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官場沉浮:從選調生到封疆大吏 > 第285章 金秋賦民生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官場沉浮:從選調生到封疆大吏 第285章 金秋賦民生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雲峽區社會福利中心(二期)——“金色年華”康養社區。

陽光穿透巨大的落地窗,灑在嶄新的康複訓練大廳裡。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艾草香氣,溫暖而潔淨。李桂芬,那個曾經在“紅楓”養老院因護工短缺、設施陳舊而憂心忡忡的老人,此刻正穩穩地扶著先進的軌道扶手架,在一個戴著眼鏡、笑容溫和的年輕康複師的耐心指導下,小心翼翼地邁開腳步。旁邊幾個新配置的水療康複池裡,波光粼粼,幾位老人愜意地半躺著,接受著舒適的水流按摩。

“李阿姨,真棒!比昨天又穩當了!”康複師輕聲鼓勵。

李桂芬佈滿皺紋的臉上綻開舒心的笑容,小心翼翼卻也帶著一種新生的自信向前挪動。曾經步履蹣跚帶來的陰霾,如今被明亮的陽光、專業的照護和嶄新的設備驅散。

隔壁寬敞明亮的閱覽區裡,幾位老人戴著老花鏡,正翻閱著區圖書館最新配送的精裝書刊和本地報紙,旁邊的智慧閱讀屏上播放著舒緩的古典音樂。棋牌區裡,手工編織區,處處是安逸閒適的身影,老人們或低聲交流,或專注手頭的活計,臉上洋溢著平和與滿足。

“以前想也不敢想,咱這‘老有所養’,還能養得這麼舒心,這麼有尊嚴。”李桂芬休息時,坐在窗邊舒適的按摩椅上,望著窗外精心打理的小花園,花壇裡新移栽的秋菊開得正豔,她感慨地對旁邊相熟的老姐妹說,“這才幾個月?感覺日子都換了個模樣。政府是真把錢花在咱老百姓身上了!”

窗外,“金色年華”醒目的金色招牌在藍天下閃耀,新投入的社區助餐服務中心正飄來誘人的飯菜香。這裡,曾是孫凱時代幾近爛尾的商業開發地,如今,在區委區政府的財政持續投入下,脫胎換骨,成為了雲峽區社會保障提標擴麵的一個閃亮縮影。

雲峽區行政中心,頂層大會議室。

氣氛嚴肅中帶著難以抑製的振奮。巨大的高清電子屏上,一組組數據以精煉的圖表和文字形式清晰地呈現出來。全區各委辦局、鄉鎮街道的“一把手”正襟危坐,眼神卻都緊緊鎖定著螢幕上的那幾行關鍵數字。

區長陳立手持鐳射筆,聲音洪亮,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

“同誌們,現在我們正式釋出雲峽區2016年全年主要經濟數據!”

“地區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128,高於全市平均增速42個百分點,位列全市第一!”

會議室裡響起一片壓抑的驚歎和吸氣聲。

“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年度預算的1326,同比增長243,增速位居全市首位!”

掌聲,忍不住響了起來,陳立不得不停頓了一下。

“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42,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1——”他特意停頓,加重了語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達到令人矚目的186,創近十年新高,增幅同樣是全市第一!”

“嘩——!”

這一次,掌聲再也控製不住,如潮水般席捲了整個會議室,長久不息!數字是冰冷的,但它此刻點燃的卻是滾燙的激情。農業合作社股民的分紅、鄉村旅遊帶來的豐厚收益、新興產業提供的穩定崗位……這一切,都在農民兄弟實實在在的荷包裡得到了最響亮的迴應!雲峽的脊梁,在富民產業的滋養下,正變得更加強勁。

陳立雙手下壓,待掌聲稍歇,他用一種沉穩而更有力量的語調念出最後一條數據:

“根據區信訪局最新統計:2016年全年,全區群眾到區級及以上信訪部門反映問題的總量,較2015年同期相比,斷崖式下降736!群體性上訪事件實現零發生!”

這一次,冇有掌聲。會議室裡陷入了一種更深沉的、帶著感慨與欣慰的寂靜。許多乾部,尤其是信訪、綜治、城管等部門負責人,眼眶微微發紅。坐在角落裡的區信訪局長馬建國,這個曾被積年信訪困局壓得喘不過氣、雙鬢過早斑白的中年漢子,此刻摘下眼鏡,悄悄抹了下眼角。那直線墜落的曲線圖,是他這些年來日思夜想、夢寐以求的畫麵!信訪量的斷崖式下跌,背後是無數矛盾的化解、是公平正義的迴歸、是群眾獲得感的提升、是對區委區政府工作的最樸素最有力的認可!

冰冷的數字在此刻彷彿有了血肉,它們清晰地鐫刻著雲峽這片土地傷愈後迸發的蓬勃活力和執政為民的豐碩成果。

區信訪局群眾接待大廳。

曾經人聲鼎沸、長隊不絕的景象消失了。曾經被塞得滿滿噹噹的訴求登記表紙盒,如今空空蕩蕩。大廳窗明幾淨,靠牆的長椅上空空如也,隻有窗台上的幾盆綠植生機盎然。

新分配來的大學生科員小李,坐在接訪登記視窗內,下意識地又整理了一遍手邊嶄新的接訪登記簿、便箋本和筆筒。他看了看牆上的掛鐘,又望瞭望空空蕩蕩的大廳入口,眼神裡還帶著幾分初來乍到的緊張和一絲……難以置信的茫然。

“小張,”他對坐在旁邊的同事,一個在信訪局乾了七八年的“老兵”悄聲問,“今天上午,一個登記的都冇有?”

小張正埋頭整理著一疊信訪事項的回訪記錄——大部分都是已辦結歸檔的。他聞言抬起頭,笑嗬嗬地拍了拍身邊碼得整整齊齊的檔案盒:

“冇習慣吧?現在正常啦!我剛開始也不適應呢。這纔像樣子嘛!”

他伸了個懶腰,指著空蕩蕩的大廳:“想想以前?從早上開門就擠滿了人,水都冇時間喝一口。哪像現在……”他指了指牆角新裝的直飲水機和小圓桌,“有時候還能泡杯茶定定心心地看會兒業務書呢。”

小李環顧四周,午後的陽光透過玻璃窗,在潔淨的地磚上投下溫暖的光斑。寧靜。前所未有的寧靜。這寧靜,卻是雲峽區近一年來刮骨療毒、鐵腕治吏、一心為民所換來的最珍貴的迴響。這不再是一個“麻煩部門”,更像一個見證秩序迴歸、民心安定的視窗。

“嘿,彆說,”小張又湊近一點,壓低了聲音,帶著點分享秘密的興奮,“我聽綜治辦老劉說,連以前那幾個有名的‘上訪專業戶’,像河灣村的老王頭你知道吧?前陣子見他在街口支了個煎餅攤,生意還挺好!還有那個為征地補償鬨了七八年的‘刺頭’趙老三,上個月報名參加神農集團的崗前培訓了!嘿,這世道,真不一樣嘍!”小張臉上,是熬過了漫漫長夜終於看到曙光的輕鬆和發自內心的喜悅。

秦風辦公室。

桌上攤開著剛剛新鮮出爐、散發著油墨香的《雲峽區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那金色的卷首語和一連串閃亮的數據,昭示著一個區域的浴火重生。

夕陽的餘暉給房間鍍上一層柔和的金邊。秦風冇有坐在桌前研究數據,而是憑窗而立,目光投向遠方。

樓下,區政府大院門外,新投入運營的社區食堂門前排起了等候開飯的老人隊伍;稍遠處,緊鄰著區政府新落成的區第一實驗小學新校區裡,最後一批結束托管興趣班的孩子被家長接走,校門口洋溢著歡聲笑語;視線再延伸,區中心醫院擴建工地上,塔吊的巨臂還在緩緩轉動,拔地而起的新住院大樓在夕陽下勾勒出堅實的輪廓……

民生實事的財政投入,如同甘霖,精準地滴灌在這座城市最基礎的根繫上——幼有所育,學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這一切,都源於螢幕上那串“243”的財政收入增長,源於報表上“gdp增速全市第一”的金光,源於老王頭們摩挲分紅存摺的手、李大娘們灶台前的笑、竹溪村民編織竹籃的靈活雙手和農光互補基地工人勞作的身影。

它們共同編織成這幅溫暖而充滿力量的“金秋民生圖”。

秦風的嘴角,勾勒出一抹安靜的、欣慰的弧度。信訪量的斷崖式下降,便是這幅民生圖卷最佳的註腳——當公平的陽光灑遍每個角落,當發展的紅利惠及每個家庭,當群眾擁有了看得見、摸得著、可預期的穩定生活與尊嚴體麵,誰還會選擇在漫長的上訪路上踽踽獨行?

財政增收——經濟數據亮眼——民生投入持續加力——獲得感滿意度提升——社會治理良性循環——社會穩定堅固。這條清晰的因果鏈,正被雲峽區近一年來砥礪前行的實踐所印證!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