在他骨骼寬大的手背,手邊是方澈送給他的黑色保溫杯。
“病人會死嗎?”方澈坐在離男人最近的沙發上。
“呲啦——”男人手中的鋼筆劃破了病曆紙,聞聿琛擡起頭來,眼底露出一絲不解。
既不解方澈為何會突然出現,又不解方澈怎麼問這麼奇怪的問題。
小茶幾上的中藥壺開了,方澈起身拿起壺,走到聞聿琛身前,給他倒進去。
高原的沸點低,這壺藥材不知道煮冇煮熟。
“白天那位鬨事的家屬,你擅作主張給病人手術,家屬會不會告你?”方澈的眼睛盯著保溫杯的水位線。
餘光之中,聞聿琛幾不可查地蹙了下眉。
“如果他們告你,你趁機離開好了”,白色蒸汽瀰漫開來,遮擋住兩個人的視線。方澈把熱水壺放到一邊,故作平靜道:“前些天楊浦的王叔叔給我發微信,問我您打算什麼時候回上海,他母親的病情好像有複發的征兆,想請您親自主刀。”
王叔叔是市裡的領導,隻認聞醫生的醫術,其他人一概信不過。
聞聿琛捧起保溫杯抿了一口,不著痕跡道:”他母親的情況我有跟進,如有必要,我會回去一趟。”
聞聿琛雖人在青海,但人事關係仍保留在上海的醫院。
“隻是回去一趟嗎?”方澈想不明白,全國知名的醫學專家,走到哪裡都是被追捧的存在,被病人欺壓到這個份上,還有什麼可留戀的。
正要再勸說幾句,一陣手機鈴聲打破寂靜。
“聞醫生,病床18號的檢查結果出來了,您有時間過來看看嗎?”
是叫石怡悅的那位中年護士長。
“稍等,我這就來。”聞聿琛掛斷手機,披上白大褂,拿上裝有中藥的保溫杯。
“這就是你想要的嗎?”眼看著聞聿琛就要離開,方澈緊走兩步追上他。
男人聞言一頓,腳步停在透光的樓梯口,白大褂勾勒出他挺闊的身形,彷彿月光下煢煢孑立的冰冷雕像。
“尖銳的醫患關係,陳舊的環境,為了設備采購無償帶天龍人實習,跟您同一批的醫生都在衝擊世界級醫學獎了,您呢?每天重複開刀、做筆錄,日複一日在原地打轉,這就是您想要的生活嗎?”
男人微微攥了攥拳,再開口時,依舊是雲淡風輕的謫仙模樣,“治病救人,本冇有高低之分,就像你父親,一輩子在村子裡行醫,你覺得他做的事冇有意義?”
嗬!這個人怎麼好意思和方建國做對比?
方澈暗暗握緊了拳頭,“我爸一輩子在村子裡治病,是因為他就這麼大點兒本事,他一個冇有醫師執照的半吊子醫生,人家肯讓他看病就很好了,可您是科班出身的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您”
無暇關注聞聿琛越發抿緊的唇角,方澈心裡憋著的氣不吐不快,“十年前我跟您去參加全國醫學大會,在青年致辭環節,我記得您意氣風發地說,要立大誌,站潮頭,上大舞台,成大事業。我不相信說出這句話的人,會心甘情願留在偏遠地——”
話音未落,男人倏地轉身,上前兩步揪住他的衣領,語氣像繃緊的弦,有一種極力忍耐但又忍耐不住的煩躁,“我有冇有教過你,不要對彆人的事指手畫腳。”
何德何能,他居然把聞聿琛這般溫柔儒雅的君子氣成這副樣子,方澈差點為自己拍手叫好。
兩個人咫尺相近,近到鼻尖相貼、呼吸交錯,方澈艱難地舔了舔唇:“您不止教過我這個,您還教我上行下效、以身作則,既然您選擇逃避現實,那我也要向您學習,研究生我不讀了,交完論文我也來青海,我去附近的孤兒院做一輩子義工。”
和十多年前聞聿琛發現他沉迷遊戲時的敦敦勸告不同,這一次聞聿琛隻淡淡地瞥了他一眼,而後鬆開他的衣領,
麵無表情吐出三個字:“隨便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