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沉浮:從選調生到封疆大吏 第12章 遷墳記
-
冬至的寒風捲著紙灰在青山村上空盤旋,王家祠堂門前的石獅子上積了層薄雪,獅口含著的石球結著冰溜子。秦風望著祠堂內十七口漆成硃紅的棺槨,嗅到空氣裡陳年香火和新鮮桐油混雜的氣味,這味道讓他想起大學時在故宮修繕現場聞到的古木氣息。三天前,這裡本該啟動首批祖墳遷移,此刻卻被三百個紮著白腰帶的村民圍得水泄不通,他們腳上的棉布鞋在青磚地上蹭出沙沙的響動。
祠堂梁柱間懸著民國時期的功德匾,蛛網在\"義薄雲天\"四個鎏金大字間織就灰紗。供桌上的銅爐插著三指粗的線香,煙柱在穿堂風裡扭成詭異的蛇形。
\"遷墳可以,但得按老祖宗的規矩來!\"王家太公拄著蟠龍杖敲擊青磚,杖頭包著的銅皮在晨光裡泛著冷光。這位九十三歲的族長伸出三根枯枝似的手指,指甲縫裡積著經年香灰:\"頭七要請龍虎山張天師。
\"這是最新補償標準。\"店主遞來的傳單上印著財政局紅頭檔案格式,右下角編號卻是手寫的\"第0032號\"。叢麗麗藉口上廁所,在隔間用眉筆拓下窗台上殘留的油墨—昨夜有人在此連夜印刷。
真相隨著太陽升起逐漸清晰。當秦風帶人突襲鎮東頭的廢棄糧倉時,印刷機還散發著餘溫。成捆的假傳單上,領頭的人正指揮民工裝車。\"每發十張補貼五塊錢!\"記賬本顯示,僅昨天就支出兩千三百元—恰好與陳大勇申請的\"群眾工作經費\"持平。
遷墳完成那日,太公親手將族譜副本交給秦風。泛黃的宣紙間滑落張老照片:民國三十七年,王家青年揹著茶磚走在古道上,綁腿裡彆著把銅鞘匕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