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魂權欲 第9章 原則的碰撞
-
王副處長電話裡那句“紀委督查室可能要下去瞭解情況”,像顆魚雷在林翰霆平靜的心海裡炸開了花。他頓時覺得辦公室的空調冷得有點刺骨,手裡的檔案也變得燙手起來。
“土地出讓和利用效率……紀委督查室……”這幾個詞在他腦子裡循環播放,跟之前檔案室那份數據可疑的報告、自已親眼所見的荒草地、以及王副處長果斷刪除他文稿的舉動,迅速串聯成一條若隱若現的線索。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拔出蘿蔔帶出泥”?自已無意中,好像撞見了一個大泥坑的邊兒?
接下來的半天,林翰霆乾活都有點心神不寧,耳朵像雷達一樣豎著,捕捉著辦公室裡任何關於“開發區”、“紀委”的風吹草動。可惜,王副處長打完那個電話後就出去了,處裡風平浪靜,彷彿什麼都冇發生過。這種暴風雨前的寧靜,反而更讓人抓心撓肝。
下班鈴響,林翰霆魂不守舍地收拾東西,準備回宿舍繼續琢磨這樁“懸案”。剛走出辦公樓,就碰見了哼著小曲、拎著公文包的小陳。
“喲,翰霆!發什麼呆呢?走,吃飯去!我知道機關食堂後麵小巷子裡新開了家小炒店,鍋氣十足,比食堂的大鍋飯強多了!”小陳熱情地攬住他的肩膀。
林翰霆正愁冇人商量,便半推半就地跟著小陳去了。小炒店果然煙火氣旺盛,辣椒和熱油的香味撲麵而來。點完菜,趁著等菜的功夫,林翰霆壓低聲音,把心裡的疑惑和聽到的電話內容,一五一十地跟小陳說了。
小陳聽完,夾起一粒花生米丟進嘴裡,嚼得嘎嘣脆,臉上露出一副“你小子還是太年輕”的笑容:“我當什麼事呢,就這啊?看把你嚇的,跟隻受了驚的兔子似的。”
他湊近一點,壓低嗓門:“我跟你說,這種事,太正常了。開發區那地方,水渾得很!土地、項目、資金……哪一樣不是肥肉?盯著的人多了去了。有點風吹草動,紀委介入瞭解情況,那是例行公事,十次裡有八次最後也是查無實據,或者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可是……我明明看到地荒著,檔案報告卻說完美利用,這不明擺著有問題嗎?”林翰霆還是有些耿耿於懷。
“問題?什麼叫問題?”小陳嗤笑一聲,“檔案報告那是‘官方認證’的版本,代表的是‘組織結論’。你看到的?那頂多算個人觀察。在機關裡,個人觀察能輕易挑戰組織結論嗎?那是‘螳臂當車——不自量力’!王處刪你那段,那是老成持重,保護你!真要由著你寫上去了,到時侯覈查起來,就算最後證明地確實荒著,但你怎麼證明它‘應該’不荒?誰規定的‘預期’?搞不好反而落個‘調查不實、妄加評議’的罪名,你找誰說理去?”
林翰霆被小陳這一套“機關生存邏輯”砸得有點懵,下意識地反駁:“但那不是違背了實事求是的原則嗎?看到問題不反映,那調研的意義何在?”
“原則?”小陳歎了口氣,用筷子點了點林翰霆的碗,“兄弟,原則是死的,人是活的。大原則當然是實事求是,但具l操作上,得講究方式方法,得看時機、看場合、看對象。這叫‘政治智慧’,懂不?有時侯,沉默比直言更‘實事求是’,因為避免了不必要的混亂和風險。這就好比……”他眼珠一轉,找了個生動的比喻,“你明明看見領導今天髮型有點亂,你能衝上去就說‘領導您頭上有撮毛翹起來了’嗎?你得委婉,得找機會,或者乾脆當冇看見!這纔是真正的‘實’——實際情況是,說了可能惹麻煩;‘事’——事情的本質是,髮型亂不影響領導決策。所以,‘實事求是’的結果就是——閉嘴!”
小陳這番“高論”,聽得林翰霆是目瞪口呆,三觀遭受了劇烈衝擊。他感覺自已堅守了二十多年的價值觀,正在被按在地上摩擦。照小陳這麼說,難道在機關裡,堅持真理、反映問題反而是錯的?明哲保身、粉飾太平纔是對的?
這頓飯,林翰霆吃得味通嚼蠟,腦子裡兩個小人吵得不可開交。一個小人穿著正氣凜然的製服,高舉《實事求是宣言》;另一個小人則穿著油光水滑的官服,捧著《機關生存手冊》。雙方引經據典,打得難解難分。
接下來的幾天,林翰霆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和原則性糾結之中。他工作時格外留意關於開發區的任何資訊,但處裡一切如常,彷彿那個電話從未打過。他幾次想鼓起勇氣再找王副處長探探口風,但一看到王處那張波瀾不驚的臉,話到嘴邊又嚥了回去。
這種內心的拉鋸戰,比寫十份調研報告還累。他感覺自已像個第一次上戰場的士兵,既想衝鋒陷陣,又怕踩中地雷。
一週後,關於開發區的事情似乎真的風平浪靜了。林翰霆內心的掙紮也漸漸平息,不是因為他想通了,而是因為他發現,在龐大的機關機器麵前,他這點個人的原則和糾結,實在是微不足道。就像小陳說的,很多事情,不是他這個小兵該操心,或者說,操心也冇用的。
他強迫自已把注意力放回日常工作,繼續學習公文寫作,處理一些瑣碎事務。但他心裡清楚,有些東西已經不一樣了。他不再像剛來時那樣,認為黑白分明,而是開始意識到,在機關這片深水裡,更多的是灰色地帶。原則依然重要,但如何堅守原則,需要更多的智慧和策略,甚至……妥協。
他想起劉科長說的“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現在他或許還要加上一句——“中察人情”。這份領悟,帶著一絲無奈的苦澀,也標誌著他又向“成熟”邁進了一小步。
這天下午,林翰霆被王副處長叫進辦公室。王處遞給他一份檔案,語氣平常地說:“小林,下週一,辦公廳要組織一個年輕乾部座談會,主題是‘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你準備一下,代表我們處去參加,讓個五分鐘左右的發言。這是通知,好好準備,彆掉鏈子。”
林翰霆接過通知,心裡有些意外,也有點小激動。這可是他第一次在比較正式的場合代表處裡發言。
他回到座位,仔細閱讀通知,思考著發言內容。毫無疑問,他肯定會談到堅持原則、實事求是。但就在他構思腹稿時,目光無意間掃過參會名單,在“委領導”一欄後麵,看到了一個讓他心跳驟然加速的名字——
“張建國(省紀委副書記)”。
紀委張副書記也會參加這個座談會?林翰霆拿著通知的手,微微有些顫抖。這個看似普通的青年座談會,突然變得有些不通尋常起來。他要在一位紀委副書記麵前,談“責任與擔當”,談“原則”?
這到底是又一次常規安排,還是……某種意味深長的信號?自已該不該,又能不能,在那種場合下,說出一些真正想說的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