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養黛玉 第473章 切割
苗姨娘顧不上與母親多說,徑直快步回到內室,反手就將房門輕輕掩上。早已等候在房中的少年甄密站起身,輕聲喚道:“娘。”
苗姨娘一把拉住兒子的手,上下仔細打量,這一個月來,甄應嘉一直在,她心中懸著的那塊大石始終不敢落下,此刻終於得了機會,壓低聲音,迫不及待地問道:“密兒,快告訴娘!這三年,你可曾忘了孃的叮囑?甄家……甄家那些見不得光的生意,你可有沾手?一絲一毫都不行!”
甄密看著母親緊張的神色,連忙搖頭,聲音雖輕卻清晰:“娘,您放心,兒子一直牢記您的話。在父親派來的人麵前,兒子隻表現得膽小怯懦,體弱多病,終日隻知讀書習字,或是擺弄些花花草草。父親的人幾次暗示想讓我接觸些外頭的‘營生’,我都藉口身子不適或愚鈍不堪推脫了。那些生意,兒子一點都沒碰。”
苗姨娘緊繃的心絃這才稍稍鬆弛了些,長長籲出一口氣,撫著胸口道:“好,好!沒碰就好!那些都是要人命的勾當,沾上了,這輩子就洗不乾淨了!”
她頓了頓,又轉向一旁跟進來的苗父,“爹,咱們這邊呢?銀錢往來可還乾淨?”
苗父麵色凝重,低聲道:“都按你當初叮囑的。雖然甄家派來的那幾個管事,對咱們明麵上這蘭花營生並不上心,隻當是個幌子,但爹一直用心經營,賬目清晰。咱們日常一應開銷用度,包括下人月錢,走的都是明麵上賣蘭花賺來的銀錢,絕不動他們暗中運來的那些不明不白的銀子一分一毫。隻是……”
他遲疑了一下,看向女兒,眼中帶著探詢和憂慮,“丫頭,你如此謹慎,甚至不惜……可是聽到了什麼風聲?甄家……是不是要出事了?”
苗姨娘走到窗邊,警惕地看了看窗外寂靜的院落,這纔回身,聲音壓得極低,帶著一種山雨欲來的沉重:“爹,女兒在金陵時,雖深處內宅,但也隱約感覺到,樹大招風,甄家這些年太張揚了。老爺他有些事情做得太過。如今京城局勢不明,太妃娘娘年事已高咱們不得不早做打算。從今往後,咱們就隻是本分的蘭花商人,與那金陵甄家,再無半點乾係!至少,明麵上必須如此!至於哥哥嫂嫂……”
苗姨娘輕輕歎了口氣,眉宇間籠著一層化不開的憂思。
她低聲對父母說道:“哥哥和嫂子他們是家生子,身契都捏在主子手裡,如今想讓他們也脫身出來,怕是難如登天。強行要走,反而惹人懷疑,招來禍端。”
她頓了頓,試圖寬慰自己,也寬慰父母,“不過,若甄家真有樹倒猢猻散的那一日,按律法,多半是抄沒家產,主要追究主子們的罪責。像哥哥嫂子這樣隻是本分做事的奴才,朝廷通常不會過於為難,多半是發賣或由新的主家接收。到那時……咱們再想辦法,看能不能托人把他們買出來,哪怕多花些銀子也好。”
她的話語裡帶著不確定的渺茫,目光投向窗外遙遠的南方,彷彿能穿透千山萬水,看到金陵城裡的兄嫂。
“隻盼著……若真有那天,咱們的動作能來得及。這金陵到贛州,山高水長,訊息傳遞不易,一旦有變,隻怕……”她沒再說下去,那種無力感沉甸甸地壓在心頭。
唯一讓她感到一絲慰藉的是,當初安排兒子甄密來贛州時,她堅持讓哥哥的長子,她的親侄兒,以“陪伴表弟”的名義一同跟了過來。“好歹……哥哥家的血脈,算是留下了一支。”這略帶殘忍的慶幸,已是她在驚濤駭浪中能為孃家抓住的最後一根浮木。
小小的贛州府宅院內,空氣凝重。苗家三口人相對無言,卻都從彼此眼中看到了同樣的決絕——必須牢牢守住這片好不容易得來的、看似平靜的方寸之地,與那個顯赫卻危險的甄家,徹底割裂。
---
京城。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宮中那位曆經三朝、地位尊崇的甄老太妃,終究沒能熬過這個寒冬,薨了。
國喪之儀,瞬間席捲了整個京城。
敕諭天下:凡有誥命在身者,皆需入朝隨班,按爵位守製。天下臣民,凡有爵位之家,一年內不得筵宴音樂;庶民百姓,則三個月內不得婚嫁。
林家上下,從老夫人張氏,到有縣主封號的黛玉,或因誥命,或因爵位,無一例外,每日皆需身著素服,入朝隨祭。天色未明便需起身,在莊嚴肅穆的靈堂前跪拜、舉哀,直至午後未時)以後,方能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府。
如此二十一日,風雨無阻。
這還僅僅是開始。二十一日後,老太妃的靈柩需請往離京往返需十來日路程的孝慈縣先陵。靈柩抵達後,還需在陵寢停放數日,方能正式入葬地宮。前前後後,又需耗費近一月光陰。
林家在京的兩處宅邸,無論是身負官職、需參與喪儀諸多環節的林淡,還是同樣有品級在身需隨祭的林清,皆是早出晚歸,忙得腳不沾地,根本無暇顧及府中庶務。幸而府中有能力出眾的許娘子和管家平生內外操持,一切井井有條,倒不需他們額外分心擔憂。
相比之下,榮國府的情況則有些微妙,甚至帶著幾分尷尬。
賈璉因先前犯錯被奪了官位,連帶著王熙鳳的誥命夫人身份也隨之失去。按製,他們夫妻二人反倒無需日日入朝隨祭。這本是“因禍得福”的清閒,卻讓一貫要強的王熙鳳心裡很不是滋味。看著彆家命婦車馬往來,她隻能憋在府裡。
賈母年紀大了,按品級大妝、日日跪祭實在吃不消,但必要的場合仍需出席。賈璉這個沒了官職的孫子,便成了隨行照料祖母的最佳人選,時常陪著賈母往來於府邸與喪儀場所之間。如此一來,府中大小事務,便全落在了王熙鳳一人肩上。
再說王熙鳳,自打知道了薛家所謂“進京待選”根本就是個藉口,實則是在金陵惹了麻煩、家中生意又日漸凋敝,才上京來投奔姨母、尋求庇護的真相後,她和賈璉就存了攆人的心思。