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沉浮:從選調生到封疆大吏 第218章 新風漸長
-
政務大廳頂層巨大的環形會議室裡,往日排排坐的局辦頭頭們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整個雲峽市行政體係的血脈骨架,被前所未有地投射在巨大的環形螢幕上。
秦風獨自站在中央,如同站在一個由無數光點與連線構成的龐大星圖中央。他手指輕觸螢幕,“雲峽乾部考評鏈”係統瞬間啟用。數萬個節點閃爍微光,延伸出縱橫交織的彩色線條。
“今天不看總結,不看ppt。”秦風的聲音不大,卻穿透了螢幕流動的光影,清晰落在每個與會者耳中,也通過視頻鏈接傳到幾十公裡外的鄉鎮辦公室,“我們就看它。”
螢幕上,代錶行政服務大廳的節點驟然亮起,一條橙色任務線亮起,這是“城東老居民區產權登記集中辦理專項”的效能流向圖。清晰的光帶在螢幕上延伸、跳動——從視窗受理到房管局簽轉,再到檔案館調用老圖紙,最後土地規劃局落章確認——每個環節責任人姓名高亮、處理時長以秒計數、任務節點精確對接。原本橫跨三局、理論流程最長達一個半月的流轉,現在清晰地顯示著:6天零9小時15分。
一片倒吸冷氣的聲音在座席中輕微迴盪。
“一個月前,這裡還堵著,”秦風指尖點開一個紅色標記的曆史存檔記錄,彈窗顯示的是數月前同一任務的效能圖——代表積壓和延誤的暗紅色區塊觸目驚心,線條淩亂地纏繞打結,活像血管栓塞,“靠什麼通的?”他目光掃視全場,“靠的是數據驅動的責任穿透!考評鏈,它不是鞭子,是放大鏡!讓真正乾活的人被看見,讓梗阻的點無從遁形!”他的聲音帶著一種近乎冷硬的穿透力。
城西街道辦的低矮服務視窗前,長年累月的等待氣息已經被一種高效流動的節奏取代。六十多歲的李德生老漢捏著薄薄幾張材料,神情侷促。上一次來辦這勞什子“曆史權屬證明”,還是十年前。那次跑房管局、檔案館、街道來回十幾趟,蓋了十幾個紅戳,材料壘起來比自己煙盒還厚,人瘦了一圈……他下意識摸了摸口袋,想掏煙排解焦慮。
“您請坐!”清脆的聲音打斷了他的動作。視窗後坐著一個年輕姑娘,胸前工牌上是名字:王婷。她笑容溫煦,手指在鍵盤上飛快敲擊幾下,抬頭道:“李大爺,您帶身份證和原地址證明就行。其他幾個部門的材料,我們這邊幫您從鏈上調啦!”
李老漢愣住了,看看手裡捏的幾張紙,再看看姑娘螢幕上飛速重新整理的電子調檔回執:“這……這就行了?”
“快的話,個工作日就好!”螢幕上流轉的電子簽批狀態清晰可見。
“這麼快?!”李老漢脫口而出,渾濁的眼睛裡滿是難以置信。王婷的笑容更真切了些:“您留個手機號,辦好直接鏈上給您發電子件,不用再跑了。按鏈上簡訊提示去隔壁視窗,他們能幫您一鍵生成房產交易關聯材料。”
老人呆立片刻,嘴唇動了動,竟忘了要說聲謝謝,最後隻喃喃道:“……真好……真好……”他佝僂的背脊,似乎在視窗流動的光影中,悄然挺直了一分。
秦風的腳步很輕,卻踏碎了檔案局深處那片凝滯多年的塵土氣。他站在角落檔案查詢視窗後,目光落在螢幕上那件編號“zc-jc-2018-00378-產權糾紛”的案件流轉狀態圖——鮮紅刺眼的“滯留”,在住建局和檔案館的交界處已足足標記了三年。秦風的指尖輕輕點在那刺目的紅點上。他冇有發怒,隻是問:“問題在責任不清?還是流程衝突?”
檔案局負責人張科額角滲出薄汗,手指飛快操作:“秦書記,您看鏈上流轉記錄——關鍵就在三份圖紙的電子簽認歸屬!係統都標清了,住建要求圖a必須歸檔簽認,但舊製度裡這圖屬我館保管範疇,他們無權簽認電子檔!所以卡住,雙方係統都跳不過去……”他指向考評鏈上清晰的路徑圖,兩個部門的任務節點就在那份圖紙檔案標識前僵持不動。
“舊製度?”秦風的聲音不高,卻冷得像冰碴,“雲峽的新風,是吹不進某些角落了嗎?”
他直接拉過鍵盤,調出三方視頻會議(當事人王濤、住建代表、檔案局代表)。螢幕分割出三張麵孔:當事人的焦灼、辦事員的無奈、管理者的尷尬。秦風目光掃過所有人:“責任鏈上寫得明明白白!檔案局負責保管、住建負責權屬確認!簽認標準係統裡早就劃清邊界!你們告訴我,三年,卡在一份圖上?”
他手指重重敲在螢幕上那卡頓點的位置:“就為這個?各自抱著自家門口那一米三分地,讓老百姓跑斷腿?今天,就現在!”他提高了音量,目光銳利,“依托考評鏈現有流程框架,檔案局開啟鏈上查詢授權通道,住建局以對方授權為基礎完成簽認。所有鏈上操作永久留痕可回溯。這叫【一站式聯調線上簽核】機製!試點啟動就從這樁案子開始!立刻執行!”
螢幕上僵持的紅點開始閃爍、跳動,最終化為順暢流轉的綠色光帶。兩局人員對著螢幕進行最後確認。王濤拿著剛從隔壁視窗列印出來、墨跡未乾、蓋著鮮紅電子公章和唯一鏈上溯源碼的權屬確認書,手指顫抖,眼圈瞬間紅了。他對著視頻介麵中秦風的身影,嘴唇哆嗦著,深深鞠了一躬。
一場風暴在市委組織部的後台無形奔湧。新出爐的年度考覈名單激盪著無聲的巨浪。周銳,這份孫耀華力推、頂著“省廳重點培養”光環即將空降財政局的“年輕學者”,原本完美無瑕的履曆,此刻卻在“雲峽乾部考評鏈”冷峻的數據篩網下被層層扒開,曝露出令人心驚的不和諧褶皺。一份標註著“年度優秀”榮譽的內部審計報告檔案號,竟然與鏈上從省廳調閱過來的同名原始檔案存儲編號——對不上。小數點後第三位的偏差,在考評鏈溯源抓取的原始報告中,成了不容辯駁的漏洞。更致命的是,鏈上檢索報告內容裡關於“某市級財政係統風險覆蓋率987”的關鍵詞精準描述,在他提交的紙質報告附件裡,不知何時悄然膨脹成了“超越預期的998”。微妙的數據篡改,在無情感的數據洪流中,突兀得如同黑夜裡的警燈般刺眼。
蔣薇把報告異常對比擺在秦風案頭時,秦風隻掃了一眼,眸底掠過一絲冷冽的瞭然。他冇有片刻猶豫,直接在即將召開、麵向全社會直播的“關鍵崗位公開答辯會”流程單上,親筆添了兩行字。
答辯會現場,聚光燈烤灼著講台。麵對台下無數審視的眼睛和直播鏡頭,周銳侃侃而談他對雲峽財政精細化管理的“先進理念”,引用的依然是那份998覆蓋率的卓越報告數據。秦風端坐評委席主位,神情平靜無波。直到周銳結束髮言,信心滿滿地看向評委席。秦風纔拿起話筒,聲音沉穩得冇有一絲波瀾:
“周銳同誌,你剛纔引用的這份關鍵財政係統風險覆蓋率報告,具體檔案編號與省廳權威歸檔編號為何對不上?”
“998的卓越覆蓋數據,考評鏈溯源調閱的原始報告結論卻是987。請解釋這11個百分點差距的合法性依據。”
“另外,”他略作停頓,如同在展示一份再平常不過的說明,“根據你個人履曆鏈上填報的‘參與主導項目清單’,其核心成果描述中的幾處關鍵數據峰值,”秦風抬手指向評委席旁巨大螢幕投射出的履曆原文,一串數字被醒目地標紅放大,“其論證方式與你在省廳公開成果資訊庫裡發表的管理學論文結論存在多處邏輯矛盾。請在五分鐘內,現場澄清。”
字字如刀,刀刀指向數據的核心!周銳臉上精心維持的、代表學者素養的從容微笑,瞬間凍結、剝落。額角滲出細密汗珠在聚光燈下異常刺目。他下意識去擦汗,支支吾吾的辯解在數據的冰山麵前顯得蒼白無力。“這……可能是……歸檔……或者係統錄入……”語無倫次。台下與螢幕後的萬千觀眾,都清晰地看到了那份寫在數據和邏輯裡的潰敗。
“數據是冰冷的,”秦風最後的聲音響起,壓下了場下的嘩然,也通過麥克風傳遍了會場內外,“但真實的管理工作就在數據裡,邏輯中。雲峽要的,不是漂亮的數字遊戲,是經得起考評鏈一絲一縷穿透、沉澱出真實效能的乾部!”
城市的脈搏在數據鏈條裡跳動得更加有力了。夕陽的餘暉穿透寬大的落地窗,在秦風辦公室的木地板上投下長而斜的光帶,恰好將他與那塊實時閃耀著“乾部考評鏈”最新動態、如星河般流淌不息的大屏連接起來。
風掠過窗外新綠的樹梢,帶著初夏特有的暖意和一絲絲清爽。雲峽,這座被清風拂過的城市,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清晰節奏,在新生的秩序裡,堅定而穩定地向前脈動。這風,是規則之風,也是人心深處的期望之風,它已滲入血脈,再難回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